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构造图准确度的偏差消除方法

文档序号:5838923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提高构造图准确度的偏差消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勘探开发技术,具体是在二维地震资料解释成图中的一 种提高构造图准确度的偏差消除方法。
技术背景在石油勘探中,经常采用二维地震信息处理后形成的地震资料进行解释, 这种方式形成的数据,在横向上以道排列,可以有若干道,纵向上每个道内 有若干个时间域离散的点数据,显示为地震剖面图。二维地震资料解释是对 得到的二维地震资料进行层位、断层识别与追踪,经过处理分析,形成构造 图,进而进行石油地质综合评价。二维地震资料空间校正和构造成图是二维地震资料解释中的一个重要步 骤和关键环节。构造图的准确度直接影响着地质学家对研究区的油藏圈闭以 及地质储量的综合评价,同时也影响到实际钻井位置的确定。通常的成图方 式是先对二维地震资料的时间层位数据和平面组合断层进行空间校正,然后 利用归位后的数据直接进行构造成图。这样作对于地表特征简单、地下构造 比较平缓的东部地区的成图结果影响不大,但是对于构造复杂的西部山地地 区,将会对最终成图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整体油藏圈闭的和 地质储量的正确评价。这是因为西部山地山前带地表特征复杂,地下地层倾 角比较大,常常因为处理过程的静校正等各种不准确因素,使时间剖面产生 一定的时间误差,更重要的是在后期空间校正构造成图过程中,由于偏移速 度和其它不准确因素,也常常对空间归位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很难完全准确得到地下反射点的真实空间位置,只能得到近似空间位置(X、 Y、 T或X、 Y、 H),因此归位后的时间层位数据仍然存在一定的偏差。这种偏差的具体表 现是归位后的层位数据形成的地下反射点连线在交点位置的时间层位数据不 等。附图1是某工区叠偏时间层位数据时间差值展布图,图中的直线段表示 该工区实际勘探部署的二维地震测线,图中的数字表示这些二维地震测线叠 偏时间层位数据在交点位置的时间差值大小。从图1中可以看出交点位置的 时间差值很大。图1中的时间差值由两种成分构成 一种是前期地震资料处 理造成的时间层位数据误差;另一个是构造倾向原因产生的时间差值。通过 对叠偏剖面时间层位的空间归位,只能在很大程度上(不完全)消除构造倾 向原因产生的时间差值,不能消除前期地震资料处理造成的层位数据误差。图2就是图1中的直测线上时间层位数据经过空间校正后时间偏差展布 图。图中的弯曲测线或者新测线即就是图1中的直测线上的时间层位数据经 过空间校正后,得到的地下反射点的连线,图中的数字表示新测线在交点位 置的时间偏差值大小。比较图2和图1可以发现经过空间归位后新测线在交 点位置的时间差值变小了很多,但是仍有很多地方大于30ms。如果不对这种 时间进行空间校正势必对后期的构造成图结果带来很大的影响,图3即是直 接利用图2所示空间归位后的时间数据所成时间构造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所 成构造图发生了很大的构造畸变,造成成图结果不准,即使通过后期的人工 编辑也难得到理想的成图结果。这种不准确往往会直接给后期的钻探带来失 误。发明内容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图结果更加准确、合理的提高构造图准确度的 偏差消除方法。本发明具体实现过程如下1) 采集工区内二维地震数据,拾取时间层位数据和平面组合断层,然后 在平面上内插,形成均匀分布的时间层面数据,得到归位的初始构造模型;步骤1所述的平面内插是指对将不均匀的层位数据插成均匀的网格层位 数据。2) 根据初始构造模型,按照通常的方法使时间层位和平面组合断层的空 间校正,得到测线上各个数据点以及每条断层各个断点归位以后空间位置;步骤2)所述的空间位置是反射点的近似位置。3) 按照原有测线数据点组合方式连接地下反射点位置,得到新的测线, 并计算这些新测线在交点位置的时间偏差值;步骤3)所述的原有测线是实际勘探部署的二维地震测线。 步骤3)所述的新的测线是地下反射点连线。