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117170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测定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定器。详细地说,涉及使移动部件移动并且与被测定物抵接,由此时的移动部件的移动量测定被测定物的尺寸或形状的测定器。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以下的测定器,即使测杆沿轴向移动并且与被测定物抵接,由此时的测杆的移动量测定被测定物的尺寸或形状,作为其一例,公知有千分尺(例如参照实公昭61-33521号公报;图9、图10)该千分尺具有U形的主体框、设于该主体框一端部的测砧、可相对于测砧进退并可向轴向移动地支承在另一端测的测杆以及使该测杆移动的进给机构。
进给机构包括设于测杆上的齿轨、与该齿轨啮合的小齿轮、与该小齿轮螺纹结合并可旋转地设于主体框上的外辊、将该外辊与小齿轮连接的盘簧。
在该结构中,若使外辊旋转,则螺纹结合的小齿轮旋转,进而经由齿轨使测杆移动。若由测砧和测杆夹持被测定物,则测杆不能进一步移动,故小齿轮也不能旋转。在此,若仅使外辊进一步旋转,则盘簧卷曲。这样,由于盘簧的反作用力作用在测杆上,故成为基于盘簧反作用力的一定的测定力施加在被测定物的状态。另外,外辊与主体框抵接而锁止。
根据该结构,即使是基于齿轨和小齿轮的进给机构,也能够由一定的测定力进行测定,并且在测定时即使从外辊松开手,外辊也被锁止,因此能够阻止测杆的滑移。
另外,与一般的千分尺、即在测杆上形成阳螺纹,在主体上形成阴螺纹的千分尺相比,具有不需要螺纹加工精度高的精加工、测杆可高速移动等优点。
但是,在上述文献记载的千分尺中,由于进给机构是使用齿轨和小齿轮的进给机构,故存在有如下的问题。即,在制造时的组装调整工序中齿轨与小齿轮的定位、例如齿隙调整等困难,组装调整花费时间,耗费工时。
因此,考虑如下结构的千分尺,即设置与测杆抵接的进给辊,具有利用进给辊的旋转使测杆移动的进给机构。
例如,考虑具有如下结构的进给机构,即具有可旋转地支承在主体框上的外辊、能够以与外辊的轴平行的轴为中心旋转并使测杆移动的进给辊、支承进给辊的辊支架、将辊支架的外周部向进给辊外周面抵接测杆的方向按压施力的弹簧、设于外辊上的主齿轮、以及设于进给辊上并与主齿轮啮合,将外辊的旋转向进给辊传递的副齿轮。
进给辊设置在外辊与测杆之间、比外辊更远离测砧一侧。辊支架以外辊的轴为中心可转动地设置在主体框上。
在这样构成的进给机构中,若使外辊旋转,则进给辊旋转而使与其相接的测杆在轴向上移动。
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在上述文献所示的使用齿轨和小齿轮的进给装置中成为问题的齿轨与小齿轮的定位变得不需要,故制造时容易进行组装调整,另外,由于通过进给辊的旋转移动测杆,故测杆也能够高速移动。
但是,在具有上述进给辊的进给机构中,在使测杆向测砧一侧移动的正进给以及向远离测砧一侧移动的逆进给中,由于利用通用的进给辊使测杆移动,故存在以下问题。
进给辊通过弹簧向与测杆相接的方向被按压施力,在该方向上可移动地被支承。由此,例如使外辊向正进给一侧旋转,则由于外辊的主齿轮的齿接触面将进给辊的副齿轮的齿接触面向从测杆远离的方向按压,故进给辊向该方向作用力。
因此,即使在逆进给时,可以由弹簧的施力使测杆顺畅地移动,而在正进给时,通过外辊向正进给侧的旋转将对进给辊作用的力向抵抗弹簧作用力的方向施加,因此进给辊从测杆分离,不能顺畅地移动测杆。
这样在测杆正进给时和逆进给时,将进给辊的外周面向测杆按压施力的作用力发生变化,具有操作性变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性好的测定器,无论正进给还是逆进给,将进给辊向移动部件作用的作用力都不改变,能够使移动部件顺畅地移动。
