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材非接触式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53985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板材非接触式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量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同时测量板材 双面真平度的板材非接触式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非接触式测量装置主要是通过光学传感器投射出感测光,以 利于测量板材的真平度,而现有的非接触式测量装置多是在输送板材 的输送装置上方,单点或多点装设有固定式的光学传感器,因此,当 待测量的板材经输送装置移动通过光学传感器下方时,光学传感器投 射出的感测光在板材上形成单点或多点的真平度测量,并且在板材上 形成的测量轨迹是呈单条的线状或多条的线状。
然而,现有的板材光学传感器量仅能以单点或多点进行固定式的 测量,并无法针对板材的整体表面进行完整的测量,因此,容易导致 测量的数据不够客观,以及降低测量的精准度的问题。
此外,光学传感器大多固定设置于输送装置的上方,因此,仅能 测量板材单面的真平度,并且以固设方式设置.,—容易造成光学传感器 在使用上缺乏运用的弹性,而无法灵活地操作'S测量,使得现有的非 接触式测量装置在测量功能上有所受限。
发明内容
由于现有的非接触式测量装置仅能以单点或多点进行固定式的测 量,并且以固设方式设置,而使光学传感器在测量功能上无法灵活地 操作而有所受限,为了解决前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 种可来回往覆移动地测量板材双面真平度的板材非接触式测量装置, 以达到提高测量精准度与提升光学传感器运用灵活度的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材非接触式测量装置, 包含有一架体、 一驱动装置与二光学测量器,其中
4架体,包含一第一组装架、 一第二组装架与一连接架,其中,第 一组装架与第二组装架相互平行并间隔一距离,连接架是在一侧连接 第一组装架与第二组装架;
驱动装置,包含一马达、 一驱动轮、 一第一传动轮、 一第二传动 轮、 一第一螺杆、 一第二螺杆与一皮带,其中
马达,可控制正逆转地设置于连接架上;
驱动轮,装设置于马达上;
第一传动轮,设置于连接架上,并与驱动轮设置于同一直立平面
上;
第一螺杆,连接于第一传动轮,且第一螺杆以可转动方式穿设于 第一组装架内;
第二传动轮,设置于连接架上,并与驱动轮设置于同一直立平面
上;
第二螺杆,连接于第二传动轮,且第二螺杆是以可转动方式穿设 于第二组装架内;
皮带,套设于驱动轮、第一传动轮与一第二传动轮上;
光学测量器,分别以感测光相向投射方式设置,且两光学测量器 分别连接于一第一锁固座与一第二锁固座上,其中,第一锁固座上形 成一可移动地螺合于第一杆体的螺孔,第二锁固座上形成一可移动地 螺合于第二杆体上的螺孔。
所述的板材非接触式测量装置,其中在第一组装架内,且位于第 一螺杆朝向第二组装架的一侧,以平行于第一螺杆方式设有一第一导 引杆,在第二组装架内,且位于第二螺杆朝向第一组装架的一侧,以 平行于第二螺杆方式设有一第二导引杆,并且第一锁固座上形成一可 滑动地套设于第一导引杆的穿孔,第二锁固座上形成一可滑动地套设 于第二导引杆的穿孔。
所述的板材非接触式测量装置,其中第一组装架与第二组装架呈 中空的矩形体,且在第一组装架与第二组装架的相向的两侧上分别穿 设有一第一沟槽与一第二沟槽,且两光学传感器的感测光分别穿过于 第一沟槽与第二沟槽。
所述的板材非接触式测量装置,其中在架体的底部设有一底座,在底座的底面上凹设一截面呈T型的长形滑槽,且滑槽是以可滑动方 式设置于一支撑座上呈T型凸设有的一滑轨上。
所述的板材非接触式测量装置,其中连接架更进一步包含有一组 装板、 一隔离板与至少一横板,其中,组装板平行并间隔于隔离板, 至少一横板连接组装板与隔离板,隔离板背向于组装板的一侧设有该 第一组装架与该第二组装架,又,第一传动轮位于隔离板相对于组装 板的一侧,第一螺杆穿过隔离板并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组装架内,第 二传动轮位于隔离板相对于组装板的一侧,第二螺杆穿过隔离板并可 转动地设置于第二组装架内。
通过上述的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的板材非接触式测量装置可通 过架体的第一组装架与第二组装架调整移动至待测板材的两侧,再利 用马达可正逆转动的特性,驱动光学测量器沿螺杆与导引杆来回往覆 地移动,则两光学测量器所投射出的感测光,分别于板材两侧形成来 回折返的测量轨迹,则可达到提升测量板材范围,并且提升测量精准 度的目的,并且可有效地灵活运用光学传感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右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侧的外观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的俯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IO)架体
(12)组装板
