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甲酚磺醛栓的质量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660296发布日期:2018-06-12 17:38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甲酚磺醛栓剂,特别是涉及聚甲酚磺醛栓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聚甲酚磺醛(policresulen)及其制剂最早由德国百克顿药厂研制开发,于1993年开始进口,爱宝疗已经作为国家基本药物收载。聚甲酚磺醛是一种局部用止血和杀菌剂,对病原体有很强的杀灭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妇科、外科及皮肤科、耳鼻喉科,其优点在于对正常组织无损伤。

聚甲酚磺醛为强酸性物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强酸和蛋白凝固作用杀灭细菌、滴虫、霉菌等多种病原微生物;能选择性地作用于发生病变的上皮细胞及异位的柱状上皮,使之凝固、变性、脱落,并促进组织修复,引起血管收缩和血浆蛋白凝固而止血,且不影响正常鳞状上皮。在妇科用药中,可恢复阴道的酸性环境,不利于病菌的过度繁殖,有利于生理菌群的重新滋生,并能减轻外阴瘙痒、白带增多等不适症状。

从治疗结果分析,聚甲酚磺醛治疗各种阴道炎,具有广谱、高效、安全、方便的特点,并对局部症状的改善及减少阴道分泌物有明显效果,有利于坏死或病变组织再生和上皮的重新覆盖,对健康组织无损害,用药后无不良反应,是一种良好的治疗妇科炎症的新型药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目前临床常用的聚甲酚磺醛制剂为阴道栓剂、36%溶液或凝胶剂。然而目前栓剂的缺点是易融化而流出,有油腻感,上药后有灼烧感;浓缩液需经水稀释后方可使用,在稀释过程中难以保证溶液浓度的准确性,且存在容易污染衣物和被褥的卫生问题;凝胶剂需要借助涂布器具将其涂布于阴道内表面,虽然该制剂在阴道粘膜表面的附着性好,但难以保证涂布均匀,容易出现用药死角(例如阴道穹窿部),更关键的是给药不方便。

CN102824358A公开了一种聚甲酚磺醛复方栓剂,采用大豆磷脂和混合脂肪酸甘油酯为栓剂基质,熔点较低,融化后容易从体内流出,用药不便。

CN101919807A公开了一种性能改善的栓剂组合物,采用高分子量的聚氧乙烯为基质,但是还需要其他脂肪族基质和醇类配合使用,单独使用高分子量的聚氧乙烯在灌装时,因基质较为粘稠,灌装不便。

CN1771989A公开了一种治疗妇科炎症的复方制剂,采用甘油明胶、聚乙二醇、聚氧乙烯40硬脂酸酯和可可脂等作为栓剂基质,但是该复方制剂给一些主要成分过敏患者用药带来了不便,且相应的副作用也会增加。

CN103181889A和CN103520087A公开了聚甲酚磺醛膨胀栓的制备技术,膨胀栓的含药基质与阴道内壁充分接触,活性药物生物利用度提高,但是膨胀材料吸水物理膨胀,吸水膨胀缓慢且能吸收大量的药液;膨胀材料吸水膨胀,造成阴道干涩,不舒适感、异物感增强。膨胀值大小难控,也难免药液外流的问题。即使CN103520087A中采用尾端堵截的办法,膨胀棉条和其他弹性纤维膨胀不规律,不能很好地与阴道上皮和粘膜紧贴,解决药液侧漏效果不理想。该类膨胀栓尾端都拉绳,也给患者带来不舒适感。

尽管现有技术公开了诸多制备聚甲酚磺醛栓剂的技术,但是这些技术生产的产品仍然因各种原因未能成功地应用于临床,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仍然是以混合PEG作为基质的聚甲酚磺醛栓剂。

聚甲酚磺醛为间甲酚磺酸与甲醛聚合物的水溶液。聚甲酚磺醛为红棕色的粘稠液体,呈强酸性,能与水或乙醇任意混合,在三氯甲烷或乙醚中不溶。

已知聚甲酚磺醛的杂质较多,有关物质控制难度较大。例如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WS1-(X-013)-2007Z收载的聚甲酚磺醛,其中就涉及使用梯度洗脱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来分离分析原料药中的间甲酚-4,6-二磺酸峰、间甲酚-4-磺酸峰、间甲酚-6-磺酸峰、双甲酚磺酸峰等等的量以及多聚磺酸的量。

