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诱导荧光共聚焦扫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26241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激光诱导荧光共聚焦扫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激光诱导荧光共聚焦扫描装置,激光诱导荧光共聚焦 扫描装置和方法属于生物芯片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生物芯片作为一种新兴高科技产品正在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医学研 究和应用,生物芯片的概念源自于计算机芯片。狭义的生物芯片是指包被在
固相载体如硅片、玻璃、塑料和尼龙膜等上的高密度DNA、蛋白质、细胞等生 物活性物质的微阵列,主要包括cDNA微阵列、寡核苷酸微阵列和蛋白质微阵 列。这些微阵列是由生物活性物质以点阵的形式有序地固定在固相载体上形 成的。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生化反应,反应结果用化学荧光法、酶标法、同 位素法显示,再用扫描仪等光学仪器进行数据采集,最后通过专门的计算机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于广义生物芯片而言,除了上述被动式微阵列芯片之 外,还包括利用光刻技术和微加工技术在固体基片表面构建微流体分析单元 和系统以实现对生物分子进行快速、大信息量并行处理和分析的微型固体薄 型器件。包括核酸扩增芯片、阵列毛细管电泳芯片、主动式电磁生物芯片等。
生物芯片检测方面主要的技术手段有共聚焦扫描法和基于CCD (Charge-coupled device)的检测法。由于共聚焦扫描法具有灵敏度高的特 点,大多数的微阵列生物芯片扫描仪采用的都是共聚焦扫描原理的。
经典的基于激光共聚焦扫描的生物芯片检测装置一般利用半反半透镜对 入射的激光和诱导出来的荧光进行分光,如图1所示。激光器1发出的激光 经过第一透镜2和第一针孔3后成为点光源,经过第二透镜4准直,准直光 经过一个半反半透镜6后,再经过第三透镜8汇聚到其后焦面上,诱导该透 镜焦面上生物芯片10发出荧光,荧光经过第三透镜8后准直,投射到半反半 透镜6上,半反半透镜6将投射其上的荧光反射到第四透镜12上,第四透镜 12将反射其上的荧光汇聚到第四透镜12的后焦点,该焦点上放置一个针孔 13,紧临针孔放置一个光电探测器14,光电探测器将接收的荧光信号转化为 数字化电信号后送入计算机15。为了得到能量集中信噪比好的荧光信号,必 须调焦,经典的调焦是利用成像目镜观察光斑的是否清晰成像,手动调焦。
上述装置中利用半反半透镜将激光和激光诱导出来的荧光进行分光,荧
光的收集和利用效率不高,入射的激光在分光时大约有50%的能量损失,同 时透镜收集到的荧光也有大约有50%的能量损失。如果是多路不同波长的激 光,诱导不同波长的荧光,荧光收集和利用效率将更低;同时光源的针孔和 探测器的针孔严格保持共聚焦关系,扫描过程中的调焦控制非常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芯片检测装置,目的之一就是改进 荧光检测的光路,利用中间打孔的全反透镜作为分光器件提高荧光收集效率。 目的之二为共聚焦而提出的改变,控制扫描时生物芯片在焦平面及其上下焦 深范围,通过扫描前沿着生物芯片的矩形两个对角线预扫描的方式,调节镜 头的位置使整个生物芯片的有效部分在预扫描过程中落在镜头的焦平面及其 上下焦深范围内。
一种基于激光诱导荧光共聚焦扫描装置的扫描生物芯片的方法,包括以 下步骤
1) 打开激光器l预热;
2) 激光器1发出的激光经过由第一透镜2、第一针孔3、第二透镜4组 成的扩束系统扩束成直径为1毫米的光束5,该光束5从中间打孔的全反射镜 7的透光孔中通过,垂直照射到的第三透镜8上,该第三透镜8将激光汇聚到 后焦面处的生物芯片10上,汇聚到生物芯片10上的部分激光透过生物芯片 10,经过反射镜16的反射,被基于四象限光电探测器的探测系统得到,进入 计算机15进行调焦,保证扫描过程中生物芯片10始终在透镜8焦点上以及 焦深范围内,这样第二针孔13与第一针孔3始终近似地成共聚焦关系。因此 必须利用调焦装置9对生物芯片调焦,调焦过程为部分垂直入射的激光从 生物芯片10透射,经过调焦光学系统,即透镜17和柱面镜18后,成像于四 象限光电探测器19,适当选择透镜和柱面镜的参数,可以得到一定的调焦范 围和一定的调焦精度。四象限光电探测器19接受的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经 过滤波与放大处理,传输到计算机15里,经过计算产生差动信号与预先设定 值比较,产生驱动信号驱动电机由电机带动与驱动电机相连的机械传动装置 运动,透镜8与机械传动装置一起沿着光轴线方向上下平动,直到物镜到达 要求的目标焦平面位置。对生物芯片对角线扫描,逐点调焦,使得整个生物
芯片10在透镜8的焦深范围。
3) 汇聚到生物芯片10上的另一部分激光诱导生物芯片10上的生物样品 上某一斑点发出荧光11,发出的荧光的一部分经过第三透镜8,变成准直光 投射到全反射镜7上反射,传播到的第四透镜12上,会聚到第四透镜12的 后焦平面的针孔13上,光电探测器14接收荧光,将该点的荧光信号转化电 信号,数字化进入计算机15;
