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高度的支撑装置以及流量计标定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1119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可调节高度的支撑装置以及流量计标定系统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支撑装置,具体地,涉及用于流量计标定过程的支撑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涉及包括此支撑装置的流量计标定系统。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内容仅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可能并不构成现有技术。

流量计量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能源计量、科学研究、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中。目前常见的流量计包括科里奥利流量计、电磁流量计、涡街流量计等。在实际应用中,对流量计的计量精度要求很高,流量计量不准确会造成多种生产相关的问题,严重的还会导致生产安全事故。通常,流量计在出厂时具有良好的计量精度,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由于工况、环境、使用方式不当等因素会导致流量计的刚度和形状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流量计偏离标准量程,导致计量精度降低。

此时,需要对流量计进行标定,以使流量计恢复标准计量精度。常用的标定方式有在线标定和离线标定。采用在线标定不要求中断生产,无需拆卸流量计,无需外接设备和专用的测试流体,标定操作相对简单。但是,在线标定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标定设备会受到流量计自身振动以及流体密度、流量的影响,这使得标定的精确度相对较低。如果希望实现精度较高的标定,则可以采用离线标定。采用离线标定要求中断生产,需要将流量计从生产线上拆下,并且需要专门的外接设备和标定支撑设备,以及专用测试液体。在离线标定中,首先要通过专用的支撑装置将待标定的流量计支撑在预定的高度上,与两侧的体积管对中,进而在流量计的两端通过气缸利用法兰盘将流量计夹紧固定,并经由法兰盘与体积管连通。此时,就可以开始标定操作了。

现有的一种支撑装置如图1所示,此支撑装置总体上以标号10指示。支撑装置10由钢板制成,其具有用于附接至标定支架(未示出)的钩挂部11、12以及用于容置待标定设备的容置部14。支撑装置10还具有提拉孔口13。在进行标定之前,首先通过钩挂部11、12将支撑装置10挂在标定支架上,然后将待标定设备放置在容置部14中。图2示出了待标定的流量计200放置在支撑装置10上的状态。如图2中所示,采用了两个支撑装置10从两侧支撑待标定设备200。在标定结束后,借助提拉孔口13将支撑装置10从标定支架上取下。

目前采用的支撑装置10存在这样的问题。在将流量计200安置在支撑装置10上之后,除非标定结束,流量计200被取下,否则支撑装置10不能从标定轨道上拆下,因而在标定期间一直与流量计200接触。由于流量计200在标定期间会发生振动,因此与流量计200紧贴的支撑装置10也会随流量计200一起发生振动。这种振动会导致流量计驱动输出参数变大,使得测量的零点不是真实使用情况的零点(因为实际使用时不存在支撑装置10,因而也不存在支撑装置10的振动),从而影响标定精度。并且,所采用的支撑装置10通常不能自由地调节流量计200的高度,只能将流量计200支撑在预定的高度上。由于高度不能调节,会导致流量计200由于过定位而不能准确地与两侧的体积管对中,因此影响标定精度。此外,现有的支撑装置10通常由不锈钢制成,以满足承重要求,但是这会导致支撑装置10的重量较大。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解决至少一种上述问题中的支撑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支撑装置,其能够对被支撑的待标定设备的高度进行调整,从而实现与外接标定设备的精确对中。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与被支撑的待标定设备分离的支撑装置,其能够在待标定设备被夹紧固定后与待标定设备分离,从而避免振动影响标定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重量减轻的支撑装置,其结构简单,且具有与现有支撑装置相当的承重能力。

上述目的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可调节高度的支撑装置来实现,此支撑装置包括本体、支承部件和致动构件,其中支承部件以相对于本体可移动的方式安装至本体,用以支承外部设备;致动构件与支承部件操作性地接合,支承部件响应于来自致动构件的致动力而往复运动以调整外部设备的高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利用安装至本体并与支承部件关联的致动构件提供动力以使支承部件往复运动,能够进行往复运动的支承部件可以带动支承在其上的待标定设备往复运动,由此实现了对外部设备的高度调节。并且,由于支承部件能够运动,因此在待标定设备安装就位后可以通过使支承部件朝向远离流量计的方向运动而使支撑装置与待标定设备脱离,从而避免接触振动对标定精度造成影响。

