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小型化多通道收发组件及其相位补偿方法

文档序号:5820586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毫米波小型化多通道收发组件及其相位补偿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雷达组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收发组件是雷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不同的天线结合,可以广泛地应 用在移动通信、军事探测、电子对抗等领域。针对不同的应用背景,对收发组 件提出了不同的技术要求,但是小型化、集成化是提高收发组件实用性的有效 途径。同时,单一通道的收发组件无法满足高性能雷达装置的需要,只有多通 道的收发组件才具有更深刻的学术价值和工程价值。结合雷达装置的极化特征、 空间功率合成等技术指标要求,对于多通道收发组件的通道间相位关系提出了 更严格的要求。对于毫米波多通道收发组件而言,随着微电子工艺的发展,为了实现小型化目的,有源器件均是采用丽ic (毫米波单片集成电路)技术实现。基于现有的国内国外制造水平,芯片级有源器件易于实现输出信号幅度的一致性,但是相位一致性无法保证,并且相位误差为土180度范围之内。普通毫米波多通道收 发组件均采用添加毫米波移相器的方法进行相位补偿,其插损较大,达到7dB; 并且调相精度差,相位最小可调角度为11.25度;增加一个移相器也会增加10 毫米长度,使系统体积增大。对于毫米波小型化多通道收发组件,在保证输出 功率不变的条件下,在通道间幅度误差0. 5dB以内以及相位误差IO度以内的系 统要求约束下,过去添加毫米波移相器的方法与小型化系统结构及指标要求发 生无法调和的矛盾,并且在国内外尚无相关有效的实现方法,因此在高集成度 有源电路中如何简便补偿收发通道间幅相误差是实现毫米波小型化多通道收发 组件的关键难点。发明内容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尤其是,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 提供一种收发组件装置,它能以高度集成化的方式实现特定相位关系的毫米波 小型化多通道收发组件,并且与相关传统产品相比不需要使用毫米波移相器。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毫米波小型化多通道收发组件的通道间相 位补偿方法,是一种无源补偿方法,并且无需增加组件的体积。为了实现以上目的,在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毫米波小型化多通道收发组件装置,包括发射支路、接收支路、开关、功分电路和金属盒体。 各功能器件都设置在金属盒体内部,并且发射支路和接收支路都具有由介质加 载微带线构成的相位补偿网络。毫米波小型化多通道收发组件,其中的各功能器件是以MMIC (毫米波单片 集成电路)技术为基础的毫米波全平面集成电路,有源放大器由高性能的薩ic芯片实现。发射支路,包括有源放大器、微带线(MS)和相位补偿网络(PC)。 其中,有源放大器,包括末级功率放大器(PA)及推动级推动放大器(A),有 源放大器由高性能的丽IC芯片实现,推动级放大器(A)根据末级功率放大器 (PA)需要推动的功率值确定,假如推动功率足够也可以没有推动级放大器(A); 微带线(MS),级联各功能器件,利用金线键合实现功能器件与微带线(MS)的 联接;相位补偿网络(PC),加载介质设置在金属盒体内部并且在微带线(MS) 上方的空气屏蔽腔内,设置在发射支路功分电路(Dv)输出级之后到末级功率 放大器(PA)的输入级之前的微带线上,这样可以保证发射信号幅度的一致性。接收支路,包括有源放大器、混频器(MX)、微带线(MS)和相位补偿网络 (PC)。其中,有源放大器,包括低噪声放大器(LNA),由高性能的固IC芯片 实现,低噪声放大器(LNA)使用数目的选取根据系统要求的接收机增益确定; 混频器(MX),将毫米波接收信号线性不失真地转换到更低的频率;微带线(MS), 级联各功能器件,利用金线键合实现功能器件与微带线(MS)的联接;相位补 偿网络(PC),加载介质设置在金属盒体内部并且在微带线(MS)上方的空气屏 蔽腔内,设置在接收支路功分电路(Dv)输出级之后到混频器(MX)的输入级 之前的微带线上,这样可以保证接收信号幅度的一致性功分电路(Dv),实现多个通道对毫米波信号源模块的复用;开关(SPDT), 实现收发通道对毫米波天线的复用,以上两个器件的目的都是为了减少^!IC芯 片数量保证组件小型化特点。