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故障远程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4582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线路故障远程监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故障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线路故障远程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地不断提高,用户对供电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要提高供电可靠性,重点在于配电网。然而在目前的电力系统中,由于配电网的投资相对不足,自动化水平低,导致其成为影响用户供电可靠性的短板和薄弱环节。馈线自动化是配电网自动化的主要任务之一,当故障发生时,及时准确地确定故障段,迅速隔离故障并恢复非故障区段供电。

目前,在农村配电系统中,以架空配电线路为主,配网网络结构大多数是辐射状供电模式,具有电力负荷分散、负荷密度小、配电线路较长、分支线路多的特点。针对农村配电网特点,目前采用最多的是自动跌落式分段器与重合器(或具有重合闸功能的断路器)配合使用的馈线自动化模式。当线路发生短路故障时,跌落式分段器能够自动检测并隔离故障区段,使无故障区段正常运行,可缩小因故障引起的停电面积,但由于自动跌落式分段器不具备通讯接口,无法将开关动作状态信息远传至主站后台用以实现故障的实时监测与定位,导致无法准确定位故障点,故障排查难度大,故障处理时间长。此外,又因为农村线路过于分散,加之部分分段器安装在山区或偏远地区,更加大现场人员发现、排查故障点的难度,使得排障人员工作量增加,故障处理时间延长,用户停电时间也相应延长,经济损失大。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实时有效监测及定位线路故障点,工作效率和准确度高,降低排障人员劳动强度,且经济性好的线路故障远程监测装置。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线路故障远程监测装置,包括:

固定座;

分段器;所述分段器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上,且所述分段器具有被测件;

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包括对称布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均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上并分列于所述分段器的两侧;

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的第一检测件、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的第二检测件,所述第一检测件与所述第二检测件相互配合形成检测路径,所述被测件位于所述检测路径中;及

用于与监测后台通信连接的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与所述检测组件通信连接。

上述线路故障远程监测装置,通过将所述分段器安设于所述固定座上,将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分别安装于所述分段器的两侧,之后将所述第一检测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将所述第二检测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使所述第一检测件与所述第二检测件之间形成检测路径,并同时确保所述分段器的被测件位于检测路径中,此时线路故障远程监测装置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当输电线路发生故障时,所述被测件移动而脱离检测路径,此时第一检测件和第二检测件将检测到的信号变化值输送给通信装置,由通信装置将采集到的分段器状态值传输给监测后台,从而快速、精准的定位输电线路上的故障发生点,由此可以避免运检人员盲目巡检,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同时还可以最大程度缩短排插及故障处理时间,减少停电时间,从而降低因停电带来的经济损失。

