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检验带有导电迹线的印刷电路板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30201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检验带有导电迹线的印刷电路板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用于检验带有导电迹线的印刷电路板的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验具有导电迹线(Leiterbahn)的印刷电路 板的装置,其中导电迹线构造成连接至电流源的连续电流通路,在其 中例如桥接并因此联接导电迹线部分,或者利用串联电气部件装备并 因此联接导电迹线部分。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带有导电迹线的印刷电路板与其它元件组 合,例如与避雷针(Blitzstromableiter)及控制电容组合。这种设计例如 由DE29724817U1已知。在本文中,包括串联连接的子火花隙 (Teilfonkenstrecke)的火花隙 一 方面接至电源网络的引向相位的导线, 而另一方面接至参考接地。
在利用多火花隙技术的避雷针中,应用高压电容器来控制单个火 花隙。这些高压电容器与弹簧触头一起处于印刷电路板上,其中弹簧 触头产生至子火花隙的石墨继电器的接触。所有高压电容器均在一侧 通过印刷电路板的导电迹线相互联接,以使得其处于相同参考电位, 尤其是处于地电位。在这种设备和其它设有带导电迹线的印刷电路板 的电气设备中,必须检验及监视印刷电路板的导电迹线。例如在所说 明的实施示例中,可通过雷电电流放电过程及自动开始的后续电流去 除过程在火花隙中产生热。通过随后的冷却,印刷电路板被机械加载。 如果放电器经常被高度加载,至少理论上可认为,由于应用材料的不 同温度扭转系数,由印刷电路并反导电迹线中的裂紋而产生中断。导电 迹线的这种中断也可能由其它效应产生。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这样一种类型的装置,其可利用较少的 花费及极其少的电流消耗来检验印刷电路板的导电迹线的中断。
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是,在通过相应地接通与印刷电路板的导电
迹线并联的发光二极管时,通过持续发光来显示导电迹线的功能作 用,但是,在发光期间的运行电流相对较高。利用这种设备会使对于
相关仪器来说很重要的泄露电流超过最大值1mA(以正弦波的峰值测 量)。因此,这种解决方案不被相关仪器所接受。
为了实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出,设置检验电路,检验电路包括 开关电路、检验线路及开关晶体管,并接至电源阿络的导线及导电迹 线的端部,其中该连接引至参考电位,该开关电^印刷电路板的导 电迹线并联并具有整流器及电容器;该检验线路具有DIAC及第一发 光二极管,其中DIAC接至印刷电路板的电源接口和电容器之间的导 线,并通过第一发光二极管接至引至电源电位的导电迹线的其它端 部;该开关晶体管在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输出端处利用其基极接通,并 在其集电极-发射极线路之前连接有第二发光二极管,该第二发光二极 管在DIAC及晶体管之间连接,其中发射极连接到印刷电路板的端部 处的参考电位,例如地电位。
因此可利用检验电路,其可同时集成在现有印刷电路板上。利用 相应的检验电路可长时间间歇性地检验导电迹线的传导性。同时,功 能作用通过相应地闪光的第一发光二极管来表示。故障通过第二发光 二极管的相应的闪烁信号来表示。通过根据本发明的设置,与持续发 光相比,运行电流可降低大约80倍。电容器的容量例如设定为10微 法。由于利用交流电压施加至检验电路,电容器串联有整流器。通过 本发明的布置可极其节省电流地使用节拍化的短时闪光。此外,通过 该电路布置可保证,电流有目的地流过导电迹线而不加载到检验电路 上。
有利的改型在权利要求2至10给出。较佳为1MQ的串联电阻用 于限制电流。相应的整流二极管作为整流器集成在电路中。
DIAC是电子开关,其在电容器充电时截止,并且在电容器已经 充电的情况下导通并可通过检验电路使得电容器放电。与DIAC串联 的电阻用于减慢电容器的放电,以使得第一二极管闪烁的时间不至太
短,而是较长时间的发光。截止直至1000伏的反向二极管用于保护 晶体管。
在附图
中显示并在下文详细说明本发明装置的具体实现。 单张附图显示了具有检验电路的印刷电路板。
1表示印刷电路板,其具有导电迹线及一定数量连接至导电迹线
的电容器2。其中,电容器2可如在DE29724817U1中说明的那样是 具有雷电电流承载能力的火花隙的组成部分。在实施示例中,显示了 具有雷电电流承载能力的火花隙,其包括多个串联连接的子火花隙3。 其中,除雷电电流情况下的第一相应子火花隙外,子火花隙3通过电 容器形式的阻抗连接,使得其陆续接通。第二及其它各子火花隙通过 阻抗(电容器2)直接连接至共同参考电位,例如接地。印刷电路板1桥接。
检验电路自身包括与印刷电路板1的导电迹线并联并具有整流器 4及电容器5的开关电路,并在6处接至电源网络的相位导线,及在 7处接至印刷电路板1的导电迹线的端部,其中该连接引至参考电位, 例如地电位或者说零电位。
此外,检验电路包括具有DIAC 8及第一发光二极管9的检验线 路,其中DIAC接至处在引向相位的电源(在6处)及电容器(在5处) 之间的导线,并通过第一发光二极管9接至印刷电路板1的导电迹线 的其它引至相电位的端部。此外,检验电路包括在第一发光二极管9 的输出端处利用其基极接通的开关晶体管10,在该开关晶体管10的 集电极-发射极线路之前连接有第二发光二极管11,该第二发光二极 管11在DIAC8及晶体管IO之间连接,其中晶体管IO的发射极接至 在印刷电路板1的导电迹线的端部处的参考电位。
