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塞装置及使用了它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01691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开塞装置及使用了它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容纳血清或尿等生物体试样或试剂等的容器的开塞装置及使用了它的自动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是通过对测定对象试样等(例如,血液或尿等生物体试样或它们与试剂的混合液)的物性进行测定来进行分析的装置,具有容器开塞工序、分注工序、搅拌工序、分析工序等各种工序。在这样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容器开塞工序中,作为进行容器开塞(以下,称为开塞处理)的开塞装置的现有技术,如专利文献1-3的记载有例如以容纳测定对象试样的试样容器为对象的技术。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7_1拟65号公报)记载的开塞装置具有设有具有把持作为试样容器的采血管的橡胶塞头部的外周面的把持臂的把持部的开塞构件,以及利用设置于比开塞构件的把持部靠上方的销配合的板;通过利用水平移动单元使板沿水平方向移动,并以与橡胶塞固定的把持部为中心使开塞构件倾斜,从而从采血管(试样容器)上取下塞而进行开塞处理。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平749464号公报)记载的开塞装置具有以身体对作为试样容器的检测物容器的橡胶塞从斜下方向斜上方施加动作的开塞构件,以前进行程使开塞构件的弹簧板的前端与橡胶塞接触,通过进一步向斜上方推压而从检测物容器(试样容器)取下橡胶塞而进行开塞处理。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0-146985号公报)记载的开塞装置具有把持作为试样容器的检测物容器的橡胶塞的橡胶塞把持夹,通过用橡胶塞把持夹把持橡胶塞,并使橡胶塞把持夹一边进行摆动动作一边上升,通过从真空管拔取橡胶塞而进行开塞处理。另外,在专利文献4、5中记载了以容纳了试剂的试剂容器为对象进行开塞处理的现有技术。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2004-四4似8号公报)及专利文献5 (日本特开2009-58509 号公报)记载的开塞装置是在上面的外周部具有齿状结构并在上表面具有凹部,对通过旋转动作而被除去及固定的试剂容器的盖体进行开塞的开塞装置,具备设置在定心单元下端、与盖体的凹部嵌合的快速嵌入要素,以及固定于盖体的齿状结构而具有补偿要素的托架,通过利用快速嵌入要素保持盖体并利用托架使盖体旋转而进行开塞处理。然而,上述专利文献4记载的现有技术虽然是托架相对于定心单元能沿上下方向相对移动的结构,但快速嵌入要素对于定心单元是相对固定的,只通过调整定心单元的上下位置不能吸收试剂容器的盖体凹部的形状及大小的误差而不能保持盖体,有不能可靠地进行开塞处理的危险。另外,上述专利文献5记载的开塞装置具有设有快速嵌入要素的定心单元与托架为相对固定的结构,由于不仅受到试剂容器的盖体凹部,而且受到含有齿状结构的整个盖体的形状及大小误差的影响,因而与专利文献4记载的现有技术同样,不能吸收该误差而不能保持盖体,有不能可靠地进行开塞处理的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可靠地进行试剂容器的开塞处理的开塞装置以及使用了它的自动分析装置。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开塞装置是对可通过旋转动作除去及固定的试剂容器的盖体进行开塞的开塞装置,其具有以下部件旋转驱动部,该旋转驱动部利用旋转驱动单元在上述盖体的旋转轴上对上述盖体进行旋转驱动;盖体保持部,该盖体保持部在与设置于上述盖体上部的凹部相对的位置以可相对于上述旋转驱动部沿旋转轴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并与该凹部嵌合且保持上述盖体;托架,该托架在与上述盖体相对的位置具有与间隔地设置于该盖体的上部外周的多个槽部嵌合的多个突起部,该托架设置成相对于上述旋转驱动部可沿上述旋转轴方向移动,并且随着上述旋转驱动部的旋转动作而被驱动旋转;相对于上述旋转驱动部对上述盖体保持部在相互远离的方向上相对加力的加力单元;以及相对于上述旋转驱动部对上述托架在相互远离的方向上相对加力的加力单元。