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历程变化型指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34757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热历程变化型指示装置(受热历程或热履历变化型指示装置,thermalhistorychangetypeindicator)。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反应温度和时间的积分的热历程变化型指示装置。另外,本发明涉及包括热历程变化型指示装置和即食杯面(速食杯面,instantcupnoodles)的热历程变化型指示装置与即食杯面的组合件(套件,set)。
背景技术
::对于一些需要温度控制的对象来说,除了每段时间的温度变化和在某个时刻的温度信息之外,对象随时间接受的热量的总量(累积值)也是重要的。这样的对象的实例包括设备和食品。例如,如果某一设备被加热至某个温度以上,该设备可能会引起问题如降解和故障。此外,为了保持质量,一些食品禁止暴露于预定温度达一定时间段以上,而为了安全和卫生,一些食品需要暴露于预定温度达一定时间段以上。此外,在即食杯面等的复原(重建,reconstitution)(用热水复原),随时间接受的热量的总量(累积值)是重要的。因此,对于用于检查随时间接受的热量的总量(累积值)的温度指示标签,已经提出了多种方案(参考专利文献1)。引用列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号4064697发明概述技术问题顺便提及,为了测量随时间接受的热量的总量(累积值),用于粘贴温度指示标签的区域需要没有温度不均匀。例如,蜡的粘度随温度变化。因此,如在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当使反应在纵向方向上进行时,如果粘贴区域具有温度不均匀,则温度指示标签的行为将会变化。作为结果,将会发生不能测量热量的准确总量(累积值)的问题。本发明已经考虑到以上问题。即,本发明的目的是使得较小地受温度不均匀的影响以及准确地测量随时间接受的热量的总量(累积值)成为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案本发明的发明人已经深入地研究了使得较小地受温度不均匀的影响以及准确地测量随时间接受的热量的总量(累积值)成为可能的方法。作为结果,本发明的发明人已经发现,通过将反应的进行方向改变为垂直方向使得可以较小地受粘着区域的温度不均匀的影响以及容易地视觉上识别。这个发现已经导致本发明的完成。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热历程变化型指示装置,所述热历程变化型指示装置包括:含有热可熔性材料(thermallymeltablematerial)的热可熔性材料层;渗透层,所述渗透层的一个面(单面,oneside)施加有颜色,其中当所述热可熔性材料熔融并且渗入所述渗透层时,所述渗透层变得透明或半透明;用于抑制所述热可熔性材料渗入到所述渗透层中的热可熔性材料渗透抑制层,其中所述热可熔性材料渗透抑制层布置在所述热可熔性材料层和所述渗透层之间;以及保护层,其中所述热可熔性材料层、所述渗透层和所述热可熔性材料渗透抑制层是层叠的(layered),并且该层叠的产品的所述渗透层侧用所述保护层覆盖。根据这样的构成,在热可熔性材料层和渗透层之间设置热可熔性材料渗透抑制层。因此,热可熔性材料将不会从施加颜色的表面被吸收,而是将会从渗透层的末端被逐渐吸收。因此,通过使热可熔性材料从渗透层的末端被逐渐吸收,可以将渗透面积视为随时间接受的热量的总量(累积值)。