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晴雨伞的淋雨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0287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涉及晴雨伞,尤其涉及用于对晴雨伞进行防雨性能测试的试验装置,具体是一种晴雨伞的淋雨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晴雨伞出厂前的防雨性能,GB中有明确规定需要对晴雨伞进行淋雨试验,试验方法是将伞撑开,使伞杆与地面垂直,并使伞面5r/min的转速绕伞杆旋转,喷水量在(3.6±0.5)L/min,并使整个伞面均在淋雨范围内,具体的淋雨装置如图1所示,在2min内观察伞面内情况,当伞杆不淌水,伞面内没有滴水和明显的雾状漏水现象,说明该伞具备良好的防雨性能。

但是该淋雨装置存在以下问题:1)所采用的喷头对伞面进行洒水时,喷头喷出的水线为由中心向外辐射状,不能很好地模拟自然下雨时的垂直降落状态,再加上伞面具有一定的弧度,导致伞面各处接收到的水量不均匀,伞面的边缘位置甚至无法被喷头喷出的水覆盖,不能准确模拟真实的降雨场景;2)喷水量的计算方法是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水量总体积,此计算方法不涉及测量面的大小,无法对不同的伞面面积作出适应性调整,喷水量无法有效均匀控制;3)而且其没有界定出水孔位、出水孔的孔径大小、出水均匀度及伞的覆盖面积等影响因子,每个实验室测出的差异较大,无法对标准进行很好的统一。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伞面接收到的喷淋水更加均匀、测试结果稳定,能更好的模拟真实降雨场景的晴雨伞的淋雨试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晴雨伞的淋雨试验装置,包括喷淋装置、用于测定喷淋量的雨量计和用于带动伞杆旋转的转动装置,所述喷淋装置包括设有调节阀的进水管和设于固定框架上用于均匀出水的布水管网,所述布水管网上均匀布设有多个与地面垂直设置的出水组件,所述出水组件包括设于布水管网上的安装座和插接在该安装座上的针头。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晴雨伞的淋雨试验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出水组件垂直于地面设置,更加逼真地模拟了自然环境中真实降雨的场景,伞面各处接收到的喷水更加均匀。

2、采用雨量计测定喷淋量。雨量计是用来测量一段时间内某区域的降水高度。通常,雨量计由承水器(漏斗)、储水筒(外筒)、储水瓶组成,并配有与其口径成比例的专用量杯。雨量计的计量单位为单位时间的降水高度,如mm/min,因而其结果与测试区域的大小无关,更接近于真实情况,并且测试结果的一致性高。

3、所述针头通过插接方式连接到安装座上,针头的孔径可以根据测试要求进行配置和更换。并且,针头安装和拆卸非常便捷。

4、针头可以采用市售的医用针头,价格便宜,成本低廉。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通过加热或胶水粘合固定于所述布水管网上。布水管网由热塑性材料制成,安装座也为热塑性材质,通过加热固定安装座和布水管网,不仅加工工艺简单,而且连接紧密、稳固;布水管网可以是普通塑料管加工而成,取材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具有与所述针头连接的第一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与所述针头的接触面为圆锥面。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还具有一个与所述布水管网连接的第二连接头和由第二连接头底部向外延展的凸缘,所述的第二连接头插入所述布水管网上的开孔内,所述的凸缘上表面与布水管网的外表面相抵。

进一步的,所述相邻出水组件之间的间距为50±5mm。多个出水组件形成(50±5)X(50±5)的方形结构,保证降落到伞面上的水滴均匀分布,且伞面各处都能被喷水覆盖,保证性能测试的有效性。

进一步的,所述针头的孔径为0.3-0.6mm。

优选的,所述针头的孔径为0.4mm。

进一步的,所述喷淋装置与伞面的间距大于等于500mm。

进一步的,所述布水管网水平设置,其包括至少一出水总管和与该出水总管垂直连通的出水支管。出水总管用于连通各个出水支管,便于布水管网不同区域形成环形通路,使得供水能够快速、均匀地分布到布水管网的各处。

进一步的,所述布水管网包括多个布水区域,所述进水管上设有多个支路,支路的终端与布水区域内出水总管的中心位置相连通。支路可以将进水管内的水快速、均匀地引导通向布水管网的不同区域,使得布水管网内的水流在短时间内得到均匀分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整个装置更加真实地模拟了自然降雨的真实场景,伞面各处接收的降水更加均匀,也保证了伞面实际接收到的降水的总量,而且结构简单,加工便捷;本实用新型的试验方法改变了传统统计降雨量的计算方法,提高了晴雨伞性能测试的有效性,减少了不同晴雨伞性能测试的差异。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淋雨试验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布水管网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进水管设有支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出水总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安装座的一种实施方式及其与布水管网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针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安装座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及其与布水管网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A-A方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2,一种晴雨伞的淋雨试验装置,包括供水装置、与供水装置相连的喷淋装置、用于带动伞杆11旋转的转动装置2及连接在转动装置2上用于测定喷淋量的雨量计。