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分析装置具有上述的开塞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可靠地进行试剂容器的开塞处理。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开塞装置的总体结构的概略图。图2是放大表示试剂容器的盖体的图。图3是拆下开塞装置的开塞机构来表示的纵剖视图,是表示利用开塞机构保持盖体时的状况的图。图4是拆下开塞装置的开塞机构来表示的纵剖视图,是表示从开塞机构使盖体废弃时的状况的图。图5是拆下开塞机构的托架来表示的图。图6是放大表示盖体保持部及其周边部的剖视图,是表示利用盖体保持部保持盖体的状况的图。图7是放大表示盖体保持部及其周边部的剖视图,是表示使盖体从盖体保持部脱离的状况的图。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概要的图。其中1-试剂容器,Ia-盖体,2-试剂运送盘,3-开塞装置,4-开塞机构,5-旋转驱动机构,6-上下移动机构,7-水平移动机构,8-废物箱,10-中心轴,11-轴部,12-旋转驱动部,13、14-轴承,15-基部,16-托架,17-盖体保持部,18-第三弹簧,19-第一弹簧,20-第二弹簧,21-废物用挡块,22-分析单元部,23-试剂补充单元部,24-读取单元,25-第-试剂容器移送机构,26-补充用试剂容器填补搬入单元,27A-试剂容器排除单元,27B-排除试剂容器放置部,28-废弃试剂容器收放部,29-试剂容器移送单元,30-分注用试剂容器保管箱(A),31_分注用试剂容器保管箱(B),32_试剂容器投入口(A),33-试剂容器投入口(B), 34-试剂容器旋转机构,35-分析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总体结构的概略图。关于自动分析装置的控制电路,对于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相关的部分不用图进行简要地叙述。自动分析装置以对全体进行管理的控制计算机为基础进行管理并进行分析作业。 以该控制计算机为基础对分析单元部和试剂补充单元部进行管理控制。在分析单元部、试剂补充单元部分别设有用控制计算机进行管理的控制电路或控制装置。控制计算机还具有判定是否能进行上述供给的单元的功能。操作人员观察控制计算机的操作画面,并对操作部进行操作以进行分析作业。例如,分析单元部、试剂补充单元部具有电源部、控制部、驱动并控制各种设备或各种机构或各种单元的驱动部。另外,还对试剂信息读取机构对、试剂容器排除单元、由分析单元部进行的分析测定、在分析单元部内进行的试剂容器的运送及废弃等进行控制操作。另外,利用控制电路或控制装置同样地进行如下控制向试剂补充单元部搬入试剂容器,从试剂补充单元部向分析单元部搬入试剂容器以及从补充用试剂容器保管箱排除分析不能使用的试剂容器的控制操作,控制电路或控制装置或补充用试剂容器保管箱、分注用试剂容器保管箱的旋转驱动控制。自动分析装置具有分析单元部22和试剂补充单元部23。分析单元部22和试剂补充单元部23虽然是单独的,但也可以形成一体。在单独的场合,可以只用分析单元部22单独使用。分析单元部22具有保管分注用的试剂容器的分注用试剂容器保管箱(A)30、分注用试剂容器保管箱(B) 31。分注用试剂容器保管箱(A) 30位于靠近试剂补充单元部23的位置,分注用试剂容器保管箱(B) 31位于远离试剂补充单元部23的位置。在分注用试剂容器保管箱(B) 31的周围配置有包含反应容器、测定器的分析机构35。分注用试剂容器保管箱(A) 30、分注用试剂容器保管箱(B) 31、分析机构35做成旋转自如的盘。分注用试剂容器保管箱(A) 30、分注用试剂容器保管箱(B)31以两个盘形成双重的方式配置在内外周。在分注用试剂容器保管箱(A) 30的上侧设有试剂容器投入口(A) 32,在分注用试剂容器保管箱(B) 31的上侧设有试剂容器投入口(B) 33,从这里将分注用的试剂容器放在