整流器4通过整流二极管构造,其中在整流器4之前,作为限流
器连接有串联电阻12。 DIAC 8串联有电阻13,借助其减慢电容器5 的放电,使得相应二极管发光更长时间。
第一发光二41管9发射绿光,而第二发光二极管11发射红光。 在第一发光二极管9的输出端和印刷电路板1的导电迹线之间连接有 反向二极管14。同样在晶体管10的发射极及引至参考电位的印刷电 5^板1的导电迹线的端部连接有反向二极管15。
在实施示例中,例如255 f犬的运行交流电通过1MQ的串联电阻 在正弦波中峰值限定为361|iiA。然后,通过单向整流,借助于整流器 4达到有效值127.5^A。当交流电网电压是230伏时,有效运行电流 为大约115pA。
因此,显著降低了对于相关机构来说很重要的最大为lmA(以正 弦波的峰值测量)的泄露电流。在255伏电压时,功率消耗为大约 0.026W。
假设印刷电路板1的导电迹线没有干扰,首先实现电容器5的充 电,接着在第一发光二极管9发光的情况下实现电容器的放电。
如果印刷电路板l的导电迹线具有中断或故障,那么电流通过检 验电路尤其通过第一发光二极管9中断。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已充电 的电容器5,当其已经放电时,将控制电压施加至晶体管IO的基极, 以使得其接通。因此,第二发光二极管11发光,直至电容器5已经 放电。该过程在DIAC 8的控制下重复。
本发明不限于实施示例,而是在公开的范围内可有多种变型。
所有在说明和/或附图中新^>开的单个及组合特征均视为发明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用于检验带有导电迹线的印刷电路板(1)的装置,其中导电迹线构造成连接至电流源的连续的电流通路,在其中桥接并因此联接例如导电迹线部分,或者利用串联电气部件(2,3)装备并因此联接导电迹线部分,其特征在于,设有检验电路,所述检验电路包括开关电路、检验线路及开关晶体管(10),并接至电源网络的导线及所述导电迹线的端部,其中该连接引至参考电位,所述开关电路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导电迹线并联,并具有整流器(4)及电容器(5);所述检验线路具有DIAC(8)及第一发光二极管(9),其中所述DIAC(8)接至所述印刷电路板的电源连接和所述电容器(5)之间的导线,并通过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9)接至所述导电迹线引至电源电位的其它端部;所述开关晶体管(10)在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9)的输出端处利用其基极连接,并在其集电极-发射极线路之前连接有第二发光二极管(11),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11)连接在所述DIAC(8)及所述晶体管(10)之间,其中所述发射极连接到所述印刷电路板的端部处的参考电位,例如地电位。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器(4)通 过整流二极管构造。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整流 器(4)之前,连接有串联电阻(12)作为限流器。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联电阻(12) 为至少1MQ。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DIAC(8)串联有电阻(13)。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13)为大 约120Q。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第 一发光二极管(9)发射绿光。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第二发光二极管(l l)发射红光。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 述第一发光二极管(9)的输出端及所述导电迹线的引至相电位的端部 间连接有反向二极管(14),其优选地截止直至1000伏。
10. 根据权利要求l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 所述晶体管(10)的发射极及所述导电迹线的引至参考电位的端部间连 接有反向二极管(15),其优选地截止直至IOOO伏。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验带有导电迹线的印刷电路板(1)的装置,所述装置可检验印刷电路板导电迹线的中断。为达此目的,设有检验电路,其包括整流器(4)、电容器(5)、DIAC(8)、第一发光二极管(9)及开关晶体管(10),其中在该开关晶体管(10)的集电极-发射极线路前连接有第二发光二极管(11)。
文档编号G01R31/28GK101384912SQ200780005959
公开日2009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6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23日
发明者J·特林克瓦尔德, J·舒尔万茨, U·奥戈雷克 申请人:奥宝贝特曼股份有限两合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