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油渣形态及粒度测量方法

文档序号:6171731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焦油渣形态及粒度测量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焦油渣形态及粒度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取样并将样品溶于溶剂中,通过超声波搅拌并分散;步骤2,将步骤1处理的样品抽滤;步骤3,烘干;步骤4,取少量抽滤得到的干燥粉末,进行分散处理;步骤5,观测并计算粒度分布。采用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创造一种不受介质种类、粘度、温度等条件影响的测量方法来测量焦油渣形态及颗粒,通过焦油渣的形态及粒度分析,可及时了解外来原料及超级离心机异常情况,避免劣质原料进入,保证生产装置稳定运行。
【专利说明】焦油渣形态及粒度测量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化工加工处理技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焦油渣形态及粒度 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国内仅有少数厂家建立了焦油渣含量分析手段,并且这些方法只能分析渣含量, 不能分析渣的形态和粒度。
[0003] 中国发明专利ZL03128257. 1公开了沉降式激光反射像点粒度测量方法,它是用 激光束对颗粒物沉降速度进行测量,进而换算成颗粒粒度,在动态下测量,不能对不透明液 体及颗粒形态进行测量,使用有局限性。本发明是将固体微粒分离后再测量,不受介质种 类、粘度、温度等条件影响。
[0004] 中国发明专利201110064339. 4公开了一种颗粒粒度测量仪,在静态光散射法测 量时,由激光光源发出的激光束照射到第二样品池中的样品颗粒,颗粒的前向静态散射光 被透镜接收后经半透半反镜到面阵数字相机或摄像机,根据Mie' s光散射理论将静态散 射信号进行处理,得到颗粒的粒度分布。
[0005] 现有技术中还有一种离心一抽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焦油渣含量,并运用激光粒度 分析技术测定焦油渣粒度分布。结果表明,焦油中焦油渣以〈l〇ym微粒组成为主,占总渣 量88%?97%。该方法采用离心、热甲苯洗涤滤饼、抽滤,以水为分散剂运用激光粒度分析 仪测定焦油渣的粒度分布。操作步骤多,试剂用量大,用水分散效果差。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焦油渣形态及粒度测量方法,来解决现有技术中焦油 渣形态及粒度测量困难的问题。
[0007]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焦油渣形态及粒度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取样 并将样品溶于溶剂中,通过超声波搅拌并分散;步骤2,将步骤1处理的样品抽滤;步骤3, 烘干;步骤4,取少量抽滤得到的干燥粉末,进行分散处理;步骤5,观测并计算粒度分布。
[0008]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步骤1的溶剂包括热喹啉或吡啶,其温度为70?80°C。
[0009]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步骤1的超声波搅拌并分散的时间为3?5分钟。
[0010]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步骤2包括:步骤2. 1,趁热利用4 #或G4砂芯坩埚在真 空下抽滤;步骤2. 2,用热喹啉或其他溶剂再抽滤3?5次;步骤2. 3,用丙酮边洗涤边抽滤 3?5次。
[0011]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步骤3将带有残留物的砂芯坩埚放在烘箱内烘干后得到 焦油中的固体微粒。
[0012]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烘干温度为105?150°C。
[0013]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步骤4还包括:步骤4. 1,取少量抽滤得到的干燥粉末,置 于洁净容器内,加入1?2mL无水酒精作为分散剂;步骤4. 2,利用超声波分散团聚的固体 微粒2?4分钟;步骤4. 3,将含有固体微粒的悬浮液均匀涂于载玻片上,待酒精自然挥发 或烘干。
[0014]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步骤5还包括:步骤5. 1,利用反射式显微镜在200倍? 500倍放大倍数下拍照;步骤5. 2,利用分析软件计算粒度分布。
[0015] 采用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创造一种不受介质种类、粘度、温度等条件影响的 测量方法来测量焦油渣形态及颗粒,通过焦油渣的形态及粒度分析,可及时了解外来原料 及超级离心机异常情况,避免劣质原料进入,保证生产装置稳定运行。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 在本发明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
[0017] 图1是本发明焦油渣形态及粒度测量方法的流程图;
[0018] 图2是焦油渣粒径分布示意图;
[0019] 图3是显微法和马尔文法表示的浙青焦粉粒径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0021] 本发明公开一种焦油渣形态及粒度测量方法,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本发明利用 过滤器和溶剂抽滤后,用酒精作为分散剂,用超声波分离团聚的焦油渣/QI,分散效果好,涂 于载玻片上后可在显微镜下直接测量。