此外,本发明提供热历程变化型指示装置,所述热历程变化型指示装置包括:含有热可熔性材料的热可熔性材料层;有色纸(coloredpaper);渗透层,其中当所述热可熔性材料熔融并且透过所述渗透层时,所述渗透层变得透明或半透明;用于抑制所述热可熔性材料渗入到所述渗透层中的热可熔性材料渗透抑制层,其中所述热可熔性材料渗透抑制层至少布置在所述热可熔性材料层和所述有色纸之间或在所述有色纸和所述渗透层之间;以及保护层,其中所述热可熔性材料层、所述有色纸、所述渗透层和所述热可熔性材料渗透抑制层是层叠的,并且该层叠的产品的所述渗透层面用所述保护层覆盖。根据这样的构成,可以单独地提供有色纸和渗透层。因此,可以使用施加有复杂印刷的有色纸。此外,通过至少在热可熔性材料层和有色纸之间或在有色纸和渗透层之间设置热可熔性材料渗透抑制层,热可熔性材料可以从渗透层的末端被逐渐吸收。因此,通过使热可熔性材料从渗透层的末端被逐渐吸收,可以将渗透面积视为随时间接受的热量的总量(累积值)。此外,本发明提供热历程变化型指示装置,所述热历程变化型指示装置包括:含有热可熔性材料的热可熔性材料层;渗透层,其中当所述热可熔性材料熔融并且渗入所述渗透层时,所述渗透层变得透明或半透明;用于抑制所述热可熔性材料渗入到所述渗透层中的有色热可熔性材料渗透抑制层,其中所述有色热可熔性材料渗透抑制层布置在所述热可熔性材料层和所述渗透层之间;以及保护层,其中所述热可熔性材料层、所述渗透层和所述有色的热可熔性材料渗透抑制层是层叠的,并且该层叠产品的所述渗透层面用所述保护层覆盖。根据这样的构成,可以在渗透层变得透明或半透明时在视觉上识别热可熔性材料渗透抑制层的颜色。因此,可以使得随时间接受的热量的总量(累积值)是可见的。此外,本发明提供包括热历程变化型指示装置和即食杯面的热历程变化型指示装置与即食杯面的组合件。发明效果本发明可以使得较小地受温度不均匀的影响以及准确地测量随时间接受的热量的总量(累积值)。附图简述[图1]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热历程变化型指示装置的示意性说明图。[图2]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热历程变化型指示装置的变色反应的进行程度的说明图。实施方案描述在下文中,将适当地参照附图详细描述用于实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注意,以下所述的实施方案示出了本发明的代表性实施方案的实例,并且并非由所述实施方案狭义地解释本发明的范围。<<热历程变化型指示装置1>>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热历程变化型指示装置1的示意图。当大致划分时,根据本发明的热历程变化型指示装置1包括基材(基底材料,basematerial)10;含有热可熔性材料的热可熔性材料层20;渗透层30,其一侧施加有颜色,其中当热可熔性材料渗入渗透层30时,渗透层变得透明或半透明;用于抑制熔融的热可熔性材料从渗透层30的施加有颜色的表面侧渗入到该渗透层30中的热可熔性材料渗透抑制层40;以及覆盖整个表面的保护层50。另外,如图1中所示,热历程变化型指示装置1具有层叠结构(成层结构,layeredstructure),其中热可熔性材料层20、热可熔性材料渗透抑制层40和渗透层30按此顺序层叠,并且该层叠的产品被夹在基材10和保护层50中间。此外,热可熔性材料层20、渗透层30和热可熔性材料渗透抑制层40优选具有相同的尺寸。然后,基材10和保护层50优选具有比以上层的尺寸更大的尺寸。可以通过扩大基材10和保护层50(其可以密封热可熔性材料层20、热可熔性材料渗透抑制层40和渗透层30)的尺寸来提供重叠宽度。热历程变化型指示装置1的形状的实例包括,但是不特别限于,圆形和多边形。在这之中,就外观而言,圆形是优选的,因为热可熔性材料从端面(endface)同心地渗入。此外,就生产率而言,四边形是优选的,因为切割损失小。对制造根据本发明的热历程变化型指示装置1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如下形成热历程变化型指示装置1:事先层叠热可熔性材料层20、热可熔性材料渗透抑制层40和渗透层30。然后将该层叠产品冲压为所需形状。