本发明的测定器具有U形的主体框;设于该主体框一端部的测砧;支承在所述主体框另一端侧,可相对于所述测砧进退自如并可向轴向移动的移动部件;使所述移动部件移动的进给机构,使所述移动部件向所述测砧侧移动并且由所述测砧和所述移动部件夹持被测定物,由此时的所述移动部件的移动量测定被测定物的尺寸或形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给机构包括外辊,其可旋转地支承于所述主体框上;正进给辊,其能够以与所述外辊的轴平行的轴为中心旋转,且设置在所述外辊和所述移动部件之间、比所述外辊更靠近所述测砧一侧,使所述移动部件前进;逆进给辊,其能够以与所述外辊的轴平行的轴为中心旋转,且设置在所述外辊和所述移动部件之间、比所述外辊更远离所述测砧一侧,使所述移动部件后退;进给辊支承部件,其设置在所述主体框上,分别支承所述正进给辊和逆进给辊,使其可沿着以外辊的轴为中心的圆周移动;施力装置,其将所述正进给辊和逆进给辊分别向这些正进给辊和逆进给辊的外周部与所述移动部件相接的方向按压施力;动力传递装置,其分别将所述外辊、所述正进给辊以及所述逆进给辊连接,将所述外辊的旋转分别向所述正进给辊和所述逆进给辊传递。
在该结构中,若旋转外辊,则其动力由动力传递装置向正进给辊和逆进给辊传递。正进给辊和逆进给辊通过进给辊支承部件分别沿着以外辊的轴为中心的圆周移动而被支承,并且,通过施力装置分别对移动部件按压施力,因此,根据使外辊旋转的方向,向移动部件的作用在正进给辊和逆进给辊发生如下的变化。
首先,使外辊向正进给方向旋转时,在正进给辊上同向地施加施力装置的作用力以及外辊旋转产生的作用力,因此通过正进给辊的旋转使移动部件向正进给方向移动。
详细地,使用图6进行说明。图6表示本发明的进给机构的一例。在图6中,符号3表示移动部件,41表示外辊,42表示正进给辊,43表示逆进给辊,45表示进给辊支承部件,44表示施力装置,46表示动力传递装置。再次,动力传递装置46可利用由设于外辊41上的主齿轮53和设于正进给辊42及逆进给辊43上的副齿轮47、48构成的结构。另外,施力装置44将正进给辊42及逆进给辊43相对于移动部件3分别向箭头标记A0、B0方向按压施力。
若使外辊41向箭头标记A方向旋转,则正进给辊42向箭头标记A1方向旋转。此时,由于外辊41的主齿轮53的齿轮接触面将正进给辊42的副齿轮47的齿轮接触面向移动部件3的方向按压,故正进给辊42被向与移动部件3相接的方向(箭头标记A2)施力。这样,在与施力装置44的作用力(箭头标记A0)相同的方向上向正进给辊42施加由外辊41的旋转产生的作用力(箭头标记A2),并且,正进给辊42旋转,由此移动部件3向箭头标记A3的方向正进给。
另外,逆进给辊43向箭头标记A4方向旋转。由于外辊41的主齿轮53的齿轮接触面将逆进给辊43的副齿轮48的齿轮接触面向远离移动部件3的方向作用力,因此逆进给辊43被向远离移动部件3的方向(箭头标记A5)施力。这样,在与施力装置44的作用力(箭头标记B0)相反的方向上对逆进给辊43施加由外辊41的旋转产生的作用力(箭头标记A5),故使逆进给辊43向远离移动部件3的方向移动。由此,即使逆进给辊43旋转,也不会对移动部件3的正进给产生作用。
将外辊41向与箭头标记A相反方向旋转时,由于上述的正进给辊42和逆进给辊43分别相反地作用,故若逆进给辊43旋转则移动部件3逆进给,即使正进给辊42旋转,也不会对移动部件3的逆进给产生作用。
要进行测定时,用左手把持被测定物,用右手保持测定器的主体框并由右手的拇指使外辊旋转并使移动部件移动,由移动部件和测砧夹持被测定物。由此时的移动部件的移动量测定被测定物的尺寸或形状。
根据本发明,由于设有正进给专用的正进给辊和逆进给专用的逆进给辊,故施力装置对移动部件的作用力在正进给时和逆进给时不变化。由此,能够使移动部件向正进给方向及逆进给方向任一方向都能够顺畅地移动。
另外,由于由左手把持被测定物,由右手保持测定器的主体框并由右手拇指使外辊旋转而使移动部件移动,故单手就能够容易地进行操作。
另外,由于正进给辊或逆进给辊通过施力装置总是被向与移动部件相接的方向按压施力,故能够防止由正进给辊或逆进给辊的外周面的磨损而引起的空转,不会出现不能进行测定的状况。
在本发明的测定器中,理想的是,所述动力传递装置由设于所述外辊上的主齿轮和分别设于所述正进给辊及所述逆进给辊上并与所述主齿轮啮合的副齿轮构成,所述施力装置分别将所述正进给辊和所述逆进给辊向以所述主齿轮的轴为中心的圆周方向按压施力。
在这样的结构中,正进给辊和逆进给辊分别通过施力装置相对于移动部件向以主齿轮的轴为中心的圆周方向按压施力,同时,正进给辊和逆进给辊的副齿轮分别与外辊的主齿轮啮合。
根据本发明,动力传递装置由主齿轮和副齿轮构成,因此,作为内设于进给机构中的动力传递装置,能够形成比较简单的结构,并且通过与施力装置的组合,能够使正进给辊和逆进给辊的外周面总是与移动部件抵接。另外,由于齿轮间不打滑,故能够将外辊的旋转可靠地传递给正进给辊和逆进给辊。
