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可靠性简易多功能测试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3025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可靠性简易多功能测试仪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测试仪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可靠性简易多功能测试仪。



背景技术:

在现在生活中,多功能测试仪在多功能吸尘器、清洁机及其它与功能有关的电路测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现有的测试仪大多体积比较大,制造成本高,并且携带不方便,一旦坏了维修相当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多功能测试仪体积大,成本高,且维修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高可靠性简易多功能测试仪。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可靠性简易多功能测试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测试盒,所述测试盒呈长方体,测试盒为中空结构,测试盒两侧面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测试盒下端,测试盒上方设有测试面板,所述测试面板上设有两排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设置在测试面板中部,第一排从左往右依次为第一红色二极管、第一绿色二极管,第二排从左往右依次设有黄色二极管、第二绿色二极管,测试面板上设有方孔,所述方孔设置在测试面板右侧,测试面板右侧设有第二红色二极管、开关和报警器,所述开关呈长方体结构,开关设置在方孔内,所述报警器内设蜂鸣器,所述测试盒内设有电池盒,所述电池盒呈正方体结构,电池盒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线夹和第二线夹,且在第一通孔附近,所述第一线夹和第二线夹大小形状完全相同,插通过第一通孔与第一线夹相连,插座通过第一通孔与第二线夹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测试盒由绝缘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一种高可靠性简易多功能测试仪,其中,所述测试盒为长方体形状,其所呈的的长、宽、高分别为L、B、H,L=B=100mm,H=40mm。

工作原理为: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可靠性简易多功能测试仪,采用吸尘器上专用插关座与之对接,汤测试台上的插头座与被测吸尘器上的插头对接后,电流通过插头座和被测导线流经发光二极管、整流二极管、蜂鸣器,再经插头座流经被测导线回到电池的负极,测试面板内有测试芯片,如果产品合格,就会出现第二绿色二极管亮,且蜂鸣器响了,如果被测导线相互接错,就会出现黄色二极管亮,如果出现被测导线之间短路,就会出现红灯亮,报警器响,如果出现被测导线之间断路,所有灯不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可靠性简易多功能测试仪,采用吸尘器上专用插关座与之对接,汤测试台上的插头座与被测吸尘器上的插头对接后,电流通过插头座和被测导线流经发光二极管、整流二极管、蜂鸣器,再经插头座流经被测导线回到电池的负极,测试面板内有测试芯片,如果产品合格,就会出现第二绿色二极管亮,且蜂鸣器响了,如果被测导线相互接错,就会出现黄色二极管亮,如果出现被测导线之间短路,就会出现红灯亮,报警器响,如果出现被测导线之间断路,所有灯不亮,本实用新型的测试盒用绝缘材料制成,保护了使用者写的安全,防止了测试盒漏电,电伤使用者,测试仪全部使用分立式元器件,便于修理,并且大大的节省了制造成本,节省了资源的浪费,运用最简单的逻辑电路原理,大大节省了空间从而使测试台体积大大缩小,成本只有一般试台的百分之一,测试仪测试吸尘器、清洁机等设备,防止了消费者买回去的设备,由于电路问题造成设备无法工作甚至损坏,保护了消费者设备的安全,也保护了生产商不会因为设备问题而被消费者退货,从而损失财富。

附图说明

图1测试主板结构图。

图2测试盒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高可靠性简易多功能测试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测试盒1,所述测试盒1呈长方体,测试盒1为中空结构,测试盒1两侧面上设有第一通孔2,所述第一通孔2设置在测试盒1下端,测试盒1上方设有测试面板3,所述测试面板3上设有两排发光二极管4,所述发光二极管4设置在测试面板3中部,第一排从左往右依次为第一红色二极管5、第一绿色二极管6,第二排从左往右依次设有黄色二极管7、第二绿色二极管8,测试面板3上设有方孔9,所述方孔9设置在测试面板3右侧,测试面板3右侧设有第二红色二极管10、开关11和报警器12,所述开关11呈长方体结构,开关11设置在方孔9内,所述报警器12内设蜂鸣器,所述测试盒1内设有电池盒13,所述电池盒13呈正方体结构,电池盒13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线夹14和第二线夹15,且在第一通孔2附近,所述第一线夹14和第二线夹15大小形状完全相同,插头16通过第一通孔2与第一线夹14相连,插座17通过第一通孔2与第二线夹15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测试盒由绝缘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一种高可靠性简易多功能测试仪,其中,所述测试盒1为长方体形状,其所呈的的长、宽、高分别为L、B、H,L=B=100mm,H=40mm。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