将冲压的层叠产品布置在基材10上,接着用保护层50覆盖该层叠产品和基材10。最后,将整体冲压为所需形状以提供热历程变化型指示装置1。备选地,可以使用已经事先冲压为所需形状的热可熔性材料层20、热可熔性材料渗透抑制层40和渗透层30来形成热历程变化型指示装置1。接下来,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热历程变化型指示装置1的每种组分。(1)基材10基材10通过被粘物(粘附体,adherend)的构成进行选择。基材10位于热历程变化型指示装置1的最下层,用于与以下所述的保护层50一起覆盖热可熔性材料层20、热可熔性材料渗透抑制层40和渗透层30。基材10优选为铝箔或塑料基材,并且当基材10具有标签形式时,其优选在一侧上具有压敏粘合剂层。基材10可以通过提供压敏粘合剂层而粘贴在用于即食杯面的容器或盖上。基材10由例如离型纸(releasingpaper)、压敏粘合剂层和支持物(support)组成。此时,支持物优选为具有不被以下所述的热可熔性材料浸渍的功能的支持物。具体实例包括铝箔、塑料膜如聚丙烯膜和聚酯膜、以及拒油整理纸。注意,当使用粘合剂等将至少一个热历程变化型指示装置1单独结合到容器中时,不需要在基材10中设置离型纸和压敏粘合剂层,而可以在其中仅设置支持物。基材10优选为具有良好热导率的基材。在这里,具有良好热导率的基材大致意指具有小的温度损失并且可以在几乎没有损失的情况下将容器中的温度转导至热可熔性材料层20的基材。基材10的尺寸优选为大于以下所述的热可熔性材料层20、热可熔性材料渗透抑制层40和渗透层30。(2)热可熔性材料层20放置在基材10和以下所述的渗透层30之间的热可熔性材料层20含有用于使得渗透层30半透明或透明的热可熔性材料。所含有的热可熔性材料的量可以为,但是不特别限于,用于使得渗透层30透明或半透明所需的量。优选使用具有50℃以上、优选60℃以上的熔点的有机化合物作为热可熔性材料。这样的化合物的实例包括脂族化合物、芳族化合物和杂环化合物,其各自具有极性基团如醇、酯、酰胺、酮或醚基团。此外,其具体实例包括酰胺化合物,如乙烯双硬脂酰胺、羟甲基硬脂酰胺、十一烷酰胺、月桂酰胺、肉豆蔻酰胺、棕榈酰胺、硬脂酰胺和二十二烷酰胺;醇化合物,如山嵛醇、硬脂醇、肉豆蔻醇和油醇;酯化合物,如硬脂酸十四烷基酯、硬脂酸十八烷基酯、棕榈酸十六烷基酯、山嵛酸苄基酯、水杨酸硬脂基酯、苯甲酸鲸蜡基酯、癸二酸二肉豆蔻基酯、壬二酸二鲸蜡基酯、己二酸二硬脂基酯、癸二酸二硬脂基酯、三硬脂精、三棕榈精和三肉豆寇精;酮化合物,如硬脂酮、月桂酮和二辛酮;和醚化合物,如1,2-二苯氧基乙烷和β-萘酚苄基醚。此外,当将热可熔性材料用于食品时,就安全性、透明性、温度指示性能等而言,优选使用饱和烃或不饱和烃。可以根据温度范围和特性恰当地使用饱和烃和不饱和烃。饱和烃的实例包括石蜡、微晶蜡、萨索尔蜡(Sasolwax)和液体石蜡。在这之中,含有可以由化学物质CnH2n+2表示的石蜡作为主要组分的饱和烃是特别优选的,其中数字n特别优选为24至60。注意,数字n越小,熔点越低,相反,数字n越大,熔点越高。不饱和烃的实例包括聚乙烯蜡、烯烃和聚烯烃蜡。热可熔性材料的分子结构优选为线性石蜡。因为分子结构的线性度越高,线性石蜡就越容易在重油精制中被分离,并且熔点的温度范围越窄。因此,这样的石蜡在温度指示性能方面是优异的。此外,因为其还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向渗透层30中的浸渍速度越高。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不同于以上的材料作为热可熔性材料。这些材料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选自由下列各项组成的组中的流体:粘性流体、粘弹性流体,以及它们的混合物。对热可熔性材料的表面张力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例如,热可熔性材料在80℃的表面张力优选在1.0×10-2至1.0×102mN/m的范围内,更优选在1.0×10-1至5.0×10mN/m的范围内,并且进一步优选在5.0至3.0×10mN/m的范围内。