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编码器与流量计的新型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57955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磁编码器与流量计的新型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磁编码器与流量计的新型连接结构,包括编码器壳体(1)、电路板(3)、传感器芯片(4)、传感器磁体(5)、油缸盖(6)、密封圈(7)、传动轴(8)、流量计壳体(9),电路板(3)固定在上圆柱腔体(11)的底部;电路板(3)上安装传感器芯片(4);传动轴(8)顶端固定安装传感器磁体(5);油缸盖(6)、密封圈(7)及流量计外壳(9)将传动轴(8)及传感器磁体(5)完全密封住。本实用新型将传感器磁体安装在传动轴的顶端并被密封在一个无运动的凸起的油缸盖中,减少流量计与编码器之间的漏油、渗油可能性,便于维护和维修;同时编码器结构上无运动部件,更加简单和稳定。
【专利说明】一种电磁编码器与流量计的新型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加油机械中加油脉冲信号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电磁编码器与流量计的连接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电磁式编码器为壳体与主轴组装为一体的整体结构,与流量计采用连轴套进行连接(如图1)。编码器主轴顶端嵌入安装有传感器磁体,流量计驱动轴旋转带动编码器主轴转动,传感器磁体旋转被编码器壳体内电路板上安装的传感器芯片所采样并产生信号,用来采集油量。流量计的驱动轴通过密封轴承来防止漏油,但由于驱动轴是旋转部件,当驱动轴和密封轴承之间磨损严重,流量计内的油就会从轴间或轴承间的缝隙渗漏出来,在加油场站这样的坏境下产生极其危险的爆炸隐患;另外由于现有电磁式编码器的壳体与主轴组装在一起,结构和组装工序都比较复杂,两者也难免产生相对运动,造成运动不稳定的问题。
[0003]为此,减少或避免流量计漏油的可能性,并使连接结构更加简单和稳定、便于使用和维护,便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发明目的: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一种电磁编码器与流量计的新型连接结构,减少或避免流量计漏油,简化结构,便于使用和维护。
[0005]技术方案:一种电磁编码器与流量计的新型连接结构,包括编码器壳体1、电路板
3、传感器芯片4、传感器磁体5、油缸盖6、密封圈7、传动轴8、流量计壳体9,其特征在于,电路板3固定在编码器壳体I的底部;电路板3中心处安装传感器芯片4,芯片4表面位置朝下;编码器壳体I与油缸盖6间隙配合;传动轴8顶端安装传感器磁体5,使得传感器磁体5和传动轴8同步旋转,正确输出旋转信号给编码器壳体内的传感器芯片4,被其采集并换算成流量信号;油缸盖6、密封圈7及流量计外壳9将传动轴8及传感器磁体5完全密封住,使得不会因传动轴8的长时间运转磨损导致漏油。
[0006]为了使传感信号传输达到最佳效果,所述传感器磁体5上表面和传感器芯片4的距离控制在3.4mm?3.8mm之间。
[0007]优选的,所述编码器壳体I内部带有上圆柱腔体11、下圆柱腔体12 ;下圆柱腔体12的内径与油缸盖6上的圆柱形凸起61的外径一致,两者间隙配合。
[0008]更进一步的,所述电磁编码器与流量计的新型连接结构,还包括支架2,所述支架2固定在编码器壳体I的上圆柱腔体11里,所述支架2顶端的环形带22在周向上对称设置的三个垂直卡扣23,将整个支架2和电路板3固定在编码器壳体I壳体的内壁上。
[0009]更优选的,所述支架2上的左右两个垂直柱21的底端为卡形结构,可卡入电路板3上的安装孔内,将电路板3固定。
[0010]所述编码器壳体I外部还可以带有供连接用的法兰盘13。
[0011]所述上圆柱腔体11内部按照电气性能要求进行浇封,起到防爆、防水、防油及传感器芯片防盗的作用。
[0012]所述凹槽81可为圆柱腔,设置在所述传动轴8的顶端中心,所述传感器磁体5为圆柱体,与凹槽81紧密配合。
[0013]当所述编码器与流量计配合安装完成之后,所述传动轴8旋转带动顶端传感器磁体5旋转,磁体5的旋转信号被编码器壳体内的传感器芯片所采集并换算,实现电磁传感器功能,完成流量计流量信号的处理、控制工作。
[0014]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由于编码器壳体本身无轴,传感器磁体安装在流量计传动轴的顶端并被密封在一个无运动的凸起的油缸盖中,减少流量计与编码器之间原来由于轴或轴承磨损后带来的漏油、渗油问题,便于维护和维修;同时编码器结构上无运动部件,结构更简单和稳定;另外电路板固定方式设计为支架直接按压固定,比起以往的螺接等方式更加简单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现有电磁式编码器与流量计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磁式编码器与流量计新型连接结构实施例示意图;
[0017]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编码器壳体零件立体示意图;
[0018]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架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0020]如图1为现有电磁式编码器与流量计连接结构示意图,编码器主轴顶端嵌入安装有传感器磁体,流量计驱动轴旋转带动编码器主轴转动,传感器磁体旋转被编码器壳体内电路板上安装的传感器芯片所采样并产生信号,用来采集油量。流量计的驱动轴通过密封轴承来防止漏油,但由于驱动轴是旋转部件,当驱动轴和密封轴承之间磨损严重,流量计内的油就会从轴间或轴承间的缝隙渗漏出来,在加油场站这样的坏境下产生极其危险的爆炸隐患;另外由于现有电磁式编码器的壳体与主轴组装在一起,结构和组装工序都比较复杂,两者也难免产生相对运动,造成运动不稳定的问题。
