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周边环境位移触发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1543623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周边环境位移触发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一种周边环境位移触发机构所属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位移触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周边环境位移触发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位移触发机构往往采用电子设备,例如通过压力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将位移信号进行捕捉,然后通过电机等执行机构执行命令等。但是使用传感器需要用到电能,这就需要另外的电源设备,设备成本就会增加,而且对整个空间位移识别就需要多个传感器,成本必然进一步很高。本发明通过机械结构通过三种触发结构完成对空间位移的识别,无需电源,就有较好的使用效果。本发明设计一种周边环境位移触发机构解决如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公开一种周边环境位移触发机构,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周边环境位移触发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摆动圆柱销、摆动杆套、顶板、卡柱、滑动杆套、压缩弹簧、压缩底板、锥形柱、触发壳、平衡杆、锥形柱支撑、齿轮支座、卡柱套、滑动齿轮、支撑杆、杆孔、第二杆驱动齿轮、齿轮转轴、铰链、凹面、锥形面、支撑头,其中顶板安装在触发壳上,卡柱套安装在顶板上且位于触发壳内部,卡柱安装在卡柱套上,压缩底板安装在卡柱下端,压缩底板两侧均安装有压缩弹簧,两根压缩弹簧另一端均安装在顶板下侧;锥形柱非锥形一端安装在压缩底板下侧,锥形柱支撑上侧中间开有盲孔,锥形柱的锥尖安装在锥形柱支撑的盲孔中;锥形柱支撑两侧安装的结构类似且成180度分布,对于两侧中一侧,平衡杆一端安装在锥形柱支撑一侧,平衡杆中间具有凹面且形成压头结构,第六杆一端通过滑动杆套穿过触发壳上的杆孔在触发壳的内部安装有支撑杆,支撑杆一端安装有支撑头,支撑头位于压头下侧且压头与支撑头接触,两个摆动杆套通过两侧对称分布的摆动圆柱销安装在触发壳两侧的杆孔中,第一杆安装在摆动杆套内且另一端通过铰链安装在第六杆一端上,齿轮转轴通过两侧的两个齿轮支座安装在触发壳侧面,滑动齿轮和第二杆驱动齿轮均安装在齿轮转轴上,第二杆穿过触发壳顶面且一端通过齿型与第二杆驱动齿轮啮合,滑动齿轮与第六杆一端的齿型啮合;锥形柱支撑另一侧中,第五杆与第一杆、第三杆与第二杆、第四杆与第六杆安装方式完全相同仅在空间上转动了180度;第二杆与第三杆平行,第六杆与第四杆平行,第一杆与第五杆平行。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支撑头背面开有支撑头背圆角。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压头背面开有压头背圆角。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锥形柱支撑上侧开有锥形面。本发明中,卡柱套起到对卡柱的导向作用,压缩弹簧在正常使用中为压缩状态,六根杆,三根为一组安装在两侧,一侧的三根杆通过三种方式与支撑杆连接且能够使支撑杆发生不同形式的运动,进而触发平衡杆。对于一侧,第六杆直接安装有支撑杆,第六杆的运动将会直接带动支撑杆的运动;第一杆通过铰链与第六杆连接,第一杆的运动引起了第六杆的运动,进而带动支撑杆的运动,另外第六杆安装在滑动杆套中只能伸出缩进触发壳,无法发生摆动作用,在第六杆发生移动过程中,将会带动第一杆摆动,所以第一杆安装在具有摆动圆柱销的摆动杆套中,并且增加铰链设计,保证了第六杆与第一杆运动的和谐性;第二杆通过运动驱动第二杆驱动齿轮带动滑动齿轮,滑动齿轮运动带动第六杆滑动,进而改变支撑杆的运动。两侧的支撑杆对平衡杆具有支撑作用,当支撑杆运动时,失去对平衡杆的支撑作用,平衡杆失去平衡,锥形柱支撑失去对锥形柱的支撑作用,卡柱将会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向下移动,直到卡柱顶端完全下降到触发壳中。压头背圆角与支撑头背圆角的设计能够保证支撑杆的微弱移动,就能够失去对平衡杆的支撑作用,使整个触发机构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凹面的设计能够保证支撑杆在第六杆移动过程中,无论是伸出还是缩进均能够保证支撑杆的支撑头失去对压头的保护作用。锥形面的设计能够保证锥形柱支撑的微弱移动就会失去对锥形柱的支撑作用,同样是提高设备的灵敏度。相对于传统的位移触发技术,本发明中卡柱顶端安装在触发壳上,且卡柱顶端伸出触发壳,伸出触发壳的一端起到对所使用的设备的限位作用;设计有六根杆,当六根杆受到力的作用时,能够触发触发机构中的卡柱下移,直到完全移动到触发壳内部,失去对所使用设备的限制作用,达到触发目的。