[0022] 参照图1,本发明的具体步骤有:
[0023] 步骤S1 :取焦油或焦油渣若干,溶于70?80°C热喹啉或其它溶剂中(如吡啶),通 过超声波搅拌并分散3?5分钟;
[0024] 步骤S2 :趁热用4 #或G4砂芯坩埚,在真空下抽滤,用热喹啉或其它溶剂再抽滤 3?5次;
[0025] 步骤S3 :用丙酮边洗涤边抽滤3?5次;
[0026] 步骤S4 :将带有残留物的砂芯坩埚放在105?150°C的烘箱内烘干后得到焦油中 的固体微粒(焦油渣/QI);
[0027] 步骤S5 :取少量抽滤得到的干燥粉末,置于洁净容器内,加入1?2mL无水酒精作 为分散剂;
[0028] 步骤S6 :利用超声波的"空化"效应分散团聚的固体微粒2?4分钟,至肉眼看不 到微粒,呈黑色浑浊状;
[0029] 步骤S7 :将含有固体微粒的悬浮液均匀涂于载玻片上,待酒精自然挥发或将之烘 干;
[0030] 步骤S8 :在反射式显微镜下观察和测量,在一定放大倍数下(200 X或500 X )拍下 照片。
[0031] 步骤S9 :利用分析软件计算粒度分布。
[0032] 下面通过2个实施例来说明上述技术方案。
[0033] 实施例1
[0034] 取焦油若干,溶于80°C热喹啉中,通过40KHz超声波搅拌并分散3分钟;趁热用4 #砂芯坩埚,在真空下抽滤,用热喹啉再抽滤3次;用丙酮边洗涤边抽滤5次;将带有残留 物的砂芯坩埚放在105 °C的烘箱内烘干后得到焦油中的固体微粒(QI);取少量抽滤得到的 干燥粉末,置于洁净容器内,加入2mL无水酒精作为分散剂;用40KHz超声波分散团聚的固 体微粒2分钟,至肉眼看不到微粒,呈黑色浑浊状;将含有固体微粒的悬浮液均匀涂于载玻 片上,待酒精自然挥发;在反射式显微镜下观察和测量,在一定放大倍数下(200X)拍下照 片。利用分析软件计算粒度分布。
[0035] 实施例2
[0036] 取焦油渣若干,溶于70°C热吡啶中,通过40KHz超声波搅拌并分散5分钟;趁热 用G4砂芯坩埚,在真空下抽滤,用热喹啉再抽滤5次;用丙酮边洗涤边抽滤3次;将带有残 留物的砂芯坩埚放在150°C的烘箱内烘干后得到焦油中的固体微粒;取少量抽滤得到的干 燥粉末,置于洁净容器内,加入lmL无水酒精作为分散剂;用40KHz超声波分散团聚的固体 微粒4分钟,至肉眼看不到微粒,呈黑色浑浊状;将含有固体微粒的悬浮液均匀涂于载玻片 上,将酒精烘干;在反射式显微镜下观察和测量,在一定放大倍数下(500 X )拍下照片。利 用分析软件计算粒度分布。
[0037] 焦油渣/QI的微粒聚集体结构松散,为原生QI,焦油中的外加物为不规则的硬质 颗粒,呈单个独立存在。
[0038] 图2为用马尔文Zatasizer Nano ZS型Zata电位和粒度分析仪分析浙青焦粉的 粒径分布图,体积平均粒径为2. 60 μ m。
[0039] 下表所示为浙青焦粉的粒径分布表,体积平均粒径为2. 31 μ m,图3为本发明显微 法和马尔文法浙青焦粉粒径分布体积累积百分数。
[0040] 浙青焦粉的粒径分布
[0041]

【权利要求】
1. 一种焦油渣形态及粒度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取样并将样品溶于溶剂中,通过超声波搅拌并分散; 步骤2,将步骤1处理的样品抽滤; 步骤3,烘干; 步骤4,取少量抽滤得到的干燥粉末,进行分散处理; 步骤5,观测并计算粒度分布。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油渣形态及粒度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溶剂包 括热喹啉或吡啶,其温度为70?80°C。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油渣形态及粒度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超声波 搅拌并分散的时间为3?5分钟。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油渣形态及粒度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包括: 步骤2. 1,趁热利用4 #或G4砂芯坩埚在真空下抽滤; 步骤2. 2,用热喹啉或其他溶剂再抽滤3?5次; 步骤2. 3,用丙酮边洗涤边抽滤3?5次。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油渣形态及粒度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将带有残 留物的砂芯坩埚放在烘箱内烘干后得到焦油中的固体微粒。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焦油渣形态及粒度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温度为 105 ?150°C。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油渣形态及粒度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还包括: 步骤4. 1,取少量抽滤得到的干燥粉末,置于洁净容器内,加入1?2mL无水酒精作为分 散剂; 步骤4. 2,利用超声波分散团聚的固体微粒2?4分钟; 步骤4. 3,将含有固体微粒的悬浮液均匀涂于载玻片上,待酒精自然挥发或烘干。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油渣形态及粒度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还包括: 步骤5. 1,利用反射式显微镜在200倍?500倍放大倍数下拍照; 步骤5. 2,利用分析软件计算粒度分布。
【文档编号】G01N15/00GK104297107SQ201310294548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15日
【发明者】杜亚平 申请人:上海宝钢化工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