对热可熔性材料的粘度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例如,热可熔性材料在80℃的粘度优选在1.0×10-2至1.0x102mPa·s的范围内,更优选在1.0×10-1至6.0×10mPa·s的范围内,并且进一步优选在1.0至4.0×10mPa·s的范围内。对热可熔性材料的折射率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例如,热可熔性材料在23℃的折射率优选在0.8至2.0的范围内,更优选在1.0至1.8的范围内,并且进一步优选在1.4至1.6的范围内。热可熔性材料优选具有与以下所述的渗透层基本上相同水平的折射率(例如,构成纸的纤维的纤维素的折射率是1.49),因为渗透层的透明度在渗透之后增大。为了控制渗透,可以仅使用一种类型的热可熔性材料,或者可以组合地使用多种各自具有不同熔点和/或粘度的热可熔性材料。此外,可以将热可熔性材料与辅剂混合以提高可涂布性和涂布之后的脆性,并且任选地,与着色剂如颜料和染料以及香料混合。还可以通过使用装置如分配器将熔融的热可熔性材料直接施加至基材来制备根据本发明的热可熔性材料层20。此外,可以制备其中基材用热可熔性材料浸渍基材的片材,从而使用该片材作为可以层叠的连续片材。例如,具有孔隙的材料,如和纸(Japanesepaper)和无纺织物优选作为基材。因为热可熔性材料的涂布量决定热可熔性材料的渗出量,所以优选使用具有低密度并且允许高涂布量的基材。此外,所制得的热可熔性材料层20可以为卷绕形式或者可以事先切割为预定尺寸。注意,热可熔性材料层20的形状优选与以下所述的渗透层30的形状相同。(3)渗透层30根据本发明的渗透层30通过熔融的热可熔性材料的渗透而变得透明或半透明。根据本发明的渗透层30优选是由具有与热可熔性材料的折射率相等的折射率的材料制成的多孔或纤维状片材。优选使用的渗透层30的实例包括纸、由包括氧化铝纤维、玻璃纤维、人造丝纤维(rayonfiber)、聚乙烯醇、纤维素纤维、聚烯烃纤维(包括聚丙烯、聚乙烯、尼龙、和聚酯)在内的复合材料纤维制成的无纺织物、发泡塑料片材和氨基甲酸乙酯泡沫(聚氨酯泡沫,urethanefoam)。将如下采用纸作为实例描述其中本发明的渗透层30变得透明或半透明的机制。构成纸的纤维的纤维素的折射率为1.49,而空气的折射率为1.00,这与纤维素的折射率大大不同。因为纸含有为其体积的大约50%的量的空气,所以在纸层中存在大量的微细空隙。因此,因为光在纤维素和空气之间的无数界面处复杂地折射,所以纸看起来是白色且不透明的。当具有与纤维素的折射率接近的折射率的热可熔性材料渗入纸时,空隙将会被其填充,从而具有均匀的折射率。作为结果,因为丧失了复杂的界面折射,所以纸变得透明或半透明。根据本发明的渗透层30的折射率依赖于热可熔性材料的折射率。例如,渗透层30在23℃的折射率优选在热可熔性材料的折射率±0.3的范围内,更优选在热可熔性材料的折射率±0.2的范围内,并且进一步优选在热可熔性材料的折射率±0.1的范围内。可以通过任意地改变密度、空隙率和面积形状来调整根据本发明的渗透层30,以使热可熔性材料可以在目标时间内完成渗透。这是因为热可熔性材料的浸渍速度受密度、空隙率和面积形状影响。此外,渗透层30优选具有以使得渗透层容易含有热可熔性材料的程度的厚度和基重。就生产率和成本而言,优选使用一面施加有颜色的单面铜版纸作为根据本发明的渗透层。施加至单面铜版纸的颜色优选为,但是不特别限于,这样的颜色,其中当在指示装置中使用该颜色时可以容易地在视觉上识别颜色的变化。此外,当使用单面铜版纸时,施加有颜色的表面优选朝下(面向热可熔性材料层20侧)布置。在使用之前,未施加颜色的表面(通常白色)可以以这种方式通过布置有色表面来掩盖所施加的颜色。然后,当热可熔性材料渗入时,可以通过未着色表面从白色变为透明或半透明来在视觉上识别所施加的颜色,这允许明显地识别颜色的对比度变化。