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套管末屏泄漏电流取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55812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压套管末屏泄漏电流取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流取样装置,特别是一种高压套管末屏泄漏电流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均匀分布电场,套管是由多片金属屏间绝缘层构成的,末屏是最后一屏,用于与地等电位连接,运行中必须可靠接地,预防性试验时解开以便测量套管的电容量和介损。如图I所示,套管绝缘在线监测装置需要从套管I的末屏2处测量泄漏电流,现有电流取样装置包含末屏引线装置3、电流传感器4、接地点5、连接导线6四部分,末屏引线装置3 —端与末屏2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导线6连接到套管I附近的电流传感器4,经过电流传感器4之后在接地点5接地,电流传感器4 一般距离末屏2数米,因此连接导线6长度数米。电流取样装置的末屏引线装置应该密封、接触可靠,否则将会引起套管受潮或者爆炸,但是现有的末屏引线装置密封性、可靠性较差、装拆复杂,较长的连接导线导致接地的可靠性不 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接地线、接地可靠、安装方便、密封良好的末屏泄漏电流采样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将电流传感器与末屏引线装置集成在一起,末屏在末屏引线装置内接地,无需接地线将末屏电流引出,降低末屏开路风险,并引出电流传感器信号线以供测量。该装置由金属外壳、电流传感器、前端接触装置、后端接触装置、顶盖四部分组成。金属外壳一端设有螺纹与已经接地的末屏外壳连接,另一端设有螺纹与顶盖连接,金属外壳两个配合面均有密封圈完成密封。金属外壳内部装有电流传感器,如穿芯式电流互感器、电阻器、电容器等,电流传感器的一端通过前端接触装置与末屏金属杆连接,另一端通过后端接触装置连接金属外壳,完成末屏接地。顶盖通过螺纹与金属外壳后端配合,完成密封。末屏泄漏电流接地路径为末屏金属杆一前端接触装置一电流传感器一后端接触装置一金属外壳一末屏外壳。并在金属外壳上加工电缆孔,将电流传感器的测量线引出,然后密封电缆孔,并在金属外壳表面装设测量接口,便于将测量线接入到测量装置。


图I是现有的末屏泄漏电流取样装置原理图。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2所示,末屏外壳I内有母螺纹3和金属杆2,金属外壳6 —端设计有公螺纹4与母螺纹3配合,配合面有密封槽5,另一端设计母螺纹8与顶盖11的公螺纹9配合,配合面有密封槽10,密封槽均配有密封圈,保证连接处密封良好。金属外壳6内装有电流传感器13用来测量末屏泄漏电流,电流传感器13的前端通过前端接触器12与金属杆2连接。在金属外壳6内壁制作与壳壁固定螺栓7相配合的带内螺纹的孔,电流传感器13后端为带有螺纹的接线柱,并配有电流传感器尾部固定螺栓17。导线18两端带有线鼻子,以便于分别固定在壳壁固定螺栓7和电流传感器尾部固定螺栓17之上。后端接触器由壳壁固定螺栓7、电流传感器尾部固定螺栓17、导线18组成,但是其构造不限于此种方式,后端接触器将电流传感器13的后端与金属外壳6连接。金属外壳6的壳壁上开有电缆孔16,以供电流传感器的测量信号输出线14引出,接到测量接口 15上,并使用密封材料封堵电缆孔16,保证密封良好。末屏预防性试验时,只需要拧开顶盖11,然后拧开电流传感器尾部固定螺栓17, 使金属杆2与地开路,即可开始预防性试验,恢复顺序相反。
权利要求
1.一种高压套管末屏泄漏电流取样装置,包括金属外壳(6)、电流传感器(13)、前端接触装置(12)、后端接触装置、顶盖(11),其特征在于集成了末屏引线装置、电流传感器、接地点,无需连接导线,在金属外壳(6)的前端设有螺纹(4)以连接末屏外壳(1),在金属外壳(6)的后端设有螺纹(8)以连接顶盖(11),在金属外壳(6)的内部设有电流传感器(13),通过电缆孔(16 )将电流传感器测量信号弓I出。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压套管末屏泄漏电流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流传感器(13)的前端通过前端接触装置12与金属杆2连接,电流传感器(13)的后端通过后端接触装置与金属外壳(6)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压套管末屏泄漏电流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金属外壳(6 )前端配合面设有密封槽(5 ),在顶盖(11)的配合面设有密封槽(10 ),以配合使用橡胶密封圈,并使用密封材料封堵电缆孔(16)。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套管末屏泄漏电流取样装置,集成了末屏引线装置、电流传感器、接地点,包括金属外壳6、电流传感器13、前端接触装置12、后端接触装置、顶盖11。在金属外壳6的前端设有螺纹以连接末屏外壳1,在金属外壳6的后端设有螺纹以连接顶盖11,在金属外壳6的内侧设有电流传感器13,电流传感器13通过前端接触装置12连接末屏金属杆2,通过后端接触装置连接金属外壳6,电流传感器13测量信号通过电缆孔16引出,无需连接导线。本发明接地可靠、装拆方便,便于套管末屏预防性试验。各个配合面均设有密封槽和密封圈,保证了良好的密封性。
文档编号G01R19/00GK102818922SQ201210304838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5日
发明者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杨丽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