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株高测量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6081阅读:1395来源:国知局
甘蔗株高测量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株高测量工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甘蔗株高测量尺。



背景技术:

甘蔗株高是影响甘蔗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测量株高是甘蔗育种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目前,用于测量甘蔗株高的甘蔗株高测量尺为双排刻度条测量尺,包括一基础测量尺和一延长测量尺,延长测量尺通过滑动机构滑动与所述基础测量尺连接并可沿所述基础测量尺的长度方向滑动。基础测量尺的第一尺面上设有第一刻度条,第一刻度条的起始刻度位于基础测量尺的尺端边缘线,延长测量尺的第二尺面上设有第二刻度条,第二刻度条的起始刻度位于延长测量尺的尺端边缘线。第一刻度条与第二刻度条相关,具体地,第一刻度条的起始刻度和第二刻度条的起始刻度分别位于双排刻度条测量尺的两端;第一刻度条和第二刻度条均为递增排序刻度条。即第二刻度条的起始刻度的数值与所述第一刻度条的终止刻度的数值相同,例如,若第一刻度条的量程为“0-180”CM,第二刻度条的量程即为“180-360”CM。使用时,当甘蔗株高高于基础测量尺的测量范围时,向上拉伸出延长测量尺,延长测量尺的顶端对齐甘蔗株需要测量的高度位置,以第一刻度条的终止刻度的刻度线为基准线,读取第二刻度条上与该基准线对应的数值,即为所需测量的高度值。

使用现有的双排刻度条测量尺进行测量时,必须保证刻度条面正对测量人员以方便读数,而且读取延长测量尺数值的基准线只有一处,由于甘蔗田中植株分布密集,操作双排刻度条测量尺的空间较小,保持刻度条面始终正对测量人员会给操作带来不便,当基准线被遮挡时,测量人员无法直接读取数值,影响影响工作效率和数据准确性。由于甘蔗植株比较高大,容易受到台风影响出现倒伏生长情况,双排刻度条测量尺材质为硬性材料,不能弯曲变形,测量倒伏甘蔗时,需进行多次操作或直接估算,也会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数据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在多处位置读取数值的甘蔗株高测量尺。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甘蔗株高测量尺,包括:基础测量尺,包括设有第一刻度条的第一尺面;延长测量尺,包括设有第二刻度条的第二尺面;第一刻度条与第二刻度条相关;所述延长测量尺通过滑动机构与所述基础测量尺连接并可沿所述基础测量尺的长度方向滑动;

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测量尺还包括第三尺面,所述第三尺面上设有第三刻度条;所述延长测量尺移动进行测量时,所述第三刻度条的读数与所述第二刻度条的读数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刻度条与所述第一刻度条平行;所述第三刻度条的起始刻度的数值与所述第一刻度条的终止刻度的数值相同,且所述第三刻度条的起始刻度与所述第一刻度条的起始刻度位于所述基础测量尺的同一端;所述第三刻度条为递增排序刻度条;所述延长测量尺靠近第一刻度条起始刻度的尺端指示所述第三刻度条的读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刻度条和所述第三刻度条的终止刻度设于所述基础测量尺的第二端边缘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刻度条和第三刻度条的起始刻度设于所述基础测量尺的第一端边缘线;所述第二刻度条的起始刻度设于所述延长测量尺的第二端边缘线;所述基础测量尺的第一端和所述延长测量尺的第二端分别位于该甘蔗株高测量尺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延长测量尺还包括第四尺面,所述第四尺面上设有第四刻度条;

所述第四刻度条与所述第二刻度条平行;

所述第四刻度条与所述第二刻度条的起始刻度位于同一平面;

所述第四刻度条与所述第二刻度条的量程相同;

所述延长测量尺移动进行测量时,所述第二刻度条的读数与所述第四刻度条的读数相同。

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尺面与所述第三尺面位于所述基础测量尺的两相反侧;

所述第二尺面与所述第四尺面位于所述延长测量尺的两相反侧;

所述第一尺面与所述第二尺面位于所述甘蔗株高测量尺的同一侧;

所述第二尺面位于所述第一尺面之后。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机构包括一沿基础测量尺的尺身长度方向设在所述基础测量尺上的凸肩和一沿延长测量尺的尺身长度方向设在所述延长测量尺上的滑槽,所述凸肩嵌在所述滑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基础测量尺和所述延长测量尺的制作材料为PVC。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甘蔗株高测量尺,包括一基础测量尺和一延长测量尺,所述延长测量尺通过滑动机构与所述基础测量尺连接并沿该基础测量尺的长度方向滑动,基础测量尺和延长测量尺上设有多个刻度条,测量甘蔗株高时可在多个位置读取高度值,当甘蔗株倒伏时,该测量尺可根据甘蔗株倒伏状态弯曲,方便测量人员一次性测量甘蔗株高。