步骤3)所述的数据点组合方式是指只能使同一条测线得到的地下反射点 连线,不同测线得到的地下反射点不能互相连接。步骤3)所述的数据点组合方式是指按照未归位的数据点顺序连接归位后 的地下反射点。步骤3)所述的新测线通过空间归位后得到的地下反射点连线。 步骤3)所述的新测线在交点位置的时间偏差值的计算是过程是 根据新测线的各个数据点的大地坐标,计算出新测线交点位置的坐标, 然后根据交点在两条互交新测线上的位置和两条测线上的时间信息,计算出交点位置在两条互交新测线上各自的时间,得到时间偏差值。4) 根据成图区内各交点位置的时间偏差值,计算每条新测线的时间常量 偏差校正值;步骤4)所述的各条测线时间常量偏差校正值计算过程是 新测线经过一次常量偏差校正后其各个交点位置的剩余时间偏差为&。=《-"/〃J -义A ) (1 )《是新测线的第/个交点在常量偏差校正前的时间偏差值,x^和a^分 别是第条/条新测线和第a条新测线时间常量偏差,也就是本步骤中要计算的 测线常量偏差校正值。经过常量偏差校正后,各个交点位置总体剩余偏差达到最小的情况下, 即s —0时,则公式(1)可以进一步写为=《' (2)在成图区内新测线的交点个数为M,新测线条数为iV的情况下,可以得 到M个如公式(2)所示的线性方程。 增加约束方程f>,.=0 (3)'=1方程(3)中|>,.表示成图区内所有新测线校正量的代数和,x,.表示新测线常量偏差,iV表示新测线的条数。方程组2和约束方程3的联合形成由M + 1个线性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本 方程组的解最小二乘解即为各个新测线的常量偏差校正值。5) 利用步骤4)计算的各条新测线的常量偏差校正值,对新测线进行常量偏差校正;步骤5所述的常量偏差校正是指每条新测线各个数据点只有一个统一 的校正量。校正公式是<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1</formula>式中^表示第;条测线第y个数据点原始时间值,7;表示第Z条测线第y 个数据点常量偏差校正后的时间值,x,.表示通过步骤4)计算得到的第Z条测 线的时间常量偏差;6)按照步骤3)的方式重新计算新测线经过常量偏差校正后在交点位置 的剩余偏差;7)根据新测线在交点位置的剩余偏差计算成图区内每条测线各个数据 点的时间变量校正值;步骤7)中所述的变量校正是对步骤5)所述的常量校正后剩余偏差更一 步校正。步骤7)所述计算是(1) 根据经过常量偏差校正后的各个交点位置的剩余偏差,计算每条新 测线的变量校正权值。<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1</formula>公式(5)中xf〃第f条测线第/个交点处的剩余时间偏差值,《,.是第/条测线与其余测线交点个数,H^为第/条线的变量偏差校正权值。(2) 计算两条相交新测线的变量偏差校正因子m: 》"挑=广《 = 1,2,3,4,5) (6)公式(6)中的iv,.和"是通过公式(5)计算出的两条相交测线的变量偏 差校正权值。"是整数,取值范围在l-5之间。具体是根据成图区内测线交点 偏差分布情况确定,如果成图内极个别测线与其余测线相比偏差比较大则取 值大些,否则取值较小;如果所有测线的权值w比较接近,则n取l,通常情 况下取值为3,最大不超过5。(3) 计算第,'和y条测线经过变量校正后,在测线交点位置的时间值r"l + I7; * III ,,、~~^^ (7)公式(7)中i;和7;分别为变量校正前第Z条测线和第/'测线在交点位置的 时间值。(4) 计算本交点位置第i'条测线和第y测线的变量偏差校正量。m;=K. (8)A7^i;广7; (9)(5) 多次重复(2) — (4),计算所有交点位置的变量偏差校正量。(6) 根据每条新测线交点位置的变量校正值,进行线性差值得到其非交 点位置各个数据点的变量校正值。8) 根据得到的每条测线各个数据点的偏差校正值,完成工区内所有新测 线的变量时间偏差校正;9) 按照步骤3)的方式重新计算这些新测线经过常量校正和变量校正后 在交点位置的剩余时间偏差值,新测线在交点位置剩余偏差如果整体剩余最 大时间偏差小于5m,则完成偏差校正,否则重复步骤3) —步骤8)直到满足上述要求;10)输出经过偏差校正后的时间层位数据,结合空间校正后的断层数据, 采用通常的方法绘制出构造图。本发明消除了由于前期地震资料处理静校正等各种不准确因素产生的时 间误差,以及后期空间校正过程产生的成图偏差,避免了构造畸变现象以及 事后人为编辑,使整个空间校正结果更加准确、合理,保证了构造图的正确 性,有利于地下构造的正确解释。本发明充分尊重了原始数据的真实性,最大程度地保护了原始数据,相 当于在原有的二维地震资料构造成图过程中增加了成图过程的质量控制,避 免了事后烦琐的人为编辑,保证了成图过程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使整个成图 结果更加准确、合理。


