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封式双轴带开关编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62072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塑封式双轴带开关编码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转编码器。
背景技术
常规型的旋转编码器只有一个轴芯,通过轴芯的转动不断改变刷子与接触片的接 触关系,从端子输出一组独立的编码信号。在音响中,除控制音量外,还需控制其它的量及 电源的通断,这就需要能控制电源通断的开关外,还需要两组独立的信号才能实现控制。又 如烤箱,往往需要两组独立的信号对温度、或时间等进行控制。当然,其它电器中也会碰到 类似问题。在目前情况下,要对两个量进行控制,必须要用两个编码器。这就会导致第一、 增加安装的面积,增大电器的体积;第二、给操作带来不便;第三、增加成本。市场需要一个编码器能输出两组独立的信号,以实现一个编码器能控制两组独立 的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旋转编码器只有一个轴芯、不能输出两组独立的 编码信号的不足及市场需求,推出一种塑封式双轴带开关编码器,它能输出两组彼此独立 的脉冲信号。为此,本实用新型塑封式双轴带开关编码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构造本实用新型塑封式双轴带开关编码器,包括支架及轴套;还包括内轴和外轴, 外轴为空心的一筒状结构,内轴伸进外轴的筒心中以间隙相隔互不相连,使内轴与外轴彼 此独立;圆环状的上接触片与上刷子配合,上刷子与上端子电连接,上接触片能随外轴转动 不断改变与上刷子的接触关系,从上端子输出第一组编码信号;圆环状的下接触片与下刷 子配合,下刷子与下端子电连接,下接触片能随内轴转动不断改变与下刷子的接触关系,从 下端子输出第二组编码信号,第一组编码信号与第二组编码信号完全独立。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外轴分为其外径不同的两段,即大径的上段和小径的下段;轴套包括一上端有孔 洞洞穿、下端开口的竖立的筒体,所述孔洞的孔径使外轴的下段恰好能从上而下穿过所述 孔洞伸进轴套内,外轴的上段位于轴套外部;伸进轴套内的外轴的下段的端头制有一鈎状部。轴套内设置一转动座,转动座的中心轴线部位制有内轴通过孔穿过,转动座的下 端制有一凸台部,伸进轴套内的外轴的下段的端头的所述鈎状部钩住位于轴套内的转动座 的下端的所述凸台部,使转动座随外轴转动;设置于轴套内的转动座安装于上波动盘上。所述上波动盘呈圆盘状,在其圆盘的中心部位向上凸伸一凸台,凸台的中心部位 制有轴孔从上而下穿过整个所述上波动盘;凸台的轴孔壁制有与转动座卡接的配合结构, 使所述上波动盘与转动座卡接并一同随外轴转动;所述上波动盘上侧面整体成型多条凸 条,所述凸条沿所述上波动盘的径向摆布、彼此间隔、均勻分布呈整圈状;在轴套的底面铆接环状的上弹片,所述上弹片制有一面向上波动盘的凸起,所述上弹片与上波动盘配合并 相对于上波动盘随外轴转动,所述凸起从此所述凸条间落到另外的所述凸条间而定位。所述上接触片包塑于上波动盘,且其表面外露于上波动盘的底面;金属的所述上 接触片上制有多个绝缘孔,所述绝缘孔沿所述上接触片的径向摆布、彼此间隔、均勻分布呈 整圈状,包塑时所述绝缘孔被塑料填充而成绝缘状;包塑上接触片的上波动盘设置于上本 体的凹坑中,所述凹坑位于上本体的中心轴线位置,在上本体的中心轴线位置还制有轴孔 穿过。所述上刷子分为彼此分离的两件并包塑于上本体,其刷爪及表面外露于上本体的 凹坑并与上接触片接触;所述上端子的一端与上刷子中的一件电连接并包塑于上本体,所 述上端子的另一端伸出上本体。伸进外轴筒心中的内轴的下段安装一卡圈与外轴相对定位,使内轴不致脱出外 轴;内轴的下端自上而下依次穿过上弹片、转动座、上波动盘、上接触片、上本体的轴孔,并 连接按压座。