(14) 第一组装架
(15) 第二组装架 (20)驱动装置 (22)驱动轮 (24)第二传动轮
(ll)滑槽 (13)间隔板 (140)第一沟槽 (150)第二沟槽 (21)马达 C23)第一传动轮 (25)皮带
6C26)第一螺杆 (28)第一导引杆
C30)光学测量器
(310)螺孔
(32)第二锁固座
(321)穿孔
(71)滑轨
(27)第二螺杆
(29)第二导引杆
(31)第一锁固座
(3U)穿孔
C320)螺孔
(70)支撑架
(72)滚轴式输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板材非接触式测量装置,请参照图1,包含 有一架体IO、 一驱动装置20与二光学测量器30,其中
架体10,请再参照图2,是呈匸型的支架,并在底部设有一矩形 的底座,在底座上凹设有一截面呈T型的长形滑槽ll,且架体10是通 过滑槽11可滑动地结合于一支撑座70上凸设有呈T型的滑轨71上, 且架体10包含有一连接架、 一第一组装架14与一第二组装架15,其 中
连接架,位于架体10呈匸型的纵向侧,并包含有一组装板12、 一 隔离板13与至少一横板,其中,组装板12是以直立方式设置,间隔 板13平行于组装板12,并与组装板12间隔一段距离,'且该至少一横 板设置并连接于间隔板13与组装板12之间,且较佳的是,以两横板 分别设置并连接于间隔板13与组装板12的顶部与底部;
第一组装架14与第二组装架15,位于匸型架体10的上下侧横向 延伸部分,并且分别呈中空矩形体,并设置于连接架的隔离板13背向 于组装板12的一侧,并且在第一组装架14与第二装架15之间形成一 间隔空间,又,在第一组装架14与第二组装架15的末端分别形成一 平行于隔间板13的组装侧壁,另在第一组装架14与第二组装架15的 一侧分别形成一开放式的开口,以利于进行组装或调整维修,此外, 第一组装架14与第二组装架15在相向的两侧壁上,分别穿设有矩形 长条状的一第一沟槽140与一第二沟槽150。
驱动装置20,请参照图l,以及为了能清楚了解驱动装置20,请 再同时配合参看旋转视角180度的图3,其中,该驱动装置20,包含有一马达21、 一驱动轮22、 一第一传动轮23、 一第一螺杆26、 一第 二传动轮24、 一第二螺杆27、 一皮带25,其中
马达21,可控制正逆转,并装设于连接架的组装板12的外侧,请 再参照图4,马达21的心轴穿过组装板12,并且心轴穿入端的位置是 介于第一组装架14与第二组装架15之间;
驱动轮22,位于组装板12的内侧,且装设于马达21的心轴上, 较佳的是,驱动轮22为一驱动齿轮;
第一传动轮23,位于间隔板13上相对于组装板12的一侧,并以 错位方式与驱动轮22设置于同一直立平面上,且其位置是对应于第一 组装架14,较佳的是,第一传动轮23为一传动齿轮;
第一螺杆26,连接于第一传动轮23,并穿过间隔板13设置于第 一组装架14内,并可转动地穿设于第一组装架14的组装侧壁上,又, 在第一组装架14内,且位于第一螺杆26朝向第二组装架15的一侧, 以平行于第一螺杆26方式设有一第一导引杆28;
第二传动轮24,位于间隔板13上相对于组装板12的一侧,并以 错位方式与驱动轮22设置于同一直立平面上,且其位置是对应于第二 组装架15 ,较佳的是,第二传动轮24为一传动齿轮;
第二螺杆27,穿过间隔板13设置于第二组装架15内,并可转动 地穿设于第二组装架15的组装侧壁上,又,在第二组装架15内,且 位于第二螺杆27朝向第一组装架14的一侧,以平行于第二螺杆27方 式设有一第二导引杆29;
皮带25,套设并连接于驱动轮22、第一传动轮23与一第二传动 轮24上,并且通过马达21转动驱动轮22,再由与驱动轮22连接于皮 带25,以带动第一传动轮23与第二传动轮24,以利于同步呈顺向或 逆向转动,较佳的是,该皮带25为一时规皮带;
此外,驱动装置20更进一歩包含有一惰轮,且该惰轮设置于间隔 板13上,且惰轮的一侧介于第一传动轮23与第二传动轮24之间,并 在该侧推抵皮带25,以使皮带25呈紧迫状态地抵靠于惰轮上。
二光学测量器30,是以光学感应方式测量板材真平度的测量装置, 并分别以投射出的感测光相向的方式设置,且两光学测量器30分别设 置于呈L型的一第一锁固座34与一第二锁固座32上,其中,第一锁固座31具有一可移动地螺合于第一杆体26上的螺孔310,以及一可滑
动地套设于第一导引杆28上的穿孔311;第二锁固座32具有一可移动 地螺合于第二杆体27上的螺孔320,以及一可滑动地套设于第二导引 杆29上的穿孔321,又,呈相向设置的两光学测量器30,其感测光分 别穿过第一沟槽140与第二沟槽150。
本实用新型的板材非接触式测量装置在使用时,请参照图5、图6, 其中,测量的板材呈矩形长条状,并通过滚轴式输送装置72呈水平方 向移动,而本实用新型的架体10是以底部的滑槽11相对于支撑座70 上的滑轨71可调整移动,以调整成待测量的板材于输送过程中,可通 过架体10的第一组装架14与第二组装架15之间,且板材的宽度必须 被光学传感器30沿第一螺杆26或第二螺杆27的移动宽幅所完全涵盖。
