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毫米波雷达的安装结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6674阅读:4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毫米波雷达的安装结构、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毫米波汽车雷达的安装结构、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汽车毫米波雷达主要为前向雷达,固定于汽车的前端,只能探测到前方,而对于汽车左侧、右侧、左后侧、右后侧及后侧则无法探测,从而造成探测盲区,以致于汽车毫米波雷达没有充分发挥防撞探测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毫米波雷达的安装结构、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毫米波雷达的安装结构,包括:固定座,转动连接于固定座的雷达盒,以及后锁紧件;所述雷达盒包括盒体,及设于盒体内的雷达板;所述盒体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有球状凸起;所述固定座的尾部设有一端开口且用于收容球状凸起的容腔;所述后锁紧件与固定座可拆式连接,其处于锁紧状态时,球状凸起与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后锁紧件处于解锁状态时,球状凸起与固定座转动连接。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固定座包括前锁紧件,以及与前锁紧件可拆式连接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后端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设有所述的容腔;所述固定部的外周还设有第一螺纹段,以及延伸至开口端的缺口;所述缺口与容腔连通,其将形成所述容腔的薄壁分割成若干部分;所述后锁紧件设有与第一螺纹段相配合的第二螺纹段;所述后锁紧件锁紧固定部时,固定部的开口端收缩并压紧所述球状凸起。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前锁紧件的前端设有第一定位部,其后端设有第三螺纹段;所述固定件的前端设有第二定位部,及用于与第三螺纹段相配合的第四螺纹段;所述前锁紧件锁紧固定件时,所述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形成夹持关系。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盒体包括前盖和后盖;所述前盖或后盖的任一者设有所述的安装部。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盒体还包括散热板;所述散热板固定于前盖或后盖。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盒体还包括设于前盖和后盖之间的密封圈。

一种汽车毫米波雷达的安装系统,包括:一个安装于汽车前端的前置防撞雷达,左调节式雷达和右调节式雷达,以及控制电路;所述左调节式雷达和右调节式雷达为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汽车毫米波雷达的安装结构;所述左调节式雷达安装于汽车左侧面与后侧面的过渡连接处,且其与汽车左侧面的夹角为35°~55°;所述右调节式雷达安装于汽车右侧面与后侧面的过渡连接处,且其与汽车右侧面的夹角为35°~55°;所述前置防撞雷达、左调节式雷达和右调节式雷达与控制电路电连接。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汽车毫米波雷达的安装系统还包括控制盒、报警器;所述控制盒设有所述的控制电路;所述报警器与控制电路电连接。

一种汽车毫米波雷达的安装方法,用于安装汽车后置防撞雷达,所述汽车后置防撞雷达为上述的汽车毫米波雷达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a.在汽车左侧面与后侧面、右侧面与后侧面的过渡连接处分别开设左安装孔和右安装孔;

b.将两个汽车后置防撞雷达分别安装在左安装孔和右安装孔位置,且与汽车固定连接;

c.调节两个汽车后置防撞雷达的角度,并分别锁紧相应的锁紧件,其中,左侧的汽车后置防撞雷达与汽车左侧面的夹角为35°~55°,右侧的汽车后置防撞雷达与汽车右侧面的夹角为35°~55°。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c之后还包括:d.分别将两个汽车后置防撞雷达与控制电路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技术效果是:一种汽车毫米波雷达的安装结构,通过固定座与汽车固定连接,其中,雷达盒的安装部设有球状凸起,固定座设有用于容纳球状凸起的容腔,当锁紧件处于解锁状态时,球状凸起与固定座转动连接,雷达盒与固定座的位置可以调节,因此,雷达盒与汽车之间的角度也可以调节,而锁紧件将球状凸起锁紧在固定座上时,雷达盒与固定座固定连接。

进一步,固定部容腔的开口端采用弹性缩口的方式,当锁紧件锁紧时,容腔的容积变小,并卡紧球状凸起,使得球状凸起无法转动。

一种汽车毫米波雷达的安装系统,其结合汽车前置防撞雷达,及上述的汽车毫米波雷达的安装结构,在汽车的前端、左侧尾部、右侧尾部分别安装三个雷达,其中,尾部的两个雷达分别与侧面夹角为35°~55°,两个雷达可以对后侧、左侧、右侧、左后侧、右后侧进行探测,以增加防撞雷达的探测视角,并结合前方防撞雷达形成汽车外周的全方位探测,并且,前置防撞雷达、左调节式雷达和右调节式雷达与控制电路电连接,而控制电路电连接有报警器,当前置防撞雷达、左调节式雷达和右调节式雷达监测到有危险情况时,报警器会提醒驾驶员注意。

一种汽车毫米波雷达的安装方法,在汽车的左后侧、右后侧分别安装上述的汽车毫米波雷达的安装结构,以使得两个汽车后置防撞雷达可以对后侧、左侧、右侧、左后侧、右后侧进行探测。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毫米波雷达的安装结构具体实施例的立体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毫米波雷达的安装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毫米波雷达的安装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