本发明提供的这种收发组件装置具备小型化、易实现等特点,并且可以应 用于宽带毫米波雷达。相位补偿量与加载介质的材料、长度、厚度、宽度以及摆放的位置相关, 但是实现相位补偿的原理是一致的。加载介质的材料只要是与空气的介电常数不同并且在毫米波频段的损耗角 较小,便都可以实现有效的收发组件相位补偿功能。相位补偿网络中的加载介 质是毫米波频段的损耗角小并且介电常数大于空气的高介电常数介质,常用的 加载介质是聚四氟乙烯、陶瓷粉末或陶瓷,其介电常数分别为2.2、 3.48、 9.8。从原理上讲,高介电常数介质代替空气,增加了微带线传输媒质的等效介电常数、,,导致传输线的导波波长;ig减小,从而造成相移量发生变化。因此由于电场的存在,加载介质摆放在导体带上方任意位置都会产生相移特性,因此 介质摆放的位置并不是唯一的,但是相位补偿的原理都是一致的,只是补偿量 是不同的,将介质摆放在导体带的正上方造成的相移量最大。适宜设置的位置 为微带线导体带的正上方,并且介质两侧与屏蔽腔侧壁紧密相连,使其与金属 屏蔽盒侧壁充分接触,此时介质内部的热可以最大限度地通过侧壁传导出去, 提高了相位补偿网络的功率容量及温度稳定性以保证该相位补偿网络的功率容加载介质可以是任意形状,只要摆放在适当的位置都会造成相位补偿。而 为保证相位补偿量的可预知性,选择规则的长方体形状进行加载为最佳。在已 知相位误差P的情况下,可以推导出无过渡段情况下规则长方体介质长度b的计 算公式,为为了减小由于加载介质产生不连续面造成的补偿网络对系统的插损和驻波 的恶化,在介质两侧加载阶梯状或者斜坡状的过渡网络。过渡网络长度根据需 要可长可短,也可以没有。该过渡网络长度越长,过渡效果越佳,因此在微带 线长度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增加渐变过渡段的长度a;假如微带线长度受限,只 能以牺牲驻波及插损为代价保证相位补偿性能,即减小a,最极端的情况是没有过渡段的长方形加载介质。在介质两侧加载阶梯状或者斜坡状的过渡网络,过渡网络长度根据需要可 长可短。通过公式(1)可以看出,微带线长度允许的条件下,利用本发明提供的实现方法可以实现的通道间相位补偿范围为0-360度。依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毫米波小型化多通道收发组件装置的相位补偿方法,它包括根据雷达装置的要求推算各收发通道间的相位关系 要求;测量发射支路获取通道相位误差;在发射支路中设置加载介质,以构成 相位补偿网络;测量接收支路获取通道相位误差;在发射支路中设置加载介质, 以构成相位补偿网络。加载介质的材料只要是与空气的介电常数不同并且在毫米波频段的损耗角 较小,便都可以实现有效的收发组件相位补偿功能。相位补偿网络中的加载介 质是毫米波频段的损耗角小并且介电常数大于空气的高介电常数介质,常用的加载介质是聚四氟乙烯、陶瓷粉末或陶瓷。加载介质可以是任意形状,只要摆放在适当的位置都会造成相位补偿。而 为保证相位补偿量的可预知性,选择规则的长方体形状进行加载为最佳。在已 知相位误差^的情况下,可以推导出无过渡段情况下规则长方体介质长度b的计 算公式,为其中,b为相位补偿段的长度,9为已知相位误差,A。为空气介质的微带线 导波波长,^为传播媒质等效相对介电常数。本发明提供的实现方法可以应用于所有频段,根据不同的工作频率,相同 的加载介质长度对应的相位补偿值有所变化,其值为其中,^为己知相位误差,b为相位补偿段的长度,A。为空气介质的微带线 导波波长,^为传播媒质等效相对介电常数。本发明提供的天线装置及实现方法的有益效果为1) 毫米波小型化多通道收发组件实现雷达所需的特定相位关系,利用空间 合成原理获取较大发射功率,省掉电路级功率合成网络,可以大大提高功率合 成效率,有效地提高天线有效辐射增益。2) 利用起到联接各功能器件作用的微带线,选取合适的高介电常数介质实 现± 180度范围内的全相位误差补偿,这样无需增加收发组件体积以添加相位误 差补偿网络,满足系统小型化要求。3) 发射支路中,相位补偿网络设置于末级功率放大器输入级之前,推动功率预留一定裕量便可以保证发射通道始终都处于饱和区,因此该相位补偿方法 不影响发射功率及发射方向图。