在本发明的测定器中,理想的是,所述进给机构具有可旋转地支承于所述主体框上的内辊和定压装置,该定压装置将所述内辊与所述外辊连接,将所述外辊的旋转向所述内辊传递,并且在对所述内辊作用规定以上的负荷时使所述外辊相对于所述内辊空转,所述动力传递装置分别将所述内辊、所述正进给辊以及所述逆进给辊连接。
根据本发明,由于设有将外辊的旋转向内辊传递的同时,在对内辊作用规定以上的负荷时使外辊空转的定压装置,故操作者能够以一定的测定力进行测定。
在本发明的测定器中,理想的是,所述移动部件将与长度方向垂直的剖面形成为矩形,所述正进给辊及所述逆进给辊在外周面具有梯形槽,在该梯形槽的内部两侧面抵接所述矩形剖面的相邻的两角。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正进给辊和逆进给辊的外周面上分别形成的梯形槽的内部两侧面与移动部件矩形剖面的相邻两角相接,故正进给辊和逆进给辊在其轴向上可总是位于移动部件的中央。由此,能够使正进给辊和逆进给辊的动作稳定并可使移动部件顺畅移动。


图1是本发明测定器的一实施方式的正面图;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给机构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图2的进给机构的III-III线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图3的棘轮机构的IV-IV线剖面图;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图3的进给机构的V-V线剖面图;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的说明图;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图2的进给机构的VII-VII线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基于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测定器的正面图。图2是测定器的进给机构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2的III-III线剖面图。图4是图3的棘轮机构的IV-IV线剖面图。图5是图3的V-V线剖面图。图6是动力传递装置的说明图。图7是图2的VII-VII线剖面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测定器包括U形的主体框1;设于该主体框1的一端部的测砧2;支承在所述主体框另一端侧的作为移动部件的滑块3;使滑块3移动的进给机构4;设于主体框1的另一端内部并检测滑块3的移动量的编码器(未图示);对该编码器的检测值进行数字显示的数字显示器6;覆盖滑块3而设于主体框1的另一端侧,由隔热材料构成的隔热罩7。
如图2所示,滑块3经由导向衬套8支承于主体框1上,相对于测砧2可进退,并且可向轴向移动。
进给机构4设置在与滑块3的导向衬底8的相反一侧,与滑块3抵接。进给机构4包括棘轮机构5;能够以与该棘轮机构5的轴平行的轴为中心旋转地被支承的正进给辊42以及逆进给辊43;设于主体框1上并作为支承正进给辊42及逆进给辊43的进给辊支承部件的辊支架45;将正进给辊42及逆进给辊43向与滑块3相接的方向施力的作为施力装置的第一板簧44;将棘轮机构5的旋转分别传递给正进给辊42及逆进给辊43的动力传递装置46。
如图3所示,棘轮机构5包括外辊41,其可旋转地支承在主体框1上;内辊51,其可旋转地支承在该外辊41的内部;作为定压装置的第二板簧52,其将外辊41的旋转传递给内辊51,并且在向内辊51作用一定以上的负荷时使外辊41相对内辊51空转。
外辊41的一端插入到通过螺母55固定于主体框1上的带台阶的固定轴49的另一端部,安装于外辊41另一端上的固定螺钉56或平垫圈57被可旋转地保持。另外,如图4所示,在外辊41的内周面上形成有锯齿状突起41A。
第二板簧52为薄板状,一端通过固定螺钉58固定在内辊51的外周面,另一端卡止在外辊41的锯齿状突起41A上。并且,在将外辊41向外侧作用力的状态下插入一个至多个第二板簧52(在此为两个)。