另外,市售的聚甲酚磺醛溶液是聚甲酚磺醛的水溶液,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WS1-(X-023)-2007Z收载的聚甲酚磺醛溶液,其中也涉及使用梯度洗脱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来分离分析原料药中的间甲酚-4,6-二磺酸峰、间甲酚-4-磺酸峰、间甲酚-6-磺酸峰、双甲酚磺酸峰等等的量以及多聚磺酸的量。

市售的聚甲酚磺醛栓剂亦是需要进行有关物质检查的,例如包括对间甲酚-4,6-二磺酸峰、间甲酚-4-磺酸峰、间甲酚-6-磺酸峰、双甲酚磺酸峰等等的量以及多聚磺酸的量进行检查。此外,市售的聚甲酚磺醛栓剂还通常需要对其中的聚甲酚磺醛二聚体进行检查。

然而,本发明人已经发现,由于现有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聚甲酚磺醛栓剂质量控制时,可能是由于栓剂中存在大量的聚合物基质,会造成某些色谱峰与其相邻峰的分离度不足。这对于色谱分析的准确计算是不利的。

因此,本领域仍然期待有新的方法来对聚甲酚磺醛栓剂进行质量控制,例如期待这些方法在对聚甲酚磺醛栓剂进行质量控制时,对于间甲酚-4,6-二磺酸、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6-磺酸以及聚甲酚磺醛二聚体时具有优良的色谱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来对聚甲酚磺醛栓剂进行质量控制,期待这些方法在对聚甲酚磺醛栓剂进行质量控制时,例如对于间甲酚-4,6-二磺酸、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6-磺酸以及聚甲酚磺醛二聚体时具有优良的色谱性能。已经出人意料地发现,使用本发明方法呈现至少一个方面的优异性质。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对聚甲酚磺醛栓剂进行质量控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栓剂中的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进行含量测定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其中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栓剂中的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进行含量测定的步骤包括如下操作:

(1)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VD所载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中的规范进行测定;

(2)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0.5%~1.5%乙酸铵溶液-甲醇(85:15)为流动相,检测滤长为265nm,理论板数按间甲酚-6-磺酸峰计应不低于2000;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之间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3)测定法:取聚甲酚磺醛栓剂10粒,精密称定,切碎,混匀,精密称取约2.5g,置100ml量瓶中,加流动相至刻度,置40°C水浴中使完全融化,放冷,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分别精密称取60°C减压干燥至恒重的间甲酚-4-磺酸铵、间甲酚-6-磺酸铵、间甲酚-4,6-二磺酸铵对照品适量,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0.33mg、0.14mg、0.03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精密量取上述溶液各2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结果分别乘以0.9171、0.9171、0.8874,即得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三者在栓剂中的含量。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其中所述流动相中的乙酸铵溶液的浓度为0.75%~1.25%。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其中所述流动相中的乙酸铵溶液的浓度为1%。

通常,市售聚甲酚磺醛栓剂每粒中包含的聚甲酚磺醛量为90mg,此时,本领域通常要求每粒栓剂中:间甲酚-4-磺酸的量低于30.6mg、间甲酚-6-磺酸的量低于12.6mg、间甲酚-4,6-二磺酸的量低于2.7mg;此限度要求在本发明中亦可称为标准规范。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其还进一步包括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栓剂中的聚甲酚磺醛二聚体进行含量测定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其中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栓剂中的聚甲酚磺醛二聚体进行含量测定的步骤包括如下操作:

(1)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VD所载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中的规范进行测定;

(2)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0.5%~1.5%乙酸铵溶液-甲醇(57:43)为流动相,检测滤长为280nm,理论板数按聚甲酚磺醛二聚体峰计应不低于2000;聚甲酚磺醛二聚体和其它物质峰之间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3)测定法:取聚甲酚磺醛栓剂10粒,精密称定,切碎,混匀,精密称取约2.5g,置100ml量瓶中,加流动相至刻度,置40°C水浴中使完全融化,放冷,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精密称取60°C减压干燥至恒重的聚甲酚磺醛二聚体铵对照品适量,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40μ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精密量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结果乘以0.9195,即得聚甲酚磺醛二聚体在栓剂中的含量。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其中所述流动相中的乙酸铵溶液的浓度为0.75%~1.25%。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其中所述流动相中的乙酸铵溶液的浓度为1%。

