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动力泵的均压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663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动力泵的均压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输送、控制领域,尤其是一种可以调节气体流速、 稳定管道压力的带动力泵的均压容器。
背景技术
在输送气体的管路系统或对气体进行测量的管道回路中,通常需要调 节气体的流速并使其有一个稳定的压力。对于供气系统,人们通常通过控
制阔门的开启程度来控制气体的流速及压力,
公开日为1999年8月25日、 公开号为CN2335176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天然气输送压力、流量控制装 置,至少有三个贮气缸通过进气管和出气管相互串联在一起,在贮气缸内 设置着与气缸壁配合的活塞,贮气缸缸体的大小相等,活塞的重量相等, 在首端进气管上安装着气控式油泵,气控式油泵的出油管分别通往lt气缸 的上部,从贮气缸底部接出的回油管通往油泵下部的油箱,在末端的出气 管上安装着流量控制阀。它可以自动控制和调节输气管路的压力和流量, 适合天然气用量大的输气管路中。但对于采用循环式管道回路的测试系统 来说,由于气体都集中在总容积不大的管路内,其压力的变化可以通过管 道循环传递,这种控制方式就无法有效的稳定管道内气体压力。此外,对 于管道内压力较高的系统,对其驱动管道内气体输送的动力泵的要求很高,由于气体压力大, 一般的动力泵容易漏气,从而导致回路系统的压力逐渐 降低,而可以在高压下工作的动力泵造价很高,使得系统的成本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的控制方式技术存在的无法有效稳定管道内气 体压力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可以有效稳定管道回路内气体压力的带动力泵的 均压容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为解决现有动力泵容易漏气、采用高压动 力泵造价很高的问题而提供一种不漏气、造价低的带动力泵的均压容器。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均压容器 串接在气体管道中,为具有足够容量的密封罐结构,动力泵设置在密封罐 内,动力泵的进气管穿出密封罐连接管道的上游侧,出气口设置在密封罐 内,密封罐的出口连接管道的下游侧。在气体管道上设置足够容量的均压 容器密封罐,并将管道回路中驱使气体流动的动力泵设置在密封罐内,对 于均衡管道内压力的目的来说,其密封罐的容积应该足够大,这样密封罐 能起到足够的缓冲作用,从而有效的均衡管道内的压力,消除由动力泵转 速变化等原因引起的管道压力波动,起到稳压作用, 一般来说,密封罐的
容积可以取循环管道回路总容积的50% 70%,密封罐的容积越大越能起到
良好的稳压作用,但密封罐容积过大,会使系统体积增大,造价升高,而 容积过小,稳压作用就会受到的影响。而对于单纯解决动力泵漏气的目的 来说,其密封罐的容积能容纳动力泵即可解决动力泵在高压下的漏气问题, 由于动力泵设置在密封罐内,使得动力泵的内外压差大大降低,有效的避免了漏气情况的发生;即便有漏气出现,由于漏出的气体还是停留在管道
内部,不会使系统失气而导致压力降低,从而大大降低了对系统对动力泵 的要求,因此可以大幅度的降低系统的造价,除此以外,密封罐还有明显 降低动力泵噪音的作用。
作为优选,密封罐外设有变频器,变频器通过电缆连接动力泵,动力 泵与进气管的连接处设有绝缘装置,绝缘装置一般采用橡胶接头。变频器 用于调节动力泵的转速,从而达到控制管道内气体流速的目的,同时在测 试流量较小的情况下,用变频器来调节动力泵的转速,可以节约电能,避 免了在流量较小时使用旁路通道或管道上主阀门来调节流量,而动力泵仍 全速运转而带来的能源浪费。在动力泵与进气管的连接处设置绝缘装置, 是避免变频器与动力泵产生的电信号对管路上仪表的干扰,同时,橡胶接 头的绝缘装置能有效地减缓动力泵工作时的振动通过进气管传递到管道 上,有效降低系统工作时的噪音。
作为优选,密封罐与动力泵的进气管之间设有旁路管,旁路管上设有 流量调节阀,旁路管与动力泵的进气管设置在密封罐的同一侧。在管道流 量很小的情况下,动力泵在变频器的调节下只能维持在最低转速,这时通 过旁通阀可以解决流量低区存在的死区问题,同时可以避免靠调节管道上 的主阀门来调节流量时产生的气流、气压对密封罐内动力泵造成的冲击, 有效地保护了设备,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动力泵为带有电机的罗茨风机。罗茨风机为容积式风机, 输送的气体流量与风机转速成比例,其三叶型罗茨风机的叶轮每转动一周 由两个叶轮进行三次吸、排气,气体脉动性小,振动也小,噪声低。风机两根轴上的叶轮与椭圆形壳体内孔面,叶轮端面和风机前后端盖之间及风 机叶轮之间者始终保持微小的间隙,在同步齿轮的带动下气体从风机进气 口沿壳体内壁输送到排气口的一侧。此外,风机内腔不需要润滑油,结构 简单,运转平稳,性能稳定,可以长期连续运转,十分适合气体管道输送。
