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构造形态圈闭识别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4070976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石油勘探开发研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非构造形态圈闭识别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大型构造圈闭勘探目标日益减少,高精度勘探面对的难题非构造圈闭迫使创新地质理论、改进勘探技术,成为高效勘探的必然。为此,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正确划分对比地层,搞清体系域内部沉积体的成因过程及控制因素,预测体系域中砂体分布,进而识别和刻画有利非构造形态圈闭的时空展布,对勘探油气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地层对比工作是油气勘探的基础。以往的传统地层对比方法是以组段为单元的等岩性对比,即主要是对不同钻井之间或钻井和野外露头之间进行岩性、颜色、厚度、含有物(古生物、各类矿物等)等的相似性分析来确定它们之间的对比关系。这种地层对比方法把不同时间形成的相同岩性的地层划分到同一层内,具有明显的穿时性。

按照上述传统等岩性的地层对比方法,在进行地震剖面解释时,按照地震轴全盆地平层追踪对比的传统工作方法,把本是由多个朵叶体斜列叠置的地层岩性圈闭,简单地进行平层对比。这会掩盖不同地层相互叠置的结构关系,也必不可免的漏掉了很多的非构造圈闭,影响了含油气圈闭的发现和油气储量的增加,造成重大勘探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构造形态圈闭识别方法和系统,可以有效地指导非构造油气藏勘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非构造形态圈闭识别方法,包括:

基于采集的地层资料,根据等时性原理建立层序地层格架;

根据地层成因机理,基于地层资料总结所述层序地层格架形成的控制因素;

根据所述控制因素,结合地球物理技术,确定所述层序地层格架中的有利砂体;

根据所述有利砂体的分布形态识别刻画非构造形态圈闭以提供井位部署建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根据等时性原理建立层序地层格架进一步包括:

根据地层资料寻找等时不整合界面及对应的整合界面来厘定等时层序界面;

基于纵向多层等时层序界面建立所述层序地层格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确定所述层序地层格架中的有利砂体进一步包括:

根据层序形成的控制因素划分层序内部体系域;

根据层序地层格架和层序内部体系域确定有利目标层位;

针对有利目标层位,采用地球物理技术识别所述层序地层格架中的有利砂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识别刻画非构造形态圈闭以提供井位部署建议进一步包括:

根据所述有利砂体的分布形态,识别刻画非构造形态圈闭的位置、形态和规模,以提出井位部署建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井位部署建议进一步包括在识别刻画的非构造圈闭的高点部位部署钻井。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非构造形态圈闭识别系统,包括:

层序地层格架建立模块,基于采集的地层资料,根据等时性原理建立层序地层格架;

控制因素形成模块,根据地层成因机理,基于地层资料总结所述层序地层格架形成的控制因素;

有利砂体确定模块,根据所述控制因素,结合地球物理技术,确定所述层序地层格架中的有利砂体;

井位部署建议模块,根据所述有利砂体的分布形态识别刻画非构造形态圈闭以提供井位部署建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层序地层格架建立模块通过以下方式建立层序地层格架:

根据地层资料寻找等时不整合界面及对应的整合界面来厘定等时层序界面;

基于纵向多层等时层序界面建立所述层序地层格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有利砂体确定模块通过以下方式确定层序地层格架中的有利砂体:

根据层序地层格架形成的控制因素划分层序内部体系域;

根据层序地层格架和层序内部体系域确定有利目标层位;

针对有利目标层位,采用地球物理技术识别所述层序地层格架中的有利砂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井位部署建议模块通过以下方式识别刻画非构造形态圈闭以提供井位部署建议:

根据所述有利砂体的分布形态,识别刻画非构造形态圈闭的位置、形态和规模,以提出井位部署建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井位部署建议进一步包括在识别刻画的非构造圈闭的高点部位部署钻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针对油气勘探工作实际需求,提供了一种在等时性地层对比原则的基础上,进行识别体系域内由单砂体斜列形成的非构造形态圈闭的技术方法,可以有效地指导非构造油气藏勘探,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应用效果,必将进行推广应用,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

图1是一种过井位a、b、c、d、e的朵叶体平面分布模式图;

图2是对应图1的过井位a、b、c的朵叶体等时性对比剖面模式图;

图3是对应图1的过井位a、b、c的朵叶体等岩性对比剖面模式图;

图4是对应图1的过井位d、b、e的朵叶体等时性对比剖面模式图;

图5是对应图1的过井位d、b、e的朵叶体等岩性对比剖面模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xbz工区层序地层格架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地层结构和形态圈闭分布位置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xbz三维工区储层反演平面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xbz工区最大峰值振幅属性分析平面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xbz工区重点体系域有利砂体分布形态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xbz工区过建议井1的line480线剖面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xbz工区过建议井1的trace740线剖面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xbz工区过建议井2的line540线剖面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xbz工区过建议井2的trace635线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构成冲突,本发明中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非构造油气藏勘探研究是国内外油气勘探领域的热点和难点。在传统工作方法中,地质上强调等岩性全区统层对比,地震上强调平层追踪波峰全区闭合。这看似普通的地层对比和地震解释方法,却扼杀了大量由单砂体斜列形成的非构造圈闭。为此,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工作方法的弊端,建立新的地层划分对比原则,从而发现更多非构造圈闭。