4) 接收支路中,相位补偿网络设置于混频器本振信号输入级之前,本振功 率预留一定裕量便可以保证混频器变频损耗始终不变,因此该相位补偿方法不 影响接收功率。5) 经过该补偿方法的毫米波小型化多通道收发组件的工作带宽大于 500MHz,基本可以满足移动通信、军事探测以及电子对抗的应用要求。6) 相位补偿方法简便易操作,利用起级联功能器件作用的微带线即可完成, 加载介质可以采用聚四氟乙烯、陶瓷等等,并且加载介质与微带线之间直接通过低损耗胶粘接即可。7)本发明提出的收发组件相位补偿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其它所有频段,只是 根据不同的工作频率,相同的加载介质长度对应的相位补偿值有所变化,具体 加载介质长度的计算公式见公式(2)。


图l一毫米波小型化多通道收发组件原理框图,其中PA—末级功率放大器,A—推动级放大器,LNA—低噪声放大器,MX—混频器,Dv—功分器,MS—微 带线,SPDT—开关,PC—相位补偿网络;图2~~"介质加载微带线的相位补偿方法示意图,其中l一加载介质, 2—微带线,3—金属屏蔽盒;图3——加载不同高介电常数介质引起的相移实测结果;图4——补偿前后的发射通道相位误差实测结果,其中图4-1——95度相位误差补偿前后实测结果,图4-2—50度相位, 误差补偿前后实测结果,图4-3——35度相位误差补偿前后实测结果; 图5—毫米波小型化多通道收发组件的闭环补偿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毫米波小型化多通道收发组件原理框图,以四路为例。为实现小型 化结构,四个发射通道在射频部分通过两级功分电路实现,这样功能器件少, 结构紧凑;缺点是通道间相位误差补偿必须在射频部分完成,过去添加毫米波 移相器的方法进行相位补偿的方法失效;四个接收通道的混频本振也是通过两 级功分电路实现。图2是介质加载微带线的相位补偿方法示意图。在微带线上方的空气屏蔽 腔内加载高介电常数介质。为了保证相位补偿网络不影响输出功率,发射支路, 在末级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级之前,通过微带线上加载介质的简便相位补偿网络 实现多路发射通道的相位误差补偿;接收支路,在混频本振处,通过微带线上 加载介质的简便相位补偿网络实现多路发射通道的相位误差补偿,从而实现毫 米波小型化多通道收发组件的相位误差补偿。通过改变加载介质的长度和材料 (即介电常数)可以改变补偿相移量。图3是加载不同高介电常数介质引起的相移实测结果。三种填充介质分别 为聚四氟乙烯、陶瓷粉末和陶瓷,其介电常数分别为2.2、 3. 48和9. 8,其中聚四氟乙烯材料厚度为3毫米,而陶瓷粉末和陶瓷的厚度为0.5毫米,为实现360度全相位补偿,可以利用多层陶瓷板结构实现。图4是补偿前后的收发组件相位误差实测结果。该实测结果是以四通道毫米波小型化收发组件为例测量补偿前后的发射通道相位误差,因此共有三组通道间相位误差曲线。补偿前通道相位误差在33GHz到33.5GHz的工作频段内分 别为95度、50度和35度,补偿后通道相位误差在33GHz到33. 5GHz的工作频 段内基本为零,精度在5度以内。图5是有源发射天线闭环补偿方法流程图。第一步骤,根据雷达装置的要 求推算各收发通道间的相位关系要求;第二步骤,测量发射支路获取通道相位 误差,若误差值为零则直接进入第四步骤,若误差值不为零则进入第三步骤; 第三步骤,在发射支路中设置加载介质,以构成相位补偿网络,返回第二歩骤; 第四步骤,测量接收支路获取通道相位误差,若误差值为零则结束收发组件的 相位补偿工作,若误差值不为零则进入第五步骤;第五步骤,在发射支路中设 置加载介质,以构成相位补偿网络,返回第四步骤。实施例l以发射通道的相位误差为95度为例介绍本发明提出的收发组件相位误差补 偿的操作步骤1. 根据雷达装置的要求推算发射通道间的相位关系为零度;2. 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发射通道相位误差,得到工作频率为33GHz时 收发组件的两个发射通道之间的相位误差《为95度。3. 选择规则的长方体陶瓷介质加载,厚度为0.5毫米,宽度与屏蔽腔等宽 并且侧壁与屏蔽腔金属侧壁充分接触,空气屏蔽腔高度为3毫米,便于计算选 取无过渡段的长方体结构。此时,该结构的等效介电常数^为1.583。4. 根据公式(1)确定相位补偿段的长度/,,相位误差《为95度,工作频 率为33GHz时义。为9. 09毫米,等效介电常数、为1. 583,将这些已知参数代入 公式(1)可得<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9</formula>5. 利用机械线切割等手段得到所需的长度为9. 3毫米的长方体加载介质, 利用不影响电磁波传输的低损耗胶将加载介质固定在末级功率放大器芯片与推 动级放大器芯片之间起级联作用的微带线上方。6. 再次利用量网络分析仪测量发射通道相位误差,补偿后相位误差可以满足5度的毫米波有源天线系统指标要求,图4-1为通道相位误差为95度时利用 本发明提出的介质加载微带线方法补偿前后的相位误差实测结果,补偿后工作 频率为33GHz的通道相位误差为1. 37度。
