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土配方施肥用取样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4511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测土配方施肥用取样工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土配方施肥过程中用到的工具,尤其涉及一种测土配方施肥用取样工具。



背景技术:

现代农业种植,离不开施肥,但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土质养分含量并不规律,普通农民难以掌握准确的施肥量,施肥不足会造成农作物减产,而过量施肥则会使环境污染和土质受损,并造成浪费。为避免施肥不足或过量,近年来,出现了测土配方施肥,首先对土壤各成分含量进行检测,然后根据土壤的具体需求配制施肥种类和数量,实现科学合理施肥。在测土配方施肥过程中,需要根据种植作物的种类,对相应深度的土壤进行分析,对土壤取样要求较高,而目前的取样方法容易将各层土壤混到一块,不易区分,给检测的准确性带来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测土配方施肥用取样工具,可以非常容易的将各层土壤分开,供检测使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测土配方施肥用取样工具,包括连接有驱动装置的取样筒,所述取样筒包括若干由上往下依次通过螺纹连接的标准节,最上方标准节的顶部设有封盖,封盖上设有通气孔,最下方标准节的下端通过螺纹连接有空心钻头;还包括可通过螺纹分别与所述标准节上下两端连接的上盖和下盖;使用本新型取得土壤样本后,将所要检测深度的土壤所在标准节拧下使用上盖和下盖将此标准节密封,不仅可避免不同深度土壤的混合,同时方便土壤存放和携带。

作为优选,所述空心钻头为圆筒型,钻头下端圆周方向设置有锯齿,通过锯齿切割土壤,使得取样筒更容易向下移动,在钻头内壁设置有螺旋叶片,螺旋叶片旋向与取样筒下移方向一致,通过螺旋叶片使取样筒下移更省力。

作为优选,所述螺旋叶片的高度为空心钻头内径的二分之一,螺旋叶片的长度至少为1.5倍螺距,使螺旋叶片阻挡进入取样筒的土壤下落,避免不同深度的土壤在取样筒内发生位移。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盒体、固设于盒体上的电动马达以及与所述电动马达电连接的蓄电池,所述电动马达的输出轴与所述封盖固接。

作为优选,所述盒体为空心长方体型式,在盒体的两个相对的面上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上设置有与所述电动马达、蓄电池串联的电路开关,方便操作者握紧,并可方便的控制电动马达。

作为优化,所述取样筒的外表面设置有刻度,刻度零线与最下端标准节的下端对应,使操作者取样时更容易判断取样筒到达的深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螺纹将各标准节连接,每个标准节内存放不同深度的土壤,取样后将所需标准节拆下,用上下盖封住,避免了不同深度土壤的混合,同时携带非常方便;螺旋叶片的设置不仅是取样筒更容易下移,同时起到了封堵作用,防止了往上取出取样筒时下部土壤掉落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新型流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取样后土壤保存示意图。

图中:1、空心钻头,2、标准节,3、封盖,4、蓄电池,5、盒体,6、电动马达,7、把手,8、电路开关,9、螺旋叶片,10、上盖,11、下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测土配方施肥用取样工具,包括连接有驱动装置的取样筒,取样筒包括三节由上往下依次通过螺纹连接的标准节2,每节标准节高度为20cm,最上方标准节的顶部设有封盖3,封盖3上设有通气孔,保证取样筒内外压力一致,最下方标准节的下端通过螺纹连接有圆筒型空心钻头1,沿空心钻头1下端圆周方向设置有锯齿,钻头内壁设置有螺旋叶片9。螺旋叶片9的高度为空心钻头1内径的二分之一,螺旋叶片9的长度为1.5倍螺距,螺旋叶片9本身可实现取样筒轴向的封堵,避免抽出取样筒时土壤滑落。

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包括空心长方体型式的盒体5、固设于盒体5上的电动马达6以及与电动马达6电连接的蓄电池4,电动马达6的输出轴与封盖3固接。在盒体5的两个相对的面上设置有把手7,把手7上设置有与电动马达6、蓄电池4串联的电路开关8。

为便于操作者判断取样筒伸入地面的深度,在取样筒的外表面设置有刻度,刻度零线与最下端标准节的下端对应。

本实施例还包括可通过螺纹分别与标准节2上下两端连接的上盖10和下盖11,将标准节拆下后,可使用上盖10和下盖11将盛有土壤的标准节上下口封住,方便携带。

在电动马达驱动下取样筒旋转切割地面,在螺旋叶片和操作者往下压的双重作用下,取样筒往地面以下伸入,当达到需要深度时,停止电动马达,将取样筒抽出,由于螺旋叶片的阻挡,进入取样筒内的土壤不会滑落。将需要检测的土壤层对应的标准节拆下,不同深度的土壤不会发生混合,用上盖和下盖封住标准节上下口,送至检测部门进行检测。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