如图1所示为一种过井位a、b、c、d、e的朵叶体平面分布模式图,井位a、b、c、d、e分别位于a、b、c、d、e五个不同的朵叶体上,平面上表现为五个各自独立的地层分布单元。如图2所示为在z-z’剖面上过井位a、b、c的朵叶体等时性对比剖面模式图,如图3所示为在z-z’剖面上过井位a、b、c的朵叶体等岩性对比剖面模式图。在图2所示的过井位a、b、c的剖面图上,按照等时性对比,表现为三个各自斜层独立的非构造圈闭,而不应该等岩性的平层解释为统一如图3所示的地质体,从而忽略了地层岩性圈闭。如图4所示为过井位d、b、e的朵叶体等时性对比剖面模式图,如图5所示为过井位d、b、e的朵叶体等岩性对比剖面模式图。在对应图1的q-q’剖面上,也应该是斜列的如图4所示的圈闭,而不是如图5所示的同一个地质体。

目前,在识别非构造圈闭的工作方法中首先需要解决等时性地层对比的问题。层序地层学理论的出现标志着诞生了地层按照等时性对比的新原则。层序地层学理论提出以不整合面及相对应的整合面作为地层划分对比单元的等时分界面,同时强调了界面内部地层的成因联系和控制因素。在该理论指导下的地层研究,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地层形成过程和盆地充填机制控制作用的认识。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地学工作者提供了一种便于操作的等时地层对比方法,进而开辟了新的油气勘探领域-岩性地层油气藏。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等时性对比原则的非构造形态圈闭识别方法,如图6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以下参考图6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是步骤s110基于采集的地层资料,根据等时性原理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具体的,首先,综合分析采集的钻井、测井和地震等地层资料,寻找不整合面及对应的整合界面的识别标志,从而确定等时性的全区可对比的层序地层界面。然后,基于纵向多层等时层序界面建立层序地层格架。

接着是步骤s120根据地层成因机理,基于地层资料总结层序地层格架形成的控制因素。层序形成的控制因素在理论上共有四种:构造因素、沉积物供给、基准面变化和气候因素。应用实际地层资料,分析地层成因机理,可以总结出本区具体的层序形成的控制因素,从而为形态圈闭的识别奠定基础。

接着是步骤s130根据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形成的控制因素,确定层序地层格架中的有利砂体。具体的,首先,根据层序地层格架形成的控制因素划分层序内部体系域,一个层序通常包含三个体系域:低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通常,低位体系域是含油几率比较高的重点体系域。有的层序包括全部或部分体系域。然后,根据层序地层格架和层序内部体系域确定有利目标层位。最后,针对有利目标层位,采用地球物理技术识别有利砂体。具体的,确定有利目标层位后,针对目标层位,应用反演和属性等地球物理分析手段,识别出有利砂体的形态,以进行圈闭刻画。

最后是步骤s140根据有利砂体的分布形态识别刻画非构造形态圈闭以提供井位部署建议。此处的有利砂体分布,指的是朵叶状单层砂体。具体的,根据有利砂体的分布形态,识别刻画非构造形态圈闭的位置、形态和规模,提出井位部署建议。优选的依据,根据非构造形态圈闭中油水分布特征,在识别刻画的非构造圈闭的高点部位部署钻井。此处的高点部位指的是地理位置上的地势高的部位。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非构造形态圈闭识别系统,包括层序地层格架建立模块、控制因素形成模块、有利砂体确定模块和井位部署建议模块。其中,层序地层格架建立模块基于采集的地层资料,根据等时性原理建立层序地层格架;控制因素形成模块根据地层成因机理,基于地层资料总结层序地层格架形成的控制因素;有利砂体确定模块根据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形成的控制因素,确定层序地层格架中的有利砂体;井位部署建议模块根据有利砂体的分布形态识别刻画非构造形态圈闭以提供井位部署建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该层序地层格架建立模块通过以下方式建立层序地层格架:根据地层资料寻找等时不整合界面及对应的整合界面来厘定等时层序界面;基于纵向多层等时层序界面建立层序地层格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该有利砂体确定模块通过以下方式确定层序地层格架中的有利砂体:根据层序地层格架形成的控制因素划分层序内部体系域;根据层序地层格架和层序内部体系域确定有利目标层位;针对有利目标层位,采用地球物理技术识别有利砂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该井位部署建议模块通过以下方式识别刻画非构造形态圈闭以提供井位部署建议:根据有利砂体的分布形态,识别刻画非构造形态圈闭的位置、形态和规模,提出井位部署建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井位部署建议进一步包括在识别刻画的非构造圈闭的高点部位部署钻井。

以下通过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验证说明,此处以在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区的xbz三维工区开展形态圈闭的识别为例来进行说明。

首先建立了本区的层序地层格架,如图7所示。在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地层的结构关系和形态圈闭分布位置,如图8所示。通过如图9所示的储层反演和如图10所示的属性分析,搞清重点体系域有利砂体分布形态,如图11所示。

在上述工作基础上,落实形态圈闭的位置、形态和规模,在圈闭的最佳部位,提出井位部署建议,其中,图12为过建议井1的line480线剖面示意图,图13为过建议井1的trace740线剖面示意图,图14过建议井2的line540线剖面、图15过建议井2的trace635线剖面示意图。

本发明针对油气勘探工作实际需求,通过改变传统工作方法中地质解释上强调等岩性全区统层对比、地震解释上强调平层追踪波峰全区闭合的做法,而是采用在等时性地层对比原则的基础上,进行识别体系域内由单砂体斜列形成的非构造形态圈闭的技术方法,可以有效地指导非构造油气藏勘探,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应用效果,必将进行推广应用,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虽然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