优选地,致动构件以相对于本体可转动的方式安装至本体,支承部件构造为响应于致动构件的转动而进行水平运动。

优选地,支承部件具有倾斜的顶部,倾斜的顶部将支承部件的水平运动转换为外部设备的竖直运动。

优选地,致动构件构造为螺杆,支承部件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楔块和第二楔块,螺杆穿过第一楔块和第二楔块。

优选地,螺杆包括具有彼此反向的螺纹的第一螺纹部和第二螺纹部,第一楔块和第二楔块具有与第一螺纹部和第二螺纹部配合的螺纹孔。

优选地,第一楔块和第二楔块可滑动地安装在本体的横向延伸部上。

优选地,第一楔块和第二楔块的底部具有滑槽或滑轨,本体的横向延伸部的顶部具有对应的滑轨或滑槽。

优选地,还包括安装部件,螺杆以能够相对于安装部件转动的方式经由安装部件安装至本体。

优选地,安装部件包括沿本体的横向延伸部依次固定的第一安装块、第二安装块和第三安装块,第一安装块至第三安装块具有用于容置螺杆的非螺纹部的容置孔。

优选地,安装部件包括在本体的横向延伸部的两端形成的第一安装凸台和第二安装凸台以及设置在横向延伸部中部的中央安装块,第一安装凸台、第二安装凸台和中央安装块具有用于容置螺杆的非螺纹部的容置孔。

优选地,第一楔块布置在第一安装块与第二安装块之间,第二楔块布置在第二安装块与第三安装块之间。

优选地,第一安装块通过螺钉固定至本体的横向延伸部的末端,第二安装块和第三安装块通过螺钉固定至横向延伸部或者压配合至横向延伸部。

优选地,第一楔块布置在第一安装凸台与中央安装块之间,第二楔块布置在第二安装凸台与中央安装块之间。

优选地,中央安装块通过螺钉固定至本体的横向延伸部或者压配合至横向延伸部。

优选地,螺杆的非螺纹部与容置孔之间设置有间隔构件。

优选地,间隔构件构造为套筒,套筒压配合至容置孔中或者通过定位螺丝固定在容置孔中。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还包括用于容置待支承设备的容置构件,容置构件可滑动地安置于第一楔块和第二楔块上方,以随着第一楔块和第二楔块的运动而沿竖直方向运动。

优选地,第一楔块和第二楔块的顶部形成有用于安置容置构件的滑槽或滑轨,容置构件的底侧形成有对应的滑轨或滑槽。

优选地,容置构件的顶侧形成有与外部设备的形状适配的容置槽。

优选地,容置构件的底部形成有底切口,底切口的深度大于或等于容置构件的预定行程。

优选地,支承部件和容置构件由铝制成。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还包括驱动构件,驱动构件与致动构件的近端连接以向致动构件提供驱动力。

优选地,驱动构件为手轮或电机。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还包括分别安装在本体两侧的两个侧盖构件。

优选地,本体的竖向延伸部的外缘形成有用于附接至外部支架的附接部,并且竖向延伸部上形成有提拉部。

优选地,附接部构造为挂钩的形式,提拉部构造为孔或凸耳的形式。

优选地,本体构造为L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流量计标定系统,其包括用于架设流量计的支架以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其中支撑装置附接至支架以用于支撑流量计。

本实用新型的更具体的实现方式将在随后参照附图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几个实施方式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采用的一种支撑装置;

图2是采用图1的支撑装置来支撑待标定设备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撑装置的分解图,其中为了清楚示出内部结构,去除了两侧的侧盖板;

图4是图3的支撑装置的组装图,同样去除了两侧的侧盖板;

图5是安装了侧盖板的图3的支撑装置的组装图;

图6是图3的支撑装置中的本体的示意图;

图7是图3的支撑装置中的螺杆的示意图;

图8是图3的支撑装置中的楔块的示意图;

图9和图10是图3的支撑装置中使用的安装块的示意图;