下面对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包括固定支架、至少一个第一锁紧件和至少一个第二锁紧件,所述固定支架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一支架均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装配孔,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二支架均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装配孔,所述第一锁紧件穿设于所述第一装配孔,所述第二锁紧件穿设于所述第二装配孔。因而不仅可以实现固定支架与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的牢固连接,同时上述连接方式结构简单,装拆方便,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均倾斜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且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平行设置。因而可以确保第一支架上的第一检测件与第二支架上的第二检测件配合形成的检测路径与被测件可靠配合,从而提升对分段器分/合闸状态检测的灵敏和有效,确保线路故障远程监测装置工作可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均包括安装板,所述检测组件还包括支撑座和锁紧组件,所述第一检测件和所述第二检测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安装板设有至少一个第三装配孔,所述支撑座设有至少一个第四装配孔,所述锁紧组件穿设于所述第三装配孔和所述第四装配孔。上述连接方式简单,装拆方便,装配强度和连接可靠性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装配孔为槽型孔。因而使得安装检测组件时,支撑座的安装位置具有一定的调节余量,以便于调整和提高检测组件与分段器的配合精度,进而保证检测装置的响应速度快、检测准确性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槽型孔设有防滑结构。因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支撑座与安装板的连接牢固性,保证第一检测件和第二检测件工作可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还均包括与所述安装板连接的挡板,所述挡板罩设于所述第一检测件和所述第二检测件的上方。因而通过挡板可以对第一检测件和第二检测件起到遮挡防护作用,避免在雨、雪等恶略天气时影响检测组件的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座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有至少一个定位柱,所述第一检测件和所述第二检测件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孔,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定位孔套接。因而可以实现对第一检测件和第二检测件的可靠安装固定,且该连接结构简单,装拆方便,便于提高工作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还均设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与所述固定支架配合抵接。因而可以避免在大风或收外力作用下,导致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发生摆动或脱离,提高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与固定支架的装配稳固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线路故障远程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线路故障远程监测装置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固定座,120、固定支架,122、第一安装部,124、第二安装部,140、第一锁紧件,160、第二锁紧件,200、分段器,220、被测件,300、支架组件,320、第一支架,340、第二支架,400、检测组件,420、第一检测件,440、第二检测件,460、支撑座,462、安装部,462a、定位柱,480、定位孔,500、检测路径,600、安装板,620、第三装配孔,622、防滑结构,700、挡板,800、抵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线路故障远程监测装置,包括固定座100;分段器200;所述分段器200设置于所述固定座100上,且所述分段器200具有被测件220;支架组件300,所述支架组件300包括对称布置的第一支架320和第二支架340,所述第一支架320和所述第二支架340均设置于所述固定座100上并分列于所述分段器200的两侧;检测组件400,所述检测组件400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320上的第一检测件420、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340上的第二检测件440,所述第一检测件420与所述第二检测件440相互配合形成检测路径500,所述被测件220位于所述检测路径500中;及用于与监测后台通信连接的通信装置(图中未示出),所述通信装置与所述检测组件400通信连接。

上述线路故障远程监测装置,通过将所述分段器200安设于所述固定座100 上,将所述第一支架320和所述第二支架340分别安装于所述分段器200的两侧,之后将所述第一检测件420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320上,将所述第二检测件440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340上,使所述第一检测件420与所述第二检测件440之间配合形成检测路径500,并同时确保所述分段器200的被测件220位于检测路径500中,此时线路故障远程监测装置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当输电线路发生故障时,所述被测件220移动而脱离检测路径500,此时第一检测件420和第二检测件440将检测到的信号变化值输送给通信装置,由通信装置将采集到的分段器200状态值传输给监测后台,从而快速、精准的定位输电线路上的故障发生点,由此可以避免运检人员盲目巡检,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同时还可以最大程度缩短排插及故障处理时间,减少停电时间,从而降低因停电带来的经济损失。

在上述优选的实施例中,分段器200为三相联动自动跌落式分段器200,其可以通过自动跌落分闸,进而隔离故障线路区段,使无故障线路区段正常供电,提高线网供电的可靠性。其中,其分/合闸动作具体表现为脱扣连动架(被测件220,其用于连接三台分段器200的脱扣钩,从而实现联动)的转动。此外,第一检测件420和第二检测件440均为红外传感器,即其中一个红外传感器为发射端,另一个红外传感器为接收端,正常状态下发射端发射红外射线并由接收端的红外传感器接收,红外射线即为上述检测路径500。当故障检测装置(对线路故障远程监测装置的简称)处于初始状态时,脱扣连动架处于检测路径500中,即阻断红外射线,此时分段器200处于合闸状态,故障检测装置处于未触发状态。当临近分段器200的输电线路出现故障时,此时分段器200自动跌落分闸,脱扣连动架动作从而脱离红外射线的传输路径,两个红外传感器的信号接通从而产生一个分段器200的感应信号,之后由通信装置采集该感应信号并将其传输给监测后台,后台监测设备或人员即可快速定位故障点,使得故障检测装置具备位置遥信告警功能。上述通信装置与检测后台的信号通信方式具体有两种:一种是通过GPRS的信号传输方式,另一种是通过GMS短信发送到移动终端的方式,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Pad、移动笔记本等,从而使巡线状态的运检人员实时获知故障点,继而提高排插故障点的效率及减少故障处理耗时。

