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贯流风叶动平衡校正的去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95989发布日期:2018-07-24 17:45阅读:6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贯流风叶动平衡的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贯流风叶动平衡校正的去重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空调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作为空调中关键结构件的贯流风叶的生产效率是制造厂商不可避免的问题。在贯流风叶的制造过程中,其动平衡的测量及校正过程是必不可少的。不平衡量不达标的产品如果用于空调的生产,会造成噪声大,转轴磨损严重等问题。目前比较普遍的贯流风叶动平衡校正工作都是由人工来完成的,存在着效率较低,同时人工成本高,合格率参差不齐等问题。

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2676372U于2013年1月16日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贯流风叶不平衡量位置的动平衡机,具体公开了包括机架、显示器、控制器、用于轴向夹持贯流风叶的两组夹具和用于带动贯流风叶转动的分度盘,两组夹具和显示器均设在机架上,两组夹具相互平行且其位置相向对应,分度盘与其中的一组夹具相连;控制器分别连接显示器、分度盘和两组夹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机架上的光标指示装置,光标指示装置包括支架和发射面光源光线的指示灯,发射面光源光线的指示灯通过支架安装在机架上,并且射面光源光线的指示灯处于两组夹具的上方,发射面光源光线的指示灯的出光口朝下,发射面光源光线的指示灯通过连接线连接控制器。该结构精度角差,而且效率低。

因此,有必要做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自动化、效率高、合格率高、性能可靠、提高动平衡校正精度、可保证环境清洁的用于贯流风叶动平衡校正的去重机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用于贯流风叶动平衡校正的去重机构,包括基座,贯流风叶夹持于基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用于钻削去重的钻削去重组件、及用于抵消钻削力的端面顶紧组件;所述钻削去重组件和/或端面顶紧组件设置两套且分别置于贯流风叶两端;所述钻削去重组件上的钻削铣刀钻削加工时,同侧的端面顶紧组件不作用贯流风叶,对侧的端面顶紧组件则作用贯流风叶以抵消钻削力。

所述钻削去重组件还包括钻削电机、线性滑轨和钻削进给电机,钻削铣刀连接钻削电机的转轴,钻削电机固定于线性滑轨上,钻削进给电机通过线性滑轨和/或钻削电机作用钻削铣刀线性移动,移动轨迹至少平行于贯流风叶的轴线。

所述线性滑轨上固接有电机座,钻削电机可拆卸更换的夹紧于电机座上,所述电机座开放式环抱设置,所述线性滑轨为滚珠丝杠。

所述钻削电机与线性滑轨之间通过设置弹性联轴节和/或直角减速器使彼此相连接。

所述端面顶紧组件包括升降气缸、升降滑块、顶紧块和顶紧气缸,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端连接升降滑块,并通过升降滑块带动顶紧块和/或顶紧气缸竖直或横向或倾斜移动,顶紧气缸控制顶紧块沿贯流风叶的轴线方向移动,以顶紧或脱离贯流风叶端面。

所述端面顶紧组件还包括升降滑座,升降滑块往返穿插的置于升降滑座内,以引导升降滑块往复线性运动。

本贯流风叶动平衡校正去重机构,还包括两套用于清除碎屑的碎屑吸收组件,其对应安装于两套钻削去重组件上;所述碎屑吸收组件包括包覆钻削铣刀的钻削套,钻削套与钻削铣刀之间有用于收集碎屑的腔室,钻削套上设有抽气接口,抽气接口与腔室相连通,所述钻削套于钻削铣刀上沿其轴线方向弹性复位移动,复位状态下,钻削套端口与钻削铣刀端部齐平。

所述抽气接口通过管体连通有碎屑吸收装置。

对于钻削套的复位结构具有以下两种方案:

方案一,所述碎屑吸收组件还包括钻削套支架、滑动导杆和直线轴承,所述钻削套固接钻削套支架,滑动导杆设置一根以上,且一端连接钻削套支架,另一端滑动式插入直线轴承内,直线轴承固定于钻削去重组件上,所述滑动导杆上套设有弹簧,弹簧两端分别作用于钻削套支架和直线轴承上,所述滑动导杆上设置有锁紧块以调节钻削套的踢动幅度。

方案二,所述碎屑吸收组件还包括钻削套支架和滑动导杆,所述钻削套固接钻削套支架,滑动导杆设置一根以上,且一端移动式插入钻削套支架内,另一端通过导杆座固定于钻削去重组件上,所述滑动导杆上套设有弹簧,弹簧两端分别作用于钻削套支架和导杆座上,所述滑动导杆上设置有锁紧块以调节钻削套的移动幅度。