图11和图12是图3的支撑装置中使用的套筒的示意图;

图13是图3的支撑装置的容置构件的示意图;

图14是图3的支撑装置的驱动构件的示意图;

图15和图16是支撑装置的两个侧盖板的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支撑装置的分解图,其中为了清楚示出内部结构,去除了两侧的侧盖板;

图18是图17的支撑装置的组装图,;

图19是图17的支撑装置的本体示意图;

图20是图17的支撑装置中使用的安装块的示意图;

图21和图22是图17的支撑装置的两个侧盖板的示意图;

图2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支撑装置的分解图,其中为了清楚示出内部结构,去除了两侧的侧盖板;

图24是图23的支撑装置的组装图,同样去除了两侧的侧盖板;

图25是图23的支撑装置的本体的示意图;

图26是图23的支撑装置中使用的套筒的示意图;

图27是图23的支撑装置的一个侧盖板的示意图;以及

图28是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支撑流量计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仅仅是示范性的,而绝不是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用法的限制。在各个附图中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的部件,因此相同部件的构造将不再重复描述。

下面将参照图3-图2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高度的支撑装置。具体以支撑装置用于流量计标定系统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的基本构成以及实施此基本构成的可行方式进行描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具有模块化的设计,其通过多个部件构成,并且能够借助部件之间的协作来实现高度的调节。总体上,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可以包括本体、支承部件和致动构件。本体作为用于安装支撑装置的各个部件的基础部件,并且能够附接至外部支架(如,标定支架)。支承部件用来支承待标定的流量计(外部设备),其设置为以相对于本体可移动的方式安装至本体。将支承部件设计为能够运动的是为了实现所需的高度调节以及实现支撑装置与流量计的脱离。致动构件作为使支承部件能够运动的致动装置。致动构件与支承部件操作性地接合,支承部件响应于来自致动构件的致动力而往复运动。

上面描述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支撑装置的基本构成,能附接至外部支架的本体是对支撑装置以及外部设备提供整体支撑的基础部件,支承部件用来支承流量计并且能够往复运动,安装至本体并与支承部件关联的致动构件提供使支承部件运动的动力。由此,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通过将支承部件构造为能够进行往复运动,能够在标定开始前对外部设备的高度进行调节以实现准确对中,并且可以在将外部设备安装就位后将支撑装置与流量计脱离以避免振动的影响。

根据本发明的原理,支承部件的往复运动可以是水平运动或竖直运动。在竖直运动的情况下,支承部件的运动直接实现流量计的高度调节。在水平运动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特定的运动转换机构,以将水平运动转换为流量计的竖直运动,从而实现流量计的高度调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致动构件可以以相对于本体可转动的方式安装至本体,支承部件则构造为可以响应于致动构件的转动而进行水平或竖直运动。在此实施方式中,致动构件能够将自身的旋转运动传递至并转换成支承部件的平移运动。这种实施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够以相对较小的致动力来实现支承部件的往复运动。

特别地,在支承部件响应于致动构件的转动进行水平运动的情况下,支承部件构造为具有倾斜的顶部,借助此倾斜的顶部,将支承部件的往复水平运动转换为了支承在其上的流量计的竖直运动,由此实现高度调节。

并且,更特别地,当流量计被固定至支架后,通过调整支承部件的运动能够使支承部件的倾斜顶部与流量计脱离,由此能够避免由于支撑装置与流量计接触所产生的共振的不利影响。如前文说明的,流量计标定过程中,流量计会发生高频振动,支撑装置由于与流量计接触会产生共振,这种共振对于标定的精确度有不利影响。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可以避免此缺点。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3至图1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撑装置100及其构成部件。

图3和图4分别示出了支撑装置100的分解示意图和组装示意图。如图中所示,支撑装置100包括本体110、作为致动构件的螺杆120、以及构成支承部件130的相对布置的第一楔块131和第二楔块132。支撑装置100还包括用于安装螺杆120的安装部件150、安置在第一楔块131和第二楔块132上方的容置构件140。此外,支撑装置100还具有作为驱动构件的把手170以及安装在两侧的侧盖板(侧盖构件)180、190,图5中示出了支撑装置100包括了把手170、侧盖板180、190的状态的组装示意图,图14示出了把手170的示意图,图15、图16中分别示出了侧盖板180、190的结构。下面,对支撑装置100的各个构件的结构和安装方式进行说明。