通常,市售聚甲酚磺醛栓剂每粒中包含的聚甲酚磺醛量为90mg,此时,本领域通常要求每粒栓剂中:聚甲酚磺醛二聚体的量不小于3.6mg;此限度要求在本发明中亦可称为标准规范。

本发明的任一方面的任一实施方案,可以与其它实施方案进行组合,只要它们不会出现矛盾。此外,在本发明任一方面的任一实施方案中,任一技术特征可以适用于其它实施方案中的该技术特征,只要它们不会出现矛盾。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发明所引述的所有文献,它们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并且如果这些文献所表达的含义与本发明不一致时,以本发明的表述为准。此外,本发明使用的各种术语和短语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一般含义,即便如此,本发明仍然希望在此对这些术语和短语作更详尽的说明和解释,提及的术语和短语如有与公知含义不一致的,以本发明所表述的含义为准。

下文的实施例1~10中,尽管测定方法能够满足各方面的要求,但是,已经发现,在测定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的含量时,其中间甲酚-4,6-二磺酸峰的前面经常有一未知杂质峰并且与其分离度不佳(各实施例中间甲酚-4,6-二磺酸峰与该未知杂质峰的分离度通常为0.9~1.1),尽管比较小(峰面积通常约为间甲酚-4,6-二磺酸的5~10%)并且尽管通常标准中不需要考虑此未知杂质,但是该杂质非常影响间甲酚-4,6-二磺酸的含量计算,例如对于同一试样,重复测定6次后计算间甲酚-4,6-二磺酸的含量,6个数据的相对标准偏差高达2.73%;本发明人在补充试验中,出人意料地发现,在测定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的含量时,向实施例1~10的十种流动相的中分别添加乙酸铵溶液中添加0.1%的酒石酸后,发现在10个实例中,这个影响间甲酚-4,6-二磺酸的含量测定的未知杂质可以与间甲酚-4,6-二磺酸峰达到1.9以上的分离度,不影响间甲酚-4,6-二磺酸峰面积的计算;10个实例中重复测定6次后计算间甲酚-4,6-二磺酸的含量,6个数据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0.75%;因此,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在测定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的含量时,其中配制流动相的乙酸铵溶液中添加0.1%的酒石酸。另外,下文的实施例1~10中,尽管测定方法能够满足各方面的要求,但是,已经发现,在测定聚甲酚磺醛二聚体的含量时,其中聚甲酚磺醛二聚体峰的对称性不理想,评价色谱峰的对称性的拖尾因子T均在1.07~1.12范围内,这显然是不理想的;本发明人在补充试验中,出人意料地发现,在测定聚甲酚磺醛二聚体的含量时,向实施例1~10的十种流动相的中分别添加乙酸铵溶液中添加0.05%的酒石酸后,发现在10个实例中,聚甲酚磺醛二聚体峰的拖尾因子T均在0.99~1.04范围内,拖尾因子T得到显著地改善(一般地讲,HPLC法中拖尾因子T应在0.95~1.05范围内);因此,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在测定聚甲酚磺醛二聚体峰的含量时,其中配制流动相的乙酸铵溶液中添加0.05%的酒石酸。

聚甲酚磺醛栓为浅棕色至浅红棕色栓剂,其主要成份为聚甲酚磺醛,为间甲酚磺醛和甲醛的聚合物。聚甲酚磺醛栓的适应症为用于治疗宫颈糜烂、宫颈炎、各类阴道感染(如细菌、滴虫和霉菌引起的白带增多)、外阴瘙痒、使用子宫托造成的压迫性溃疡。

聚甲酚磺醛栓每粒90mg/3克。聚甲酚磺醛只能局部应用,由于不能排除与其它药物的相互影响,故同一部位避免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药物。聚甲酚磺醛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强酸和蛋白凝固作用杀灭细菌、真菌和滴虫。选择性地引起坏死或病变组织及柱状上皮蛋白变性。引起血管收缩和血浆蛋白凝固而止血。聚甲酚磺醛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包括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和某些病毒,其中Gardnerella Vaginatis、厌氧菌滴虫和念珠菌对之尤为敏感。但Doderlein Vaginalflore(阴道乳酸杆菌菌丛)却基本不受影响。目前此药尚无引起抗药性的报道。聚甲酚磺醛对坏死或病变组织具有选择性的凝固作用,能够促进组织再生和上皮的重新覆盖。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产品具备优异的性质。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描述,然而,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下述实施例。本领域的专业人员能够理解,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变化和修饰。本发明对试验中所使用到的材料以及试验方法进行一般性和/或具体的描述。虽然为实现本发明目的所使用的许多材料和操作方法是本领域公知的,但是本发明仍然在此作尽可能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测定栓剂中的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的含量,以及甲酚磺醛二聚体的含量