关于正进给辊42及逆进给辊43的配置,在图2中表示。正进给辊42设于外辊41与滑块3之间、比外辊41更靠测砧一侧,另外,逆进给辊43设于与进给辊相反一侧。
如图3所示,设置两个辊支架45,将其分别压入固定到被压入固定在带台阶的固定轴49中的圆筒状固定部件50外周两端。并且,分别支承正进给辊42及逆进给辊43,使其能够以外辊41的轴为中心向圆周方向移动。
另外,如图5所示,辊支架45在中央一体地形成固定部45A,在该固定部45A的两端一体地形成U形支承部45B。U形支承部45B形成为U形的切口槽,用于支承正进给辊42及逆进给辊43的轴,引导这些正进给辊42及逆进给辊43能够在以带台阶的固定轴49的轴为中心的圆周方向上移动。
如图5所示,第一板簧44通过固定螺钉54固定在固定部件50的外周中央,在中央一体地形成与固定部件50的外周面对应的弯曲成圆弧状的固定部44A、和设于固定部44A两侧的施力部44B。施力部44B将支承于辊支架45上的正进给辊42及逆进给辊43各自的轴向与滑块3相接的方向按压施力。
如图6所示,动力传递装置46由设于内辊51上的主齿轮53、设于正进给辊42上并与主齿轮53啮合的第一副齿轮47以及设于逆进给辊43上并与主齿轮53啮合的第二副齿轮48构成。
如图3所示,主齿轮53形成在内辊51外周面的一端。
如图7所示,第二副齿轮48形成在逆进给辊43的外周面的两端,一侧的齿轮与主齿轮53啮合。可根据需要而使逆进给辊43反转而进行组装。
在逆进给辊43的外周面中央设有梯形槽43A。另外,滑块3的与长度方向垂直的剖面形成为矩形。该矩形剖面相邻两角与逆进给辊43的梯形槽内部的两侧面相接。
在正进给辊42上与逆进给辊43同样地形成有第一副齿轮47以及梯形槽42A。图7中分别由括号表示与逆进给辊43对应的正进给辊42的部分。
在这样的结构中,在组装时首先将固定部件50压入固定到图3所示的带台阶的固定轴49上,进而将辊支架45压入固定到固定部件50中。另外,由固定螺钉54将第一板簧44固定在固定部件50上。
然后,将带台阶的固定轴49的一端部插入到主体框1中,通过螺母55连接固定在主体框1上。
如图2所示,在辊支架45上分别设置正进给辊42和逆进给辊43,将滑块3从主体框1的另一端侧插入。此时,在主体框1的导向衬套8与正进给辊42及逆进给辊43之间,一边将正进给辊42及逆进给辊43向抵抗第一板簧44的方向施力一边插入滑块3。在此,可通过改变导向衬套8的拧入量来调整滑块3与主体框1的间隙。
另外,如图4所示,在内辊51的外周面由固定螺钉58固定第二板簧52的一端,将其插入到外辊41的内部。此时,将第二板簧52的另一端卡止在外辊41内周面的锯齿状突起41A上,这样,组装成由外辊41、内辊51以及第二板簧52构成的棘轮机构5。
最后,如图3所示,将棘轮机构5向带台阶的固定轴49的另一端部插入,经由平衬垫57由固定螺钉56可旋转地固定在带台阶的固定轴49上。
在进行测定时,例如由左手把持被测定物(未图示),由右手握住主体框1并由右手拇指使外辊41旋转,则其外辊41的旋转经由棘轮机构5而向正进给辊42及逆进给辊43传递。
在此,如图6所示,通过辊支架45分别支承正进给辊42及逆进给辊43,使其可沿以外辊41的轴为中心的圆周移动。另外,可通过第一板簧44相对滑块3分别向箭头标记A0、B0方向按压施力。由此,根据使外辊41旋转的方向,对滑块3的作用在正进给辊42和逆进给辊43发生如下的变化。
首先,若使外辊41向箭头标记A方向旋转,则正进给辊42向箭头标记A1方向旋转。此时,由于外辊41的主齿轮53的齿轮接触面将正进给辊42的副齿轮47的齿轮接触面向滑块3的方向按压,故正进给辊42被向与滑块3相接的方向(箭头标记A2)作用力。这样,在与第一板簧44的作用力(箭头标记A0)相同的方向上对正进给辊42施加外辊41的旋转所产生的作用力(箭头标记A2),且正进给辊42旋转,故滑块3通过与正进给辊42的摩擦力而向箭头标记A3的方向正进给。
另外,逆进给辊43向箭头标记A4方向旋转。由于外辊41的主齿轮53的齿轮接触面对逆进给辊43的副齿轮48的齿轮接触面向远离滑块3的方向推压,因此逆进给辊43被向远离滑块3的方向(箭头标记A5)施力。这样,在与第一板簧44的作用力(箭头标记B0)相反的方向上对逆进给辊43施加由外辊41的旋转产生的作用力(箭头标记A5),故使逆进给辊43向远离滑块3的方向移动。由此,逆进给辊43远离滑块3,故不会对滑块3的正进给产生作用。