本发明中六根杆通过三种触发机构对支撑杆进行触发,结构简单,设计中增加了许多圆角与斜面增加了设备的灵敏度,具有较高的使用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触发机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触发机构透视图。图3是触发机构剖面图。图4是触发壳结构示意图。图5是卡柱安装示意图。图6是卡柱套安装示意图。图7是锥形柱安装示意图。图8是触发杆安装示意图。图9是触发杆触发三种结构示意图。图10是支撑杆安装示意图。图11是摆动杆套安装示意图。图中标号名称:1、第一杆,2、摆动圆柱销,3、摆动杆套,4、第二杆,5、顶板,6、卡柱,7、第三杆,8、滑动杆套,9、第四杆,10、第五杆,11、第六杆,12、压缩弹簧,13、压缩底板,14、锥形柱,15、触发壳,16、平衡杆,17、锥形柱支撑,18、齿轮支座,19、卡柱套,20、滑动齿轮,21、支撑杆,22、杆孔,23、第二杆驱动齿轮,24、齿轮转轴,25、铰链,26、压头背圆角,27、支撑头背圆角,28、压头,29、凹面,30、锥形面,31、支撑头。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3所示,它包括摆动圆柱销2、摆动杆套3、顶板5、卡柱6、滑动杆套8、压缩弹簧12、压缩底板13、锥形柱14、触发壳15、平衡杆16、锥形柱支撑17、齿轮支座18、卡柱套19、滑动齿轮20、支撑杆21、杆孔22、第二杆驱动齿轮23、齿轮转轴24、铰链25、凹面29、锥形面30、支撑头31,其中如图1、4、5所示,顶板5安装在触发壳15上,如图6所示,卡柱套19安装在顶板5上且位于触发壳15内部,卡柱6安装在卡柱套19上,如图7所示,压缩底板13安装在卡柱6下端,压缩底板13两侧均安装有压缩弹簧12,两根压缩弹簧12另一端均安装在顶板5下侧;如图3所示,锥形柱14非锥形一端安装在压缩底板13下侧,锥形柱支撑17上侧中间开有盲孔,锥形柱14的锥尖安装在锥形柱支撑17的盲孔中;如图8、9、10所示,锥形柱支撑17两侧安装的结构类似且成180度分布,对于两侧中一侧,平衡杆16一端安装在锥形柱支撑17一侧,平衡杆16中间具有凹面29且形成压头28结构,第六杆11一端通过滑动杆套8穿过触发壳15上的杆孔22在触发壳15的内部安装有支撑杆21,支撑杆21一端安装有支撑头31,支撑头31位于压头28下侧且压头28与支撑头31接触,两个摆动杆套3通过两侧对称分布的摆动圆柱销2安装在触发壳15两侧的杆孔22中如图11所示,第一杆1安装在摆动杆套3内且另一端通过铰链25安装在第六杆11一端上,齿轮转轴24通过两侧的两个齿轮支座18安装在触发壳15侧面,滑动齿轮20和第二杆驱动齿轮23均安装在齿轮转轴24上,第二杆4穿过触发壳15顶面且一端通过齿型与第二杆驱动齿轮23啮合,滑动齿轮20与第六杆11一端的齿型啮合;锥形柱支撑17另一侧中,第五杆10与第一杆1、第三杆7与第二杆4、第四杆9与第六杆11安装方式完全相同仅在空间上转动了180度;第二杆4与第三杆7平行,第六杆11与第四杆9平行,第一杆1与第五杆10平行。如图9所示,上述支撑头31背面开有支撑头背圆角27。如图9所示,上述压头28背面开有压头背圆角26。如图9所示,上述锥形柱支撑17上侧开有锥形面30。本发明中,卡柱套19起到对卡柱6的导向作用,压缩弹簧12在正常使用中为压缩状态,六根杆,三根为一组安装在两侧,一侧的三根杆通过三种方式与支撑杆21连接且能够使支撑杆21发生不同形式的运动,进而触发平衡杆16。对于一侧,第六杆11直接安装有支撑杆21,第六杆11的运动将会直接带动支撑杆21的运动;第一杆1通过铰链25与第六杆11连接,第一杆1的运动引起了第六杆11的运动,进而带动支撑杆21的运动,另外第六杆11安装在滑动杆套8中只能伸出缩进触发壳15,无法发生摆动作用,在第六杆11发生移动过程中,将会带动第一杆1摆动,所以第一杆1安装在具有摆动圆柱销2的摆动杆套3中,并且增加铰链25设计,保证了第六杆11与第一杆1运动的和谐性;第二杆4通过运动驱动第二杆驱动齿轮23带动滑动齿轮20,滑动齿轮20运动带动第六杆11滑动,进而改变支撑杆21的运动。两侧的支撑杆21对平衡杆16具有支撑作用,当支撑杆21运动时,失去对平衡杆16的支撑作用,平衡杆16失去平衡,锥形柱支撑17失去对锥形柱14的支撑作用,卡柱6将会在压缩弹簧12的作用下向下移动,直到卡柱6顶端完全下降到触发壳15中。压头背圆角26与支撑头背圆角27的设计能够保证支撑杆21的微弱移动,就能够失去对平衡杆16的支撑作用,使整个触发机构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凹面29的设计能够保证支撑杆21在第六杆11移动过程中,无论是伸出还是缩进均能够保证支撑杆21的支撑头31失去对压头28的保护作用。锥形面30的设计能够保证锥形柱支撑17的微弱移动就会失去对锥形柱14的支撑作用,同样是提高设备的灵敏度。综上所述,本发明中卡柱顶端安装在触发壳上,且卡柱顶端伸出触发壳,伸出触发壳的一端起到对所使用的设备的限位作用;设计有六根杆,当六根杆受到力的作用时,能够触发触发机构中的卡柱下移,直到完全移动到触发壳内部,失去对所使用设备的限制作用,达到触发目的。本发明中六根杆通过三种触发机构对支撑杆进行触发,结构简单,设计中增加了许多圆角与斜面增加了设备的灵敏度,具有较高的使用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