A)供试品:市售聚甲酚磺醛栓(国药准字H20044373,烟台荣昌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产)

B)对栓剂中的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进行含量测定的步骤包括如下操作:

(1)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VD所载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中的规范进行测定;

(2)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1%乙酸铵溶液-甲醇(85:15)为流动相,检测滤长为265nm,理论板数按间甲酚-6-磺酸峰计应不低于2000;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之间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3)测定法:取聚甲酚磺醛栓剂10粒,精密称定,切碎,混匀,精密称取约2.5g,置100ml量瓶中,加流动相至刻度,置40°C水浴中使完全融化,放冷,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分别精密称取60°C减压干燥至恒重的间甲酚-4-磺酸铵、间甲酚-6-磺酸铵、间甲酚-4,6-二磺酸铵对照品适量,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0.33mg、0.14mg、0.03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精密量取上述溶液各2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结果分别乘以0.9171、0.9171、0.8874,即得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三者在栓剂中的含量。

C)对栓剂中的聚甲酚磺醛二聚体进行含量测定的步骤包括如下操作:

(1)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VD所载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中的规范进行测定;

(2)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1%乙酸铵溶液-甲醇(57:43)为流动相,检测滤长为280nm,理论板数按聚甲酚磺醛二聚体峰计应不低于2000;聚甲酚磺醛二聚体和其它物质峰之间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3)测定法:取聚甲酚磺醛栓剂10粒,精密称定,切碎,混匀,精密称取约2.5g,置100ml量瓶中,加流动相至刻度,置40°C水浴中使完全融化,放冷,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精密称取60°C减压干燥至恒重的聚甲酚磺醛二聚体铵对照品适量,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40μ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精密量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结果乘以0.9195,即得聚甲酚磺醛二聚体在栓剂中的含量。

D)结果:

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三者在栓剂中的含量均符合标准规范;聚甲酚磺醛二聚体在栓剂中的含量符合标准规范。

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之间的分离度均大于3,聚甲酚磺醛二聚体和其它物质峰之间的分离度均大于2。

实施例2、测定栓剂中的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的含量,以及甲酚磺醛二聚体的含量

A)供试品:市售聚甲酚磺醛栓(国药准字H20044373,烟台荣昌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产)

B)对栓剂中的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进行含量测定的步骤包括如下操作:

(1)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VD所载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中的规范进行测定;

(2)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0.75%乙酸铵溶液-甲醇(85:15)为流动相,检测滤长为265nm,理论板数按间甲酚-6-磺酸峰计应不低于2000;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之间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3)测定法:取聚甲酚磺醛栓剂10粒,精密称定,切碎,混匀,精密称取约2.5g,置100ml量瓶中,加流动相至刻度,置40°C水浴中使完全融化,放冷,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分别精密称取60°C减压干燥至恒重的间甲酚-4-磺酸铵、间甲酚-6-磺酸铵、间甲酚-4,6-二磺酸铵对照品适量,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0.33mg、0.14mg、0.03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精密量取上述溶液各2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结果分别乘以0.9171、0.9171、0.8874,即得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三者在栓剂中的含量。

C)对栓剂中的聚甲酚磺醛二聚体进行含量测定的步骤包括如下操作:

(1)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VD所载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中的规范进行测定;

(2)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1.25%乙酸铵溶液-甲醇(57:43)为流动相,检测滤长为280nm,理论板数按聚甲酚磺醛二聚体峰计应不低于2000;聚甲酚磺醛二聚体和其它物质峰之间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3)测定法:取聚甲酚磺醛栓剂10粒,精密称定,切碎,混匀,精密称取约2.5g,置100ml量瓶中,加流动相至刻度,置40°C水浴中使完全融化,放冷,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精密称取60°C减压干燥至恒重的聚甲酚磺醛二聚体铵对照品适量,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40μ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精密量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结果乘以0.9195,即得聚甲酚磺醛二聚体在栓剂中的含量。

D)结果:

