一种焊接保护气体输送管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61837发布日期:2023-02-21 18:43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焊接保护气体输送管路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输气管路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焊接保护气体输送管路。


背景技术:

2.薄板分段是船舶制造的重要中间产品。纵骨双丝mag焊接过程中,需要使用氩气与二氧化碳混合气体作为保护气,完成焊接。焊接保护气体在气体混合室混合,经过近300米管路输送至使用端。然而,混合气体经过长距离的输送,加之两种气体密度差异,每输送一段时间,使用端气体比例将会发生明显变化,导致焊接出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焊接保护气体输送管路,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4.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焊接保护气体输送管路,包括若干输气管和混合器,相邻的任意两根所述输气管之间连接有一所述混合器;所述混合器包括混合管和设置于所述混合管内的扰流器;所述混合器包括支撑轴和若干沿所述支撑轴的轴线方向排布的扰流板,所述扰流板内侧端与所述支撑轴固定连接,外侧端与所述混合管的内壁固定连接,从而实现所述混合器固定于所述混合管内;所述扰流板具有过流孔,所述混合管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两根所述输气管,从而实现将各所述输气管贯通。
6.可选的,沿所述支撑轴的轴线方向,相邻的任意两个所述扰流板上所设置的所述过流孔交错设置。
7.可选的,所述混合管的内管径大于所述输气管的内管径。
8.可选的,所述混合管的内管径不小于所述输气管的内管径的三倍。
9.可选的,所述混合管包括管体和连接于所述管体两端的端板,每一所述端板的中心设置有通气孔,所述输气管与所述端板上对应所述通气孔的位置连接,从而实现所述输气管和所述混合器的连通。
10.可选的,所述输气管与所述端板螺纹连接。
11.可选的,所述输气管与所述端板焊接连接。
12.可选的,每一所述扰流板包括若干周向排布于所述支撑轴的周部的扰流叶片,且各所述扰流叶片相间排布,所述过流孔形成于各所述扰流叶片之间。
13.可选的,所述扰流板为为与所述混合管的径向切面相匹配的板材,所述扰流板上开设有若干间隔布设的所述过流孔。
14.可选的,所述支撑轴的端部安装有可转动的蜗轮。
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焊接保护气体输送管路,在输气管中连接有用于将气体混合的混合器,利用混合器可以将输送过程中的气体搅拌混合,解决焊接保护气长距离输送后使用端气体比例不稳定的问题。混合器包括设置在混合管内的扰
流器,气体可通过设置在扰流板上的过流孔流通,在扰流板的扰流作用下,流通的气体内部被过流板阻挡形成紊流,实现气体内部的搅拌混合;扰流器包括支撑轴和若干连接在支撑轴上的扰流板,利用支撑轴可以为多层扰流板提供支撑,安装时,可以先将扰流板固定于支撑轴上后,再一体装入混合管内,之后再将两端的扰流板和混合管内壁加固即可,由此可知本方案的扰流器在设置多层扰流板实现较佳的扰流效果的同时,还具有安装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16.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焊接保护气体输送管路的纵剖示意图;
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焊接保护气体输送管路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横剖示意图;
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焊接保护气体输送管路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横剖示意图。
20.图中:
21.1、输气管;2、混合器;21、混合管;22、扰流器;221、支撑轴;222、扰流板;223、过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4.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5.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焊接保护气体输送管路,包括若干输气管1和混合器2,相邻的任意两根所述输气管1之间连接有一所述混合器2;所述混合器2包括混合管21和设置于所述混合管21内的扰流器22;所述混合器2包括支撑轴221和若干沿所述支撑轴221的轴线方向排布的扰流板222,所述扰流板222内侧端与所述支撑轴221固定连接,外侧端与所述混合管21的内壁固定连接,从而实现所述混合器2固定于所述混合管21内;所述扰流板222具有过流孔223,所述混合管21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两根所述输气管1,从而实现将各所述输气管1贯通。
26.具体的,根据输气管路的长度,可具体设置数量合适的混合器2,输气管路总长度越长,所需设置的混合器2的数量越多,优选的,每间隔50~100m设置一个混合器2,在气体输送过程中通过多个混合器2多次扰流混合,确保被输送的气体的均匀度。本实施例中,输气管1与现有的焊接保护气输送用管相同,故本方案适用于直接对现有的气体管路进行改进,具体为,将长距离的气体管路分切成多段以形成若干段所述输气管1,各输气管1之间增设混合器2进行连接便可。