将外辊41向与箭头标记A相反方向旋转时,由于上述的正进给辊42和逆进给辊43分别相反地作用,故若逆进给辊43旋转则通过与滑块3的摩擦力而使滑块3逆进给,即使正进给辊42旋转,也不会对滑块3的逆进给产生作用。
另外,滑块3的移动量由编码器(未图示)检测出后,在数字显示器6上数字显示。
若使滑块3正进给并由测砧2和滑块3夹持被测定物,则滑块3不能进一步正进给、即内辊51不能向相同方向旋转,故外辊41相对于固定于棘轮机构5的内辊51上的第二板簧52空转。因此,只要读取此时的数字显示器6的显示值,则能够在一定的测定力的状态下进行测定。
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起到如下的效果。
(1)由于设有正进给专用的正进给辊42和逆进给专用的逆进给辊43,故将其向与滑块3相接的方向按压施力的第一板簧44的作用力在正进给时和逆进给时不变化。由此,能够使滑块3向正进给方向及逆进给方向任一方向都能够顺畅地移动。
(2)由于由左手把持被测定物,由右手保持主体框1并由右手拇指使外辊41旋转而使滑块3移动,故单手就能够容易地进行操作。
(3)由于正进给辊42或逆给送辊43通过第一板簧44总是向与滑块3相接的方向按压施力,故即使长期使用而使这些部件的外周面磨损,也能够防止相对于滑块3的空转,不会出现不能进行测定的状况。
(4)动力传递装置46由设于主齿轮53、第一及第二副齿轮47、48构成,因此与内设于进给机构4中的动力传达装置46相比,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形成,并且通过与第一板簧44的组合而能够使正进给辊42和逆进给辊43的外周面总是与滑块3抵接。另外,由于主齿轮53与第一及第二副齿轮47、48之间不打滑,故能够将外辊41的旋转可靠地传递给正进给辊42和逆进给辊43。
(5)由于使用有棘轮机构5,故若由测砧2和滑块3夹持被测定物并对内辊51作用一定以上负荷时,通过第二板簧52使外辊41相对于内辊51空转,故能够总是以一定的测定力进行测定。因此,能够抑制测定值的偏差,保障高精度的测定。
(6)由于在正进给辊42和逆进给辊43的外周面上分别形成的梯形槽42A、43A的内部两侧面与滑块3的矩形剖面的相邻两角相接,故正进给辊42和逆进给辊43在其轴向上可总是位于滑块3的中央。由此,能够使正进给辊42和逆进给辊43的动作稳定并可使滑块3顺畅移动。
(7)棘轮机构5的零件数量少,可紧凑地构成,也有利于组装,可降低成本。另外,通过一处的固定螺钉56可从主体框上拆装,容易进行更换。
(8)由于由内周面设有锯齿状突起41A的外辊41、内辊51以及插入到外辊41与内辊51的外周面之间的第二板簧52构成棘轮机构5,故只要预先准备第二板簧52的作用力不同的棘轮机构5,则可仅通过更换其棘轮机构5就能够容易地改变测定力。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实现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改进等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作为施力装置的第一板簧,将正进给辊和逆进给辊总是向作为滑块进行说明的本发明的移动部件施力,因此,本发明的测定器具有即使在测定时从外辊松开手也能够抑制移动部件的滑移的效果。另外,也可以通过设置阻止移动部件相对于主体框的移动的专用的锁止机构,可更高精度地进行测定。作为锁止机构,例如若与主体框螺纹接合并根据需要而拧入,则可利用前端部与移动部件抵接的阻止螺钉。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主齿轮和副齿轮构成动力传递装置,但也可以为带式或链式。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与作为滑块而说明的本发明的移动部件抵接的正进给辊及逆进给辊的外周面的形状形成为梯形槽,但也可以形成为即使其外周面平坦,为了提高摩擦力而形成有凹凸等的形状。