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三者在栓剂中的含量均符合标准规范;聚甲酚磺醛二聚体在栓剂中的含量符合标准规范。

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之间的分离度均大于3,聚甲酚磺醛二聚体和其它物质峰之间的分离度均大于2。

实施例3、测定栓剂中的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的含量,以及甲酚磺醛二聚体的含量

A)供试品:市售聚甲酚磺醛栓(国药准字H20044373,烟台荣昌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产)

B)对栓剂中的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进行含量测定的步骤包括如下操作:

(1)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VD所载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中的规范进行测定;

(2)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1.25%乙酸铵溶液-甲醇(85:15)为流动相,检测滤长为265nm,理论板数按间甲酚-6-磺酸峰计应不低于2000;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之间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3)测定法:取聚甲酚磺醛栓剂10粒,精密称定,切碎,混匀,精密称取约2.5g,置100ml量瓶中,加流动相至刻度,置40°C水浴中使完全融化,放冷,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分别精密称取60°C减压干燥至恒重的间甲酚-4-磺酸铵、间甲酚-6-磺酸铵、间甲酚-4,6-二磺酸铵对照品适量,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0.33mg、0.14mg、0.03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精密量取上述溶液各2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结果分别乘以0.9171、0.9171、0.8874,即得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三者在栓剂中的含量。

C)对栓剂中的聚甲酚磺醛二聚体进行含量测定的步骤包括如下操作:

(1)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VD所载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中的规范进行测定;

(2)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0.75%乙酸铵溶液-甲醇(57:43)为流动相,检测滤长为280nm,理论板数按聚甲酚磺醛二聚体峰计应不低于2000;聚甲酚磺醛二聚体和其它物质峰之间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3)测定法:取聚甲酚磺醛栓剂10粒,精密称定,切碎,混匀,精密称取约2.5g,置100ml量瓶中,加流动相至刻度,置40°C水浴中使完全融化,放冷,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精密称取60°C减压干燥至恒重的聚甲酚磺醛二聚体铵对照品适量,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40μ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精密量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结果乘以0.9195,即得聚甲酚磺醛二聚体在栓剂中的含量。

D)结果:

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三者在栓剂中的含量均符合标准规范;聚甲酚磺醛二聚体在栓剂中的含量符合标准规范。

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之间的分离度均大于3,聚甲酚磺醛二聚体和其它物质峰之间的分离度均大于2。

实施例4、测定栓剂中的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的含量,以及甲酚磺醛二聚体的含量

A)供试品:市售聚甲酚磺醛栓(国药准字H20044373,烟台荣昌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产)

B)对栓剂中的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进行含量测定的步骤包括如下操作:

(1)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VD所载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中的规范进行测定;

(2)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0.5%乙酸铵溶液-甲醇(85:15)为流动相,检测滤长为265nm,理论板数按间甲酚-6-磺酸峰计应不低于2000;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之间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3)测定法:取聚甲酚磺醛栓剂10粒,精密称定,切碎,混匀,精密称取约2.5g,置100ml量瓶中,加流动相至刻度,置40°C水浴中使完全融化,放冷,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分别精密称取60°C减压干燥至恒重的间甲酚-4-磺酸铵、间甲酚-6-磺酸铵、间甲酚-4,6-二磺酸铵对照品适量,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0.33mg、0.14mg、0.03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精密量取上述溶液各2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结果分别乘以0.9171、0.9171、0.8874,即得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三者在栓剂中的含量。

C)对栓剂中的聚甲酚磺醛二聚体进行含量测定的步骤包括如下操作:

(1)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VD所载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中的规范进行测定;

(2)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1.5%乙酸铵溶液-甲醇(57:43)为流动相,检测滤长为280nm,理论板数按聚甲酚磺醛二聚体峰计应不低于2000;聚甲酚磺醛二聚体和其它物质峰之间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3)测定法:取聚甲酚磺醛栓剂10粒,精密称定,切碎,混匀,精密称取约2.5g,置100ml量瓶中,加流动相至刻度,置40°C水浴中使完全融化,放冷,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精密称取60°C减压干燥至恒重的聚甲酚磺醛二聚体铵对照品适量,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40μ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精密量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结果乘以0.9195,即得聚甲酚磺醛二聚体在栓剂中的含量。

D)结果:

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三者在栓剂中的含量均符合标准规范;聚甲酚磺醛二聚体在栓剂中的含量符合标准规范。