27.基于以上的焊接保护气体输送管路,在输气管1中连接有用于将气体混合的混合器2,利用混合器2可以将输送过程中的气体搅拌混合,解决焊接保护气长距离输送后使用端气体比例不稳定的问题。混合器2包括设置在混合管21内的扰流器22,气体可通过设置在扰流板222上的过流孔223流通,在扰流板222的扰流作用下,流通的气体内部被过流板阻挡形成紊流,实现气体内部的搅拌混合;扰流器22包括支撑轴221和若干连接在支撑轴221上的扰流板222,利用支撑轴221可以为多层扰流板222提供支撑,安装时,可以先将扰流板222固定于支撑轴221上后,再一体装入混合管21内,之后再将两端的扰流板222和混合管21内壁加固即可,由此可知本方案的扰流器22在设置多层扰流板222实现较佳的扰流效果的同时,还具有安装方便的优点。此外,本方案适用于对现有管路进行改进,可节约耗材,避免完全重新铺设管路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浪费的问题。
28.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沿所述支撑轴221的轴线方向,相邻的任意两个所述扰流板222上所设置的所述过流孔223交错设置。
29.即,相邻的两个扰流板222上的过流孔223的孔轴线不在同一直线上,如此,气体每流经一个扰流板222都会被重新打乱扰流一次,如此实现多次有效的扰流,达到最佳的混合效果。
30.优选的,所述混合管21的内管径大于所述输气管1的内管径。
31.由于混合管21内需设置扰流器22,扰流器22的设置势必减少混合管21内的可流通面积,故将混合管21的内管径设置成比正常的输气管1的内管径大,可以在混合管21内设置尺寸更大的扰流器22,进而可以在扰流板222上设置更大的过流孔223,以保证在混合管21内有足够大的流通面积。
32.作为较佳选择,所述混合管21的内管径不小于所述输气管1的内管径的三倍。
33.关于混合管21的具体结构,所述混合管21包括管体和连接于所述管体两端的端板,每一所述端板的中心设置有通气孔,所述输气管1与所述端板上对应所述通气孔的位置连接,从而实现所述输气管1和所述混合器2的连通。
34.具体的,由于混合管21的管径比输气管1的管径大,混合管21的管体的两端无法直接与输气管1对接,故将混合管21设置成管体两端分别带密封端板的结构,既满足内部的扰流器22的安装需求,又可实现与两端的输气管1的连接。安装时,可以先将扰流器22塞入管体内后,将两端的扰流板222与混合管21内壁焊接固定,再将端板焊接在混合管21两端便可。
35.关于输气管1和混合管21的连接,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输气管1与所述端板螺纹连接。具体的,预先在端板上的通气孔加工内螺纹,在输气管1的端部加工外螺纹,安装时直接螺纹连接便可。
36.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输气管1与所述端板焊接连接。
37.关于扰流板222的设置形式,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2,每一所述扰流板222包括若干周向排布于所述支撑轴221的周部的扰流叶片,且各所述扰流叶片相间排布,所述过流孔223形成于各所述扰流叶片之间。
38.关于扰流板222的设置形式,作为其中另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3,所述扰流板222为为与所述混合管21的径向切面相匹配的板材,所述扰流板222上开设有若干间隔布设的所述过流孔223。
39.支撑轴221可选择为实心杆或空心管,优选为两端封闭的空心管,两端封闭可避免气体从其内部通过,中间空心可节约用材,减轻重量。
40.为进一步提高混合率,所述支撑轴221的端部安装有可转动的蜗轮。
41.具体的,在流动的气体的驱动下,蜗轮被带动旋转,旋转的蜗轮带动气体旋转混合,可进一步提高气体混合效率。
42.为充分验证本方案增设混合器2的可行性,提供实验案例如下:
43.案例1:
44.未加在线混合器2时,混合气体初始状态,氩气:二氧化碳为92:8,以30l/min速度运行1h后,使用端混合气体比例降低至88:12。
45.案例2:
46.在300m的管路上,均匀分布3个相同的叶片式的混合器2,混合管21管径为40mm,叶片面积占管路面积的30%,在每个扰流板222包括六个圆周分布的扰流叶片,扰流板222间距为30mm,混合管21中存在十五个扰流板22,以30l/min速度运行1h后,气体比例保持不变。
47.案例3:
48.在300m的管路上,均匀分布3个相同的圆板式的混合器2,混合管21管径为50mm,过流孔223面积占管路面积的20%,扰流板222间距为50mm,混合管21中存在八个扰流板22,以30l/min速度运行1h后,气体比例保持不变。
49.由上对比可知,在使用本实施例方案进行长距离输送焊接保护气体时,可以有效保障气体混合比例的稳定。
50.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51.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52.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53.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技术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技术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技术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
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