作为优选,密封罐上设有压力表、安全阀。压力表用于压力的检测, 安全阀在系统超压时起到泄压作用,保证系统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它有效地解决了目前现有的控制方式技术 存在的无法有效稳定管道内气体压力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现有普通动 力泵容易漏气、而采用高压动力泵造价很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投资少、噪音低,值得推广使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带动力泵的均压容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1中, 一种带动力泵的均压容器,所述的均压 容器串接在气体管道中,均压容器为具有足够容量的密封罐1结构,动力
泵2为带有5.5千瓦三相电机的罗茨风机,设置在密封罐l内,罗茨风机 的进气管3穿出密封罐1连接管道的上游侧,出气口 4设置在密封罐1内,密封罐1的出口连接管道的下游侧。密封罐1与动力泵2的进气管3之间 设有旁路管7,旁路管7与罗茨风机的进气管2均设置在密封罐1的同一侧, 旁路管7上设有流量调节阀8,密封罐l上还设有压力表、安全阀。密封罐 l外设有变频器5,变频器5通过电缆连接罗茨风机上的电机,罗茨风机与 进气管3的连接处设有绝缘装置6,绝缘装置6为橡胶接头。
带动力泵的均压容器工作时,启动罗茨风机,调节变频器或变频器及 旁通阀,使管道回路内的气体流速达到规定值,流速首先使用变频器调节, 用变频器来调节罗茨风机的转速,可以节约电能,避免了在流量较小时使 用旁路通道或管道上主阀门来调节流量,而罗茨风机仍全速运转而带来的 能源浪费。当所需流速很小,变频器无法调节时,采用调节旁通阀方式来 调节流速,解决流量低区存在的死区问题,同时可以避免靠调节管道上的 主阀门来调节流量时产生的气流、气压对密封罐内动力泵造成的冲击,有 效地保护了设备,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当管道内的气体压力因为风机 转速等原因发生变化时,压力变化通过管道传递到密封罐时,即被大容量 密封罐的缓冲作用所抵消,维持了系统压力的稳定。此外,风机如果出现 漏气,则漏出的气体只能进入密封罐,再通过密封罐的出口进入管道,这 样,系统的气体不会减少,也不会对系统的压力造成影响。
权利要求
1. 一种带动力泵的均压容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均压容器串接在气体管道中,均压容器为具有足够容量的密封罐(1)结构,动力泵(2)设置在密封罐(1)内,动力泵(2)的进气管(3)穿出密封罐(1)连接管道的上游侧,出气口(4)设置在密封罐(1)内,密封罐(1)的出口连接管道的下游侧。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带动力泵的均压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 封罐(1)外设有变频器(5),变频器(5)通过电缆连接动力泵(2), 动力泵(2)与进气管(3)的连接处设有绝缘装置(6)。
3.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带动力泵的均压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 封罐(1)与动力泵(2)的进气管(3)之间设有旁路管(7),旁路管(7) 上设有流量调节阀(8)。
4.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带动力泵的均压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旁 路管(7)与动力泵(2)的进气管(3)设置在密封罐(1)的同一侧。
5.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带动力泵的均压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 力泵(2)为带电机的罗茨风机。
6.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带动力泵的均压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绝缘装置(6)为橡胶接头。
7. 根据权利要求
1或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带动力泵的均压容 器,其特征在于密封罐(1)上设有压力表、安全阀。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动力泵的均压容器,均压容器串接在气体管道中,为具有足够容量的密封罐结构,动力泵设置在密封罐内,动力泵的进气管穿出密封罐连接管道的上游侧,出气口设置在密封罐内,密封罐的出口连接管道的下游侧。它有效地解决了目前现有的控制方式技术存在的无法有效稳定管道内气体压力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现有普通动力泵容易漏气、而采用高压动力泵造价很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投资少、噪音低,值得推广使用。
文档编号F17D3/00GKCN201242038SQ200820162588
公开日2009年5月20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5日
发明者钭伟明, 韩怀成 申请人:美新半导体(无锡)有限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