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规模养殖气体污染物监测布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53374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畜牧养殖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规模化奶牛养殖场气体污染物定位监测的技术方法。

技术背景

现阶段,规模化、集约化日趋成为我国奶牛养殖业发展的主导趋势,但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产排的大量污染物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管控,造成大量资源浪费的同时也带来生态环境安全等诸多问题。但是,由于缺少对规模化奶牛场产排污染物的长期且有效的定位监测方法,造成污染物(如粪便、污水、有害气体等)的产排数量、浓度及进入到环境受体(水体、土壤、大气)的基础底数不清楚,污染物运移、转化路径不明确,因此对环境造成的潜在影响难以正确评估。此外,与其他畜种养殖场明显的区别在于,我国大多数奶牛规模养殖场的舍区为全开放或半开放结构,畜舍内外空气流动性频繁,因此针对舍区产排出的气体污染物的定位监测是造成影响养殖场及养殖密集区所在地空气环境质量不清楚的重要技术瓶颈之一,而如何布设气体样品采集点位则决定着整个监测工作的成败。因而,亟需前瞻性地构建出一种适合我国奶牛规模养殖场气体污染物的监测布点方法,为深入开展科学研究提供有效技术方法和数据采集手段,为制定行业标准、发展规划及养殖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供数据支撑,为国家战略养殖区域规划布局、环境风险预警及环境污染物控制提供科学方法,进而为奶牛养殖从业者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高效管理、增产增效提供技术指导,促进奶牛养殖产业综合管理水平的逐步提升。

国家新近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政策规章中均明确要求“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及时对污水、畜禽粪便和尸体等进行收集、贮存、清运和无害化处理,防止排放恶臭气体,尤其要减少氨、挥发性有机物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同时指出“要加强对畜禽养殖环境污染的监测,尤其是对于有害大气污染物进行监测,并保存原始监测记录”。因此,本技术方法的发明与上述政策紧密衔接,顺应发展趋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奶牛养殖场生产管理布局、清粪方式、粪尿和污水收储方式等特点,提供一种奶牛规模养殖气体污染物监测布点方法,本方法可明确奶牛场产排的气体污染物的监测点位布设,便于长期、稳定、定位采集气体样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奶牛规模养殖气体污染物的监测布点方法,步骤如下:

⑴根据养殖场平面布局图,确定生产区和粪污处理区,将其中心点分别定义为A点和B点;

⑵O点为线段AB中点,C点为生产区和粪污处理区边界线上距O点的最远点;

⑶以O点为圆心,以OC为半径作圆,确保生产区和粪污处理区均在圆形区域内;

⑷过O点沿常年主导风向作一条直线,在该直线上风向处选取一点D,使得OD距离不小于圆形直径长度;

⑸过D点作射线,分别与圆O相切于E点和F点,且D、E和F组成的扇形区域夹角∠EDF在45°-60°之间;

⑹在扇形区域内距D点不同距离处作3~4条弧线,气体监测点设在弧线与射线DE、DO和DF交点处,即共设置9~12个点,即为气体污染物监测点,D点为对照点,亦作0点。

而且,所述步骤⑹交点距离圆最近边界的直线距离小于500m。

本发明的优点和技术效果如下:

1.本发明国家和地方层面鲜见开展针对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区环境稳定长期的监测工作,亦缺少针对奶牛养殖场产排污特别是气体污染物定位监测的技术方法。鉴此,该技术方法聚焦规模化奶牛场,结合研发团队多年来在全国奶牛优势产区众多规模化奶牛场开展的粪污治理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经验做法,尝试构建1种适合奶牛规模养殖气体污染物监测的技术方法,为提升国家环境监测技术水平、控制环境污染提供有效的监测手段,该方法的实施将填补我国规模化奶牛养殖环境气体监测领域的技术空白。

2.本方法将生产区和粪污处理区视为整体监测点,全面覆盖奶牛养殖场气体污染物产排区域,且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全开放或半开放畜舍结构条件下难以固定气体监测点位的问题。

3.本发明不受外界环境因素(风、雨、雪)的影响;相比同心圆法布点数少,针对性更强,便于实地操作,同时可节省气体样品采集的工作成本;适用于我国规模化奶牛养殖场气体污染物的样品采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奶牛场气体污染物监测布点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下述实施例是说明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下述实施例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奶牛规模养殖气体污染物的监测布点技术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定位

通过坐标找出奶牛场的具体地理位置,根据牛场基本情况,绘制场区详细平面布局图。

2、风向

明确奶牛养殖场所在位点的常年主导风向,包括上、下风向。上风向设置监测对照点,下风向所在区域纳入监测布点范围。

3、畜舍结构

弄清奶牛畜舍结构,属于全开放式、半开放式、封闭式哪种,全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相比封闭式更适用于采用该法布点,监测气体污染物排放。

4、判定区域

明确奶牛养殖场生产管理布局,包括奶牛活动范围,场区粪尿和污水的收储设施。重点是生产区和粪污处理区,将生产区中心点设为A,将粪污处理区中心点设为B,O点为AB两点连线中点,将生产区和粪污处理区边界线上距O点的最远点设为C点。

5、点位布设

如图1所示,以O点为圆心,以OC为半径作圆,覆盖整个生产区和粪污处理区;过O点沿常年主导风向作直线,在该直线上风向处选取一点D,使得OD距离不小于2倍的半径长度;过D点向圆形引2条切线,分别相切于E点和F点。

D、E和F组成的扇形区域夹角在45°-60°范围内;在扇形区域内距D点不同距离处引3~4条弧线,将气体监测点设置在弧线与射线DE、DO和DF交点处,即共设置9~12个点,即为气体污染物监测点,D点为监测对照点。

本方法充分结合了我国规模化奶牛场的养殖特点,实现气体监测点全面且准确覆盖整个舍区和场区,有助于摸清生产区或粪污处理区气体污染物的扩散路径和迁移规律,可操作性强,适用范围广,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