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之间的分离度均大于3,聚甲酚磺醛二聚体和其它物质峰之间的分离度均大于2。

实施例5、测定栓剂中的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的含量,以及甲酚磺醛二聚体的含量

A)供试品:市售聚甲酚磺醛栓(国药准字H20044373,烟台荣昌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产)

B)对栓剂中的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进行含量测定的步骤包括如下操作:

(1)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VD所载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中的规范进行测定;

(2)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1.5%乙酸铵溶液-甲醇(85:15)为流动相,检测滤长为265nm,理论板数按间甲酚-6-磺酸峰计应不低于2000;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之间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3)测定法:取聚甲酚磺醛栓剂10粒,精密称定,切碎,混匀,精密称取约2.5g,置100ml量瓶中,加流动相至刻度,置40°C水浴中使完全融化,放冷,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分别精密称取60°C减压干燥至恒重的间甲酚-4-磺酸铵、间甲酚-6-磺酸铵、间甲酚-4,6-二磺酸铵对照品适量,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0.33mg、0.14mg、0.03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精密量取上述溶液各2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结果分别乘以0.9171、0.9171、0.8874,即得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三者在栓剂中的含量。

C)对栓剂中的聚甲酚磺醛二聚体进行含量测定的步骤包括如下操作:

(1)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VD所载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中的规范进行测定;

(2)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0.5%乙酸铵溶液-甲醇(57:43)为流动相,检测滤长为280nm,理论板数按聚甲酚磺醛二聚体峰计应不低于2000;聚甲酚磺醛二聚体和其它物质峰之间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3)测定法:取聚甲酚磺醛栓剂10粒,精密称定,切碎,混匀,精密称取约2.5g,置100ml量瓶中,加流动相至刻度,置40°C水浴中使完全融化,放冷,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精密称取60°C减压干燥至恒重的聚甲酚磺醛二聚体铵对照品适量,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40μ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精密量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结果乘以0.9195,即得聚甲酚磺醛二聚体在栓剂中的含量。

D)结果:

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三者在栓剂中的含量均符合标准规范;聚甲酚磺醛二聚体在栓剂中的含量符合标准规范。

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之间的分离度均大于3,聚甲酚磺醛二聚体和其它物质峰之间的分离度均大于2。

实施例6、测定栓剂中的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的含量,以及甲酚磺醛二聚体的含量

A)供试品:市售聚甲酚磺醛栓(H20####30,山东某公司产;供试品从市场购得,国药准字号和生产厂商隐含或缩略,下同)

B)对栓剂中的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进行含量测定的步骤包括如下操作:

(1)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VD所载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中的规范进行测定;

(2)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0.75%乙酸铵溶液-甲醇(85:15)为流动相,检测滤长为265nm,理论板数按间甲酚-6-磺酸峰计应不低于2000;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之间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3)测定法:取聚甲酚磺醛栓剂10粒,精密称定,切碎,混匀,精密称取约2.5g,置100ml量瓶中,加流动相至刻度,置40°C水浴中使完全融化,放冷,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分别精密称取60°C减压干燥至恒重的间甲酚-4-磺酸铵、间甲酚-6-磺酸铵、间甲酚-4,6-二磺酸铵对照品适量,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0.33mg、0.14mg、0.03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精密量取上述溶液各2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结果分别乘以0.9171、0.9171、0.8874,即得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三者在栓剂中的含量。

C)对栓剂中的聚甲酚磺醛二聚体进行含量测定的步骤包括如下操作:

(1)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VD所载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中的规范进行测定;

(2)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1%乙酸铵溶液-甲醇(57:43)为流动相,检测滤长为280nm,理论板数按聚甲酚磺醛二聚体峰计应不低于2000;聚甲酚磺醛二聚体和其它物质峰之间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3)测定法:取聚甲酚磺醛栓剂10粒,精密称定,切碎,混匀,精密称取约2.5g,置100ml量瓶中,加流动相至刻度,置40°C水浴中使完全融化,放冷,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精密称取60°C减压干燥至恒重的聚甲酚磺醛二聚体铵对照品适量,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40μ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精密量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结果乘以0.9195,即得聚甲酚磺醛二聚体在栓剂中的含量。

D)结果:

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三者在栓剂中的含量均符合标准规范;聚甲酚磺醛二聚体在栓剂中的含量符合标准规范。

