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26194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增压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充装与回收领域,具体是一种增压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气体充装系统,主要部件是气体储槽、增压栗及充装设备。其主要原理是利用增压栗加压,再通过管道将气体分装至各个钢瓶中,每次充装后,由于增压栗上有止回装置,增压栗出口端与气体充装装置之间的管道内的剩余气体部分不能返回气体储槽,这部分气体均进行放空处理,这样就造成气体的极大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压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种增压系统,包括驱动气输入管路、气体输入管路、增压栗、高压气体输出管路、气体回收管路及电控柜,所述增压栗为气驱增压栗;所述驱动气输入管路上设置有空压机,所述空压机通过气管依次与第一电磁阀及调速阀相连,所述调速阀与增压栗驱动端相连;所述气体输入管路上设置有气体储罐,所述气体储罐通过气管依次与过滤器及第二电磁阀相连,所述第二电磁阀连接于增压栗的气体输入端;所述高压气体输出管路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通过气管依次与减压阀及第一单向阀相连,所述第一单向阀连接于增压栗的气体输出端,所述第三电磁阀与钢瓶相连;所述气体回收管路上设置真空栗,所述真空栗输入端通过第四电磁阀与减压阀及第三电磁阀之间的气管相连,所述真空栗输出端通过气管依次连接有第二单向阀、常压气体回收罐及第五电磁阀,所述第五电磁阀连接于过滤器及第二电磁阀之间的气管上;所述气体储罐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增压栗的气体输出端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减压阀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三压力传感器,所述电控柜与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五电磁阀、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三压力传感器及真空栗电连接。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减压阀为气控减压阀。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减压阀与第三电磁阀之间的气管上设置有手动泄压阀。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增压栗为气驱增压栗,相较于电动增压栗其无电弧及火花,可在危险场所使用,使用安全,且通过驱动气输入管路中调速阀的设置,能调节增压栗的增压速度,从而控制增压栗稳定的增压至所需压力;设置过滤器,用于过滤进入增压栗前的低压气体;设置第一单向阀,保护增压栗;设置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及第三压力传感器,分段对增压系统内的压力进行检测,便于检漏和维修,且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及第三压力传感器将各段的压力信号反馈给电控柜,当系统内任意一段压力超高时,电控柜控制第一电磁阀关闭从而使增压栗立即停机,避免造成安全事故;设置手动泄压阀,系统故障时可以使用其来系统内的压力,提高安全性能;设置真空栗及常压气体回收罐,可以在钢瓶充气完毕后对高压气体输出管路中的气体进行回收并储存于常压气体回收罐内,在下一次充气时打开第五电磁阀,可以将回收的气体继续利用,有效的回收了剩余的气体,从而减少气体排放,保护了环境,且减少充装后的浪费,提尚效益。
[0009]综上所述,本新型设计合理,采用气体驱动,无电弧及火花,可在危险场所使用;便于检漏和维修;增压速度可调;系统压力超高时增压栗立即停机,避免避免造成安全事故;回收了剩余的气体,从而减少气体排放,保护了环境,且减少充装后的浪费,提高效益。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增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1-空压机,2-第一电磁阀,3-调速阀,4-增压栗,5-气体储罐,6-过滤器, 第二电磁阀,8_第一单向阀,9_减压阀,10-第二电磁阀,11-钢瓶,12-手动泄压阀,