图6中示出了支撑装置100的本体110。本体110包括横向延伸部111和竖向延伸部112。横向延伸部111上形成有孔117a、117b、118a、118b,这些孔117a、117b、118a、118b用于设置将安装部件150固定至本体110的紧固螺钉。横向延伸部111和竖向延伸部112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固定侧盖板180、190的螺钉孔115a、115b、115c和115d。竖向延伸部112的外缘处形成有用于附接至标定支架的挂钩(附接部)114,此挂钩114包括两个钩挂部114a、114b,借助此钩挂部114a、114b,本体110能够附接至外部支架。竖向延伸部112上还形成有孔口113形式的提拉部,这与现有技术中的支撑装置10上的提拉孔口13类似。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提拉部也可以采用凸耳的形式。

图6中示出的本体110构造为L型。这种构型便于支撑装置100的各个部件的安装,使得组装完成后的支撑装置100具有与现有技术中的一体式支撑装置10类似的外形,这可以通过对比图1和图5看出。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本体110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比如U形结构。U形的本体有助于进一步简化支撑装置100的结构,比如,可以省略安装部件150。这将在下文中结合具体实例来说明。

图7示出了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的螺杆120形式的致动构件。如图4所示,螺杆120穿过第一楔块131和第二楔块132设置,由此与第一楔块131和第二楔块132操作性地接合。

如图7中所示,螺杆120包括第一螺纹部122和第二螺纹部123,第一螺纹部122和第二螺纹部123具有彼此反向的螺纹。这种设置能够实现与螺杆120操作性接合的第一楔块131和第二楔块132沿相反方向的运动。比如,螺杆120顺时针转动时,第一楔块131和第二楔块132相背离地运动;螺杆120逆时针转动时,第一楔块131和第二楔块132相向地运动,反之亦然。

图8以示例的方式示出了第一楔块131的示意图,第二楔块132与第一楔块131具有相同的结构。如图8中所示的,第一楔块131具有与第一螺纹部122配合的螺纹孔133。尽管未示出,但可以确定的是,第二楔块132具有与第二螺纹部123配合的螺纹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第一楔块131和第二楔块132可以设置成可滑动地安装在本体110的横向延伸部111上,如图3、图4所示。当螺杆120带动第一楔块131和第二楔块132运动时,第一楔块131和第二楔块132同时在本体110的横向延伸部111上滑动。这种设置一方面为第一楔块131和第二楔块132提供可靠的支撑,另一方面也为第一楔块131和第二楔块132的运动提供导向。

具体地,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楔块131和第二楔块132的底部形成有滑槽135,本体110的横向延伸部111的顶部则形成有对应的滑轨119,如图8、图6所示。替换性地,可以在第一楔块131和第二楔块132的底部形成滑轨,而在本体110的横向延伸部111的顶部形成滑槽。

下面,描述支撑装置100中用于将螺杆120安装至本体110的安装部件150的构成。根据本实用新型,安装部件150固定至本体110,螺杆120以能够相对于安装部件150转动的方式穿过安装部件150而安装至本体110,并且能够相对于本体110转动,如图4所示。如图3所示,安装部件150包括能够沿本体110的横向延伸部111依次固定的第一安装块151、第二安装块152和第三安装块153。图9和图10分别示出了了第一安装块151和第二安装块152的结构。第三安装块153的结构与第二安装块152完全相同。如图中所示,第一安装块151和第二安装块152具有用于容置螺杆120的非螺纹部121、125(如图7所示)的容置孔151a、152a。尽管未示出,但是可以了解,第三安装块153同样具有用于容置螺杆120的非螺纹部124的容置孔。