图l.工区叠偏层位解释数据交点位置时间差值展布图; 图2.工区归位后层位数据时间偏差展布图;图2中的弯线表示图1中的实际勘探部署测线所代表的地下反射点连线; 图3.不进行偏差校正直接用归位后的时间层位数据所成时间构造图; 图4.本发明方法提供的常量校正方法校正后交点位置时间偏差展布图; 图5.在本发明提供的常量校正后再进行一次变量校正偏差展布图; 图6.用本发明提供的偏差校正方法进行偏差校正后所作时间构造图。 具体实施方案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本发明具体实施过程是1)采集工区内二维地震数据,拾取时间层位数据和平面组合断层,然后在平面上内插,形成均匀分布的时间层面数据,得到归位的初始构造模型; 步骤1所述的平面内插是对将不均匀的层位数据插成均匀的网格层位数据。2) 根据初始构造模型,按照通常的方法使时间层位和平面组合断层的空 间校正,得到测线上各个数据点以及每条断层各个断点归位以后空间位置;步骤2)所述的空间位置是反射点的近似位置。3) 按照原有测线数据点组合方式连接地下反射点位置,得到新的测线, 并计算这些新测线在交点位置的时间偏差值;步骤3)所述的原有测线是实际勘探部署的二维地震测线。 步骤3)所述的新的测线是地下反射点连线。步骤3)所述的数据点组合方式是指只能使同一条测线得到的地下反射点 连线,不同测线得到的地下反射点不能互相连接。步骤3)所述的数据点组合方式是指按照未归位的数据点顺序连接归位后 的地下反射点。步骤3)所述的新测线通过空间归位后得到的地下反射点连线。 步骤3)所述的新测线在交点位置的时间偏差值的计算是过程是-根据新测线的各个数据点的大地坐标,计算出新测线交点位置的坐标, 然后根据交点在两条互交新测线上的位置和两条测线上的时间信息,计算出 交点位置在两条互交新测线上各自的时间,得到时间偏差值。4) 根据成图区内各交点位置的时间偏差值,计算每条新测线的时间常量 偏差校正值;步骤4)所述的各条测线时间常量偏差校正值计算过程是新测线经过一次常量偏差校正后其各个交点位置的剩余时间偏差为e,. fi^ =《■ — ("V,。j — Xa"j ) ( 1 )《是新测线的第/个交点在常量偏差校正前的时间偏差值,、,j和AW分 别是第条/条新测线和第*条新测线时间常量偏差,也就是本步骤中要计算的 测线常量偏差校正值。经过常量偏差校正后,各个交点位置总体剩余偏差达到最小的情况下,即e —0时,则公式(1)可以进一步写为 o - Xa〃j =《■ ( 2 ) 在成图区内新测线的交点个数为3f,新测线条数为iV的情况下,可以得 到M个如公式(2)所示的线性方程。 增加约束方程|>,.=。 (3),=1方程(3)中|>,.表示成图区内所有新测线校正量的代数和,A表示新测々=1线常量偏差,iV表示新测线的条数。方程组2和约束方程3的联合形成由M + 1个线性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本 方程组的解最小二乘解即为各个新测线的常量偏差校正值。5)利用步骤4)计算的各条新测线的常量偏差校正值,对新测线进行常 量偏差校正;步骤5所述的常量偏差校正是指每条新测线各个数据点只有一个统一 的校正量。校正公式是^=、-A (4)式中^表示第/条测线第j个数据点原始时间值,^表示第Z条测线第y 个数据点常量偏差校正后的时间值,A表示通过步骤4)计算得到的第,'条测 线的时间常量偏差;6)按照步骤3)的方式重新计算新测线经过常量偏差校正后在交点位置 的剩余偏差;7)根据新测线在交点位置的剩余偏差计算成图区内每条测线各个数据 点的时间变量校正值;步骤7)中所述的变量校正是对步骤5)所述的常量校正后剩余偏差更一 步校正。步骤7)所述计算是(1)根据经过常量偏差校正后的各个交点位置的剩余偏差,计算每条新 测线的变量校正权值。<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6</formula>式(5)中、w第/条测线第/个交点处的剩余时间偏差值,iiT,.