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牵引系统的牵引回转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32794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牵引系统的牵引回转单元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牵引系统的牵引回转单元,用于牵引钢缆的改向,包括回转外框架结构,设置于回转外框架结构中依次排开的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以及回转导向轮模块,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平行于水平方向设置,回转导向轮模块倾斜设置,回转导向轮模块包括支撑结构以及固定于支撑结构中的第三导向轮,当牵引钢缆经过第三导向轮输出时左侧与右侧的高度不同,从而输出牵引钢缆与输入牵引钢缆成上下结构,可以有效的通过增加牵引轨道的高度而减小牵引轨道的宽度。
【专利说明】-种牵引系统的牵引回转单元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汽车碰撞系统的结构,尤其是一种牵引滑轮系统 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道路交通安全备受关注,车辆被动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车辆开发过程中 需要对车辆安全综合性能进行一系列安全试验测试。根据法规可将试验分为整车试验和零 部件试验,整车碰撞试验根据碰撞形态可分为:正面碰撞、侧面碰撞、追尾碰撞、角度碰撞。 在浙江省汽车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的整车碰撞系统中,牵引系统通过牵引驱动单元带动牵 引钢缆拖挂测试车辆完成整车碰撞试验,在牵引系统中,牵引钢缆通过牵引滑轮系统贯穿 于整个牵引碰撞系统中,牵引滑轮系统包括两个部分,牵引回转单元和牵引导向单元,其中 牵引回转单元位于牵引轨道的末端,远离牵引驱动装置,安装时与牵引跑道相平。牵引回转 单元使牵引钢缆通过一个180°转向逆转行程装置后导向循环牵引钢缆,最终改变了牵引 钢缆的方向,使牵引按照相反方向回转至牵引驱动装置端。在现有的牵引回转单元中,牵引 钢缆的输入和输出位于同一水平位置,这样使轨道的宽度相应增加,增加了牵引装置的成 本。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牵引回转单元,该牵引回转单元不仅能够有效实现牵 引钢缆的方向的改变,并且牵引回转单元使牵引钢缆在回转后与输入时的牵引钢缆成上下 分布,有效的改善了牵引轨道宽度问题,有利于后续系统对于牵引速度的控制。
[0004]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0005] -种牵引系统的牵引回转单元,用于牵引钢缆的改向,包括回转外框架结构,设置 于所述回转外框架结构中依次排开的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以及回转导向轮模块,所述 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平行于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回转导向轮模块倾斜设置,回转导向轮 模块包括支撑结构以及固定于所述支撑结构中的第三导向轮。
[0006] 所述回转外框架结构为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下边框的中间段中空设置,下边 框的左右两段处分别设置第一底板以及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以及第二底板上分别设置 多个地基安装孔,所述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固定于所述第一底板上,所述回转导向轮模 块固定于矩形框架的中间段位置。
[0007] 支撑结构包括沿矩形框架宽度方向设置的两连接件以及沿矩形框架长度方向设 置的位于所述两连接件上下两侧的两连接板,所述两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矩形框架上,所述 两连接板之间的间距具有高度差,所述第三导向轮安装于所述两连接板之间。
[0008] 所述两连接件上分别设置开口以供牵引钢缆的输入和输出。
[0009] 所述两连接件与所述矩形框架之间经由螺栓连接,且所述矩形框架的上边框沿长 度方向设置多个螺栓安装孔以使得回转导向轮模块沿长度方向来回移动。
[0010] 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分别经由固定单元固定于所述第一底板上,第三导向轮 经由固定单元固定于两连接板之间,所述固定单元包括圆台及从所述圆台延伸出来的转 轴,所述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以及第三导向轮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转轴上。
[0011] 所述第一底板上在所述第一导向轮和所述第二导向轮的旁边分别设有一防跳绳 结构,所述防跳绳结构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圆柱结构,所述圆柱结构靠近所述第一导向轮 或所述第二导向轮的边缘。
[0012] 所述圆柱结构外部为塑料结构,内部为螺柱,所述圆柱结构经由螺柱安装在第一 底板上。
[0013] 所述的牵引回转单元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与矩形框架上边框经螺栓连接。
