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钻探目标地质风险定量评价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20408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油气钻探目标地质风险定量评价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地质风险定量评价方法,特别是涉及到一种油气钻探目标地质风险定量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风险的概念最早提出于19世纪末的经济学领域,现已广泛应用于各学科、各领域。风险评价是在风险因素识别的基础上,估计风险的性质、估算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对风险事件后果进行评价,并确定其严重程度顺序。

油气勘探与开发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行业,自20世纪80年代,地质风险分析的一般概念和方法引入中国,随着90年代初期第2次油气资源评价的展开,初步形成了风险概率法。90年代末,中国各大石油公司纷纷上市成功,提出了勘探“效益第一”的原则。为了提高钻探成功率,寻找规模接替储量,增加公司价值,加强了地质风险分析。

地质风险评价是评价勘探目标中可采烃类聚集存在的概率,它对评价资源量和经济价值也有直接影响。从国内目前研究进展来看,地质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是采取类比法,分析圈闭、油源、储层、保存、运聚匹配等地质条件,按照条件的好坏分级进行打分,然后求得各项的地质综合评价因数。如《新疆石油天然气》在2007年第3卷第3期刊登的《达坂城次凹圈闭地质风险评价》一文,提出了一种地质风险评价方法,该方法从可靠程度、圈闭条件、储层条件、保存条件和运聚配套条件等5个方面评价圈闭成藏的地质风险,但该方法存在以下问题:烃源岩是油气成藏的物质基础,而该方法中没有考虑烃源岩因素;在油气勘探中各个地质因素随预测方法、证实方式的不同,其描述结果的可信度显然不同,但在该方法中仅在可靠程度因素中对资料的置信度进行描述,而在储层、盖层、运聚配套条件等三项因素中没有考虑资料的置信度;储层厚度、盖层厚度、圈闭面积等参数,根据数值的大小来界定地质因素的风险级别显然不合理,如盖层只要达到一定厚度就能够起到封闭油气的作用,因此大于这一厚度的盖层都应该认为是等效的。为此我们发明了一种新的油气钻探目标地质风险定量评价方法,解决了以上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立了油气钻探目标的地质风险评价程序和标准,实现了油气钻探目标钻前地质风险定量评价的油气钻探目标地质风险定量评价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油气钻探目标地质风险定量评价方法,该油气钻探目标地质风险定量评价方法包括:步骤1,确定地质风险评价赋值标准的制定原则;步骤2,对不同类型油气藏成藏主控地质因素进行分析,确定控制油气成藏的关键地质风险因素;步骤3,结合地质风险评价赋值标准的制定原则,制定地质风险因素赋值标准的具体内容;步骤4,针对油气钻探目标,通过研究,获取油气钻探目标的各项地质基础参数,分析其油气成藏过程,并按照地质风险赋值标准,为各地质风险因素赋值;步骤5,根据每项地质风险因素的赋值,计算各地质风险因素的评价值;步骤6,利用油气成藏概率计算公式,得到油气钻探目标的油气成藏概率值。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在步骤1中,将评价地质风险因素所用资料的置信度、油气成藏地质规律作为油气钻探目标地质风险评价赋值标准的制定原则。

在步骤2中,通过油气成藏地质因素的分析,将烃源岩、储层、盖层、圈闭及保存条件、运移及匹配条件这五项地质风险因素作为地质风险评价方法中的关键地质风险因素。

在步骤2中,每个地质风险因素包含一个或多个评价子因素,子因素分为主控因子和修正因子两类;其中,烃源岩因素仅包含一个主控因子,即有效烃源岩发育程度;储层因素包含一个主控因子和一个修正因子,主控因子为储层发育程度,修正因子为储层有效性;盖层因素仅包含一个主控因子,即盖层发育程度;圈闭及保存调节因素包含一个主控因子和两个修正因子,主控因子为圈闭几何形态的可描述性,修正因子为圈闭有效性和保存条件;运移及匹配条件因素包含一个主控因子和一个修正因子,主控因子为圈闭位置与运移路径的配置关系,修正因子为输导条件有效性。

在步骤3中,根据步骤2所设置的评价因素,建立各地质风险因素的量化赋值标准;其中,主控因子分五级设置赋值标准,五级赋值标准的评价值分别赋为1、0.85、0.75、0.65、0.5,评价值越高代表评价结果越好,所对应 的风险越低;修正因子是在主控因子赋值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修正系数,对主控因子的赋值进行调整,使评价因素的赋值更合理,赋值结果更多样。