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之间的分离度均大于3,聚甲酚磺醛二聚体和其它物质峰之间的分离度均大于2。

实施例7、测定栓剂中的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的含量,以及甲酚磺醛二聚体的含量

A)供试品:市售聚甲酚磺醛栓(H20####59,云南某公司产)

B)对栓剂中的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进行含量测定的步骤包括如下操作:

(1)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VD所载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中的规范进行测定;

(2)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1%乙酸铵溶液-甲醇(85:15)为流动相,检测滤长为265nm,理论板数按间甲酚-6-磺酸峰计应不低于2000;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之间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3)测定法:取聚甲酚磺醛栓剂10粒,精密称定,切碎,混匀,精密称取约2.5g,置100ml量瓶中,加流动相至刻度,置40°C水浴中使完全融化,放冷,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分别精密称取60°C减压干燥至恒重的间甲酚-4-磺酸铵、间甲酚-6-磺酸铵、间甲酚-4,6-二磺酸铵对照品适量,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0.33mg、0.14mg、0.03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精密量取上述溶液各2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结果分别乘以0.9171、0.9171、0.8874,即得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三者在栓剂中的含量。

C)对栓剂中的聚甲酚磺醛二聚体进行含量测定的步骤包括如下操作:

(1)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VD所载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中的规范进行测定;

(2)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1%乙酸铵溶液-甲醇(57:43)为流动相,检测滤长为280nm,理论板数按聚甲酚磺醛二聚体峰计应不低于2000;聚甲酚磺醛二聚体和其它物质峰之间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3)测定法:取聚甲酚磺醛栓剂10粒,精密称定,切碎,混匀,精密称取约2.5g,置100ml量瓶中,加流动相至刻度,置40°C水浴中使完全融化,放冷,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精密称取60°C减压干燥至恒重的聚甲酚磺醛二聚体铵对照品适量,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40μ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精密量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结果乘以0.9195,即得聚甲酚磺醛二聚体在栓剂中的含量。

D)结果:

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三者在栓剂中的含量均符合标准规范;聚甲酚磺醛二聚体在栓剂中的含量符合标准规范。

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之间的分离度均大于3,聚甲酚磺醛二聚体和其它物质峰之间的分离度均大于2。

实施例8、测定栓剂中的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的含量,以及甲酚磺醛二聚体的含量

A)供试品:市售聚甲酚磺醛栓(H20####09,河北某公司产)

B)对栓剂中的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进行含量测定的步骤包括如下操作:

(1)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VD所载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中的规范进行测定;

(2)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0.75%乙酸铵溶液-甲醇(85:15)为流动相,检测滤长为265nm,理论板数按间甲酚-6-磺酸峰计应不低于2000;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之间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3)测定法:取聚甲酚磺醛栓剂10粒,精密称定,切碎,混匀,精密称取约2.5g,置100ml量瓶中,加流动相至刻度,置40°C水浴中使完全融化,放冷,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分别精密称取60°C减压干燥至恒重的间甲酚-4-磺酸铵、间甲酚-6-磺酸铵、间甲酚-4,6-二磺酸铵对照品适量,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0.33mg、0.14mg、0.03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精密量取上述溶液各2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结果分别乘以0.9171、0.9171、0.8874,即得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三者在栓剂中的含量。

C)对栓剂中的聚甲酚磺醛二聚体进行含量测定的步骤包括如下操作:

(1)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VD所载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中的规范进行测定;

(2)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1%乙酸铵溶液-甲醇(57:43)为流动相,检测滤长为280nm,理论板数按聚甲酚磺醛二聚体峰计应不低于2000;聚甲酚磺醛二聚体和其它物质峰之间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3)测定法:取聚甲酚磺醛栓剂10粒,精密称定,切碎,混匀,精密称取约2.5g,置100ml量瓶中,加流动相至刻度,置40°C水浴中使完全融化,放冷,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精密称取60°C减压干燥至恒重的聚甲酚磺醛二聚体铵对照品适量,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40μ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精密量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结果乘以0.9195,即得聚甲酚磺醛二聚体在栓剂中的含量。

D)结果:

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三者在栓剂中的含量均符合标准规范;聚甲酚磺醛二聚体在栓剂中的含量符合标准规范。

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之间的分离度均大于3,聚甲酚磺醛二聚体和其它物质峰之间的分离度均大于2。