[0014]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5] 本发明所示的一种牵引回转单元,牵引钢缆按照图1所示方向贯穿于整个结构 中,完成牵引钢缆的回转,进入回转导向轮模块牵引钢缆通过连接件上部的开口进入第三 导向轮,经过第三导向轮后改变方向后通过连接件下部的开口输出,由于两连接板之间具 有高度差,故第三导向轮的左右两侧也具体高度差,当牵引钢缆经过第三导向轮输出时,牵 引钢缆的左侧与右侧出现高度差,从而与输入的牵引钢缆成上下结构,可以有效的通过增 加牵引轨道的高度而减小牵引轨道的宽度。
[0016] 回转导向轮模块与回转外框架结构之间经由螺栓连接,且回转外框架结构的上边 框在长度方向设置了多组螺孔,使得回转外框架结构可沿长度方向左右移动,故本发明所 示的牵引回转单元可通过螺栓的改变调节适应满足牵引钢缆的长度要求。
[0017] 此外,由于在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附近设置了圆柱体的防跳绳结构,有效的 杜绝了牵引钢缆未张紧时牵引钢缆过松,而与导向轮发生分离,同时,当牵引钢缆张紧时, 圆柱体设计也不会与钢缆发生摩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牵引回转单元与牵引钢缆的连接示意图;
[0019]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牵引回转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为图2所示牵引回转单元的正视图;
[0021] 图4为图2所示牵引回转单元的左视图;
[0022] 图5为牵引回转单元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6为图2和图5所示实施例中回转导向轮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5]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一种牵引系统的牵引回转单元,用于牵引钢缆的改向,其 包括回转外框架结构,设置于回转外框架结构中依次排开的第一导向轮1、第二导向轮2以 及回转导向轮模块,第一导向轮1、第二导向轮2结构相同,二者平行于水平方向设置且位 置可互换,回转导向轮模块倾斜设置,回转导向轮模块包括支撑结构以及固定于支撑结构 中的第三导向轮3。当牵引钢缆经过第三导向轮3输出时,由于回转导向轮模块倾斜设置, 第三导向轮3的左侧与右侧的高度不同,故牵引钢缆在第三导向轮3处回转时,左侧与右侧 的高度不同,从而整个牵引回转单元的输出牵引钢缆与输入牵引钢缆成上下结构(即图1 中第一导向轮1处的钢缆输入与输出),可以有效的通过增加牵引轨道的高度而减小牵引 轨道的宽度。
[0026] 回转导向轮模块和第一导向轮1、第二导向轮2的排列可根据牵引钢缆的输入方 向即碰撞试验的需要而改变,图1和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牵引钢缆从左侧输入和输 出,引钢缆按照图1所示的走向缠绕设置在第一导向轮1、第二导向轮2以及第三导向轮3 上,回转导向轮模块设置在回转外框架结构的右端以最终实现改变牵引钢缆的走向,图5 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牵引钢缆从右侧输入和输出,对应的回转导向轮模块设置在回转外 框架结构的左端以实现改变牵引钢缆的走向。
[0027] 以下结合第一实施例所示的牵引系统的牵引回转单元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28] 本实施例中,回转外框架结构为矩形框架,矩形框架下边框的中间段中空设置,回 转导向轮模块固定在矩形框架的中间段位置,下边框的左右两段处分别设置第一底板4以 及第二底板5,第一底板4以及第二底板5上分别设置多个地基安装孔6,牵引回转单元可 通过地基安装孔6安装到地基上。
[0029] 第一导向轮1、第二导向轮2固定于第一底板4上,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轮1、第 二导向轮2分别经由固定单元固定于第一底板4上,固定单元包括圆台及从圆台延伸出来 的转轴,第一导向轮1、第二导向轮2以及第三导向轮3可旋转地安装在转轴上。
[0030] 此外,第一底板上在第一导向轮1和第二导向轮2的旁边分别设有一防跳绳结构 10,防跳绳结构10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圆柱结构,圆柱结构外层为塑料制成,内层为螺柱, 圆柱结构经由螺柱安装在第一底板上,且圆柱结构靠近第一导向轮1或第二导向轮2的边 缘,这样设计有效的杜绝了牵引钢缆未张紧时牵引钢缆过松,而与第一导向轮1、第二导向 轮2发生分离,同时,当牵引钢缆张紧时,圆柱体以及塑料外层的设计也不会与钢缆发生摩 擦。
[0031] 回转导向轮模块固定在矩形框架之间的连接方式如图2和图6所示,回转导向轮 模块的支撑结构包括沿矩形框架宽度方向设置的两连接件7以及沿矩形框架长度方向设 置两连接板8。两连接件7的横截面为工字,中间为长板件,两端设有卡口,两端的卡口分别 卡接在矩形框架的长度方向的边框上,卡口和长度方向的边框对应设有螺栓孔,从而连接 件7通过螺栓固定于矩形框架上,两连接板8分别位于两连接件7的上下侧,两连接板8与 两连接件7中间的长板件之间通过螺栓固定,两连接板8之间的间距具有高度差,本实施例 中,两连接板8可通过板厚度调整为板间距为左高右低的结构,第三导向轮3经由固定单元 固定于两连接板8之间,固定单元包括圆台及从圆台延伸出来的转轴,第三导向轮3可旋转 地安装在转轴上,因此固定在两连接板8之间的第三导向轮3也为左高右低的结构,当牵引 钢缆经过第三导向轮3输出时其左侧将高于右侧,从而与输入的牵引钢缆成上下结构,故 可以有效的通过增加牵引轨道的高度而减小牵引轨道的宽度。
[0032] 为了便于牵引钢缆在回转导向轮模块的输入和输出,两连接件7上分别设置开口 9,同一连接件7上两开口之间的距离等同第三导向轮3的直径设置,输入钢缆和输出钢缆 分别通过连接件7上的开口缠绕在第三导向轮3上以实现牵引钢缆的输入和输出。
