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动态水质监测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1159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动态水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采集模块、预处理模块、动态分析模块、信息融合模块以及GPS模块;所述采集模块包括柱状的壳体,位于壳体上端的上盖,位于壳体下端的采集端头,位于壳体外壁的浮力盘,所述壳体外壁设有第一开口,所述浮力盘上表面设有第一凸起,所述壳体内部设有升降转轴,所述升降转轴下端设有第一平台,所述第一平台下表面设有用于插入第一凸起的第一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动态水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为两个,对称设置在壳体外壁两侧,所述升降转轴外圈设有沿第一开口滑动的第一突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动态水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空的第一驱动臂和中空的第二驱动臂,所述第一驱动臂上端延伸进壳体,且连接浮力盘,所述第一驱动臂下端铰接第二驱动臂后端;

所述第一驱动臂内腔设有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所述第一驱动臂外圈设有旋转转轴,所述旋转转轴输出轴连接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通过齿轮啮合驱动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通过齿轮啮合驱动第三齿轮;

所述第二驱动臂内腔设有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和涡轮齿轮,所述第一伸缩杆内套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后端和涡轮齿轮同轴,且所述涡轮齿轮和第三齿轮通过齿轮传动,所述第二伸缩杆前端设有采集端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动态水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杆内壁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二伸缩杆外壁设有第一滑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动态水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端头设有6~8个取样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动态水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伸缩杆前端设有第一条形孔,所述第一伸缩杆外壁设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用于插入第一条形孔的第一横条,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一端连接第一伸缩杆外壁,一端连接第一横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动态水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连接第一驱动臂和第二驱动臂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

所述上连接件包括上连接底板,对称设置在上连接底板两侧的上连接支耳,上活动转轴,所述上连接支耳下端连接上连接底板,其上端贯穿上活动转轴;

所述下连接件包括下连接底板和下联轴器,所述下联轴器上端连接下连接底板,其内部设有用于放置的涡轮齿轮的第一空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动态水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下端外圈设有锁定凸起,所述浮力盘上端设有和锁定凸起匹配的锁定孔。

9.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5或6或7或8所述的一种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动态水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臂表面涂有防水材料层,所述第二驱动臂表面涂有防水材料层。

10.一种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动态水质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采集数据,首先利用采集模块采集水质层数据,S1,利用相互配合的第一驱动臂和第二驱动臂,进而调节采集端头纵向浸水深度,进入不同水质层;S2,独有的旋转转轴设计,利用齿轮传动,精准控制采集端头同一水质层,横向移动距离;S3,采用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调节采集端头同一水质层,横向转动角度;

步骤二,动态分析,把采集到的4种数据经过预处理模块初次去重后,送入信息融合模块,利用多融合算法进行技术特征比对,完成二次去重,4种数据分别是COD信息水面层数据,COD信息水体层数据,COD信息上覆水层数据,COD信息底泥层数据;

步骤三,上传数据,利用多融合算法进行技术特征比对二次去重后的数据,通过GPS模块上传至数据库。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