是第/条l线与其余测线交点个数,w,.为第Z条线的变量偏差校正权值。(2)计算两条相交新测线的变量偏差校正因子附<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6</formula>公式(6)中的w,.和 是通过公式(5)计算出的两条相交测线的变量偏 差校正权值。《是整数,取值范围在l-5之间。具体是根据成图区内测线交点 偏差分布情况确定,如果成图内极个别测线与其余测线相比偏差比较大则取 值大些,否则取值较小;如果所有测线的权值w比较接近,则n取l,通常情况下取值为3,最大不超过5。(3)计算第/和y条测线经过变量校正后,在测线交点位置的时间值i;.:公式(7)中j;和L分别为变量校正前第z条测线和第y测线在交点位置的 时间值。(4) 计算本交点位置第/条测线和第y测线的变量偏差校正量。at;;K. (8) △r; = ;-" (9)(5) 多次重复(2) — (4),计算所有交点位置的变量偏差校正量。(6) 根据每条新测线交点位置的变量校正值,进行线性差值得到其非交点位置各个数据点的变量校正值。8) 根据得到的每条测线各个数据点的偏差校正值,完成工区内所有新测 线的变量时间偏差校正;9) 按照步骤3)的方式重新计算这些新测线经过常量校正和变量校正后 在交点位置的剩余时间偏差值,新测线在交点位置剩余偏差如果整体剩余最 大时间偏差小于5ms,则完成偏差校正,否则重复步骤3) —步骤8)直到满 足上述要求;10) 输出经过偏差校正后的时间层位数据,结合空间校正后的断层数据, 采用通常的方法绘制出构造图。图1是归位前叠偏层位解释数据时间差值展布图,图中的直线是测线位 置平面展布,图中的数字表示交点位置的时间差值大小(以下同),从图l中 可以看出,在测线交点位置相交测线存在很大的时间插值,这是因为针对叠偏层位数据而言,在交点位置时间并不是来自地下同一反射点信息,同时在
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由于静校正等原因也会产生一定的时间偏差;
图2是图1所示层位数据经过空间归位后地下反射点连线平面展布图, 时间偏差展布图,图2中的弯线表示图1中的测线所代表的地下反射点连线, 比较图1和图2可以看出,对叠偏时间层位进行空间归位后,得到的新测线 (弯线)在交点位置的时间差明显变小,这是因为叠偏时间层位数据经过空 间归位后得到的是地下反射点的铅垂时间和位置,因此这些地下反射点连线 所形成的新测线,在新的交点其反射时间代表的是地下同一反射点信息,在 不考虑处理和空间归位过程中产生的误差情况下,在这些新测线在交点位置 的时间应该相等,即偏差为零。但是空间归位并不能消除前期处理由于静校 正不准等原因造成的时间偏差,同时在空间归位时也会产生误差,因此经过
空间归位后并不能完全消除层位数据偏差。
图3.直接用归位后的时间层位数据所成构造图,从图3中可以看出不 对空间归位后的时间层位数据进行偏差校正,将对最终成图结果产生很大的 构造畸变,其成图结果即使通过人工编辑也很难准确描述地下构造的真实形 态。
图4是用本发明方法提供的常量校正方法进行校正后偏差展布图,也就 是对一些测线的时间数据进行一次整体"上提"(校正量为正),另一些测线 地震数据进行整体"下拉"(校正量为负),以后得到的剩余时间偏差展布图。 比较图2和图4可以看出,经过一次常量校正后,整体时间偏差得到了很大 改善,大部分偏差值在30ms以内,尤其是构造主体部位效果非常明显。
图5是在本发明提供的常量校正后再利用本发明提供的变量校正后剩余偏差展布图。从图5中可以看出经过本发明提供的常量和变量偏差校正方法 校正后大大降低了整体偏差,成图区内测线大部分交点位置的偏差值为零, 偏差校正后的层位数据可直接用于构造成图。
图6是用该发明专利对空间归位后的时间层位进行偏差校正后所形成的
时间构造图,比较图6和图4可以看出两者总体构造形态基本一致,但经
过本发明提供的偏差校正方法处理后,图4中存在的构造畸变已经消除,同 时很好地保护了很好的构造形态,并且图6总体构造形态更为清晰,能够很 清楚地反映地下的地质构造情况,所成构造图与真实的地下地质构造情况相 符合。同时也更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提供的偏差校正方法,充分尊重了原始
数据的真实性,它不但能够有效消除前期地震资料处理以及后期空间校正所 造成的时间层位偏差,同时也能够有效保护整体构造形态。