在步骤3中,烃源岩因素的主控因子赋值标准为:钻井已证实洼陷内发育有效烃源岩,且已发现该套烃源岩供烃的大规模油藏,赋值1;钻井已证实洼陷内发育有效烃源岩,但仅在局部构造或地区发现小规模油藏,或者钻井取心证实且研究推测发育大规模有效烃源岩,赋值0.85;钻井已证实洼陷内发育有效烃源岩,但研究区带仅见到油气显示,赋值0.75;综合研究推测研究区带发育有效烃源岩,且研究区带与已证实生烃洼陷的地质条件相似,赋值0.65;宏观地质规律综合研究推测研究区带发育有效烃源岩,赋值0.5。

在步骤3中,储层因素的主控因子——储层发育程度的赋值标准为:当通过井-震结合,能够清楚地认识研究区带沉积相带分布和储层发育情况,且通过井-震标定,能够利用地震准确追踪描述储层单砂体或其它岩性单层时,或当研究区带井控程度高、储层展布规律清楚时,赋值1;研究区带无井钻至目的层,但地震相特征能够准确识别目的层沉积相带分布,且地质条件类似地区已建立准确的储层地震预测模型,利用该储层地震预测模型可准确追踪描述研究区带储层单砂体或其它岩性单层,赋值0.85;通过井-震结合,研究区带沉积相带认识基本清楚,且通过井-震标定,砂组或岩性体可利用地震追踪描述,赋值0.75;研究区带无井钻至目的层,但地震相特征能够基本反映沉积规律,地震属性基本能反映储层展布规律,赋值0.65;研究区带无井钻至目的层,通过宏观地质规律综合研究推测储层发育,赋值0.5;

储层因素的修正因子——储层有效性的赋值标准为:推测研究区带目的层的孔隙度高于已证实的该类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值10%以上,赋值0;推测研究区带目的层的孔隙度介于已证实的该类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值10%~-5%之间,赋值0.1;推测研究区带目的层的孔隙度低于已证实的该类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值5%以下,赋值0.6。

在步骤3中,盖层因素的主控因子——盖层发育程度的赋值标准为:研究区带钻井已证实盖层发育,且地质规律认识清楚、盖层分布稳定或者地震可追踪描述,赋值1;研究区带无井钻至目的层,与研究区带地质条件类似的邻区盖层分布稳定,且利用邻区已建立的地球物理预测模型,在本区地震可预测,赋值0.85;研究区带钻井已证实局部盖层发育,地质规律认识基本 清楚,地震基本能追踪描述,赋值0.75;研究区带无井钻至目的层,据地质条件类似地区已建立的地质模型,推测研究区带盖层稳定发育,赋值0.65;研究区带无井钻至目的层,宏观地质规律综合研究推测盖层发育,赋值0.5。

在步骤3中,圈闭及保存因素的主控因子——圈闭几何形态的可描述性的赋值标准为:利用钻井及三维地震资料,构造类圈闭顶面可连续准确解释,断点清晰且断面能准确追踪解释,地层或岩性类圈闭尖灭点清楚,边界线能准确落实,赋值1;利用钻井及三维地震资料,构造类圈闭顶面基本可以解释,断点较清晰且断面基本能追踪解释,地层或岩性类圈闭尖灭点较清楚,边界线基本能落实,赋值0.85;利用钻井及三维地震资料,构造类圈闭顶面地震反射连续性差,仅形态有响应,断层在地震剖面上仅有扭动,地层或岩性圈闭类尖灭点地震响应仅有变化,边界线部分测线清楚,赋值0.75;利用已有重、磁、电、二维地震等资料,构造类圈闭顶面地震反射清楚、断点清晰,地层或岩性类圈闭尖灭点清楚,赋值0.65;利用已有重、磁、电、二维地震等资料,圈闭顶面地震反射较清楚、断点较清晰,赋值0.5;