13-第四电磁阀,14-真空栗,15-第二单向阀,16-常压气体回收罐,17-第五电磁阀,18-第一压力传感器,19-第二压力传感器,20-第三压力传感器,21-电控柜。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3]请参阅图1,一种增压系统,包括驱动气输入管路、气体输入管路、增压栗4、高压气体输出管路、气体回收管路及电控柜21,所述增压栗4为气驱增压栗;所述驱动气输入管路上设置有空压机1,所述空压机1通过气管依次与第一电磁阀2及调速阀3相连,所述调速阀3与增压栗4驱动端相连;所述气体输入管路上设置有气体储罐5,所述气体储罐5通过气管依次与过滤器6及第二电磁阀7相连,所述第二电磁阀7连接于增压栗4的气体输入端;所述高压气体输出管路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10,所述第三电磁阀10通过气管依次与减压阀9及第一单向阀8相连,所述第一单向阀8连接于增压栗4的气体输出端,所述第三电磁阀10与钢瓶11相连;所述气体回收管路上设置真空栗14,所述真空栗14输入端通过第四电磁阀13与减压阀9及第三电磁阀10之间的气管相连,所述真空栗14输出端通过气管依次连接有第二单向阀15、常压气体回收罐16及第五电磁阀17,所述第五电磁阀17连接于过滤器6及第二电磁阀7之间的气管上;所述气体储罐5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18,所述增压栗4的气体输出端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19,所述减压阀9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三压力传感器20,所述电控柜21与第一电磁阀2、第二电磁阀7、第三电磁阀10、第四电磁阀13、第五电磁阀17、第一压力传感器18、第二压力传感器19、第三压力传感器20及真空栗14电连接。
[001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所述增压栗4为气驱增压栗,相较于电动增压栗其无电弧及火花,可在危险场所使用,使用安全,且通过驱动气输入管路中调速阀3的设置,能调节增压栗4的增压速度,从而控制增压栗4稳定的增压至所需压力;设置过滤器6,用于过滤进入增压栗4前的低压气体;设置第一单向阀8,保护增压栗4 ;设置第一压力传感器18、第二压力传感器19及第三压力传感器20,分段对增压系统内的压力进行检测,便于检漏和维修,且第一压力传感器18、第二压力传感器19及第三压力传感器20将各段的压力信号反馈给电控柜21,当系统内任意一段压力超高时,电控柜21控制第一电磁阀2关闭从而使增压栗4立即停机,避免造成安全事故;设置手动泄压阀12,系统故障时可以使用其来系统内的压力,提高安全性能;设置真空栗14及常压气体回收罐16,可以在钢瓶11充气完毕后对高压气体输出管路中的气体进行回收并储存于常压气体回收罐16内,在下一次充气时打开第五电磁阀17,可以将回收的气体继续利用,有效的回收了剩余的气体,从而减少气体排放,保护了环境,且减少充装后的浪费,提高效益。
[0015]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16]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主权项】
1.一种增压系统,包括驱动气输入管路、气体输入管路、增压栗、高压气体输出管路、气体回收管路及电控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栗为气驱增压栗;所述驱动气输入管路上设置有空压机,所述空压机通过气管依次与第一电磁阀及调速阀相连,所述调速阀与增压栗驱动端相连;所述气体输入管路上设置有气体储罐,所述气体储罐通过气管依次与过滤器及第二电磁阀相连,所述第二电磁阀连接于增压栗的气体输入端;所述高压气体输出管路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通过气管依次与减压阀及第一单向阀相连,所述第一单向阀连接于增压栗的气体输出端,所述第三电磁阀与钢瓶相连;所述气体回收管路上设置真空栗,所述真空栗输入端通过第四电磁阀与减压阀及第三电磁阀之间的气管相连,所述真空栗输出端通过气管依次连接有第二单向阀、常压气体回收罐及第五电磁阀,所述第五电磁阀连接于过滤器及第二电磁阀之间的气管上;所述气体储罐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增压栗的气体输出端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减压阀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三压力传感器,所述电控柜与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五电磁阀、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三压力传感器及真空栗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阀为气控减压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阀与第三电磁阀之间的气管上设置有手动泄压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增压系统,包括驱动气输入管路、气体输入管路、增压泵、高压气体输出管路、气体回收管路及电控柜,驱动气输入管路上设置有空压机,空压机通过气管依次与第一电磁阀及调速阀相连,调速阀与增压泵驱动端相连;气体输入管路上设置有气体储罐,气体储罐通过气管依次与过滤器及第二电磁阀相连;高压气体输出管路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第三电磁阀通过气管依次与减压阀及第一单向阀相连。本新型设计合理,采用气体驱动,无电弧及火花,可在危险场所使用;便于检漏和维修;系统压力超高时增压泵立即停机,避免造成安全事故;回收了剩余的气体,从而减少气体排放,保护了环境,且减少充装后的浪费,提高效益。
【IPC分类】F17C5/06, F17C13/04, F17C13/02
【公开号】CN205137057
【申请号】CN201520850824
【发明人】尹强
【申请人】尹强
【公开日】2016年4月6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