参照图4可以看出,第一楔块131布置在第一安装块151与第二安装块152之间,第二楔块132布置在第二安装块152与第三安装块153之间。第一安装块151至第三安装块153不仅用于安装螺杆120,而且可以提高螺杆120的抗弯强度,特别是第二安装块152。在将流量计放置到支撑装置100上之后,螺杆120将承受弯曲应力,特别是螺杆120的中部将承受最大的弯曲应力,而位于本体110的横向延伸部111中部的第二安装块152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撑力,以减小甚至抵消此不利的弯曲应力,从而防止螺杆120发生不可恢复的弯曲变形。此外,设置在中部的第二安装块152还能够作为高度调节行程的限位件,这将在下文中结合对容置构件140的描述来说明。

在图3、图4示出了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块151通过螺钉108固定至本体110的横向延伸部111的末端,第二安装块152和第三安装块153通过螺钉105、106从侧面固定至横向延伸部111。图9和图10中示出了用于上述螺钉的螺钉孔,其中,第一安装块151上具有用于螺钉108的螺钉孔151b、151c,第二安装块152上具有用于螺钉105的螺钉孔152b、152c,第三安装块153上的螺钉孔与第二安装块152的设置完全相同。替换性地,安装块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固定至本体110的横向延伸部111,这将在下文中结合第二实施方式说明。

优选地,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100中,螺杆120的非螺纹部121、125、124与第一安装块151的容置孔151a、第二安装块152的容置孔152a以及第三安装块153的容置孔(未示出)之间设置有间隔构件160。如图3中所示,间隔构件160可以构造为套筒161、162、163的形式。

图11和图12中示出了用于第一安装块151和第三安装块153的套筒161和163以及用于第二安装块152的套筒162。可以看出,套筒161、163与套筒162的内径不同,这是因为螺杆120上的非螺纹部121、124与非螺纹部125的外径略不同。螺杆120两端的非螺纹部121、124外径较大,螺杆120中部的非螺纹部125的外径较小,因此,用于两端的第一安装块151和第三安装块153的套筒161、163的内径也相应较大,而用于中央的第二安装块152的套筒162的内径相应较小。

在螺杆120与第一安装块151至第三安装块153之间设置套筒161-163的目的在于防止螺杆120过早的磨损损坏。与更换螺杆120相比,更换套筒161-163成本更低廉且更方便。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套筒161-163 并非是必需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不设置套筒161-163,并且可以采用其他手段来防止磨损损坏,例如,可以用耐磨材料来制造安装部件150,或者在安装部件150的容置孔的内表面上镀覆耐磨材料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套筒161至163压配合至第一安装块151至第三安装块153各自的容置孔中。安装就位后,套筒161至163与各自的容置孔之间为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采用压配合的方式安装是因为防止套筒161-163由于螺杆120的转动而从容置孔中脱出。与此同时,螺杆120的非螺纹部121、124、125与相应的套筒161、163、162之间为间隙配合,以使得螺杆120能够相对于第一安装块151至第三安装块153自由地转动。

下面,参照图13来描述支撑装置100的容置构件140。如上文说明的,容置构件140用于容置流量计。需要说明的是,容置构件140是可选的构件,流量计也可以直接放置在支承部件130上方,设置容置构件140是为了更稳定地支承流量计。从图4的组装图中可见,容置构件140可滑动地安置于第一楔块131和第二楔块132上方,以随着第一楔块131和第二楔块132的水平运动而上下运动。

为此,容置构件140的两个底侧142和143形成有滑轨,并且具有与第一楔块131和第二楔块132的倾斜顶部的倾斜度匹配的倾斜度,如图13所示。对应地,第一楔块131和第二楔块132的顶部形成有用于安置容置构件140的两个底侧142、143的滑槽134,如图8所示。替换性的,可以在容置构件140的两个底侧142、143上形成滑槽,而在第一楔块131和第二楔块132的顶部形成匹配的滑轨。

优选地,如图13所示,容置构件140的顶侧形成有与流量计的形状适配的容置槽141。在流量计的情况下,容置槽141具有圆弧形状,如图13中示出的。对于具有其他外形的待支承设备,容置槽141的形状也随之变化。