所述按压座安装于下波动盘,下波动盘呈圆盘状,在其圆盘的中心部位向上凸伸 一凸台,凸台的中心部位制有按压座安装孔从上而下穿过整个所述下波动盘;所述按压座 安装孔的孔形与按压座的外形一致,按压座恰好伸进所述按压座安装孔中并能在所述按压 座安装孔中上下抽动,按压座及下波动盘一同随内轴转动,并且按压内轴,按压座能在所述 按压座安装孔中向下移动触抵锅仔片;所述下波动盘上侧面整体成型多条凸条,所述凸条 沿所述下波动盘的径向摆布、彼此间隔、均勻分布呈整圈状;在上本体的底面铆接环状的下 弹片,所述下弹片制有一面向下波动盘的凸起,所述下弹片与下波动盘配合并相对于下波 动盘随内轴转动,所述凸起从此所述凸条间落到另外的所述凸条间而定位。所述下接触片包塑于下波动盘,且其表面外露于下波动盘的底面;金属的所述下 接触片上制有多个绝缘孔,所述绝缘孔沿所述下接触片的径向摆布、彼此间隔、均勻分布呈 整圈状,包塑时所述绝缘孔被塑料填充而成绝缘状;包塑下接触片的下波动盘设置于下本 体的凹坑中,所述凹坑位于下本体的中心轴线位置。所述下刷子包塑于上本体,其刷爪外露于下本体的凹坑并与下接触片接触;所述 下端子的一端与下刷子电连接并包塑于下本体,所述下端子的另一端伸出下本体。在下本体的所述凹坑的中心轴线部位向下制有一锅仔片安装孔,在所述锅仔片安 装孔中安装锅仔片;在下本体中包塑两片开关接触片,两片所述开关接触片的表面外露于 在所述锅仔片安装孔之孔底;两片所述开关接触片分别电连接一只开关端子的一端,与所 述开关接触片电连接的开关端子的一端包塑于下本体,开关端子的另一端伸出下本体。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其一、功能多,外轴及内轴分别控 制上刷子、上接触片及下刷子、下接触片,上端子、下端子各输出一组脉冲信号,该两组脉冲 信号各自独立,相当于两个传统编码器的功能,可对不同的量进行控制,同时,设置开关,具 有开关功能。其二、外轴及内轴套装在一起,互不影响,相对于两个传统编码器,本实用新型 的体积减小许多。其三、可使安装本实用新型的产品的体积减小,给设计带来方便。其四、 便于操作。其五、输出信号稳定。其六、广泛适用于音响、烤箱、微波炉等产品。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部件分列示意图。图中1、支架;2、外轴;201、上段;202、下段;203、鈎状部;3、内轴;4、轴套;5、上 弹片;501、凸起;6、转动座;7、卡圈;8、上波动盘;801、凸台;802、凸条;9、上接触片;901、 绝缘孔;10、按压座;11、上本体;1101、凹坑;12、上刷子;13、上端子;14、下弹片;1401、凸 起;15、下波动盘;1501、凸台;1502、凸条;16、下接触片;1601、绝缘孔;17、锅仔片;18、下 本体;19、下端子;20、下刷子;21、开关端子;22、开关接触片;23、后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塑封式双轴带开关编码器,包括支架1及轴套4 ;还包括外 轴2和内轴3,外轴2为空心的一筒状结构,内轴3伸进外轴2的筒心中以间隙相隔互不相 连,使内轴3与外轴2彼此独立;圆环状的上接触片9与上刷子12配合,上刷子12与上端 子13电连接,上接触片9能随外轴2转动不断改变与上刷子12的接触关系,从上端子13 输出第一组编码信号;圆环状的下接触片16与下刷子20配合,下刷子20与下端子19电连 接,下接触片16能随内轴转动不断改变与下刷子20的接触关系,从下端子19输出第二组 编码信号,第一组编码信号与第二组编码信号完全独立。外轴2分为其外径不同的两段,即大径的上段201和小径的下段202 ;轴套4包括 一上端有孔洞洞穿、下端开口的竖立的筒体,所述孔洞的孔径使外轴2的下段202恰好能从 上而下穿过所述孔洞伸进轴套4内,外轴2的上段201位于轴套4外部;伸进轴套4内的外 轴2的下段202的端头制有一鈎状部203。轴套4内设置一转动座6,转动座6的中心轴线部位制有内轴3通过孔穿过,转动 座6的下端制有一凸台部,伸进轴套4内的外轴2的下段202的端头的所述鈎状部203钩 住位于轴套4内的转动座6的下端的所述凸台部,使转动座6随外轴2转动;设置于轴套4 内的转动座6安装于上波动盘8上。