在本发明中,渗透层30具有与热可熔性材料层20相同的尺寸并且被形成为小于基材10和以下所述的保护层50。这是因为,如果渗透层30过大,则不能由基材10和保护层50形成密封空间。渗透层30的形状优选为,但是不特别限于,圆形。当形状是圆形时,容易识别颜色的变化,因为颜色朝向该圆形的中心变化。此外,就生产率而言,四边形是优选的,因为切割损失小。(4)热可熔性材料渗透抑制层40热可熔性材料渗透抑制层40是设置在热可熔性材料层20和渗透层30之间的层,用于防止熔融的热可熔性材料从渗透层30的施加有颜色的表面渗透。热可熔性材料渗透抑制层40优选覆盖渗透层30的施加有颜色的整个表面。由此,可以诱导熔融的热可熔性材料,以使其可以从渗透层30的端面逐渐渗入。对热可熔性材料渗透抑制层40没有特别限制,只要热可熔性材料不渗入该层或者该层是拒油的即可。热可熔性材料渗透抑制层40的实例包括拒油构件,如涂布有拒油材料如罩光清漆(overprintvarnish)的纸和塑料膜如PET膜。当使用拒油材料时,其可以与渗透层30整体形成。此外,可以使用有色塑料膜如有色PET膜作为热可熔性材料渗透抑制层。当渗透层变得透明或半透明时,可以在视觉上识别有色塑料膜的颜色。因此,即使不向渗透层施加颜色,也可以在指示装置中使用这样的热可熔性材料渗透抑制层。注意,当使用其中在施加有颜色的表面上设置涂层的纸作为渗透层30时,该涂层和印刷可以起到热可熔性材料渗透抑制层40的作用。(4)保护层50根据本发明的保护层50位于热历程变化型指示装置1的顶部,用于与基材10组合覆盖和密封热可熔性材料层20、渗透层30和热可熔性材料渗透抑制层40。这防止热可熔性材料层20、渗透层30和热可熔性材料渗透抑制层40的位置未对齐。此外,这防止渗透层30由于湿气、水等从外部进入而变得半透明或透明。此外,熔融的热可熔性材料可以沿着保护层50到达渗透层30的端面同时没有从指示装置渗出。对保护层50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其是透明的即可,并且优选为几乎不经历从基材10的支持物的粘结剥离的材料。保护层50的实例包括聚酯膜、聚丙烯膜和聚乙烯膜。此外,可以在保护层50的一面上设置压敏粘合剂层。通过设置压敏粘合剂层,保护层50可以与基材10形成封闭空间。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保护层50与热可熔性材料层20和渗透层30之间具有小间隙,如图1中所示。由于该间隙的存在,熔融的热可熔性材料可以从渗透层30的端面渗入。注意,可以通过使渗透层30稍微小于热可熔性材料层20而在渗透层30和保护层50之间设置间隙。此外,本发明涉及热历程变化型指示装置与即食杯面的组合件,其包括根据本发明的热历程变化型指示装置1和即食杯面。热历程变化型指示装置1可以事先粘贴在即食杯面上,或者可以在使用时由用户粘贴。热历程变化型指示装置1所粘贴的位置的实例包括即食杯面的盖和容器外壁。在这之中,在盖上的粘贴是优选的。当将热水倒入具有已粘贴热历程变化型指示装置1的即食杯面中时,热历程变化型指示装置1结合容器中的温度而变色,并且可以容易地在视觉上识别利用热水复原的程度。在本发明的热历程变化型指示装置与即食杯面的组合件中,热历程变化型指示装置1的部件(基材10、热可熔性材料层20、渗透层30、热可熔性材料抑制层40和保护层50)可以基于即食杯面用热水复原所需的热量的量、即食杯面的盖或容器的形状等任意地选择。接下来,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热历程变化型指示装置1的作用机制。注意,在这里,将描述热历程变化型指示装置1粘贴在即食杯面的盖上的情形作为一个实例。根据该实例的热历程变化型指示装置1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在由具有双面压敏粘合剂层的PET膜制成的基材10上,层叠有用具有76℃的熔点的石蜡浸渍的圆形热可熔性材料层20、其中用清漆对单面铜版纸(基重:79g/m2)的印刷表面侧进行拒油处理的圆形渗透层30以及作为顶层的由单面压敏粘合剂聚酯膜制成的保护层50。