优选地,容置构件140的底部形成有底切口144,设置此底切口144的目的在于避免如下的情况:在第一楔块131和第二楔块132彼此相背离地运动时,由于第二安装块152的顶部抵住容置构件140的底部而导致容置构件140不能随着第一楔块131和第二楔块132的运动而继续向下移动,从而导致不能进行期望的高度调节。为此,将根据容置构件140相对于第二安装块152的设置方式来设计底切口144的深度,此深度可以设计为等于、略小于或略大于容置构件140的预定行程。如果当第一楔块131和第二楔块132处于彼此相距最近的极限位置时,第二安装块152的顶部刚好与容置构件140的底部齐平,则底切口144的深度可以设计为等于或略大于容置构件140的预定行程。如果当第一楔块131和第二楔块132处于彼此相距最近的极限位置时,第二安装块152的顶部刚好与容置构件140的底部相距一定距离,则底切口144的深度可以设计为略小于容置构件140的预定行程。在一种特殊情况下甚至可以省去底切口144。如果当第一楔块131和第二楔块132处于彼此相距最近的极限位置时,第二安装块152的顶部与容置构件140的底部相距的距离较大,使得此距离大于容置构件140的预定行程,则此情况下底切口144可以省去。总体原则是,底切口144的深度要满足待标定的流量计的高度调节要求并且保证在流量计固定就位后仍能调节支撑装置100以使其脱离流量计。

图14示出了支撑装置100中采用的手轮170形式的驱动构件。如图中所示,手轮170具有中央孔171,此中央孔171用来与螺杆120的近端(非螺纹部121所处的那一端)接合,从而向螺杆120提供驱动力。尽管图中示出了中央孔171为圆形孔,但是特别地,如果将螺杆120的用于接合的近端制造为多边形的,则中央孔171也可以相应地制造为多边形的,这样多边形的设计使得中央孔171与螺杆120可以以紧配合(过盈配合或过渡配合)之外的方式配合,同样也能有效地将驱动力传递给螺杆120。

除了图14中示出的手动操作的手轮17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100也可以采用电机作为驱动构件,如步进电机。采用电机驱动不仅能够提高装置的自动化程度,而且能够提供更精准地驱动力,从而进行更精确地高度调节。

接下来,参照图15和图16来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100采用的两个侧盖板180、190进行说明。图15和图16都从内侧示出了侧盖板180、190的结构。用于将侧盖板180、190紧固至本体110的螺钉从侧盖板190装入并延伸至相对的侧盖板180。

先参照图16对侧盖板190的结构进行描述。侧盖板190具有与流量计的外形匹配的顶部凹槽191。侧盖板190内侧形成有中央凹入部192,目的在于为支撑装置100的各个部件留出足够的空间。如图16中所示,侧盖板190上形成有用于安装螺钉101、102、103、104的螺钉孔193a、193b、193c、193d,这几个螺钉孔193a、193b、193c、193d的位置与本体110上的螺钉孔115a、115b、115c、115d的位置相对应。侧盖板190的中央凹入部192中形成有两个腰型孔194、197,其用于安装螺钉105、106。两个腰型孔194、197的位置与本体110上的螺钉孔117a、117b和118a、118b的位置对应。此外,侧盖板190的一个侧边上还形成有较小的螺钉孔196,其用于安装螺钉107。

接着参照图15对侧盖板180的结构进行描述。侧盖板180的外形与侧盖板190对应,并且在与凹槽191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凹槽181。侧盖板180上形成有与侧盖板190上的螺钉孔193a、193b、193c、193d对应的孔183a、183b、183c、183d。并且,侧盖板180的一个侧边上形成有用于容置螺钉107的半孔186,其与侧盖板190上的孔196的位置对应。

此外,从图15和图16中可以看出,侧盖板180和侧盖板190上分别形成有凹口185、195。此凹口185、195是为了在安装状态下容置第一安装块151而设计的。

侧盖板180上还形成有孔184,其目的是用于布置容置构件140上的定位元件。此处,返回参照图13,可以看到容置构件140的容置槽141两侧具有两个定位孔145、146。在需要的情况下,可以在定位孔145、146中分别设置定位销(图中未示出),在组装侧盖板180时,通过将定位销布置在侧盖板180上的孔184中,可以实现对侧盖板180进行定位的作用。