4) 移动生物芯片10,使透镜8汇聚的激光斑点逐点二维扫描整个生物芯 片IO。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 采用中间打孔的全反射镜对入射的激光和诱导反射的荧光进行分光, 激光束经过孔径时,能量损失小,几乎全部激光能量可以照射到生物芯片上, 并且在收集荧光时,荧光收集角度大,效率高不但提高激光入射效率而且提 高了荧光的收集效率,可以达到80—90%。
2. 利用计算机控制,使光源的针孔和探测器的针孔保持近似共聚焦关系, 只需要扫描前调焦一次,调焦控制简单方便。


图1经典的单路入射光的共聚焦扫描生物芯片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共聚焦扫描生物芯片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生物芯片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扫描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实施例
激光器1发出的激光经过由第一透镜2、第一针孔3、第二透镜4组成的 扩束系统扩束成直径为1毫米的光束5,该光束从中间所打孔孔径略大于1毫 米的全反射镜7的透光孔经过,垂直照射到的第三透镜8上,该第三透镜8 将激光汇聚到后焦面处的生物芯片10上。
一部分激光汇聚到生物芯片10上并且透过生物芯片,经过反射镜16的 反射,被基于四象限光电探测器的探测系统得到,进入计算机15进行调焦,
保证扫描过程中生物芯片10始终在透镜8焦点上以及焦深范围内,这样第二 针孔13与第一针孔3始终近似地成共聚焦关系。利用调焦装置9对生物芯片 调焦,在图2所示的光学系统和图3所示的调焦装置中,调焦过程为部分 垂直入射的激光从生物芯片10透射,经过调焦光学系统,即透镜17和柱面 镜18后,成像于四象限光电探测器19,适当选择透镜和柱面镜的参数,可以 得到一定的调焦范围和一定的调焦精度。四象限光电探测器19接受的光信号 转化为电信号,经过滤波与放大处理,传输到计算机15里,经过计算产生差 动信号与预先设定值比较,产生驱动信号驱动电机,由电机带动与驱动电机 相连的机械传动装置运动,透镜8与机械传动装置一起沿着光轴线方向上下 平动,直到物镜到达要求的目标焦平面位置。对生物芯片对角线扫描,逐点 调焦,使得整个生物芯片10在透镜8的焦深范围,否则放弃该生物芯片认为 不合格,完成调焦。
另一部分激光汇聚到生物芯片10上的诱导生物芯片10上的生物样品, 发出荧光, 一部分荧光11经过第三透镜8,变成准直光投射到全反射镜7上 反射,传播到的第四透镜12上,会聚到第四透镜12的后焦平面的针孔13上, 光电探测器14紧邻针孔14接收荧光,将荧光信号转化电信号,数字化进入 计算机15。这样就探测得到生物芯片上的一个点的荧光光强,通过控制由直 线电机和步进电机及其所带动的二维平台移动生物芯片,这里没有画出来, 二维扫描得到整个生物芯片上二维点阵的荧光光强,荧光强度与生物芯片上 生化反应物的数量成正比关系,根据荧光强度可以计算生物芯片上生化反应 物的数量,生物芯片见图3,在75毫米X25毫米的载玻片上60毫米X20的 范围内间隔150纳米点样,点样的直径150纳米左右,二维扫描的方式见图4; 图4中沿着短轴方向即25毫米方向运动,同时沿着长轴75毫米运动,循环 进行,扫描整个生物芯片。
流程开始,打开激光器1预热10分钟;检测基于四象限光电探测器系 统17的探测值,通过机电装置9调整透镜8,使生物芯片10上表面处于透镜 8的后焦面,并且在扫描过程中始终处于焦深范围内;同步扫描生物芯片与荧 光探测,即数据采集;计算机15数据处理与显示。
权利要求1、一种激光诱导荧光共聚焦扫描装置,依次包括激光器(1)、第一透镜(2)、第一针孔(3)、第二透镜(4)、第三透镜(8)、生物芯片(10)、第四透镜(12)、第二针孔(13)、光电探测器(14)、计算机(15),其特征在于在第二透镜(4)和第三透镜(8)之间设置中间打孔的全反射镜(7),在生物芯片(10)一侧依次放置反射镜(16)和基于四象限光电探测器的探测系统,该基于四象限光电探测器的探测系统由透镜(17)、柱面镜(18)、四象限光电探测器(19)组成,四象限光电探测器(19)与计算机(15)相连接;第三透镜(8)与调焦装置(9)相连,该调焦装置(9)由驱动电机和与相连驱动电机的机械传动装置组成,调焦装置(9)与计算机(15)相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诱导荧光共聚焦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激光器(1)与计算机(15)相连接。
专利摘要激光诱导荧光共聚焦扫描装置属于生物芯片检测技术领域。现有装置荧光的收集和利用效率不高,同时扫描过程中的调焦控制非常困难。本发明采用中间打孔的全反射镜对入射的激光和诱导反射的荧光进行分光,激光束经过孔径时,能量损失小,几乎全部激光能量可以照射到生物芯片上,并且在收集荧光时,荧光收集角度大,不但提高激光入射效率而且提高了荧光的收集效率。.利用计算机控制,使光源的针孔和探测器的针孔保持近似共聚焦关系,只需要扫描前调焦一次,调焦控制简单方便。
文档编号G01N21/64GK201014990SQ200720103518
公开日2008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8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8日
发明者冯继宏, 刘有军, 刘诚迅, 吴水才, 吴浩扬, 宇 常, 毅 曾, 李明君, 桓锁成, 轲 熊, 黄国亮 申请人:北京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