10 汽车毫米波雷达的安装结构 1 固定座

11 前锁紧件 111 第一定位部

112 第三螺纹段 12 固定件

121 固定部 121A 容腔

121B 第一螺纹段 121C 缺口

122 第二定位部 2 雷达盒

21 盒体 211 前盖

212A 安装部 212B 球状凸起

212 后盖 213 密封圈

3 后锁紧件 31 第二螺纹段

22 雷达板

20 汽车毫米波雷达的安装系统 201 前置防撞雷达

202 左调节式雷达 203 右调节式雷达

204 控制盒 205 报警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

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毫米波雷达的安装结构10,包括:固定座1,转动连接于固定座1的雷达盒2,以及后锁紧件3,后锁紧件3与固定座1可拆式连接。

雷达盒2包括盒体21,及设于盒体21内的雷达板22。盒体21设有安装部212A,安装部212A设有球状凸起212B。盒体21包括前盖211、后盖212、散热板(图中未示出)、设于前盖211和后盖212之间的密封圈213,后盖212设有安装部212A,散热板(图中未示出)固定于前盖211,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固定在后盖212上。通过密封圈213的密封作用以及散热板(图中未示出)的散热作用,保证雷达盒2的防水、散热性能,使得雷达盒2内的雷达板22处于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

固定座1的尾部设有一端开口且用于收容球状凸起212B的容腔121A,其包括前锁紧件11,以及与前锁紧件11可拆式连接的固定件12。

固定件12的后端设有固定部121,固定部121设有容腔121A,固定部121的外周还设有第一螺纹段121B,以及延伸至开口端的缺口121C。缺口121C与容腔121A连通,其将形成容腔121A的薄壁分割成若干部分。后锁紧件3设有与第一螺纹段121B相配合的第二螺纹段31,后锁紧件3锁紧固定部121时,固定部121的开口端收缩并且容腔121A的体积也缩小,形成弹性锁口压紧球状凸起212B,使得球状凸起212B无法转动。后锁紧件3处于解锁状态时,球状凸起212B与固定座1转动连接,雷达盒2与固定座1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以便于对特定的角度、区域进行探测,也可以多个雷达盒2组合的形式,使得雷达处于无死角探测状态,从而达到最好的检测效果;后锁紧件3处于锁紧状态时,球状凸起212B与固定座1固定连接,固定后的雷达盒2角度无法调节。

前锁紧件11的前端设有第一定位部111,其后端设有第三螺纹段112。固定件12的前端设有第二定位部122,及用于与第三螺纹段112相配合的第四螺纹段(图中未示出)。前锁紧件11锁紧固定件12时,第一定位部111与第二定位部122形成夹持关系,安装时,通过前锁紧件11将固定件12、雷达盒2固定于汽车的壳体上。

于其他实施例中,前盖211设有安装部212A,散热板(图中未示出)固定于后盖212。

如图2所示,一种汽车毫米波雷达的安装系统20,包括:一个安装于汽车前端的前置防撞雷达201,左调节式雷达202和右调节式雷达203,以及控制电路(图中未示出),控制盒204,报警器205。左调节式雷达202和右调节式雷达203为上述的汽车毫米波雷达的安装结构10。

左调节式雷达202安装于汽车左侧面与后侧面的过渡连接处,且其与汽车左侧面的夹角为35°~55°。右调节式雷达203安装于汽车右侧面与后侧面的过渡连接处,且其与汽车右侧面的夹角为35°~55°。前置防撞雷达201、左调节式雷达202和右调节式雷达203与控制电路电连接。两个雷达可以对后侧、左侧、右侧、左后侧、右后侧进行探测,以增加防撞雷达的探测视角,当有危险情况时可以提醒到车主。并且,结合汽车前方安装的前置防撞雷达201,可以对汽车外周形成全方位探测。

左调节式雷达202和右调节式雷达203的探测视角范围为150°。控制盒204设有控制电路(图中未示出),报警器205与控制电路(图中未示出)电连接。当汽车后方有危险时,左调节式雷达202和右调节式雷达203都能探测到这一情况,并通过报警器205提醒驾驶员。当汽车开门、左侧或右侧有超车情况时,左调节式雷达202或右调节式雷达203能探测到这一情况,并通过报警器205提醒驾驶员。当汽车前方有危险情况时,则通过前置防撞雷达探测并提醒驾驶员。

如图3所示,一种汽车毫米波雷达的安装方法,用于安装汽车后置防撞雷达,其中,汽车后置防撞雷达为上述的汽车毫米波雷达的安装结构。

一种汽车毫米波雷达的安装方法,包括:

a.在汽车左侧面与后侧面、右侧面与后侧面的过渡连接处分别开设左安装孔和右安装孔;

b.将两个汽车后置防撞雷达分别安装在左安装孔和右安装孔位置,且与汽车固定连接;

c.调节两个汽车后置防撞雷达的角度,并分别锁紧相应的锁紧件,其中,左侧的汽车后置防撞雷达与汽车左侧面的夹角为35°~55°,右侧的汽车后置防撞雷达与汽车右侧面的夹角为35°~55°;

d.分别将两个汽车后置防撞雷达与控制电路电性连接。

安装两个后置防撞雷达时,采用等腰直角三角形尺,两条直角边分别与汽车后侧以及右侧或左侧接触,调节后置防撞雷达的位置,后置防撞雷达的后盖与等腰直角三角形尺平行,以保证后置防撞雷达与汽车左侧面或者右侧面的夹角保持35°~55°范围内,其中,以后置防撞雷达与汽车左侧面或者右侧面的夹角45°为最好的探测位置。

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