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弹簧连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5430阅读:5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型弹簧连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PCB测试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型弹簧连线。



背景技术:

目前,PCB测试机种所使用的弹簧连线包括经弹簧丝一体绕成的测试探针托体,电子导线焊接于弹簧下端。测试探针能上下活动地置于探针板中,处于PCB待测点下方,测试探针活动接触于弹簧上端,在PCB测试时,上下测试治具中的探针板互向对PCB挤压,使探针板中的测试探针上端在接触到电路板测试点的同时,测试探针的下端下移接触到弹簧连线中的弹簧上端托体,测试电流将通过测试机排线流到电子导线,通过电子导线转流到弹簧,经绕过弹簧后再流到测试探针从而实现导电测试。弹簧的作用是对测试探针的下移起到缓冲作用,避免测试探针扎伤PCB。传统的弹簧连线径向尺寸太大,无法用于测试过密的PCB待测点;传统的弹簧连线的弹簧弹力太小,探针与PCB待测点易发生接触不良,影响检测的准确率。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用于测试排列比较紧密的PCB待测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微型弹簧连线,径向尺寸小,弹簧体弹力足,使探针与PCB待测点接触良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微型弹簧连线,包括弹簧体,还包括导线体,弹簧体的一端固定于导线体的一端,弹簧体的弹力为60g~80g,导线体设置有导电芯体,导电芯体的表面电镀有金属镀层,金属镀层的厚度为0.05 mm~0.08mm;导线体的直径为0.3mm~0.4mm。

优选的,所述导线体的直径为0.35mm。

优选的,所述金属镀层为银镀层。

优选的,所述导电芯体为铜质的导电芯体。

优选的,所述导线体的一端设置有防脱部,弹簧体的一端套于防脱部。

优选的,所述防脱部呈球状。

优选的,所述防脱部呈椭球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微型弹簧连线,导线体的直径为0.3mm~0.4mm,最小可用于测试间距0.5mm的PCB待测点,可用于测试体积较小的、高精度的PCB板;弹簧体的另一端与外部的专用测试探针连接,弹簧体的弹力为60g~80g,既能对探针的下移起到缓冲作用,避免测试探针扎伤PCB,又可使探针与PCB待测点接触良好,避免探针与PCB待测点发生接触不良;金属镀层提高了导线体的导电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线体横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弹簧体

2—导线体 21—导电芯体 22—金属镀层

3—防脱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微型弹簧连线,专用于PCB测试专用机,使用时弹簧的另一端与专用的探针连接。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微型弹簧连线,包括弹簧体1,还包括导线体2,弹簧体1的一端固定于导线体2的一端,弹簧体1的弹力为60g~80g,导线体2设置有导电芯体21,导电芯体21的表面电镀有金属镀层22,金属镀层22的厚度为0.05 mm~0.08mm;导线体2的直径为0.3mm~0.4mm,最小可用于测试间距0.5mm的PCB待测点,因此可以用于测试体积较小的、高精度的PCB板。弹簧体1的另一端与外部的专用测试探针连接,弹簧体1的弹力为60g~80g,既能对探针的下移起到缓冲作用,避免测试探针扎伤PCB,又可使探针与PCB待测点接触良好,避免探针与PCB待测点发生接触不良。金属镀层22提高了导线体2的导电效果。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导线体2的直径为0.35mm。

如图1、2所示,所述金属镀层22为银镀层。银镀层导电良好,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微型弹簧连线的导电效果,提高了检测准确率。

如图1、2所示,所述导电芯体21为铜质的导电芯体。铜质的导电芯体,电阻率低,质地软,柔韧性好,价格低,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微型弹簧连线的可靠性,降低了生产成本。

实施例二。

如图3、4所示,所述导线体2的一端设置有防脱部3,弹簧体1的一端套于防脱部3。具体的,弹簧体1与防脱部3过盈配合,弹簧体1与导线体2连接时,将防脱部3嵌于弹簧体1的一端即可完成连接,连接效率高,且连接稳定,避免弹簧体1与导线体2松脱;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微型弹簧连线,性能可靠,不易发生故障。

如图3、4所示,所述防脱部3呈球状,球状的防脱部3可通过将导电体的一端熔融一小段后形成。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防脱部3呈椭球状,椭球状的防脱部3的末端具有一定的锥度,便于弹簧体1套接于防脱部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微型弹簧连线,便于实施,成本低。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一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综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乃具有以上所述的优良特性,得以令其在使用上,增进以往技术中所未有的效能而具有实用性,成为一极具实用价值的产品。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