在空间归位偏差校正过程中,先对空间校正后的时间数据进行常量校正, 即对一些测线的时间数据进行一次整体上提,对另一些测线的时间数据进行 整体下拉,且成图区内测线总体上提量值和总体下拉量值相等,这样不但可 以使空间校正后整体时间偏差达到最小,同时也有效保护构造形态。
在常量偏差校正基础上,再进行一次精细的变量校正,保证了校正结果, 更重要的是在变差校正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成图区内每条测线偏差值的分布
特征;按照各个测线不同偏差权值进行偏差分配,对整体偏差较大的测线进 行比较大的偏差校正,对整体偏差较小的测线进行比较小的偏差校正,这样 做充分尊重了原始数据的真实性,最大程度地保护了原始数据,有利于保护 构造形态。
本发明提供的偏差计算和校正方法,同样适合空间校正后深度层位数据,用本发明提供的偏差计算和校正步骤对空间校正后深度层位数据处理后,可 直接用于深度构造成图。
本发明专利通过对空间归位后的时间层位数据进行偏差校正,消除了由 于前期资料处理不准和后期空间归位不准造成的层位数据偏差,避免了常规 成图过程中造成的构造畸变,在常规成图过程中增加了成图过程的质量控制, 避免了事后烦琐的人为编辑带来的新误差,使二维地震资料构造成图结果更 加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有效提高了二维地震资料的成图精度和成图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提高构造图准确度的偏差消除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骤1)采集工区内二维地震数据,拾取时间层位数据和平面组合断层,然后在平面上内插,形成均匀分布的时间层面数据,得到归位的初始构造模型;2)根据初始构造模型,按照通常的方法使时间层位和平面组合断层的空间校正,得到测线上各个数据点以及每条断层各个断点归位以后空间位置;3)按照原有测线数据点组合方式连接地下反射点位置,得到新的测线,并计算这些新测线在交点位置的时间偏差值;4)根据成图区内各交点位置的时间偏差值,计算每条新测线的时间常量偏差校正值;5)利用步骤4)计算的各条新测线的常量偏差校正值,对新测线进行常量偏差校正;6)按照步骤3)的方式重新计算新测线经过常量偏差校正后在交点位置的剩余偏差;7)根据新测线在交点位置的剩余偏差计算成图区内每条测线各个数据点的时间变量校正值;8)根据得到的每条测线各个数据点的偏差校正值,完成工区内所有新测线的变量时间偏差校正;9)按照步骤3)的方式重新计算这些新测线经过常量校正和变量校正后在交点位置的剩余时间偏差值,新测线在交点位置剩余偏差如果整体剩余最大时间偏差小于5ms,则完成偏差校正,否则重复步骤3)-步骤8)直到满足上述要求;10)输出经过偏差校正后的时间层位数据,结合空间校正后的断层数据,采用通常的方法绘制出构造图。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构造图准确度的偏差消除方法,其特征在 于步骤l)所述的平面内插是指对将不均匀的层位数据插成均匀的网格层位数 据。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构造图准确度的偏差消除方法,其特征在 于步骤2)所述的空间位置是反射点的近似位置。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构造图准确度的偏差消除方法,其特征在 于步骤3)所述的原有测线是实际勘探部署的二维地震测线,所述的新的测线 是地下反射点连线。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构造图准确度的偏差消除方法,其特征在 于步骤3)所述的数据点组合方式是指只能使同一条测线得到的地下反射点连 线,不同测线得到的地下反射点不能互相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构造图准确度的偏差消除方法,其特征在 于步骤3)所述的数据点组合方式是指按照未归位的数据点顺序连接归位后的 地下反射点;所述的新测线通过空间归位后得到的地下反射点连线。