圈闭及保存因素的修正因子——圈闭有效性的赋值标准为:当钻探目标是断层圈闭,且研究区带钻井证实该类断层封堵性好时,或当钻探目标是地层圈闭,研究区带钻井证实地层顶板或底板封堵性好,且地震资料可准确描述时,赋值0;当钻探目标是断层圈闭,邻区钻井证实该类断层具封堵性,且研究区带与其地质条件相似时,或当钻探目标是地层圈闭,钻井证实顶板或底板封堵性好,且地震资料基本可描述时,赋值0.15;宏观地质规律综合研究推测圈闭侧向具封堵性,赋值0.2;

圈闭及保存因素的修正因子——保存条件的赋值标准为:成藏期后构造活动没有造成圈闭大的形态变化,赋值0;成藏期后构造活动造成了圈闭形态较大变化,但圈闭仍然存在,赋值0.2;成藏期后构造活动,改变了原有圈闭性质,或原圈闭遭岩浆刺穿等,圈闭有效性不确定,赋值0.5。

在步骤3中,运移及匹配因素的主控因子——圈闭位置与运移路径的配置关系的赋值标准为:当钻探目标处于钻井已证实的油气优势运移路径上,且钻探目标位于该运移路径已发现最远油气藏距离以内时,或当目标与源岩对接时,赋值1;当钻探目标处于钻井已证实的油气优势运移路径方向上,且钻探目标位于该路径已发现油气藏最远边界以外时,赋值0.85;钻井未证 实,但研究认为存在油气运移路径,且地质条件相似的邻区钻井已得到证实,钻探目标离源距离小于邻区已发现油气藏离源距离,赋值0.75;钻井未证实,但研究认为存在油气运移路径,且地质条件相似的邻区钻井已得到证实,钻探目标离源距离大于邻区已发现油气藏离源距离,赋值0.65;钻井未证实,研究推测目标处于可能的油气运移路径上,赋值0.5;

运移及匹配因素的修正因子——输导条件有效性的赋值标准为:研究区带钻井证实该类输导类型对圈闭成藏有效,赋值0;邻区钻井证实该类输导类型对圈闭成藏有效,且研究区带与其地质条件相似,赋值0.15;成藏综合研究推测钻探目标具备有效输导条件,赋值0.25。

在步骤5中,按照计算公式(1),计算各地质风险因素的评价值:

fi=Ri×(1-ki1)×(1-ki2)×…×(1-kij) (1)

其中:fi为第i个地质风险因素的评价值,Ri为第i个地质风险因素的主控因子评价值,kii为第i个地质风险因素中第j个修正因子的评价值。

在步骤6中,按照计算公式(2),计算钻探目标的油气成藏概率值F:

其中,fi为第i个地质风险因素的评价值,n为地质风险因素的个数。

本发明中的油气钻探目标地质风险定量评价方法,以石油地质学、探区当前勘探情况为基础,从典型目标解剖入手,进而明确地质风险因素。并从各因素中选择对风险评价最为直接有效的要素,并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实现定量化评价地质风险,达到提高勘探成功率、降低投资风险的目的。该方法解决了油气钻探目标地质风险难以定量表征的问题。在对油气钻探目标进行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对照本发明中的油气钻探目标地质风险赋值标准,通过为油气钻探目标的各项地质因素赋值,并利用成藏概率计算公式,可以得到油气钻探目标的成藏概率值。本发明中的油气钻探目标地质风险定量评价方法可以实现单个油气钻探目标的地质风险定量表征,也可以实现多个油气钻探目标的地质风险对比,有利于提高勘探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油气钻探目标地质风险定量评价方法的一具体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油气钻探目标地质风险定量评价结果及钻探效果分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所示,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的油气钻探目标地质风险定量评价方法的流程图。

步骤101,确定地质风险评价赋值标准的制定原则。将评价地质风险因素所用资料的置信度、油气成藏地质规律作为油气钻探目标地质风险评价赋值标准的制定原则。

步骤102,对不同类型油气藏成藏主控地质因素进行分析,确定控制油气成藏的关键地质风险因素。通过油气成藏地质因素的分析,将烃源岩、储层、盖层、圈闭及保存条件、运移及匹配条件等五项地质风险因素作为地质风险评价方法中的关键地质风险因素。每个地质风险因素包含一个或多个评价子因素,子因素分为主控因子和修正因子两类;其中,烃源岩因素仅包含一个主控因子,即有效烃源岩发育程度;储层因素包含一个主控因子和一个修正因子,主控因子为储层发育程度,修正因子为储层有效性;盖层因素仅包含一个主控因子,即盖层发育程度;圈闭及保存因素包含一个主控因子和两个修正因子,主控因子为圈闭几何形态的可描述性,修正因子为圈闭有效性和保存条件;运移及匹配因素包含一个主控因子和一个修正因子,主控因子为圈闭位置与运移路径的配置关系,修正因子为输导条件有效性。