分析单元部22具有运送试剂容器的试剂移送单元。试剂移送单元包含设置在试剂补充单元部侧的第一试剂容器移送机构,设置在试剂补充单元部侧的第二试剂容器移送机构,设置在试剂补充单元部侧的试剂容器移送中转部。下面,对第二试剂容器移送机构和试剂容器移送中转部进行叙述。第二试剂容器移送机构由构成运送机构的运送导轨^A、29B等构成。分析单元部 22在邻接分注用试剂容器保管箱(A) 30的试剂容器投入口(A) 32的位置具有试剂容器旋转机构34。该试剂容器旋转机构34便成为试剂容器移送中转部。另外,分析单元部22将试剂容器旋转机构34置于中间,而在与试剂容器投入口(A) 32的相反一侧具有废弃试剂容器收放部观。试剂容器旋转机构34改变从试剂补充单元部23移送到该试剂容器旋转机构 34的试剂容器的朝向,从而使分析单元部侧的第二试剂容器移送机构易于把持试剂容器。分析单元部侧的第二试剂容器移送机构的构成为,使试剂容器从运送导轨29A引导到运送导轨^B,经由试剂容器旋转机构34而来到试剂容器投入口(A) 32与废弃试剂容器收放部观之间。另外,运送导轨29A的长度为从分注用试剂容器保管箱(A)30的试剂容器投入口(A) 32的部位延伸到分注用试剂容器保管箱(B) 31的试剂容器投入口(B) 33的部位的长度。分析单元部侧的第二试剂容器移送机构将从试剂补充单元部23移送到试剂容器旋转机构34的试剂容器运送到分注用试剂容器保管箱(A) 30的试剂容器投入口(A) 32及分注用试剂容器保管箱(B) 31的试剂容器投入口(B)33并放到盘上。另外,第二试剂容器移送机构通过将使用完的试剂容器从分注用试剂容器保管箱(A) 30、分注用试剂容器保管箱(B) 31带入而运送到废弃试剂容器收放部观。试剂补充单元部23具有试剂运送盘2。试剂运送盘2将作为分注用试剂容器供给的补充用试剂容器1预先保管在分注用试剂容器保管箱(A) 30、分注用试剂容器保管箱 (B)31中。试剂运送盘2做成旋转自如的盘。试剂补充单元部23具有补充用试剂容器填补搬入单元26。在补充用试剂容器填补搬入单元沈上设有投入补充用试剂容器1的投入口(未图示)。从投入口进入的补充用试剂容器1利用补充用试剂容器填补搬入单元沈搬入到试剂运送盘2上。试剂补充单元部23具有上述试剂移送单元所包含的第一试剂容器移送机构25。 位于试剂运送盘2上的补充用试剂容器由第一试剂容器移送机构25运送,并运送到分析单元部22所具有的试剂移送单元的试剂容器旋转机构34上。运送到试剂容器旋转机构34上的补充用试剂容器通过试剂容器旋转机构34的少许旋转而改变补充用试剂容器的朝向。 通过改变朝向,使用试剂移送单元将补充用试剂容器移送到分注用试剂容器保管箱(A) 30 或分注用试剂容器保管箱(B) 31的运送易于进行。试剂补充单元部23具有将位于试剂运送盘2上的补充用试剂容器从试剂运送盘 2排除的试剂容器排除单元27A和排除试剂容器放置部27B。在位于试剂运送盘2上的补充用试剂容器中分析不能使用的补充用试剂容器由于能供给分注用试剂容器保管箱(A) 30、(B) 31,因而通过试剂容器排除单元27A将其排除到排除试剂容器放置部27B。试剂补充单元部23具有读出位于试剂运送盘2上的补充用试剂容器的信息的试剂信息读取机构M。由试剂信息读取机构M读取的补充用试剂容器的信息提供给后述的判定是否能供给的单元,判定是否可以供给分注用试剂容器保管箱(A) 30、(B)31。在由判定是否能供给的单元判定为能供给分注用试剂容器保管箱(A)30、(B) 31 时,则由试剂移送单元移送到分注用试剂容器保管箱(A) 30、(B) 31 ;当判定为不能供给时, 则由试剂容器排除单元27A排除到试剂运送盘2之外。试剂补充单元部23具有取下盖在补充用试剂容器上的盖塞的开塞装置3和将已取下的盖塞废弃的废物箱8。补充用试剂容器通过放置在试剂运送盘2上利用开塞装置取下盖塞,再由试剂移送单元移送到分注用试剂容器保管箱(A) 30、(B)31。试剂补充单元部23大致包括保持容纳有试剂的试剂容器1并对其进行运送的试剂运送盘2,和对由试剂运送盘2运送的试剂容器1进行开塞处理的开塞装置3。试剂容器1具有用于容纳试剂或取出试剂的一个以上的开口部,并利用为抑制内容物的蒸发等的盖体Ia堵塞该开口部。图2是放大表示试剂容器1的盖体Ia的图。图2中,盖体Ia具有其一端封闭的筒状形状,并具备设置于该封闭的一端(以下, 称为上表面)的凹部lb,和以包围凹部Ib的方式间隔设置在盖体Ia的上部外周的多个(例如,8个)槽部lc。在盖体Ia的凹部Ib的内周部设有环状凸部ld,该环状凸部Id设置成与设置于后述的盖体保持部17上的环状槽部17a(参照后面的图6、图7等)啮合。