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大型排水管涵接头定位的测线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25170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用于大型排水管涵接头定位的测线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工程检测与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大型排水管涵接头定位的测线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大型排水管涵是城市排水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承担着确保城市污水有序收集、运输和治理,维护城市日常运行的重要作用。随着城市建设快速发展,交通日趋繁忙,道路负荷的加重、道路扩宽改造及其他周边工程活动影响越来越多,导致现阶段普遍处于年久失修的大型排水管涵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其中大型排水管涵的渗漏现象时有发生,渗漏区域主要位于管涵接头所在位置,因而对其接头的定位工作越来越迫在眉睫。但是由于大型排水管涵年代久远,竣工资料的缺失或存在偏差,对其接头定位成为了渗漏检测工作的一项重要前提条件。

现阶段国内关于大型排水管涵接头定位技术手段仍然较为单一,主要依靠开挖等方法确定大型排水管涵的接头位置,但这些方法对场地造成破坏,投入成本较高,周期长,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现阶段市场缺乏一套快速、有效、准确的大型排水管涵接头定位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于大型排水管涵接头定位的测线布置结构,该结构通过高密度电阻率法实现排水管涵接头的无损定位。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用于大型排水管涵接头定位的测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排水管涵的走向设置有高密度电阻率测线,所述高密度电阻率测线包括沿所述排水管涵走向等间距分布的若干检测电极以及依次连接各所述检测电极的检测电缆。

各所述检测电极等间距分布,所述检测电极插入土壤中的角度及深度均保持一致,所述检测电极呈垂直插入。

所述检测电极之间的间距为0.2m-3.0m。

所述高密度电阻率测线的长度满足有效探测深度至少大于所述排水管涵接头埋深的5倍。

所述高密度电阻率测线位于所述排水管涵的上方地面区域。

所述高密度电阻率测线位于所述排水管涵外侧的上方地面区域,距所述排水管涵边界的最大距离为3m。

所述检测电缆的一端连接有仪器主机以及电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采集周期较短、投入成本较低、对场地无破坏侵入、不需要开挖,能够快速判断大型排水管涵接头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高密度电阻率测线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高密度电阻率测线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高密度电阻率测线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如图1-3,图中标记1-5分别为:排水管涵1、高密度电阻率测线2、接头3、检测电极4、检测电缆5、仪器主机6、电源7。

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大型排水管涵接头定位的测线布置结构,其包括:沿排水管涵1的走向设置有高密度电阻率测线2,高密度电阻率测线2设置于排水管涵1上方的地面区域,可以偏离排水管涵1约3m距离,但位于排水管涵1正上方效果最佳,布置的测线2用于探测排水管涵1上接头3的位置;高密度电阻率测线2包括沿排水管涵1走向等间距分布的若干检测电极4以及依次连接各检测电极4的检测电缆5。

如图1和图2所示,各检测电极4等间距分布,检测电极4插入土壤中的角度及深度尽可能保持一致,检测电极4尽可能呈垂直插入;在本实施例中检测电极4之间的间距为0.2m-3.0m;检测电缆5的一端连接有仪器主机6以及电源7。

如图1和图2所示,高密度电阻率测线2的长度满足有效探测深度大于排水管涵1的接头3埋深的要求;高密度电阻率测线2的长度及检测电极4的个数需要根据大型排水管涵1的埋深及现场情况综合确定。在检测电极4个数一定的条件下,高密度电阻率测线2的长度越大,探测深度越深,探测精度就越低。为了确保能够探测到大型排水管涵1的接头3的埋深,布设的高密度电阻率测线2的长度需要满足有效探测深度大于大型排水管涵1底界面埋深的要求。通常情况下,高密度电阻率测线2的长度约为大型排水管涵1底边界埋深的6倍时,可以满足上述探测最低要求。高密度电阻率测线2的长度可以适当增加,确保探测数据能够完全满足要求。比如大型排水管涵底边界埋深为7m,可以选用50个电极,电极距为1m或者选用100个检测电极4,电极距为0.5m。

如图1和图2所示,使用本实施例的测线布置结构探测排水管涵1的接头3的位置包括以下步骤:

1)如图1和图2所示,沿排水管涵1的走向在其上方的土壤中布设高密度电阻率测线2;在高密度电阻率测线2布设过程中,采用卷尺标定距离,将检测电极4按等间距插入地面区域的土壤中,相邻检测电极4之间的间距为0.2m-3m,一般情况下,电极距可以选择为2m;使高密度电阻率测线2的延伸方向与排水管涵1的走向尽可能一致。若干检测电极4插入地面中的角度及深度尽可能保持一致,检测电极4尽可能垂直插入。相邻的检测电极4之间通过检测电缆5相连接,若干检测电极通过检测电缆5连接形成高密度电阻率测线2。

2)如图1和图2所示,按照电阻率采集仪器的操作要求采集高密度电阻率测线2测得的电阻率数据;对电阻数据进行反演处理得到电阻率剖面数据;以排水管涵接头3附近的电阻率高于非接头处的电阻率为判定原则,根据电阻率剖面图像分析判定排水管涵1的接头3位置,从高密度电阻率剖面图上可以观察到排水管涵1所在深度位置上,高电阻率区域和低电阻率区域沿测线方向是相间分布的。

本实施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采集周期较短、投入成本较低、对场地无破坏侵入、不需要开挖,能够快速判断大型排水管涵接头位置。

实施例2: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和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高密度电阻率测线2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高密度电阻率测线2沿排水管涵1走向布设;高密度电阻率测线2位于排水管涵1外侧的上方地面区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