以上说明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撑装置100的结构。下面将参照图17至图22来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支撑装置200。支撑装置200与支撑装置100的构造基本相同,主要不同之处在于采用了不同的安装部件250、本体210以及侧盖板290。因此,将省略对相同部件的描述。

图17和图18分别示出了支撑装置200在去除侧盖板280、290情况下的分解图和组装图。如图所示,支撑装置200包括本体210、作为致动构件的螺杆220、支承部件230、容置构件240、安装部件250、间隔构件260以及作为驱动构件的手轮270。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部件230包括第一楔块231和第二楔块232,安装部件250包括第一安装块251、第二安装块252和第三安装块253,间隔构件260包括三个套筒261、262和263。从图中可见,支撑装置200采用了不同的第二安装块252和第三安装块253、以及由此而不同的本体210和侧盖板290。

由图18可见,在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支撑装置200中,第二安装块252压配合在本体210的横向延伸部211上,而非用螺钉固定。为此,本体210的横向延伸部211上不需要用于紧固螺钉的螺钉孔,第二安装块252也不需要相应螺钉孔。

图20示出了第二安装块252的结构,其下部形成为简单的U形结构,通过此U形结构将第二安装块252压配合在本体210的横向延伸部211上。第二安装块252上部形成有用于容置螺杆220的容置孔252a。尽管未示出,但应该了解第三安装块253的结构与第二安装块252的结构完全相同。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安装部件150而言,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的这种设计的优点在于安装方便,不过可能存在不便于调节竖向位置的问题。

图19示出了支撑装置200采用的本体210,其总体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本体110类似。本体210具有横向延伸部211和纵向延伸部212。纵向延伸部212的外缘形成有挂钩214形式的附接部,挂钩214由两个钩挂部214a、214b形成。纵向延伸部212上还形成有提拉孔213。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本体110类似,本体210形成有用于安装紧固侧盖板280、290的螺钉的螺钉孔215a、215b、215c和215d,并且横向延伸部211的末端形成有用于第一安装块251的螺钉孔216a、216b。

图21和图22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中采用的侧盖板280和290。侧盖板280的外形和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侧盖板180完全相同,仅侧盖板29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侧盖板190略有不同。本实施方式的侧盖板290不具有腰型孔,这是因为第二安装块252和第三安装块253采用压配合的方式安装,无需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紧固螺钉,所以不需要用于紧固螺钉的腰型孔。

接下来,参照图23至图27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支撑装置300。第三实施方式的支撑装置30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撑装置100基本构成也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采用了不同构造方式的安装部件、以及相应不同的间隔构件360和侧盖板390。同样,将省略对相同部件的描述。

图23和图24示出了支撑装置300在去除侧盖板的情况下的分解图和组装图。如图所示,支撑装置300包括本体310、作为致动构件的螺杆320、支承部件330、容置构件340、不同构造方式的安装部件、间隔构件360以及作为驱动构件的手轮370。与前两个实施方式类似,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部件330包括第一楔块331和第二楔块332,间隔构件360包括三个套筒361、362和363。不同的是,安装部件由本体310的一部分以及中央安装块350构成,本体310由此而不同,并且其中一个套筒361的安装方式不同。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支撑装置300中,安装部件包括在本体310的横向延伸部311的两端形成的第一安装凸台316和第二安装凸台318以及设置在横向延伸部311中部的中央安装块350。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部件由本体310的一部分构成,这是一种简化的设计,能够减少所需的部件数量,并且简化支撑装置300的组装。

基于这种设计,如图23和图24所示,中央安装块350通过螺钉305固定至本体310的横向延伸部311。替换性地,中央安装块350也可以压配合至横向延伸部311,即可以采用构型与第二实施方式类似的中央安装块。

在组装状态下,第一楔块331布置在第一安装凸台316与中央安装块350之间,第二楔块332布置在第二安装凸台318与中央安装块350之间。螺杆320依次延伸穿过第一安装凸台316、中央安装块350和第二安装凸台318。为此,第一安装凸台316、第二安装凸台318和中央安装块350上均具有用于容置螺杆320的非螺纹部的容置孔316a、318a、350a,如图23和图25中所示。