[0033] 此外,矩形框架的上边框沿长度方向设置多个螺栓安装孔,两连接件7与矩形框 架之间可通过不同的螺栓孔连接,使得回转导向轮模块固定在矩形框架上不同的位置处, 从而通过螺栓的改变调节适应满足牵引钢缆的长度要求。且牵引回转单元还包括盖板,盖 板与矩形框架上边框经螺栓连接。
[0034] 本发明所示的牵引回转单元位于牵引轨道的末端,远离牵引驱动装置,安装时与 牵引跑道相平。牵引回转单元使牵引钢缆通过回转导向轮模块后180°转向逆转以导向循 环牵引钢缆,最终改变了牵引钢缆的方向,使牵引按照相反方向回转至牵引驱动装置端。且 该牵引回转单元使牵引钢缆在回转后与输入时的牵引钢缆成上下分布,有效的改善了牵引 轨道宽度问题,为后续系统对于牵引速度的控制奠定了基础。
[0035]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本发 明。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 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 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揭示,不脱离本发明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发 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牵引系统的牵引回转单元,用于引导牵引系统中的牵引钢缆改向,其特征在于: 包括回转外框架结构,设置于所述回转外框架结构中依次排开的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 以及回转导向轮模块,所述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平行于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回转导向轮 模块倾斜设置,回转导向轮模块包括支撑结构以及固定于所述支撑结构中的第三导向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回转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外框架结构为矩形框 架,所述矩形框架下边框的中间段中空设置,下边框的左右两段处分别设置第一底板以及 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以及第二底板上分别设置多个地基安装孔,所述第一导向轮、第二 导向轮固定于所述第一底板上,所述回转导向轮模块固定于矩形框架的中间段位置。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牵引回转单元,其特征在于:支撑结构包括沿矩形框架宽度 方向设置的两连接件以及沿矩形框架长度方向设置的位于所述两连接件上下两侧的两连 接板,所述两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矩形框架上,所述两连接板之间的间距具有高度差,所述第 三导向轮安装于所述两连接板之间。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牵引回转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连接件上分别设置开口 以供牵引钢缆的输入和输出。
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牵引回转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连接件与所述矩形 框架之间经由螺栓连接,且所述矩形框架的上边框沿长度方向设置多个螺栓安装孔以使得 回转导向轮模块沿长度方向来回移动。
6.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牵引回转单元,其特征在于: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分 别经由固定单元固定于所述第一底板上,第三导向轮经由固定单元固定于两连接板之间, 所述固定单元包括圆台及从所述圆台延伸出来的转轴,所述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以及 第三导向轮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转轴上。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牵引回转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上在所述第一导 向轮和所述第二导向轮的旁边分别设有一防跳绳结构,所述防跳绳结构包括若干间隔设置 的圆柱结构,所述圆柱结构靠近所述第一导向轮或所述第二导向轮的边缘。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牵引回转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结构外部为塑料结构, 内部为螺柱,所述圆柱结构经由螺柱安装在第一底板上。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牵引回转单元,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与矩形 框架上边框经螺栓连接。
【文档编号】G01M7/08GK104118815SQ201410309959
【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日
【发明者】柳惠君, 曹国华, 顾小棚, 韩刚, 刘卫国, 吴成明, 冯擎峰 申请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