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燥器能效评估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58797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干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干燥器能效评估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工厂中的自动化生产已逐渐取代人工,压缩空气作为主要的动力来源支撑着整个自动化工厂的运行,如何保障工厂能够更好的运行,压缩空气的质量就显得格外的重要,作为评定压缩空气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干燥度,压缩空气湿度太大会导致潮湿,从而影响压缩空气的使用效率和机器使用的寿命。

评估干燥机性能参数主要有:露点、压力损失、压缩空气流量损失、耗电量四个参数,特别是随着干燥机的使用时间增加,这个四个性能参数将会变差,因此对干燥机这四个性能参数的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干燥机性能评估的迫切需求,提供一种干燥机能效评估系统,监测干燥机的四个关键参数,为用户和干燥机生产厂家对产品的评测和使用情况提高决策依据。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干燥机能效评估系统,包括进气口测量装置、出气口测量装置、电能测量装置、能效评估装置、远程客户端,所述进气口测量装置、出气口测量装置、电能测量装置、远程客户端分别与能效评估装置相互连接;

其中,所述进气口测量装置用于采集干燥器进气口处的温度数据、压力数据、流量数据,并发送至能效评估装置;

所述出气口测量装置用于采集干燥器出气口处的温度数据、压力数据、流量数据、露点数据,并发送至能效评估装置;

所述电能测量装置用于采集干燥器工作时的电流数据、电压数据、功率数据、电能数据,并发送至能效评估装置;

所述能效评估装置用于接收进气口测量装置、出气口测量装置、电能测量装置的数据信息并进行处理,形成评估数据并发送至远程客户端;

所述远程客户端用于接收来自能效评估装置的评估数据并进行读取。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口测量装置、出气口测量装置均采用温度、压力、流量一体化流量计对温度、压力、流量进行测量。

更进一步地,所述温度、压力、流量一体化流量计包括差压变送器、皮托管、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出气口测量装置采用露点仪对出气口处进行露点测量。

进一步地,所述电能测量装置采用电流互感器对干燥器工作时的电流进行测量;

采用鳄鱼夹与干燥机供电的电缆相连并接入电表,对干燥器工作时的电压进行测量;

采用集成芯片对测量得到的电流、电压进行处理,并输出功率数据与电能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能效评估装置采用集成芯片对来自进气口测量装置、出气口测量装置、电能测量装置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并输出耗电量数据、出气口露点数据、耗气率数据、压力降数据至远程客户端。

进一步地,所述远程客户端为安装有系统APP软件的上位机,能够将效评估装置采集分析的数据展现给用户查看,并可通过远程客户端对系统中的仪表进行功能配置、系数修改。

进一步地,所述远程客户端包括有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为手机或平板电脑。

进一步地,所述远程客户端采用蓝牙或GPRS与能效评估装置进行无线通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远程客户端还连接有打印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读取进气口处的温度、压力、流量,出气口处的温度、压力、流量、露点以及干燥器运行过程中电量,实现了对整个干燥器系统的参量监测,同时读取的参量经过系统处理可以对干燥器整个运行过程中的耗电量、出气口露点、耗气率以及压力降进行计算,实现对干燥机系统的能效评估,在实现能效评估的同时,还引入了远程客户端无线监测,客户可以随时随地的查看干燥器运行过程中的参量以及能效评估的数据,对干燥器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性价比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依据与更加便捷的查看方式;同时可以通过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便携式客户端远程端对系统进行监控,并通过远程客户端软件对系统中的仪表进行功能配置和系数修改,提高了产品的智能化和应用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干燥器能效评估系统,包括进气口测量装置、出气口测量装置、电能测量装置、能效评估装置、远程客户端,进气口测量装置、出气口测量装置、电能测量装置、远程客户端分别与能效评估装置相互连接;

其中,进气口测量装置用于采集干燥器进气口处的温度数据、压力数据、流量数据,并发送至能效评估装置;

出气口测量装置用于采集干燥器出气口处的温度数据、压力数据、流量数据、露点数据,并发送至能效评估装置;

电能测量装置用于采集干燥器工作时的电流数据、电压数据、功率数据、电能数据,并发送至能效评估装置;

能效评估装置用于接收进气口测量装置、出气口测量装置、电能测量装置的数据信息并进行处理,形成评估数据并发送至远程客户端;