6.利用相同方法补偿收发组件的接收通道相位误差。
实施例2
以发射通道的相位误差为50度为例介绍本发明提出的收发组件相位误差补 偿操作步骤,其具体操作步骤与实施例1 一致,只是补偿段长度不同。假设相 位误差《为50度,工作频率为33GHz时义。为9.09毫米,等效介电常数^为 1.583,将这些己知参数代入公式(1)可得
2 360 7^7 — 1 360 Vl.583 -l '
按照实施例1中的操作步骤进行相位补偿,图4-2为通道相位误差为50度 时利用本发明提出的介质加载微带线方法补偿前后的相位误差实测结果,补偿 后工作频率为33GHz的通道相位误差为2. 21度。
实施例3
以发射通道的相位误差为35度为例介绍本发明提出的收发组件相位误差补 偿操作步骤,其具体操作步骤与实施例1 一致,只是补偿段长度不同。假设相 位误差《为35度,工作频率为33GHz时/l。为8.57毫米,等效介电常数^为 1.583,将这些己知参数代入公式(1)可得
3 360 1 360在583 -l '
按照实施例1中的操作步骤进行相位补偿,图4-3为通道相位误差为35度
时利用本发明提出的介质加载微带线方法补偿前后的相位误差实测结果,补偿 后工作频率为33GHz的通道相位误差为4. 57度。
实施例4
以工作频率为36GHz为例介绍本发明提出的收发组件相位误差补偿操作步 骤,其具体操作步骤与实施例1一致,只是补偿段长度不同。假设相位误差A为 95度,工作频率为36GHz时义。为8.33毫米,等效介电常数^为1. 583,将这些
已知参数代入公式(1)可得<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1</formula>
按照实施例1中的操作步骤进行相位补偿。
实施例5
以选用聚四氟乙烯为例介绍本发明提出的收发组件相位误差补偿操作步 骤,其具体操作步骤与实施例1 一致,只是介质材料及补偿段长度不同。假设 相位误差《为35度,工作频率为33GHz时;i。为9. 09毫米,等效介电常数;,为 1.094,将这些已知参数代入公式(1)可得
65丄#丄,9=19膽米) (6) 360 i —1 360 VT5^-1
按照实施例1中的操作步骤进行相位补偿。
权利要求
1.一种毫米波小型化多通道收发组件装置,包括发射支路、接收支路、开关、功分电路和金属盒体,其特征在于1)所述组件中的各功能器件是以MMIC技术为基础的毫米波全平面集成电路,有源放大器由高性能的MMIC芯片实现;2)发射支路,包括有源放大器、微带线(MS)和相位补偿网络(PC),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载介质设置在金属盒体内部并且在微带线(MS)上方的空气屏蔽腔内,设置在发射支路功分电路(Dv)输出级之后到末级功率放大器(PA)的输入级之前的微带线(MS)上;3)接收支路,包括有源放大器、混频器(MX)、微带线(MS)和相位补偿网络(PC),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载介质设置在金属盒体内部并且在微带线(MS)上方的空气屏蔽腔内,设置在接收支路功分电路输出级(Dv)之后到混频器(MX)的输入级之前的微带线(MS)上。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收发组件装置,其中发射支路还包括推动级功率 放大器(A),该推动级放大器(A)根据所述末级功率放大器(PA)需要推动的 功率值确定。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发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低噪声放大器(LNA) 使用数目的选取根据系统要求的接收机增益确定。