优选地,与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类似,支撑装置300也在螺杆320与容置孔316a、318a之间设置了间隔构件360,其包括套筒361、362。与前两个实施方式不同的是,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套筒361借助定位螺丝364固定在容置孔316a中。这是由组装顺序决定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先将螺杆320穿过第一安装凸台316的容置孔316a,在螺杆320安装到位后,再将套筒361套设在螺杆320的近端上,并装入容置孔316a中。安装到位的套筒361位于螺杆320与容置孔316a之间,此时将定位螺丝364旋拧至在套筒361与容置孔316a之间形成的螺丝安装孔内,从而实现套筒361的固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螺丝安装孔通过容置孔316a的周壁上的半孔316b(图25中所示)与套筒361外壁上的半孔361a(图26中所示)构成。在安装套筒361时,将套筒361上的半孔361a与容置孔316a上的半孔316b对准,从而构成完整的螺丝安装孔。

用于中央安装块350的套筒362以及用于第二安装凸台318的套筒363可以在螺杆320安装到位之前分别压配合至中央安装块350的容置孔以及第二安装凸台318的容置孔318a内,这与前两个实施方式中的套筒的安装方式相同。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套筒361的安装方式应用于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支撑装置。

图25示出了支撑装置300的本体310的结构图。本体310与本体110、210的外形和基本结构相同,具有横向延伸部311和纵向延伸部312。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本体310上形成有构成安装部件360的第一安装凸台316和第二安装凸台318,并且横向延伸部311的末端不具有螺钉孔,其他细部与本体110、210基本相同。为了简洁,不再赘述。

图27示出了支撑装置300的侧盖板390的结构图,其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侧盖板190的结构基本相同,唯一不同之处在于侧盖板390上仅形成有一个腰型孔394,此腰型孔394用于安装中央安装块350的紧固螺钉。同样,为了简洁,不再描述其他细部。

上述例举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的三个实施方式。图28示出了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来支撑流量计的示意图。在支撑装置附接至外部支架并将待标定的流量计安置在支撑装置上之后,可以通过致动构件带动支承部件运动,从而带动容置构件上下运动,由此实现对容置在支承构件内的流量计的高度调节。并且,在所支撑的流量计被固定在外部支架上后,可以调节致动构件使支承构件高度下降从而脱离所支撑的流量计,由此,能够避免标定过程中由于流量计与支撑装置接触而发生共振,从而避免导致标定精确度下降。此外,由于仅使得支承构件与流量计分离,但不移除支撑装置,即,支撑装置仍处于流量计的正下方,由此还能提供防坠落功能。在流量计意外松脱坠落的情况下,处于正下方的支撑装置能够接住流量计,防止其进一步坠落。

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的大部分构件可以由铝制成,比如支承构件和容置构件等。这能够显著地减轻支撑装置的整体重量,而承重能力不会降低。承重能力可以通过支撑装置的形变稳定性来体现。

在承重70Kg、采用两个支撑装置的情况下,单个支撑装置的最大变形量是0.294mm,这表明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具有非常好的形变稳定性。这种良好的形变稳定性由支撑装置的结构带来,从支撑装置的组装图可以看出,组装好的支撑装置的外形与现有技术中的一体式支撑钢板非常接近,各个部件布置紧凑,整个装置具有高的整体度。这种高整体度的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形变稳定性。

另外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还提供了一种流量计标定系统。此流量计标定系统可以包括用于架设待标定流量计的支架以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支撑装置可以附接至支架以用于支撑待标定流量计。此流量计标定系统还包括用于夹紧流量计的法兰、气缸以及用于随后标定过程的体积管、参考流量计等,这部分与现有流量计标定系统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上文以用于流量计标定系统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但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同样可以用于其他需要对设备进行可调节支撑的系统。

尽管在此已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方式,但是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这里详细描述和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的情况下可由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实现其它的变型和变体。所有这些变型和变体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而且,所有在此描述的构件都可以由其他技术性上等同的构件来代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