此外,本实用新型是利用马达21可正逆转动的特性,驱动旋转驱 动轮22与连动的皮带25,并且同时转动第一传动轮23与第二传动轮 24,更进一步使第一螺杆26与第二螺杆27旋转,则两光学测量器30 分别以固定连接的第一锁固座31与第二锁固座32上的螺孔310、 320, 呈可移动地螺合于第一螺杆26与第二螺杆27上,并使两光学测量器 30分别沿第一导引杆28与第二导引杆29呈来回往覆地滑动,且两光 学测量器30的感测光分别穿过第一沟槽140与第二沟槽150相向地投 射于板材上,并在板材上形成往覆式的线性测量,可达到增加测量范 围的目的,有效地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权利要求1、一种板材非接触式测量装置,包含有一架体、一驱动装置与二光学测量器,其特征在于架体,包含一第一组装架、一第二组装架与一连接架,其中,第一组装架与第二组装架为相互平行并间隔一距离,连接架是在一侧连接第一组装架与第二组装架;驱动装置,包含一马达、一驱动轮、一第一传动轮、一第二传动轮、一第一螺杆、一第二螺杆与一皮带,其中马达,可控制正逆转地设置于连接架上;驱动轮,装设置于马达上;第一传动轮,设置于连接架上,并与驱动轮设置于同一直立平面上;第一螺杆,连接于第一传动轮,且第一螺杆以可转动方式穿设于第一组装架内;第二传动轮,设置于连接架上,并与驱动轮设置于同一直立平面上;第二螺杆,连接于第二传动轮,且第二螺杆是以可转动方式穿设于第二组装架内;皮带,套设于驱动轮、第一传动轮与一第二传动轮上;光学测量器,分别以感测光相向投射方式设置,且两光学测量器分别连接于一第一锁固座与一第二锁固座上,其中,第一锁固座上形成一可移动地螺合于第一杆体的螺孔,第二锁固座上形成一可移动地螺合于第二杆体上的螺孔。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非接触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组装架内,且位于第一螺杆朝向第二组装架的一侧,以平行于 第一螺杆方式设有一第一导引杆,在第二组装架内,且位于第二螺杆 朝向第一组装架的一侧,以平行于第二螺杆方式设有一第二导引杆, 并且第一锁固座上形成一可滑动地套设于第一导引杆的穿孔,第二锁 固座上形成一可滑动地套设于第二导引杆的穿孔。驱动轮,装设置于马达上; 第一传动轮,设置于连接架上,上;第一螺杆,连接于第一传动轮, 第一组装架内;第二传动轮,设置于连接架上,上;第二螺杆,连接于第二传动轮,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材非接触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 于第一组装架与第二组装架是呈中空的矩形体,且在第一组装架与 第二组装架的相向的两侧上分别穿设有一第一沟槽与一第二沟槽,且 两光学传感器的感测光分别穿过于第一沟槽与第二沟槽。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材非接触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 于在架体的底部设有一底座,在底座的底面上凹设一截面呈T型的 长形滑槽,且滑槽是以可滑动方式设置于一支撑座上呈T型凸设有的 一滑轨上。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材非接触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架体的底部设有一底座,在底座的底面上凹设一截面呈T型的长形 滑槽,且滑槽是以可滑动方式设置于一支撑座上呈T型凸设有的一滑轨上。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材非接触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架更进一步包含有一组装板、 一隔离板与至少一横板,其中,组装板平行并间隔于隔离板,至少一横板连接组装板与隔离板,隔离 板背向于组装板的一侧设有该第一组装架与该第二组装架,又,第一 传动轮位于隔离板相对于组装板的一侧,第一螺许穿过隔离板并可转 动地设置于第一组装架内,第二传动轮位于隔离板相对于组装板的一 侦IJ,第二螺杆穿过隔离板并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组装架内。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材非接触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架更进一步包含有一组装板、 一隔离板与至少一横板,其中,组 装板平行并间隔于隔离板,至少一横板连接组装板与隔离板,隔离板 背向于组装板的一侧设有该第一组装架与该第二组装架,又,第一传 动轮位于隔离板相对于组装板的一侧,第一螺杆穿过隔离板并可转动 地设置于第一组装架内,第二传动轮位于隔离板相对于组装板的一侧, 第二螺杆穿过隔离板并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组装架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材非接触式测量装置,设有一架体,在架体上包含有平行间隔设置的两组装架与一连接架,连接架连接并设置于两组装架的一侧,且在连接架上设有一可控制正逆旋转的驱动装置,以带动分别设置于两组装架内的一螺杆旋转,且在各螺杆上设有可沿螺杆来回往复移动的光学传感器,并且两光学传感器的感测光相向投射,则当待测板材介于两组装架之间的间隔时,两光学传感器可移动地测量板材双面的真平度,可达到提升测量精准度的目的。
文档编号G01B11/30GK201402128SQ20092014570
公开日2010年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24日
发明者黄洪嘉俊 申请人:黄光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