所述上波动盘8呈圆盘状,在其圆盘的中心部位向上凸伸一凸台801,凸台801的 中心部位制有轴孔从上而下穿过整个所述上波动盘8 ;凸台801的轴孔壁制有与转动座6 卡接的配合结构,使所述上波动盘8与转动座6卡接并一同随外轴2转动;所述上波动盘8 上侧面整体成型多条凸条802,所述凸条802沿所述上波动盘8的径向摆布、彼此间隔、均勻 分布呈整圈状;在轴套4的底面铆接环状的上弹片5,所述上弹片5制有一面向上波动盘8 的凸起501,所述上弹片5与上波动盘8配合并相对于上波动盘8随外轴2转动,所述凸起 501从此所述凸条802间落到另外的所述凸条802间而定位。所述上接触片9包塑于上波动盘8,且其表面外露于上波动盘8的底面;金属的所 述上接触片9上制有多个绝缘孔901,所述绝缘孔901沿所述上接触片9的径向摆布、彼此 间隔、均勻分布呈整圈状,包塑时所述绝缘孔901被塑料填充而成绝缘状;包塑上接触片9 的上波动盘8设置于上本体11的凹坑1101中,所述凹坑1101位于上本体11的中心轴线 位置,在上本体11的中心轴线位置还制有轴孔穿过。所述上刷子12分为彼此分离的两件并包塑于上本体11,其刷爪及表面外露于上本体11的所述凹坑1101并与上接触片9接触;所述上端子13的一端与上刷子12中的一 件电连接并包塑于上本体11,所述上端子13的另一端伸出上本体11。伸进外轴2筒心中的内轴3的下段安装一卡圈7与外轴2相对定位,使内轴3不 致脱出外轴2 ;内轴3的下端自上而下依次穿过上弹片5、转动座6、上波动盘8、上接触片9、 上本体11的轴孔,并连接按压座10。所述按压座10安装于下波动盘15,下波动盘15呈圆盘状,在其圆盘的中心部位向 上凸伸一凸台1501,凸台1501的中心部位制有按压座安装孔从上而下穿过整个所述下波 动盘15 ;所述按压座安装孔的孔形与按压座10的外形一致,按压座10恰好伸进所述按压 座安装孔中并能在所述按压座安装孔中上下抽动,按压座10及下波动盘15 —同随内轴3 转动,并且按压内轴3,按压座10能在所述按压座安装孔中向下移动触抵锅仔片17 ;所述下 波动盘15上侧面整体成型多条凸条1502,所述凸条1502沿所述下波动盘15的径向摆布、 彼此间隔、均勻分布呈整圈状;在上本体11的底面铆接环状的下弹片14,所述下弹片14制 有一面向下波动盘15的凸起1401,所述下弹片14与下波动盘15配合并相对于下波动盘15 随内轴3转动,所述凸起1401从此所述凸条1502间落到另外的所述凸条1502间而定位。所述下接触片16包塑于下波动盘15,且其表面外露于下波动盘15的底面;金属 的所述下接触片16上制有多个绝缘孔1601,所述绝缘孔1601沿所述下接触片16的径向摆 布、彼此间隔、均勻分布呈整圈状,包塑时所述绝缘孔1601被塑料填充而成绝缘状;包塑下接 触片16的下波动盘15设置于下本体18的凹坑中,所述凹坑位于下本体18的中心轴线位置。所述下刷子20包塑于下本体18,其刷爪外露于下本体18的凹坑并与下接触片16 接触;所述下端子19的一端与下刷子20电连接并包塑于下本体18,所述下端子19的另一 端伸出下本体18。在下本体18的所述凹坑的中心轴线部位向下制有一锅仔片安装孔,在所述锅仔 片安装孔中安装锅仔片17 ;在下本体18中包塑两片开关接触片22,两片所述开关接触片 22的表面外露于在所述锅仔片安装孔之孔底;两片所述开关接触片22分别电连接一只开 关端子21的一端,与所述开关接触片22电连接的所述开关端子21的一端包塑于下本体 18,所述开关端子22的另一端伸出下本体18。当按压内轴3时,按压座10便按压锅仔片 17,使两片所述开关接触片22接通,开关便处于接通状态;取消按压,压锅仔片17因弹性复 位,开关便处于断开状态。轴套4与上本体11、上本体11与下本体18、下本体18与后盖23相铆接,再被支 架1包装铆接成整体的产品。所述上端子包括3个端子,其中一个公共端子,其输出两组有时序差的脉冲信号。所述下端子包括3个端子,其中一个公共端子,其输出两组有时序差的脉冲信号。所述锅仔片17为一具有弹性的圆形金属片,其中心轴线部位弧形凸出呈锅底形, 从凸出方向按压其中心的锅底部位,弧形凸出会朝相反的方向变形;当按压取消,由于弹性 又恢复原状。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 限制。