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监测唾液中皮质醇浓度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68445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连续监测唾液中皮质醇浓度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动物应激试验时使用的辅助器械,具体涉及的是一种连续监测唾液中皮质醇浓度的装置。
背景技术
动物在运输、受到惊吓等情况下,容易导致应激。应激发生时机体内分泌系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这些改变以皮质激素的变化为主要特征。为了获取动物应激时的皮质激素的变化,我国多数实验室基本都采取抽取血液,然后测定血清中激素浓度 的方法。但是抽血刺激本身就是个较大的应激原,这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目前,也有少数学者采用棉签在特定的时间点采集唾液,通过监测唾液中皮质醇的方法进行测定,但是只是在单一时间点监测出的试验结果并不能完全说明皮质醇的分泌规律。因此,为减少动物应激研究中的试验误差,更加客观地反应出皮质醇变化趋势,科研人员急需一种能够连续监测皮质醇浓度的辅助器械。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种一种连续监测唾液中皮质醇浓度的装置,解决棉签采集唾液的方式存在试验误差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连续监测唾液中皮质醇浓度的装置包括带孔的管、透析膜、监测带,管端部设有端帽,透析膜覆着在孔上,监测带置于管内。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I、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置于动物口腔内,连续收集唾液,监测一段时间内唾液中皮质醇的含量,更加客观地反映出动物应激时皮质醇的变化趋势;2、本实用新型采集唾液的方式较棉签采集的方式更加合理,减少了人为因素导致的二次应激,采集量更大,试验材料更充分,试验误差更小,试验结果更加准确;3、本实用新型采集方式无破坏性,排除了血浆中蛋白的污染问题;4、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带固定后,增加了稳固性,为长时间监测提供了保障。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A-A向结构示意图。图中1管、2透析膜、3监测带、4端帽、5孔、6固定带。
具体实施方式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A-A向结构示意图,结合图I、图2所示,一种连续监测唾液中皮质醇浓度的装置包括带孔的管I、透析膜2、监测带3。其中,管I端部设有端帽4,便于装入以及取出监测带3。为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将管I上的孔5设置为两排,另外,为进一步比较两排孔的监测效果,使获得的监测数据更加准确,可将两排孔并列设置。如若监测大动物时,还可根据实际研究的需要,设置多排孔。透析膜2覆着在孔5上。监测皮质醇时,透析膜2具体是指纤维素透析膜,透析膜2的作用是控制唾液与监测带3接触,排除了结合型皮质醇,同时滤过唾液中的多余杂质颗粒。监测带3置于管I内。监测皮质醇时,监测带3具体为环糊精带,具有结合游离的皮质醇作用,达到监测的目的,同时还具有抑制游离皮质醇结构转变的作用。根据测定激素的不同或者应激研究中的需要,可更换具有不同监测作用的监测带。监测激素外的其他物质,如钠离子、钾离子等,还可以在管内置海绵,通过海绵吸取的唾液进行后续测定。 监测研究中,为增加稳固性,可加设固定带6,固定带6的两端与管I连接,为便于拆装,可将固定带6与管I之间采用卡扣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固定。本实用新型中管以及端帽均选用橡胶制备而成,柔软,对动物没有机械损伤,还可以延长使用寿命。使用时,在应激实验前五分钟将该装置通过固定带6固定在大动物如牛、羊或猪的上颚上,根据设定的时间,如间隔一小时,换管采样。采样后用有机溶剂置换已与监测带结合的皮质醇,最后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样品中皮质醇的浓度。通过监测一段时间内唾液中皮质醇的含量,改变单一时间点采样监测的方式,让应激研究中获取的试验数据更加客观准确。
权利要求1.一种连续监测唾液中皮质醇浓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带孔的管(I)、透析膜(2)、监测带(3),管(I)端部设有端帽(4),透析膜(2)覆着在孔(5)上,监测带(3)置于管(I)内。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连续监测唾液中皮质醇浓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有固定带(6),固定带(6)的两端与管(I)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连续监测唾液中皮质醇浓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I)上开有两排孔(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连续监测唾液中皮质醇浓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排孔(5)并列开在管(I)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连续监测唾液中皮质醇浓度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带孔的管、透析膜、监测带,管端部设有端帽,透析膜覆着在孔上,监测带置于管内。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置于动物口腔内,连续收集唾液,监测一段时间内唾液中皮质醇的含量,更加客观地反映出动物应激时皮质醇的变化趋势;同时采集唾液的方式较棉签采集的方式更加合理,减少了人为因素导致的二次应激,采集量更大,试验材料更充分,试验误差更小,试验结果更加准确;采集方式无破坏性,排除了血浆中蛋白的污染问题;通过固定带固定后,增加了稳固性,为长时间监测提供了保障。
文档编号G01N33/53GK202383139SQ20122000505
公开日2012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7日
发明者李士泽, 杨再龙, 杨焕民, 汪志, 王建发, 胡东伟, 薛琳琳, 计红, 郭丽, 郭景茹 申请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