实施例9、测定栓剂中的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的含量,以及甲酚磺醛二聚体的含量

A)供试品:市售聚甲酚磺醛栓(H20####85,湖北某公司产)

B)对栓剂中的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进行含量测定的步骤包括如下操作:

(1)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VD所载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中的规范进行测定;

(2)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1%乙酸铵溶液-甲醇(85:15)为流动相,检测滤长为265nm,理论板数按间甲酚-6-磺酸峰计应不低于2000;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之间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3)测定法:取聚甲酚磺醛栓剂10粒,精密称定,切碎,混匀,精密称取约2.5g,置100ml量瓶中,加流动相至刻度,置40°C水浴中使完全融化,放冷,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分别精密称取60°C减压干燥至恒重的间甲酚-4-磺酸铵、间甲酚-6-磺酸铵、间甲酚-4,6-二磺酸铵对照品适量,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0.33mg、0.14mg、0.03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精密量取上述溶液各2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结果分别乘以0.9171、0.9171、0.8874,即得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三者在栓剂中的含量。

C)对栓剂中的聚甲酚磺醛二聚体进行含量测定的步骤包括如下操作:

(1)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VD所载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中的规范进行测定;

(2)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0.75%乙酸铵溶液-甲醇(57:43)为流动相,检测滤长为280nm,理论板数按聚甲酚磺醛二聚体峰计应不低于2000;聚甲酚磺醛二聚体和其它物质峰之间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3)测定法:取聚甲酚磺醛栓剂10粒,精密称定,切碎,混匀,精密称取约2.5g,置100ml量瓶中,加流动相至刻度,置40°C水浴中使完全融化,放冷,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精密称取60°C减压干燥至恒重的聚甲酚磺醛二聚体铵对照品适量,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40μ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精密量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结果乘以0.9195,即得聚甲酚磺醛二聚体在栓剂中的含量。

D)结果:

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三者在栓剂中的含量均符合标准规范;聚甲酚磺醛二聚体在栓剂中的含量符合标准规范。

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之间的分离度均大于3,聚甲酚磺醛二聚体和其它物质峰之间的分离度均大于2。

实施例10、测定栓剂中的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的含量,以及甲酚磺醛二聚体的含量

A)供试品:市售聚甲酚磺醛栓(H20####13,辽宁某公司产)

B)对栓剂中的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进行含量测定的步骤包括如下操作:

(1)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VD所载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中的规范进行测定;

(2)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1.25%乙酸铵溶液-甲醇(85:15)为流动相,检测滤长为265nm,理论板数按间甲酚-6-磺酸峰计应不低于2000;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之间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3)测定法:取聚甲酚磺醛栓剂10粒,精密称定,切碎,混匀,精密称取约2.5g,置100ml量瓶中,加流动相至刻度,置40°C水浴中使完全融化,放冷,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分别精密称取60°C减压干燥至恒重的间甲酚-4-磺酸铵、间甲酚-6-磺酸铵、间甲酚-4,6-二磺酸铵对照品适量,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0.33mg、0.14mg、0.03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精密量取上述溶液各2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结果分别乘以0.9171、0.9171、0.8874,即得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三者在栓剂中的含量。

C)对栓剂中的聚甲酚磺醛二聚体进行含量测定的步骤包括如下操作:

(1)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VD所载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中的规范进行测定;

(2)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1%乙酸铵溶液-甲醇(57:43)为流动相,检测滤长为280nm,理论板数按聚甲酚磺醛二聚体峰计应不低于2000;聚甲酚磺醛二聚体和其它物质峰之间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3)测定法:取聚甲酚磺醛栓剂10粒,精密称定,切碎,混匀,精密称取约2.5g,置100ml量瓶中,加流动相至刻度,置40°C水浴中使完全融化,放冷,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精密称取60°C减压干燥至恒重的聚甲酚磺醛二聚体铵对照品适量,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40μ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精密量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结果乘以0.9195,即得聚甲酚磺醛二聚体在栓剂中的含量。

D)结果:

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三者在栓剂中的含量均符合标准规范;聚甲酚磺醛二聚体在栓剂中的含量符合标准规范。

间甲酚-4-磺酸、间甲酚-6-磺酸、间甲酚-4,6-二磺酸之间的分离度均大于3,聚甲酚磺醛二聚体和其它物质峰之间的分离度均大于2。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发明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