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构造图准确度的偏差消除方法,其特征在 于步骤3)所述的新测线在交点位置的时间偏差值的计算是过程是根据新测 线的各个数据点的大地坐标,计算出新测线交点位置的坐标,然后根据交点 在两条互交新测线上的位置和两条测线上的时间信息,计算出交点位置在两 条互交新测线上各自的时间,得到时间偏差值。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构造图准确度的偏差消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的各条测线时间常量偏差校正值计算过程是新测线经过一次常量偏差校正后其各个交点位置的剩余时间偏差为S,.= A - r " - j ( 1 )《是新测线的第/个交点在常量偏差校正前的时间偏差值,x,w和^w分别是第条/条新测线和第A条新测线时间常量偏差,也就是本步骤中要计算的 测线常量偏差校正值。经过常量偏差校正后,各个交点位置总体剩余偏差达到最小的情况下,即f — 0时,则公式(1)可以进一步写为j -义ft〃j =《■ ( 2 )在成图区内新测线的交点个数为M,新测线条数为iV的情况下,可以得 到M个如公式(2)所示的线性方程。 增加约束方程|>,.=。 (3),=1方程(3)中fx,.表示成图区内所有新测线校正量的代数和,^表示新测,、1线常量偏差,iV表示新测线的条数。方程组2和约束方程3的联合形成由M + 1个线性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本 方程组的解最小二乘解即为各个新测线的常量偏差校正值。
9、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提高构造图准确度的偏差消除方法,其特征在 于步骤5所述的常量偏差校正是指每条新测线各个数据点只有一个统一的 校正量。校正公式是C、-(4)式中^表示第/条测线第y个数据点原始时间值,i;.表示第i条测线第.个数据点常量偏差校正后的时间值,;c,.表示通过步骤4)计算得到的第z条3 线的时间常量偏差o
10、步骤7)中所述的变量校正是对步骤5)所述的常量校正后剩余偏差更一步校正;所述计算是(1) 根据经过常量偏差校正后的各个交点位置的剩余偏差,计算每条新 测线的变量校正权值。/=i公式(5)中^〃第/条测线第/个交点处的剩余时间偏差值,X,.是第/条 测线与其余测线交点个数,iv,.为第,'条线的变量偏差校正权值。(2) 计算两条相交新测线的变量偏差校正因子in: 人附=(w = l,2,3,4,5J (6)公式(6)中的^.和M^是通过公式(5)计算出的两条相交测线的变量偏 差校正权值。/i是整数,取值范围在l-5之间。具体是根据成图区内测线交点 偏差分布情况确定,如果成图内极个别测线与其余测线相比偏差比较大则取 值大些,否则取值较小;如果所有测线的权值iv比较接近,则n取l,通常情 况下取值为3,最大不超过5。(3)计算第i'和y条测线经过变量校正后,在测线交点位置的时间值j;.:r「^"~^~~ (7) w i+附公式(7)中z;.和rj分别为变量校正前第/条测线和第y测线在交点位置的时间值。(4) 计算本交点位置第/条测线和第y测线的变量偏差校正量。A7^r厂7; (8) Ar广r广r乂 (9)(5) 多次重复(2) — (4),计算所有交点位置的变量偏差校正量。(6) 根据每条新测线交点位置的变量校正值,进行线性差值得到其非交点位置各个数据点的变量校正值。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石油勘探二维地震资料解释成图中的一种提高构造图准确度的偏差消除方法。根据成图区内各交点位置计算每条新测线的时间常量偏差校正值,校正后剩余偏差,根据新测线计算成图区内每条测线各个数据点的时间变量校正值,完成工区内所有新测线的变量时间偏差校正,重新计算新测线经过常量校正和变量校正后偏差值,如果整体剩余最大时间偏差小于5ms,则完成偏差校正。本发明消除了时间误差,最大程度地保护了原始数据,避免了构造畸变现象以及事后人为编辑,使整个空间校正结果更加准确、合理,保证了构造图的正确性,有利于地下构造的正确解释。
文档编号G01V1/36GK101598806SQ20081011437
公开日2009年12月9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4日
发明者徐广民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