远程客户端用于接收来自能效评估装置的评估数据并进行读取。

其中,进气口测量装置、出气口测量装置均采用温度、压力、流量一体化流量计对温度、压力、流量进行测量。

更其中,温度、压力、流量一体化流量计包括差压变送器、皮托管、温度传感器。

其中,出气口测量装置采用露点仪对出气口处进行露点测量。

其中,电能测量装置采用电流互感器对干燥器工作时的电流进行测量;

采用鳄鱼夹与干燥机供电的电缆相连并接入电表,对干燥器工作时的电压进行测量;

采用集成芯片对测量得到的电流、电压进行处理,并输出功率数据与电能数据。

其中,能效评估装置采用集成芯片对来自进气口测量装置、出气口测量装置、电能测量装置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并输出耗电量数据、出气口露点数据、耗气率数据、压力降数据至远程客户端。

能效评估装置的具体计算方式如下:

干燥器耗气率(ηg)计算公式如下:

<mrow> <msub> <mi>&eta;</mi> <mi>G</mi> </msub> <mo>=</mo> <mfrac> <mrow> <msub> <mi>Q</mi> <mrow> <mi>G</mi> <mi>x</mi> </mrow> </msub> <mo>-</mo> <msub> <mi>Q</mi> <mrow> <mi>G</mi> <mi>d</mi> </mrow> </msub> <mo>+</mo> <msub> <mi>Q</mi> <mi>s</mi> </msub> </mrow> <msub> <mi>Q</mi> <mrow> <mi>G</mi> <mi>x</mi> </mrow> </msub> </mfrac> <mo>&times;</mo> <mn>100</mn> <mi>%</mi> </mrow>

式中:

ηG——压缩空气干燥器全流程耗气率;

QGx——压缩空气干燥器全流程平均进气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分钟(m3/min);

QGd——压缩空气干燥器全流程平均出气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分钟m3/min;

QS——压缩空气干燥器全流程平均排出冷凝水折算水蒸气气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分钟m3/min。

干燥器压力降(△PG)计算公式如下:

ΔPG=PGx-PGd

式中:

△PG——压缩空气干燥器压力降,单位为兆帕(MPa);

PGx——压缩空气干燥器进气压力,单位为兆帕(MPa);

PGd——压缩空气干燥器出气压力,单位为兆帕(MPa);

通过对来自进气口测量装置、出气口测量装置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同时结合电能测量装置得到耗电量、出气量、露点仪测量的露点值,能够实时对空压机在运行过程中的耗电量、出气口露点、耗气率以及压力降进行实时的监控,更好地分析出干燥机的稳定性以及性价比,并将分析数值传输给远程客户端。

其中,远程客户端为安装有系统APP软件的上位机,能够将效评估装置采集分析的数据展现给用户查看,并可通过远程客户端对系统中的仪表进行功能配置、系数修改。

其中,远程客户端包括有显示装置,显示装置为手机或平板电脑,远程客户端采用蓝牙或GPRS与能效评估装置进行无线通讯连接。

当装置置于工作人员不易去接近的地方,就可以使用无线方式,将手机直接与能效评估装置通过无线连接上,能效评估装置就可以将其实时的数据传送到手机上,通过手机APP软件的处理,工作人员就可以很方便的查看到干燥机运行的实时状态。

还可以实现上位机APP软件对下位机流量计的数据写入功能,可以通过APP软件对系统中的仪表进行功能配置和系数修改,根据现场不同的需求很方便的设置出相应的工作参数。

远程客户端在实现数据读取的基础上,还可以对读取的数据以报表的形式对数据加以分析,同时以曲线图的形式展示干燥机在运行过程中的参数历史曲线,能够更直观的了解空压机的工作状况、性能。

其中,远程客户端还连接有打印机,用于生成Excel、PDF形式的报表并进行打印。

本发明通过读取进气口处的温度、压力、流量,出气口处的温度、压力、流量、露点以及干燥器运行过程中电量,实现了对整个干燥器系统的参量监测,同时读取的参量经过系统处理可以对干燥器整个运行过程中的耗电量、出气口露点、耗气率以及压力降进行计算,实现对干燥机系统的能效评估,在实现能效评估的同时,还引入了远程客户端无线监测,客户可以随时随地的查看干燥器运行过程中的参量以及能效评估的数据,对干燥器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性价比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依据与更加便捷的查看方式;同时可以通过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便携式客户端远程端对系统进行监控,并通过远程客户端软件对系统中的仪表进行功能配置和系数修改,提高了产品的智能化和应用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