步骤103,结合地质风险评价赋值标准的制定原则,制定地质风险因素赋值标准的具体内容。根据步骤102所设置的评价因素,建立各地质风险因素的量化赋值标准;其中,主控因子分五级设置赋值标准,五级赋值标准的评价值分别赋为1、0.85、0.75、0.65、0.5,评价值越高代表评价结果越好,所对应的风险越低;修正因子是在主控因子赋值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修正系数,对主控因子的赋值进行调整,使评价因素的赋值更合理,赋值结果更多 样。

烃源岩因素的主控因子赋值标准为:钻井已证实洼陷内发育有效烃源岩,且已发现该套烃源岩供烃的大规模油藏,赋值1;钻井已证实洼陷内发育有效烃源岩,但仅在局部构造或地区发现小规模油藏,或者钻井取心证实且研究推测发育大规模有效烃源岩,赋值0.85;钻井已证实洼陷内发育有效烃源岩,但研究区带仅见到油气显示,赋值0.75;综合研究推测研究区带发育有效烃源岩,且研究区带与已证实生烃洼陷的地质条件相似,赋值0.65;宏观地质规律综合研究推测研究区带发育有效烃源岩,赋值0.5。

储层因素的主控因子——储层发育程度的赋值标准为:当通过井-震结合,能够清楚地认识研究区带沉积相带分布和储层发育情况,且通过井-震标定,能够利用地震准确追踪描述储层单砂体或其它岩性单层时,或当研究区带井控程度高、储层展布规律清楚时,赋值1;研究区带无井钻至目的层,但地震相特征能够准确识别目的层沉积相带分布,且地质条件类似地区已建立准确的储层地震预测模型,利用该储层地震预测模型可准确追踪描述研究区带储层单砂体或其它岩性单层,赋值0.85;通过井-震结合,研究区带沉积相带认识基本清楚,且通过井-震标定,砂组或岩性体可利用地震追踪描述,赋值0.75;研究区带无井钻至目的层,但地震相特征能够基本反映沉积规律,地震属性基本能反映储层展布规律,赋值0.65;研究区带无井钻至目的层,通过宏观地质规律综合研究推测储层发育,赋值0.5。

储层因素的修正因子——储层有效性的赋值标准为:推测研究区带目的层的孔隙度高于已证实的该类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值10%以上,赋值0;推测研究区带目的层的孔隙度介于已证实的该类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值10%~-5%之间,赋值0.1;推测研究区带目的层的孔隙度低于已证实的该类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值5%以下,赋值0.6。

盖层因素的主控因子——盖层发育程度的赋值标准为:研究区带钻井已证实盖层发育,且地质规律认识清楚、盖层分布稳定或者地震可追踪描述,赋值1;研究区带无井钻至目的层,与研究区带地质条件类似的邻区盖层分布稳定,且利用邻区已建立的地球物理预测模型,在本区地震可预测,赋值0.85;研究区带钻井已证实局部盖层发育,地质规律认识基本清楚,地震基本能追踪描述,赋值0.75;研究区带无井钻至目的层,据地质条件类似地区 已建立的地质模型,推测研究区带盖层稳定发育,赋值0.65;研究区带无井钻至目的层,宏观地质规律综合研究推测盖层发育,赋值0.5。

圈闭及保存因素的主控因子——圈闭几何形态的可描述性的赋值标准为:利用钻井及三维地震资料,构造类圈闭顶面可连续准确解释,断点清晰且断面能准确追踪解释,地层或岩性类圈闭尖灭点清楚,边界线能准确落实,赋值1;利用钻井及三维地震资料,构造类圈闭顶面基本可以解释,断点较清晰且断面基本能追踪解释,地层或岩性类圈闭尖灭点较清楚,边界线基本能落实,赋值0.85;利用钻井及三维地震资料,构造类圈闭顶面地震反射连续性差,仅形态有响应,断层在地震剖面上仅有扭动,地层或岩性圈闭类尖灭点地震响应仅有变化,边界线部分测线清楚,赋值0.75;利用已有重、磁、电、二维地震等资料,构造类圈闭顶面地震反射清楚、断点清晰,地层或岩性类圈闭尖灭点清楚,赋值0.65;利用已有重、磁、电、二维地震等资料,圈闭顶面地震反射较清楚、断点较清晰,赋值0.5。

