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爆型氧化锆氧量分析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27345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隔爆型氧化锆氧量分析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仪器仪表领域,涉及一种氧化锆氧量分析仪,尤其涉及一 种隔爆型氧化锆氧量分析仪,可广泛应用于石油、石化等爆炸性气体环境下加 热炉及锅炉排放气体中氧含量的连续测量。
背景技术
氧化锆氧量分析仪是工业锅炉、加热炉等各种加热设备排放气体中氧含量 检测的主要仪器。目前国内生产的氧化锆氧量分析仪均为非防爆型结构,使用温度一般在60(TC以下,不能用于爆炸性危险场所,无法满足石油石化等易燃易 爆、高温环境下的使用。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在易燃易爆、高 温环境下使用的隔爆型氧化锆氧量分析仪。本实用新型的隔爆型氧化锆氧量分析仪,由检测部分和变送部分组成。检 测部分包括导流管组件和检测器,其中检测器包括壳体、氧化锆传感器、校验 气体接头及针形阀,检测器与导流管组件通过检测器法兰和导流管法兰连接, 并在检测器法兰和导流管法兰之间设置有散热管,该散热管内自导流管组件端 依次设置有过滤器、防爆塞、氧化锆传感器。所述防爆塞的断面上设有导气槽, 使防爆塞具有良好的导气性。变送部分包括变送器和操作箱,操作箱上设有与 变送器的表芯连接的功能按扭,变送器与所述检测器通过电缆连接。本实用新型隔爆型检测器的测量原理与普通型检测器相同,导流管组件和 检测器的结构也与现有技术中普通的氧化锆氧量分析仪相同。变送部分的变送 器的结构原理也与现有技术相同。为了有效地解决检测器表面的降温问题,散热器采用环形翅片式散热器, 烟道中引出的高温烟气经散热器自然散热,使测量室的热量及时散发到大气中。检测器、变送器的壳体采用优质铝合金制造,法兰、管件采用优质不锈钢 制造,各连接处均有放松动措施,并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检测器、变送器的各种接合面采用防爆结合面形式,如螺纹结合面,止口结 合面,操作杆结合面,圆筒结合面,胶粘结合面,间隙结合面等,可有效阻止 仪表内爆炸火焰的外逸,与外部爆炸性气体环境起到了隔离作用,进而达到了 安全防爆的目的。检测器、变送器的各接线端子均采用陶瓷材料制作;导流管组件采用特殊 耐高温合金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的隔爆型检测器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被测气体经导流管组件、 过滤器、防爆塞引入氧化锆传感器,氧化锆传感器便可测量被测气体的氧含量。 在非正常工作情况下,爆炸性气体被引入仪表内部,由于氧化锆传感器自己带 有加热器,则可能点燃仪表内部的爆炸性气体而引起爆炸。当仪表内部产生爆 炸时,由于检测器、变送器的壳体等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而不致损坏;各种隔 爆接头结合面的长度和间隙可阻止仪表内爆炸火焰的外逸。因此本产品可有效 地保证仪表内部爆炸气体的火焰不会外泄到仪表外部,引起周围爆炸性气体的 引爆而造成危害,起到了安全防爆作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 隔爆性能① 检测器内设置了防爆塞,具有良好的隔爆性能,适用于可能出现nc级T5组以下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工作场所;本实用新型的隔爆型氧化锆氧量分析仪 检测器和变送器分别经国家级仪器仪表防爆安全监督检验站检验合格并颁发了 防爆合格证,合格证号检测器GYB06308,防爆标志ExdllCT5;变送器 GYB02299,防爆标志ExdllCT6;② 检测器、变送器的壳体采用优质铝合金制造,法兰、管件采用优质不锈 钢制造,并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各种隔爆零部件采用防爆结合面形式,可有 效阻止仪表内爆炸火焰的外逸,达到了安全防爆的目的,可用于除亚硝酸乙酯、 二氧化碳、乙炔、水煤气外的所有爆炸性危险气体场合。2、 耐高温性能① 导流管采用特殊耐高温合金材料,可直接插入炉膛或烟道内,适用于烟气温度在130(TC以内,采样方便快捷,克服了高温条件下采用抽气方式采样系 统结构复杂、成本高、安装使用不便的问题;② 采用翅片式散热器,高温烟气从烟道中引出后经散热器自然散热,使测量 室的热量散发到大气中,以保证烟气温度降低到60(TC以下,有效地解决了检测 器表面的降温问题,同时又不影响烟气的顺利采样。3、 便于操作设定检测器与变送器采用分体式结构,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便于现 场安装调试,功能设定和调试可通过隔爆操作箱的按钮在外部实施,可在现场 通电的情况下不用打开表盖,方便地进行设定和显示,产品功能强大,性能稳 定,维护量小。4、 节能、环保由于采用了隔爆结构,提高了燃烧效率、减少了烟气排放、实现了环保、 节能。5、低成本、长寿命本实用新型的隔爆型氧化锆氧量分析仪可保证传感器工作的可靠性和使用 寿命、结构简单、无需气体采样装置,降低了安装维护成本和运行费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检测器的内部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检测器的局部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爆塞的段面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环形片式散热器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隔爆型氧化锆氧量分析仪,由检测部分和变送部分组成,检测部分包 括导流管组件和检测器,其中检测器包括壳体3、氧化锆传感器8、校验气体接 头9及针形阀10等,检测器与导流管组件通过检测器法兰11和导流管法兰29 连接,在检测器法兰11和导流管法兰29之间设置有环形翅片式散热器30,散 热管30内自导流管组件26端依次设置有过滤器27、防爆塞28、氧化锆传感器 8;过滤器27、防爆塞28、氧化锆传感器8的外部设有护罩16,且护罩16与散 热管30及检测器法兰11密封连接;氧化锆传感器8外设有隔热衬管14,且隔 热衬管14与护罩16间设有隔热填充物15;防爆塞28的断面设有往返式导气槽 40,使防爆塞具有良好的导气性,同时增加了零件刚性,保证了防爆性能。