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方案的启迪下,可以做出一些变形与修改,如上刷子12 的具体形状等,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 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塑封式双轴带开关编码器,包括支架(1)及轴套(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轴(2)和内轴(3),外轴(2)为空心的一筒状结构,内轴(3)伸进外轴(2)的筒心中以间隙相隔互不相连,使内轴(3)与外轴(2)彼此独立;圆环状的上接触片(9)与上刷子(12)配合,上刷子(12)与上端子(13)电连接,上接触片(9)能随外轴(2)转动不断改变与上刷子(12)的接触关系,从上端子(13)输出第一组编码信号;圆环状的下接触片(16)与下刷子(20)配合,下刷子(20)与下端子(19)电连接,下接触片(16)能随内轴转动不断改变与下刷子(20)的接触,从下端子(19)输出第二组编码信号,第一组编码信号与第二组编码信号完全独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封式双轴带开关编码器,其特征在于外轴(2)分为其外径 不同的两段,即大径的上段(201)和小径的下段(202);轴套(4)包括一上端有孔洞洞穿、下 端开口的竖立的筒体,所述孔洞的孔径使外轴(2)的下段(202)恰好能从上而下穿过所述 孔洞伸进轴套(4)内,外轴(2)的上段(201)位于轴套(4)外部;伸进轴套(4)内的外轴(2) 的下段(202)的端头制有一钩状部(2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封式双轴带开关编码器,其特征在于轴套(4)内设置一 转动座(6),转动座(6)的中心轴线部位制有内轴(3)通过孔穿过,转动座(6)的下端制有 一凸台部,伸进轴套(4)内的外轴(2)的下段(202)的端头的所述钩状部(203)钩住位于轴 套(4)内的转动座(6)的下端的所述凸台部,使转动座(6)随外轴(2)转动;设置于轴套(4) 内的转动座(6)安装于上波动盘(8)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塑封式双轴带开关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波动盘(8)呈 圆盘状,在其圆盘的中心部位向上凸伸一凸台(801),凸台(801)的中心部位制有轴孔从上 而下穿过整个所述上波动盘(8);凸台(801)的轴孔壁制有与转动座(6)卡接的配合结构, 使所述上波动盘(8)与转动座(6)卡接并一同随外轴(2)转动;所述上波动盘(8)上侧面整 体成型多条凸条(802),所述凸条(802)沿所述上波动盘(8)的径向摆布、彼此间隔、均勻分 布呈整圈状;在轴套(4)的底面铆接环状的上弹片(5),所述上弹片(5)制有一面向上波动 盘(8)的凸起(501),所述上弹片(5)与上波动盘(8)配合并相对于上波动盘(8)随外轴(2) 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封式双轴带开关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触片(9)包 塑于上波动盘(8),且其表面外露于上波动盘(8)的底面;金属的所述上接触片(9)上制有 多个绝缘孔(901),所述绝缘孔(901)沿所述上接触片(9)的径向摆布、彼此间隔、均勻分布 呈整圈状,包塑时所述绝缘孔(901)被塑料填充而成绝缘状;包塑上接触片(9)的上波动盘 (8)设置于上本体(11)的凹坑(1101)中,所述凹坑(1101)位于上本体(11)的中心轴线位 置,在上本体(11)的中心轴线位置还制有轴孔穿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封式双轴带开关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刷子(12)分 为彼此分离的两件并包塑于上本体(11),其刷爪及表面外露于上本体(11)的凹坑(1101) 并与上接触片(9)接触;所述上端子(13)的一端与上刷子(12)中的一件电连接并包塑于上 本体(11),所述上端子(13 )的另一端伸出上本体(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封式双轴带开关编码器,其特征在于伸进外轴(2)筒心 中的内轴(3)的下段安装一卡圈(7)与外轴(2)相对定位,使内轴(3)不致脱出外轴(2);内 轴(3)的下端自上而下依次穿过上弹片(5)、转动座(6)、上波动盘(8)、上接触片(9)、上本 体(11)的轴孔,并连接按压座(1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塑封式双轴带开关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座(10) 安装于下波动盘(15),下波动盘(15)呈圆盘状,在其圆盘的中心部位向上凸伸一凸台 (1501),凸台(1501)的中心部位制有按压座安装孔从上而下穿过整个所述下波动盘(15); 所述按压座安装孔的孔形与按压座(10)的外形一致,按压座(10)恰好伸进所述按压座安 装孔中并能在所述按压座安装孔中上下抽动,按压座(10)及下波动盘(15)—同随内轴(3) 转动,并且按压内轴(3 ),按压座(10 )能在所述按压座安装孔中向下移动触抵锅仔片(17); 所述下波动盘(15)上侧面整体成型多条凸条(1502),所述凸条(1502)沿所述下波动盘 (15)的径向摆布、彼此间隔、均勻分布呈整圈状;在上本体(11)的底面铆接环状的下弹片 (14),所述下弹片(14)制有一面向下波动盘(15)的凸起(1401),所述下弹片(14)与下波动 盘(15)配合并相对于下波动盘(15)随内轴(3)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封式双轴带开关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接触片(16) 包塑于下波动盘(15),且其表面外露于下波动盘(15)的底面;金属的所述下接触片(16)上 制有多个绝缘孔(1601),所述绝缘孔(1601)沿所述下接触片(16)的径向摆布、彼此间隔、 均勻分布呈整圈状,包塑时所述绝缘孔(1601)被塑料填充而成绝缘状;包塑下接触片(16) 的下波动盘(15)设置于下本体(18)的凹坑中,所述凹坑位于下本体(18)的中心轴线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封式双轴带开关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刷子(20) 包塑于下本体(18),其刷爪外露于下本体(18)的凹坑并与下接触片(16)接触;所述下端子 (19)的一端与下刷子(20)电连接并包塑于下本体(18),所述下端子(19)的另一端伸出下 本体(18);在下本体(18)的凹坑的中心轴线部位向下制有一锅仔片安装孔,在所述锅仔片安装孔 中安装锅仔片(17);在下本体(18)中包塑两片开关接触片(22),两片所述开关接触片(22) 的表面外露于在所述锅仔片安装孔之孔底;两片所述开关接触片(22)分别电连接一只开 关端子(21)的一端,与所述开关接触片(22)电连接的所述开关端子(21)的一端包塑于下 本体(18 ),所述开关端子(22 )的另一端伸出下本体(18 )。
专利摘要塑封式双轴带开关编码器,涉及一种旋转编码器。包括支架及轴套;还包括内轴和外轴,外轴为空心的一筒状结构,内轴伸进外轴的筒心中以间隙相隔互不相连,使内轴与外轴彼此独立;圆环状的上接触片与上刷子配合,上刷子与上端子电连接,上接触片能随外轴转动不断改变与上刷子的接触关系,从上端子输出第一组编码信号;圆环状的下接触片与下刷子配合,下刷子与下端子电连接,下接触片能随内轴转动不断改变与下刷子的接触关系,从下端子输出第二组编码信号,第一组编码信号与第二组编码信号完全独立。其有益效果是多功能,除能输出完全独立的两组编码信号外,还设置开关,具有开关功能;便于操作;体积小;输出信号稳定。
文档编号G01D5/252GK201615757SQ200920304199
公开日2010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10日
发明者洪金镳 申请人:广东升威电子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