圈闭及保存因素的修正因子——圈闭有效性的赋值标准为:当钻探目标是断层圈闭,且研究区带钻井证实该类断层封堵性好时,或当钻探目标是地层圈闭,研究区带钻井证实地层顶板或底板封堵性好,且地震资料可准确描述时,赋值0;当钻探目标是断层圈闭,邻区钻井证实该类断层具封堵性,且研究区带与其地质条件相似时,或当钻探目标是地层圈闭,钻井证实顶板或底板封堵性好,且地震资料基本可描述时,赋值0.15;宏观地质规律综合研究推测圈闭侧向具封堵性,赋值0.2。

圈闭及保存因素的修正因子——保存条件的赋值标准为:成藏期后构造活动没有造成圈闭大的形态变化,赋值0;成藏期后构造活动造成了圈闭形态较大变化,但圈闭仍然存在,赋值0.2;成藏期后构造活动,改变了原有圈闭性质,或原圈闭遭岩浆刺穿等,圈闭有效性不确定,赋值0.5。

运移及匹配因素的主控因子——圈闭位置与运移路径的配置关系的赋值标准为:当钻探目标处于钻井已证实的油气优势运移路径上,且钻探目标位于该运移路径已发现最远油气藏距离以内时,或当目标与源岩对接时,赋值1;当钻探目标处于钻井已证实的油气优势运移路径方向上,且钻探目标位于该路径已发现油气藏最远边界以外时,赋值0.85;钻井未证实,但研究认为存在油气运移路径,且地质条件相似的邻区钻井已得到证实,钻探目标 离源距离小于邻区已发现油气藏离源距离,赋值0.75;钻井未证实,但研究认为存在油气运移路径,且地质条件相似的邻区钻井已得到证实,钻探目标离源距离大于邻区已发现油气藏离源距离,赋值0.65;钻井未证实,研究推测目标处于可能的油气运移路径上,赋值0.5。

运移及匹配因素的修正因子——输导条件有效性的赋值标准为:研究区带钻井证实该类输导类型对圈闭成藏有效,赋值0;邻区钻井证实该类输导类型对圈闭成藏有效,且研究区带与其地质条件相似,赋值0.15;成藏综合研究推测钻探目标具备有效输导条件,赋值0.25。

步骤104,获取油气钻探目标各项地质基础参数,分析油气成藏过程,并按照地质风险赋值标准,为各地质风险因素赋值。

步骤105,根据每项地质风险因素的赋值,利用公式计算各地质风险因素的评价值。按照计算公式(1),计算各地质风险因素的评价值。

fi=Ri×(1-ki1)×(1-ki2)×…×(1-kij) (1)

其中:fi为第i个地质风险因素的评价值,Ri为第i个地质风险因素的主控因子评价值,kii为第i个地质风险因素中第j个修正因子的评价值。

步骤106,利用油气成藏概率计算公式,得到油气钻探目标的油气成藏概率值。按照计算公式(2),计算钻探目标的油气成藏概率值F。

其中,fi为第i个地质风险因素的评价值,n为地质风险因素的个数。

实施例

利用油气钻探目标地质风险定量评价方法,对胜利油田2013年上半年部署的21口探井进行地质风险评价。

首先对21个目标进行钻前基础地质研究,然后根据研究结果,按照赋值标准为每项地质风险因素进行赋值。图2是21个油气钻探目标地质风险定量评价结果及钻探效果分析图,由图2可知,油气成藏概率值在0.4以上的16口探井中,13口探井获得成功,3口探井失利;而成藏概率值在0.4以下的5口探井中,仅1口探井获得成功,4口探井失利。该结果也表明,利用本发明计 算的成藏概率值与探井的钻探成功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本发明中的油气钻探目标地质风险定量评价方法可以实现单个油气钻探目标的地质风险定量表征,也可以实现多个油气钻探目标的地质风险对比,有利于提高勘探成功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