通过环状槽部17a 与环状凸部Id的啮合而将盖体Ia保持在盖体保持部17上。另外,盖体Ia在其内侧具有螺纹形状(未图示),其构成为与设置于试剂容器1的开口部的螺纹形状的螺距一致。通过使盖体Ia在周向进行旋转动作,就能将盖体Ia从试剂容器1的开口部除去或将其固定在开口部上。以下,将从试剂容器1的开口部除去盖体 Ia的处理成为开塞处理。返回到图1。试剂运送盘2是用于将试剂容器1运送到开塞处理的实施位置的运送单元,并设有用于保持试剂容器1的多个保持部加。另外,在图1中,以多个保持部加中的一个为代表标上标号,为了图面的简化而对其它保持部加省略其标号。另外,图1中,以将试剂容器 1保持在多个保持部加中的一个上的情况为例进行表示。通过未图示的旋转驱动装置旋转驱动试剂运送盘2来运送试剂容器1。开塞装置3具有开塞机构4(后文叙述),旋转驱动开塞机构4的皮带轮12a(参照后面的图3)的旋转驱动机构5,一体地沿上下方向驱动开塞机构4和旋转驱动机构5的上下移动机构6,一体地沿水平方向驱动开塞机构4、旋转驱动机构5和上下移动机构6的水平移动机7,以及用于通过开塞机构4的开塞处理将从试剂容器1的开口部除去的盖体 Ia废弃的废物箱8。旋转驱动机构5具有旋转驱动用的电动机5a,以及将电动机fe的驱动力传递给开塞机构4的皮带轮12a (后文叙述)的皮带恥。上下移动机构6具有上下驱动用的电动机6a,传递电动机6a的驱动力的皮带 6b,以及沿上下方向延伸地配置的导轨(未图示)。开塞机构4与旋转驱动机构5用皮带 6b连接,并利用电动机6a的驱动力沿导轨一体地沿上下方向移动。水平移动机构7具有水平驱动用的电动机7a,传递电动机7a的驱动力的皮带 7b,以及沿水平方向延伸地配置的导轨7c。上下移动机构6与皮带7b连接,开塞机构4、旋转驱动机构5、以及上下移动机构6通过电动机7a的驱动力沿导轨7c —体地沿水平方向移动。图3和图4是拆下图1所示的开塞机构4来表示的纵剖视图,图3是表示利用开塞机构4保持盖体Ia时的状况的图,图4是表示从开塞机构4将盖体Ia废弃时的状况的图。另外,图5是拆下图3和图4表示的开塞机构4的托架16来表示的图。在图3和图4中,开塞机构4大致包括沿开塞机构4的中心轴10设置的轴部11 ; 同心状地设置在轴部11的外周的旋转驱动部12 ;通过轴承13、14同心状地设置在旋转驱动部12的外周的基部15 ;同心状地设置在基部15下侧的轴部11的外周的托架16 ;设置于轴部11下端的盖体保持部17 ;以轴部11通过其中心的方式配置在设置于轴部11上端的轴部防止脱落用的挡块Ila与旋转驱动部12上部之间,用于缓和挡块Ila与旋转驱动部 12之间的冲击的第三弹簧18 ;第一弹簧19,该第一弹簧19以轴部11通过其中心的方式配置在设置于轴部11与旋转驱动部12之间的一部分的空间中,并通过借助于固定在轴部11 上的弹簧座lib相对于旋转驱动部12向下方加力,从而相对于旋转驱动部12对轴部11向下方加力;以轴部11通过其中心的方式配置在旋转驱动部12下部与托架16上部之间,并设置成相对于旋转驱动部12对托架16向下方加力的第二弹簧20 ;以及在盖体Ia废弃时与托架16的凸部16b接触而限制向托架16向上方移动的废弃用挡块21。旋转驱动部12和托架16设置成可相对于轴部11沿上下方向(沿中心轴10的方向,即轴向)滑动,且能绕轴旋转。旋转驱动部12设置成可相对于基部15绕轴旋转,而不能沿上下方向相对移动。托架16的上端部16a在旋转驱动部12的下端成同轴状配置在旋转驱动部12与轴部11之间,设置成可借助于未图示的花键结构相对于旋转驱动部12沿上下方向(沿中心轴10的方向,即轴向)滑动,而不能在轴周围方向相对旋转。即,托架16在绕轴部11的旋转动作中,随着旋转驱动部12的旋转动作而被一体地旋转驱动。基部15在其外周具有突缘部15a,通过设置在突缘部1 上的固定用孔1 而被固定在旋转驱动机构5上。旋转驱动部12具有旋转驱动机构5的电动机fe和借助于皮带恥连接的皮带轮 12a,利用旋转驱动机构5的电动机fe的驱动力对旋转驱动部12进行旋转驱动。图5中,托架16具有下端敞开的筒状形状,在其下端设有多个(例如,8个)突起部16c,该突起部16c设置成与设置于盖体Ia上的多个(例如,8个)槽部Ic啮合。在托架16的突起部16c与盖体Ia的槽部Ic啮合的状态下,通过托架16的绕轴旋转驱动,从而使盖体Ia被旋转驱动以进行开塞处理。在此,第一弹簧19设置于旋转驱动部12与盖体保持部17之间,是用于对盖体保持部17向旋转轴方向盖体侧加力同时对旋转驱动部12向相反一侧加力的加力单元,构成对旋转驱动部12和盖体保持部17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相对地加力的第一加力单元。