[0021]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磁式编码器与流量计新型连接结构实施例的示意图,一种电磁编码器与流量计的新型连接结构,包括编码器壳体1、支架2、电路板3、传感器芯片4、传感器磁体5、油缸盖6、密封圈7、传动轴8、流量计壳体9,其特征在于,编码器壳体I内部带有上圆柱腔体11、下圆柱腔体12 ;支架2固定在编码器壳体I的上圆柱腔体11里,并将电路板3固定在上圆柱腔体11的底部;电路板3中心处安装传感器芯片4,芯片4表面位置朝下;上圆柱腔体11内部用环氧树脂浇封,起到防爆、防水、防油及传感器芯片防盗的作用;下圆柱腔体12的内径与油缸盖6上的圆柱形凸起61的外径一致,两者间隙配合;传动轴8顶端设有凹槽81,里面固定安装传感器磁体5,使得传感器磁体5和传动轴8同步旋转,正确输出旋转信号给编码器壳体内的传感器芯片4,被其采集并换算成流量信号;油缸盖6、密封圈7及流量计外壳9将传动轴8及传感器磁体5完全密封住,油缸盖6、密封圈7及流量计外壳9固定不动,使得不会因传动轴8的长时间运转磨损导致漏油。
[0022]为了使传感信号传输达到最佳效果,所述传感器磁体5上表面和传感器芯片4的距离控制在3.4mm?3.8mm之间。
[0023]所述凹槽81为圆柱腔,设置在所述传动轴8的顶端中心,所述传感器磁体5为圆柱体,与凹槽81紧密配合。
[0024]如图3所示,所述编码器壳体I外部带有供连接用的法兰盘13。
[0025]如图4所示,所述支架2顶端的环形带22在周向上对称设置的三个垂直卡扣23,将整个支架2和电路板3固定在编码器壳体I壳体的内壁上;所述支架2上的左右两个垂直柱21的底端为卡形结构,可卡入电路板3上的安装孔内,将电路板3固定。
[0026]当所述编码器与流量计配合安装完成之后,所述传动轴8旋转带动顶端传感器磁体5旋转,磁体5的旋转信号被编码器壳体内的传感器芯片所采集并换算,实现电磁传感器功能,完成流量计流量信号的处理、控制工作。
[00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磁编码器与流量计的新型连接结构,包括编码器壳体(1)、电路板(3)、传感器芯片(4)、传感器磁体(5)、油缸盖(6)、密封圈(7)、传动轴(8)、流量计壳体(9),其特征在于,电路板(3)固定在编码器壳体(1)的底部;电路板(3)中心处安装传感器芯片(4),芯片(4)表面位置朝下;编码器壳体(1)与油缸盖(6)间隙配合;传动轴(8)顶端安装传感器磁体(5),使得传感器磁体(5)和传动轴(8)同步旋转;油缸盖(6)、密封圈(7)及流量计外壳(9)将传动轴(8)及传感器磁体(5)完全密封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磁编码器与流量计的新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磁体(5)上表面和传感器芯片(4)的距离控制在3.4mm~3.8mm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磁编码器与流量计的新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器壳体(1)内部带有上圆柱腔体(11)、下圆柱腔体(12);下圆柱腔体(12)的内径与油缸盖(6)上的圆柱形凸起(61)的外径一致,两者间隙配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电磁编码器与流量计的新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 (2),所述支架(2)固定在编码器壳体(1)的上圆柱腔体(11)里,所述支架(2)顶端的环形带(22)在周向上对称设置的三个垂直卡扣(23),将整个支架(2)和电路板(3)固定在编码器壳体(1)壳体的内壁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电磁编码器与流量计的新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上的左右两个垂直柱(21)的底端为卡形结构,可卡入电路板(3)上的安装孔内,将电路板(3)固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磁编码器与流量计的新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器壳体(1)外部带有供连接用的法兰盘(13)。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电磁编码器与流量计的新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圆柱腔体(11)内部按照电气性能要求进行浇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磁编码器与流量计的新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81)为圆柱腔,设置在所述传动轴(8)的顶端中心,所述传感器磁体(5)为圆柱体,与凹槽(81)紧密配合。
【文档编号】G01F15/18GK203857998SQ201420287732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30日
【发明者】崔良金, 田春华, 田景彪 申请人:北京拓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