本发明对称设置两套钻削去重组件和端面顶紧组件,并采用一端钻削去重一端顶紧的均匀受力布局,能够有效避免钻削力造成贯流风叶轴向的偏移,一方面保证了不平衡测试系统的精度,另一方面可以保证钻削深度的精度;此外,还设置有碎屑吸收组件,可对钻削产生的碎屑及时清除掉,有效确保工作环境的清洁。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自动化、效率高、合格率高、性能可靠、提高动平衡校正精度、可保证环境清洁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整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钻削去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端面端面顶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碎屑吸收组件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碎屑吸收组件的主视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碎屑吸收组件的侧视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碎屑吸收组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图6,本用于贯流风叶动平衡校正的去重机构,包括基座5,贯流风叶4夹持于基座5上,所述基座5上设置有用于钻削去重的钻削去重组件1、用于抵消钻削力的端面顶紧组件2、及用于清除碎屑的碎屑吸收组件3;所述钻削去重组件1、端面顶紧组件2和碎屑吸收组件3设置两套且分别置于贯流风叶4两端,具体为,钻削去重组件1、端面顶紧组件2和碎屑吸收组件3分别沿贯流风叶4中心截面对称分布于贯流风叶4的两端;所述端面顶紧机构2独立安装在基座5的小龙门架51上。所述钻削去重组件1上的钻削铣刀11钻削加工时,同侧的端面顶紧组件2不作用贯流风叶4,对侧的端面顶紧组件2则作用贯流风叶4以抵消钻削铣刀11去重时产生的钻削力。

进一步地,所述钻削去重组件1还包括钻削电机12、线性滑轨14和钻削进给电机15,钻削铣刀11连接钻削电机12的转轴,钻削电机12固定于线性滑轨14上,钻削进给电机15通过线性滑轨14和钻削电机12作用钻削铣刀11线性移动,移动轨迹平行于贯流风叶4的轴线。

进一步地,所述线性滑轨14上固接有电机座13,钻削电机12可拆卸更换的夹紧于电机座13上,钻削电机12通过电机座13固定于线性滑轨14上,电机座13通过三个螺钉拧紧来抱紧钻削电机12,同时方便钻削电机12的更换,电机座13本身则通过螺钉与线性滑轨14的平台固定。所述电机座13开放式环抱设置,所述线性滑轨为滚珠丝杠,并采用封闭结构,防尘的同时精度也更高。

进一步地,所述钻削电机与线性滑轨之间通过设置弹性联轴节和直角减速器使彼此相连接,直角减速器在实现调速的同时改变了旋转轴的轴向,使电机能够竖直安装,减小整个结构在轴向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端面顶紧组件2包括升降气缸21、升降滑座22、升降滑块23、顶紧块24和顶紧气缸25,所述升降气缸21垂直安装于小龙门架51上,其活塞端连接升降滑块23,并通过升降滑块24带动顶紧块23和顶紧气缸25竖直移动,从而控制升降滑块24升起避开本侧的钻削铣刀11,或控制升降滑块24下降顶紧贯流风叶4端面;顶紧气缸25控制顶紧块24沿贯流风叶4的轴线方向移动,以顶紧或脱离贯流风叶4端面。当对侧钻孔时,通过升降气缸21将顶紧气缸25和顶紧块24降到相应位置,然后顶紧气缸25使顶紧块24向前顶紧贯流风叶4端面,起到抵消钻削力,同时可避免贯流风叶4有轴向晃动造成钻削量不准;升降滑块23往返穿插的置于升降滑座22内,以引导升降滑块23往复线性运动。

进一步地,两套所述的碎屑吸收组件3对应安装于两套钻削去重组件1上;所述碎屑吸收组件3包括包覆钻削铣刀11的钻削套31,钻削套31与钻削铣刀11之间有用于收集碎屑的腔室311,钻削套31上设有抽气接口312,抽气接口312与腔室311相连通,所述钻削套31于钻削铣刀11上沿其轴线方向弹性复位移动,复位状态下,钻削套31端口与钻削铣刀11端部齐平。

进一步地,所述碎屑吸收组件3还包括钻削套支架32、滑动导杆33和直线轴承35,所述钻削套31固接钻削套支架32,滑动导杆33设置两根,并分布于对称两侧,其一端连接钻削套支架33,另一端滑动式插入直线轴承35内,直线轴承35固定于钻削去重组件1的电机座13上,以此实现钻削套31与钻削铣刀11在钻削方向的相对运动。所述滑动导杆33上套设有弹簧34,弹簧34两端分别作用于钻削套支架33和直线轴承35上,以使钻削套支架33作用钻削套31弹性复位,所述滑动导杆33端部穿过直线轴承35装配有锁紧块36以调节钻削套31的移动幅度,从而调节钻削深度。当钻削铣刀11钻入贯流风叶4端面时,钻削套31端口在弹簧34的作用下紧贴被钻削表面,避免钻削产生的碎屑逃逸;锁紧块36通过螺钉拧紧在滑动导杆33相应位置上,只要拧松螺钉就可以很方便的调节锁紧块36的位置,方便最初的调校和后期更换钻削铣刀11。

进一步地,所述抽气接口312通过管体连通有碎屑吸收装置,当钻削铣刀11钻削贯流风叶4产生碎屑时,则通过抽气接口312被抽走。

第二实施例

参见图7,本用于贯流风叶动平衡校正的去重机构,其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之处在于:所述碎屑吸收组件3包括钻削套31、钻削套支架32和滑动导杆33,所述钻削套31固接钻削套支架32,滑动导杆33设置两根,并分布于对称两侧,其一端移动式插入钻削套支架32内,另一端通过导杆座37固定于钻削去重组件1的电机座13上,所述滑动导杆33上套设有弹簧34,弹簧34两端分别作用于钻削套支架32和导杆座37上,所述滑动导杆33穿过钻削套支架32的端部装配有锁紧块36以调节钻削套31的移动幅度,从而调节钻削深度。

其他未述部分同第一实施例,这里不再分析说明。

上述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