第二弹簧20设置于旋转驱动部12与托架16之间,是用于对托架16向旋转轴方向盖体侧加力同时对旋转驱动部12向相反一侧加力的加力单元,构成对旋转驱动部12和托架16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相对地加力的第二加力单元。下面,参照图6及图7详细说明盖体la、托架16及盖体保持部17。图6及图7是放大表示盖体保持部17及其周边部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利用盖体保持部17保持盖体Ia的状况的图,图7是表示盖体Ia从盖体保持部17脱离瞬间的状况的图。如图6所示,将盖体保持部17插入盖体Ia的凹部lb,通过盖体Ia的环状凸部Id 与盖体保持部17的环状槽部17a啮合,可将盖体Ia保持在盖体保持部17上。另外,如图 7所示,在相对于托架16对盖体保持部17进行相对地上升驱动,其上升驱动力超过盖体Ia 的环状凸部Id与盖体保持部17的环状槽部17a之间的啮合力的情况下,盖体Ia从盖体保持部17脱离。另外,盖体保持部17可更换地设置在轴部11上,并可更换成与盖体Ia或其凹部Ib的样式(形状及大小、深度等)相应的盖体保持部。盖体保持部17与设置于轴部11上端的挡块Ila —同起限制旋转驱动部12及托架16从轴部11脱落的挡块的作用。因此,利用设置于轴部11上端的挡块Ila抑制旋转驱动部12从轴部11脱落,利用设置于轴部11下端作为挡块的盖体保持部17抑制托架从轴部 11脱落。另外,轴部11的长度设计成,即使在旋转驱动部12靠近轴部11上端(挡块Ila 侧的一端)、托架16靠近轴部11下端(盖体保持部17侧的一端)的状态下,托架16的上端部16a也不会从旋转驱动部12的下端脱落的长度。下面,说明如上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动作。首先,通过将试剂容器1配置在试剂运送盘2的保持部加上,并旋转驱动试剂运送盘2,从而使试剂容器1移动到设置于开塞装置3下方的开塞处理的位置。接着,利用水平移动机构7使开塞机构4移动到作为开塞处理对象的试剂容器1 的盖体Ia的上方,进而利用上下移动机构6使其向盖体Ia下降。当开塞机构4下降时,盖体保持部17开始插入到盖体Ia的凹部Ib中进行定位, 并且托架16的突起部16c与盖体Ia的槽部Ic嵌合。这时,开塞机构4的下降量的其余部分,也就是突起部16c与槽部Ic嵌合后的开塞机构4的下降部分通过第二弹簧20的压缩而被吸收。另外,利用第二弹簧20的张力通过托架16对盖体Ia加压。当开塞机构4进一步下降时,利用第一弹簧19的张力而对轴部11向下方加力,从而将盖体保持部17推入到盖体Ia的凹部Ib中,凹部Ib的环状凸部Id与盖体保持部17 的环状槽部17a啮合,盖体Ia被盖体保持部17保持(图3的状态)。这时,利用第一弹簧 19的张力而将盖体保持部17推入到盖体Ia的凹部Ib中,并且开塞机构4的下降量的其余部分,也就是盖体保持部17被推入到盖体Ia的凹部Ib中后的开塞机构4的下降部分通过第一弹簧19的压缩而被吸收。在该状态下,通过利用旋转驱动机构5通过旋转驱动部12旋转驱动托架16而使盖体11旋转,使盖体Ia从通过螺纹形状的螺距引起的对开口部的固定中打开。此时,伴随着盖体Ia的旋转的盖体Ia的上升量(螺旋部分上升量)通过第一弹簧19和第二弹簧20 分别被压缩而被吸收。随后,利用上下移动机构6使开塞机构4上升到托架16的凸部16b与废弃用挡块21不接触的位置,再利用水平移动机构7使其移动到废物箱8的上方。在该状态下,利用上下移动机构6使开塞机构4上升而使托架16的凸部16b与废弃用挡块21接触,当进一步使开塞机构4上升时,利用废弃用挡块21限制托架16的上升而利用该托架16从上方推压盖体la,并且随着开塞机构4的基部15的进一步上升而通过第三弹簧18对挡块11a,也就是轴部11向上方加力,于是解除了凹部Ib的环状凸部Id与盖体保持部17的环状槽部17a啮合(图4的状态)。解除了盖体保持部17的保持的盖体Ia 落下到废物箱8内。另外,已开塞的试剂容器1被移动到下一工序(例如,分注工序等)。其后,在有需要进行开塞处理的试剂容器1的场合,重复以上的处理。下面,说明如上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效果。