喷淋装置安装在距离伞面12高度差为500mm以上处,即图2中H大于等于500mm,其包括与供水装置相连通的进水管32和与进水管32相连通的布水管网,进水管32上设有调节阀31,用于控制自供水装置通向布水管网的水的总量。如图3-5所示,布水管网水平设置,包括至少一个出水总管33和与所述出水总管33垂直的多个出水支管34,出水支管34与出水总管33交叉处相连通,相邻出水支管34之间的间距为50±5mm,即图3中h2为50±5mm。布水管网上设有出水组件4,具体的,出水总管33或出水支管34朝向地面一侧根据需要开设有多个开孔341,相邻开孔341之间的间距为50±5mm,即图5中h1为50±5mm。出水总管33和出水支管34为塑料材质,开孔341上通过加热熔化或胶水粘合固定连接有安装座41,安装座41上可拆卸连接有垂直于地面设置的针头42,针头42的孔径为0.3-0.6mm,于本实施例中,针头孔径为0.4mm,即图7中d为0.4mm,针头42包括圆锥形连接头421和针体422,针体422的底端被线切割成平面。

参照图6、图7,安装座41中心形成贯穿的通道,该通道分别与布水管网和针体422相连通形成喷淋通道。安装座41具有第一连接头411,该第一连接头411的外壁为圆锥形结构,该圆锥面与连接头421的内壁形成过盈配合,从而达到针头42与安装座41的快速安装和拆卸,针头42可以根据测试要求更换。参照图8、图9,在此基础上,安装座41的上部具有第二连接头412,该第二连接头412插入出水支管34的开孔341。第二连接头412的底部向外延展形成凸缘413,该凸缘413的上表面与出水支管34的外壁相抵,即凸缘413的上表面呈弧形结构,从而安装座41与出水支管34或出水总管33的连接更加紧密、稳固。

为了保证布水管网的稳固性,布水管网安装在固定框架35上,固定框架35上还安装有多个支撑件36,所述支撑件36与出水总管33平行设置,其上开设有一组通孔,出水支管34穿过该通孔后固定。

如图4所示,为了使得分布至整个布水管网各个区域的水量更加均匀,可以在进水管32的端部向两侧延伸形成多个支路,于本实施例中为四个支路321,相应的布水管网被划分成四个相同面积的区域,四个区域可以是相互独立设置,也可以是四个区域内的出水总管相连通设置,四个支路321终端分别与四个区域内出水总管33位于该区域内的中心位置331相连通,将进水管32内的水均匀分成四路通向四个区域,从而能快速在布水管网上形成四个环路,在最短时间内将水输送至整个布水管网的每个角落,而且维持布水管网各处布水均匀。

一种晴雨伞的淋雨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雨量计偏心安装于转动装置2上,测量降雨量,并通过调节阀31使降雨量达到规定值,于本实施例中,降雨量为4.4±0.2mm/min,即从供水装置中的水以4.4±0.2mm/min的速度涌入布水管网,每个出水组件上模拟自然降雨垂直向下均匀喷出水,布水管网的横向面积大于伞面12的面积,保证整个晴雨伞位于喷淋范围内;2)将晴雨伞撑开,固定连接在转动装置2上,伞杆11与地面垂直,使得雨量计与晴雨伞随着转动装置2同步旋转,转动速度为5±0.5r/min,维持规定降雨量进行测试2min;3)持续喷淋2min后关闭淋雨装置,立刻观察伞面内部是否有滴水和明显的雾状漏水,伞杆是否淌水,如以上现象均未出现,说明晴雨伞的防雨性能达到测试要求。

将雨量计跟随转动装置与伞杆同步旋转,从而在喷淋装置不动的情况下,保证雨量计接收不同区域的降水,可以模拟自然降雨的情况下,降雨的无规律性;将降雨量调整为每分钟内某区域提高的水位,而不是传统的每分钟内累计的降雨体积,计算方法不涉及测量区域的大小,充分保证了伞面接收到的降雨量,提高了测试的有效性,减少了对不同晴雨伞的测试的差异性,使得每个实验室测出的数据更加统一。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