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100包括固定支架120、至少一个第一锁紧件140和至少一个第二锁紧件160,所述固定支架120包括第一安装部122和第二安装部124,所述第一安装部122与所述第一支架320均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装配孔,所述第二安装部124与所述第二支架340均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装配孔,所述第一锁紧件140穿设于所述第一装配孔,所述第二锁紧件160穿设于所述第二装配孔。因而不仅可以实现固定支架120与第一支架320、第二支架340的牢固连接,同时上述连接方式结构简单,装拆方便,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其中,第一锁紧件140为螺栓,第一装配孔和第二装配孔为与螺栓适配的螺纹孔,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销钉与孔的卡接方式。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320和所述第二支架340均倾斜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120,且所述第一支架320与所述第二支架340平行设置。因而可以确保第一支架320上的第一检测件420与第二支架340上的第二检测件440配合形成的检测路径500与被测件220可靠配合,从而提升对分段器200分/合闸状态检测的灵敏和有效,确保线路故障远程监测装置工作可靠。根据电力行业相关安全规定,分段器200与垂线方向呈45度的倾斜角度安装,因而第一支架320与第二支架340同样为沿水平面向下倾斜45度布置,此时第一支架320和第二支架340与分段器200垂直,如此可以确保红外传感器与被测件220正相对。

请参照图2,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320和所述第二支架340均包括安装板600,所述检测组件400还包括支撑座460和锁紧组件,所述第一检测件420和所述第二检测件440设置于所述支撑座460上,所述安装板600设有至少一个第三装配孔620,所述支撑座460设有至少一个第四装配孔,所述锁紧组件穿设于所述第三装配孔620和所述第四装配孔。上述连接方式简单,装拆方便,装配强度和连接可靠性好。其中,锁紧组件为螺栓和螺母,第三装配孔620和第四装配孔为与螺栓适配的螺纹孔,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销钉与孔的卡接方式。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三装配孔620为槽型孔。因而使得安装检测组件400时,支撑座460的安装位置具有一定的调节余量,以便于调整和提高检测组件400与分段器200的配合精度,进而保证检测装置的响应速度快、检测准确性高。

此外,一实施例中,所述槽型孔设有防滑结构622。因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支撑座460与安装板600的连接牢固性,保证第一检测件420和第二检测件440工作可靠。其中,防滑结构622为沿槽型孔的两侧壁对称凸出设置的波浪型凸起结构,相邻两个波缝凸起之间形成波谷卡槽,当螺栓卡设于波谷卡槽内时,可以提高对螺栓的可靠定位。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320和所述第二支架340还均包括与所述安装板600连接的挡板700,所述挡板700罩设于所述第一检测件420和所述第二检测件440的上方。因而通过挡板700可以对第一检测件420和第二检测件440起到遮挡防护作用,避免在雨、雪等恶略天气时影响检测组件400的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挡板700与安装板600为一体式结构,因而具备可靠的连接强度;此外,挡板700与安装板600配合形成L型弯折状。

请参照图3,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座460包括安装部462,所述安装部462设有至少一个定位柱462a,所述第一检测件420和所述第二检测件440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孔480,所述定位柱462a与所述定位孔480套接。因而可以实现对第一检测件420和第二检测件440的可靠安装固定,且该连接结构简单,装拆方便,便于提高工作效率。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定位柱462a还可以是螺纹柱,当红外传感器通过定位孔480套设于螺纹柱之后,通过螺母锁紧,可以进一步提高红外传感器的安装牢固性。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320和所述第二支架340还均设有抵接部800,所述抵接部800与所述固定支架120配合抵接。因而可以避免在大风或受外力作用下,导致第一支架320和第二支架340发生摆动或脱离,提高第一支架320和第二支架340与固定支架120的装配稳固性。其中,抵接部800为挡板700和安装板600配合形成的梯形端部,梯形端部的两条侧边分别与固定支架的两个侧板抵接,从而形成可靠连接结构,可以有效防止第一支架320或第二支架340松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