在现有技术中,虽然具有托架能沿上下方向对于定心单元相对移动的结构,但快速嵌入要素对于定心单元是相对固定的,只通过调整定心单元的上下位置不能吸收试剂容器盖体的凹部的形状和大小的误差而不能保持盖体,存在开塞处理不能可靠地进行的危险。另外,在其它现有技术中,由于设有快速嵌入要素的定心单元与托架具有相对固定的结构,不仅受到试剂容器盖体的凹部的、而且受到包含齿状结构的整个盖体的形状及大小的误差的影响,因而不能吸收该误差而不能保持盖体,存在开塞处理不能可靠地进行的危险。 相对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由于所采用的结构是,突起部16c与槽部 Ic嵌合后的开塞机构4的下降部分,以及盖体保持部17被推入到盖体Ia的凹部Ib中后的开塞机构4的下降部分,也就是开塞机构4的下降量的其余部分通过第二弹簧20和第一弹簧19分别的压缩而被吸收,因而能够通过吸收试剂容器1的盖体Ia的凹部Ib的形状及大小的误差而可靠地保持盖体la,能够可靠地进行试剂容器1的开塞处理。
权利要求1.一种开塞装置,是对可通过旋转动作除去及固定的试剂容器的盖体进行开塞的开塞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部件旋转驱动部,该旋转驱动部在上述盖体的旋转轴上由旋转驱动单元驱动旋转;盖体保持部,该盖体保持部设置成相对于上述旋转驱动部可沿上述旋转轴方向移动, 并与设置于上述盖体上部的凹部嵌合从而保持上述盖体;托架,该托架在与上述盖体相对的位置具有与设置于该盖体的上部外周且彼此之间存在间隔的多个槽部嵌合的多个突起部,该托架设置成相对于上述旋转驱动部可沿上述旋转轴方向移动,并且随着上述旋转驱动部的旋转动作被驱动旋转;第一加力单元,该第一加力单元设置于上述旋转驱动部与上述盖体保持部之间,是对该盖体保持部向旋转轴方向盖体侧加力、同时对上述旋转驱动部向相反一侧加力的加力单元,对上述旋转驱动部和上述盖体保持部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相对地加力;第二加力单元,该第二加力单元设置于上述旋转驱动部与上述托架之间,是对该托架向旋转轴方向盖体侧加力、同时对上述旋转驱动部向相反一侧加力的加力单元,对上述旋转驱动部和上述托架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相对地加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塞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或第二加力单元中的至少一方是弹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塞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盖体保持部具有设置成与成环状设置在上述盖体的凹部内周的槽部啮合的环状凸部。
4.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塞装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用于废弃开塞后的盖体的废物箱。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能可靠地进行试剂容器的开塞处理的开塞装置及使用了它的自动分析装置。对可通过旋转动作除去及固定的试剂容器的盖体使用具有以下部件的开塞装置进行开塞,即旋转驱动部,其利用旋转驱动机构在盖体的旋转轴上对盖体进行旋转驱动;盖体保持部,其设置成相对于旋转驱动部可沿旋转轴方向移动,并与设置于盖体上部的凹部嵌合且保持盖体;托架,该托架在与盖体相对的位置具有与间隔地设置于盖体的上部外周的多个槽部嵌合的多个突起部,该托架设置成相对于旋转驱动部可沿旋转轴方向移动,并随着旋转驱动部的旋转动作而被驱动旋转;在旋转驱动部与盖体保持部之间,及旋转驱动部与托架之间分别设有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相对地加力的弹簧。
文档编号G01N35/00GK202107498SQ201020600710
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4日
发明者圷雅德, 涩谷武志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