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发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位补偿网 络(PC)中的加载介质是毫米波频段的损耗角小并且介电常数大于空气的高介 电常数介质。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收发组件装置,其中,加载介质是聚四氟乙烯、 陶瓷粉末或陶瓷。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收发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加载介质适宜设置 在微带线导体带的正上方,介质两侧与屏蔽腔侧壁紧密相连。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发组件装置,其中,相位补偿网络的加载介质 是任意形状的。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收发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加载介质的适宜形 状是选择规则的长方体形状。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收发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介质两侧加载阶梯状或者斜坡状的过渡网络,过渡网络长度根据需要可长可短。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发组件装置,其中,相位补偿网络的特征在于微带线长度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实现的通道间相位补偿范围为0-360度。
11. 一种毫米波小型化多通道收发组件装置的通道相位误差补偿方法,其 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1) 根据雷达装置的要求推算各收发通道间的相位关系要求;2) 测量发射支路获取通道相位误差;3) 在发射支路中设置加载介质,以构成相位补偿网络;4) 测量接收支路获取通道相位误差;5) 在发射支路中设置加载介质,以构成相位补偿网络。
12.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补偿方法,其中,加载介质是毫米波频段的损 耗角小并且介电常数大于空气的高介电常数介质。
13.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保证相位补偿的可预知性,加载介质的适宜形状是选择规则的长方体形状,长度的计算公式为其中,b为相位补偿段的长度,e为己知相位误差,义。为空气介质的微带线导波波长,^为传播媒质等效相对介电常数。
14.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相位补偿方法可以应用于所有频段,根据不同的工作频率,相同的加载介质长度对应的相位补偿值 有所变化,其值为其中,e为已知相位误差,b为相位补偿段的长度,A。为空气介质的微带线 导波波长,^为传播媒质等效相对介电常数。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个毫米波小型化多通道收发组件装置及其相位补偿方法,收发组件装置包括发射支路、接收支路、开关、功分电路和金属盒体,属于雷达组件技术领域。收发组件装置是以MMIC(毫米波单片集成电路)技术为基础的毫米波全平面集成电路实现的,并且收发组件内部没有有源相移器件。通道间相位补偿方法是利用收发组件内起级联作用的微带线加载高介电常数的介质。通过选取不同的加载介质可以实现0-360度范围内的相位误差补偿,并且不影响幅度一致性。本发明具有调试简便、设计巧妙、小型化等诸多优点,是一种操作性及实效性很强的收发组件装置及其相位补偿方法。
文档编号G01S7/02GK101236246SQ20071017785
公开日2008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21日
发明者于伟华, 昕 吕, 孙厚军, 伟 张, 强 徐, 杨怀志 申请人:北京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