附图说明

此附图说明所提供的图片用来辅助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甘蔗株高测量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基础测量尺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后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延长测量尺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后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基础测量尺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延长测量尺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甘蔗株高测量尺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基础测量尺;11、第一刻度条;12、第三刻度条;2、延长测量尺;

21、第二刻度条;22、第四刻度条;3、滑动机构;31、凸肩;32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甘蔗株高测量尺,如图1、图2和图9所示,包括基础测量尺1和延长测量尺2,基础测量尺1和延长测量尺2通过滑动机构3连接,延长测量尺2可沿基础测量尺1的长度方向滑动。

如图3和4所示,基础测量尺1包括第一尺面和第三尺面,优选地,第一尺面为基础测量尺1的正面,第三尺面为基础测量尺1的背面,基础测量尺1的正面设有第一刻度条11,背面设有第三刻度条12,第一刻度条11和第三刻度条12的起始刻度位于基础测量尺的第一端边缘线,第一刻度条11和第三刻度条12的终止刻度位于基础测量尺的第二端边缘线,优选地,第一刻度条11和第三刻度条12的起始刻度位于基础测量尺的底端边缘线,终止刻度位于基础测量尺的顶端边缘。

如图5和6所示,延长测量尺2包括第二尺面,优选地,第二尺面为延长测量尺2的正面,延长测量尺2的正面设有第二刻度条21,第二刻度条21的起始刻度设于延长测量尺2的第二端边缘线,优选地,第三刻度条12的起始刻度位于延长测量尺2的顶端边缘。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延长测量尺2还包括第四尺面,优选地,第四尺面为延长测量尺2的反面,延长测量尺2的反面设有第四刻度条22,第四刻度条22与第二刻度条21的起始刻度位于同一平面且第四刻度条22与第二刻度条21的量程相同。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三刻度条21和第四刻度条22的终止刻度位于延长测量尺2的底端边缘线。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如9所示,延长测量尺的正面位于基础测量尺的正面之后,延长测量尺的反面位于基础测量尺的反面之前。

第三刻度条12的起始刻度的数值与第一刻度条11的终止刻度的数值相同,第二刻度条21和第四刻度条22的起始刻度的数值与第一刻度条11的终止刻度的数值相同,第一刻度条11、第三刻度条12、第二刻度条21和第时刻度条22均为递增排序刻度条,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刻度条21、第四刻度条22和第三刻度条12的终止刻度的数值是第一刻度条11的终止刻度的数值的2倍。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第一刻度条11的初始值为“0”,终止值为“180”,第三刻度条12的初始值为“180”,终止值为“360”,第二刻度条21的初始值为“180”,终止值为“360”,第四刻度条22的初始值为“180”,终止值为“360”。

滑动机构3包括凸肩31和滑槽32,凸肩31嵌在滑槽32内。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7-9所示,凸肩31沿尺身长度方向设在基础测量尺1上,滑槽32沿尺身长度方向设在延长测量尺2上,基础测量尺1和延长测量尺2通过凸肩31和滑槽32滑动连接。为了保证基础测量尺1和延长测量尺2的连接结构更加稳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基础测量尺1和延长测量尺2的两侧分别设有凸肩31和滑槽32,如图7-9所示,凸肩31的截面形状为L形,滑槽32的截面形状为与凸肩31对应的L形空腔。

基础测量尺1和延长测量尺2为PVC材料,基础测量尺1和延长测量尺2在自然状态下挺直,受力时弯曲。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甘蔗株高测量尺的使用过程如下:

1、当甘蔗株高低于基础测量尺1时,将基础测量尺的底端放在地面上,基础测量尺尽量靠近甘蔗株并与之平行,读取甘蔗肥厚带对应于第一刻度条11上的数值;

2、当甘蔗株高低于基础测量尺1时,将基础测量尺的底端放在地面上,基础测量尺尽量靠近甘蔗株并与之平行,向上拉出延长测量尺2,将延长测量尺2的顶端与甘蔗肥厚带对齐,此时有如下三种方法读取数值:

(a)以基础测量尺1的顶端边缘线为基准线,读取第三刻度条上与该基准线对应的数值,如图1所示,此时读取的数值为‘“280”;

(b)以基础测量尺1的顶端边缘线为基准线,读取第四刻度条上与该基准线对应的数值;

(c)以延长测量尺的顶底端边缘线为基准线,读取第二刻度条上与该基准线对应的数值,如图2所示,此时读取的数值为‘“280”。

3、当甘蔗株倒伏时,将基础测量尺的底端放在地面上,沿甘蔗株倒伏的方向弯曲基础测量尺1和延长测量尺2,根据甘蔗株高的情况,选取上述适合的方法读取数值。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