以上公开了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优选结构、方法等,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即,本发明主要对特定的实施方式进行了特别图示和说明,但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和目的范围,则相对于上述实施方式,在形状、材质、数量及其他详细结构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进行各种变形。
因此,上述公开的对形状、材质等的限定是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而进行的记载,其并不限定本发明,因此脱离这些对形状、材质等的一部分限定或全部限定,而使用其它部件名称进行的记载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权利要求
1.一种测定器,其具有U形的主体框;设于该主体框一端部的测砧;支承在所述主体框另一端侧,可相对于所述测砧进退并可向轴向移动的移动部件;使所述移动部件移动的进给机构,使所述移动部件向所述测砧侧移动并且由所述测砧和所述移动部件夹持被测定物,由此时的所述移动部件的移动量测定被测定物的尺寸或形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给机构包括外辊,其可旋转地支承于所述主体框上;正进给辊,其能够以与所述外辊的轴平行的轴为中心旋转,设置在所述外辊和所述移动部件之间、比所述外辊更靠近所述测砧一侧,使所述移动部件前进;逆进给辊,其能够以与所述外辊的轴平行的轴为中心旋转,设置在所述外辊和所述移动部件之间、比所述外辊更远离所述测砧一侧,使所述移动部件后退;进给辊支承部件,其设置在所述主体框上,支承所述正进给辊和逆进给辊,使其分别可沿着以外辊的轴为中心的圆周移动;施力装置,其将所述正进给辊和所述逆进给辊分别向这些正进给辊和逆进给辊的外周部相对于所述移动部件相接的方向按压施力;动力传递装置,其分别将所述外辊、所述正进给辊以及所述逆进给辊连接,将所述外辊的旋转分别向所述正进给辊和所述逆进给辊传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递装置由设于所述外辊上的主齿轮和分别设于所述正进给辊及所述逆进给辊上并与所述主齿轮啮合的副齿轮构成,所述施力装置分别将所述正进给辊和所述逆进给辊向以所述主齿轮的轴为中心的圆周方向按压施力。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测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给机构具有可旋转地支承于所述主体框上的内辊和定压装置,该定压装置将所述内辊与所述外辊连接,将所述外辊的旋转向所述内辊传递,并且在对所述内辊作用规定以上的负荷时使所述外辊相对于所述内辊空转,所述动力传递装置分别将所述内辊、所述正进给辊以及所述逆进给辊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测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部件的与长度方向垂直的剖面形成为矩形,所述正进给辊及所述逆进给辊在外周面具有梯形槽,在该梯形槽的内部两侧面上抵接有所述矩形剖面的相邻的两角。
全文摘要
一种测定器,其具有可向轴向移动地支承于主体框(1)上的滑块(3)和能够使滑块移动的进给机构(4)。进给机构(4)包括相对于主体框(1)可旋转的外辊(41);正进给辊(42),其能够以与外辊的轴平行的轴为中心旋转,设置在外辊(41)和滑块(3)之间、比外辊(41)更靠近所述滑块(3)的前进方向一侧;逆进给辊(43),其设于后退方向一侧;辊支承部件(45),其支承所述进给辊,使其可沿着以外辊(41)的轴为中心的圆周移动;第一板簧(44),其将所述进给辊分别向其外周部与滑块相接的方向按压施力;动力传递装置(46),其分别将外辊(41)和这些进给辊连接,将外辊(41)的旋转分别向这些进给辊传递。
文档编号G01B3/00GK1940462SQ20061015933
公开日2007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28日
发明者铃木正道 申请人:三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