在 检测器壳体3外与检测器法兰11连接端设有环形散热翅片。导流管组件和检测器的结构与现有技术中普通的氧化锆氧量分析仪相同。 其中检测器包括壳体、氧化锆传感器、校验气体接头、针形阀及连接线路等;导流管组件主要是导流管,导流管的采样端有相应的气体入口和气体出口。变送部分包括变送器34和操作箱36,操作箱上设有与变送器34的表芯连 接的功能按扭37;变送器34的表芯与检测器通过电缆接头4及电缆38连接。变送器表芯的结构与现有技术中普通变送器的表芯相同,包括CPU、测量 电路、转换运算放大电路、数码显示和液晶显示器,通讯模块、控制模块等元 器件。变送器的操作箱上设置功能按钮,其通过设置在操作箱内的轴套、镶嵌套、 弹簧、密封塞、压紧螺塞等零部件与变送器的表芯连接。检测器、变送器的壳体及各器件均采用优质铝合金制造,法兰、管件采用 优质不锈钢制造,各连接处均有放松动措施,并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检测器、变送器的各种接合面采用防爆结合面形式,如螺纹结合面,止口 结合面,操作杆结合面,圆筒结合面,胶粘结合面,间隙结合面等。隔爆型检测器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被测气体经由导流管26、过滤器27、防 爆塞28引入测量室内,经氧化锆传感器8转换成氧电势信号,并通过专用电缆 38传送到变送器,利用设在隔爆变送器操作箱36上的功能按钮37可在不断电、 不开盖的情况下对氧化锆分析仪的参数进行设定和调整,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当仪表内部产生爆炸时,由于表盖、表壳、电缆接头、校验气体接头等具 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而不致损坏;防爆塞的结构设计和各种隔爆结合面的长度及 间隙可阻止仪表内爆炸火焰的外逸。因此本产品可有效地保证仪表内部爆炸气 体的火焰不会外泄到仪表外部,引起周围爆炸性气体的引爆而造成危害,起到 了安全防爆作用。
权利要求1、一种隔爆型氧化锆氧量分析仪,由检测部分和变送部分组成,检测部分包括导流管组件和检测器,所述检测器包括壳体(3)、氧化锆传感器(8)、校验气体接头(9)及针形阀(10),检测器与导流管组件通过检测器法兰(11)和导流管法兰(29)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器法兰(11)和导流管法兰(29)之间设置有散热管(30),散热管(30)内自导流管组件(26)端依次设置有过滤器(27)、防爆塞(28)、氧化锆传感器(8);所述防爆塞(28)的断面设有导气槽(40);所述变送部分包括变送器(34)和操作箱(36),操作箱(36)上设有与变送器(34)的表芯连接的功能按扭(37);所述变送器与所述检测器通过电缆(38)连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爆型氧化锆氧量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 器(27)、防爆塞(28)、氧化锆传感器(8)外设有护罩(16),该护罩(16) 与散热管(30)及检测器法兰(11)密封连接。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爆型氧化锆氧量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 锆传感器(8)外设有隔热衬管(14),且隔热衬管(14)与所述护罩(16)间 设有隔热填充物(15)。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爆型氧化锆氧量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 塞(28)端面的导气槽(40)为往返式结构。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爆型氧化锆氧量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 器(30)为环形翅片式散热器。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爆型氧化锆氧量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 器壳体(3)外与检测器法兰(11)连接端设有环形散热翅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在易燃易爆、高温环境下使用的隔爆型氧化锆氧量分析仪,其由检测部分和变送部分组成,检测部分包括导流管组件和检测器,检测器与导流管组件通过检测器法兰和导流管法兰连接,并在检测器法兰和导流管法兰之间设置有散热管,该散热管内自导流管组件端依次设置有过滤器、防爆塞、氧化锆传感器,氧化锆传感器连接检测器。变送部分包括变送器和操作箱,操作箱上设有与变送器的表芯连接的功能键,变送器与所述检测器通过电缆连接。本实用新型性能可靠、价格较低、操作方便、使用寿命长、防爆等级高,可应用于各种爆炸性气体环境。
文档编号G01N27/12GK201096745SQ20072012615
公开日2008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16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16日
发明者仁 刘, 周雪梅, 杰 张, 张振金, 强发红, 杨小泉, 杨洮梅, 王荣英, 韩建武 申请人:中国石油兰州石油化工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