注意,在这里,清漆起到热可熔性材料抑制层40的作用。在这里,用于即食杯面等的热可熔性材料的熔点优选在45℃至90℃的范围内,更优选在70℃至85℃的范围内。这是因为,由于在100℃和外部空气温度等之间的温度梯度所致,即使将在100℃的热水倒入即食杯面中,即食杯面的盖的温度也不会达到100℃。此外,接近盖的中心的盖的温度较高,并且温度朝向盖的周边(特别是在开口部附近)降低。因此,取决于盖的位置,产生约10℃的最大温度差。因此,如果热可熔性材料的熔点温度过高,将不会进行变色反应,相反,如果热可熔性材料的熔点温度过低,取决于存储条件或在产品运输期间,会发生变色反应。首先,在即食杯面的盖上粘贴根据本发明的热历程变化型指示装置1。随后,将即食杯面的盖打开一半;将热水倒入容器中;并且将盖再次封闭。注意,热历程变化型指示装置1可以通过将其粘贴在即食杯面的容器外壁上而不是盖上来使用。当将热水倒入容器中时,在盖的表面上的温度将会增加以将热可熔性材料熔融。熔融的热可熔性材料从渗透层30的端面渗入。然后,当渗透层30变得半透明或透明时,将会看到所施加的颜色(参考图2)。注意,因为一旦透明渗透层30变得半透明或透明其就不会再次变得不透明,所容易地在视觉上识别。例如,在23℃的外部空气温度的环境中,当将在100℃的热水倒入即食杯面中时,在开始时盖的中心温度将会达到甚至约85℃。因此,发生热可熔性材料的熔融。因为盖的温度高,所以热可熔性材料的粘度低,并且其迅速渗入渗透层30。因为盖的温度随着时间流逝逐渐降低,所以热可熔性材料的粘度逐渐增加以减少向渗透层30中的渗入。最后,当渗透层30的全部面积变得半透明或透明时(即,在当印刷可以在全部面积上在视觉上识别时),理解为已经完成了面条的复原。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因为可以结合容器中的温度确认复原的程度,所以即使在没有时钟可用的室外或在热水温度低的情况下,也可以将面条恢复至制造商预期的复原程度。此外,因为反应可以在垂直方向进行,所以即使在根据粘贴区域存在温度差的地方,所述指示装置也可以较小地受温度不均匀的影响。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例。例如,尽管在以上实例中描述了一面施加有颜色的渗透层30,但是可以采用其中在有色纸上层叠渗透层的结构。此时,优选的是用热可熔性材料渗透抑制层覆盖全部有色纸,使得有色纸不会用热可熔性材料浸渍。此外,可以在有色纸上设置涂层。在这种情况下,涂层起到热可熔性材料渗透抑制层的作用。此外,当使用有色纸时,可以至少在热可熔性材料层和有色纸之间或在有色纸和渗透层之间设置热可熔性材料渗透抑制层。在这种情况下,也产生了本发明的效果。此外,尽管在以上实例中对使用基材的情况进行了描述,但是可以在不使用基材的情况下将热历程变化型指示装置直接设置在即食杯面的容器、盖等上。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即食杯面的容器或盖上层叠热可熔性材料层、热可熔性材料渗透抑制层和渗透层,并且可以用保护层将层叠产品覆盖和密封。此外,在以上实例中对用热可熔性材料浸渍吸收体(纸)的情况进行了描述,但是热可熔性材料的施用不限于这种情况,并且可以在不浸渍到纸中的情况下按原样使用固体形式的热可熔性材料。在本发明中,可以在渗透层上进一步设置用于辅助视觉识别效果的构件。例如,当将热历程变化型指示装置制备为圆形时,反应在中心结束。因此,可以通过在渗透层上设置由不会随着热可熔性材料而变得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制成的甜甜圈形纸(doughnut-shapedpaper)来更容易地在视觉上识别反应的结束。附图标记列表1热历程变化型指示装置10基材20热可熔性材料层30渗透层40热可熔性材料渗透抑制层50保护层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