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多工位汽车部件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3657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一机多工位汽车部件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部件检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一机多工位汽车部件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部件在进行尺寸检测时,需要进行在线检测,现有的在线检测系统一般通过机器人进行检测,但现有的机器人一般一个机器人只能检测一个工位上的汽车部件,对于汽车部件(包括白车身)的全方位尺寸检测等,往往需要多个机器人配合完成整体的检测,这种检测方式造成机器人的工作效率较低,不利于提供系统的检测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机多工位汽车部件检测系统,以解决现有的检测系统所存在的检测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机多工位汽车部件检测系统,包括控制器、测量机器人、旋转测量台,所述测量机器人设置在所述旋转测量台上,所述旋转测量台用于带动所述测量机器人在不同测量站间切换转动,所述测量机器人用于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对来自不同工位并被运送至测量站上的被测件进行测量。

较佳地,所述工位处设有用于固定安装所述被测件的柔性支架。

较佳地,所述柔性支架具有9个安装面,该9个安装面上分别设有柔性安装孔,所述被测件通过连接件与柔性安装孔的配合安装在所述安装面上。

较佳地,所述不同的测量站处设有识别传感器,所述测量机器人通过所述识别传感器进行测量站的到位选择。

较佳地,所述工位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于两个产线上,用于通过产线将工位处的被测件传送至测量站所在处。

较佳地,所述工位的数量为四个,每两个分别设于两个产线上,用于通过产线将工位处的被测件传送至测量站所在处。

较佳地,所述旋转测量台的外部围设有安全栅栏。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将测量机器人设置在旋转测量台上实现测量机器人可以对来自不同工位处的被测件进行测量,实现了一机多工位的检测,提高了系统的检测效率。

(2)可根据需要设置工位数量,通过产线运送工位上的被测件至测量站,系统自动化程度高、集中度好,提高了整个检测系统对多个被测件的测量效率及精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检测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检测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和讨论,显然,这里所描述的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例,并不是全部的实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为了便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为例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且各个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一机多工位汽车部件检测系统,包括控制器1、测量机器人2、旋转测量台3,其中,测量机器人2设置在旋转测量台3上,旋转测量台3用于带动测量机器人2在不同测量站间切换转动,测量机器人2用于在控制器1的控制下对来自不同工位并被运送至测量站上的被测件进行测量。

进一步地,工位处设有用于固定安装被测件的柔性支架4。通过这种设置,可使得被测件通过柔性支架4固定在工位上,以供测量机器人2进行测量使用。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柔性支架具有9个安装面,其中,包括一个顶面和8个侧面,8个侧面与顶面相接。其中,顶面为长方形的四角被正切后形成的八边形,这种箱体形式构成的柔性支架的9个安装面便于安装各种被测件,相比于现有的长方体形状的箱体,其适用范围更广,且安装复杂度被大大降低。该9个安装面上分别设有柔性安装孔,则被测件通过连接件与柔性安装孔的配合安装在所述安装面上。这里的连接件可根据需要设置为与柔性安装孔进行配合连接的螺钉、销钉等任何一种可将被测件进行位置固定的零件。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工位为2个,分别为A1及A2。两工位之间设有人员隔离栏8。本实施例中的两个工位A1及A2,分别设于产线A及产线B上,用于分别通过产线A及产线B将工位A1及A2处的被测件传送至第一测量站6及第二测量站7所在处,使得旋转到位的测量机器人可以进行在测量站处的测量。

进一步地,不同的测量站处设有识别传感器,则测量机器人2通过识别传感器进行到位选择,从而辅助控制器控制旋转测量台带动测量机器人旋转至合适的工位处进行被测件的测量。

进一步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旋转测量台3的外部围设有安全栅栏5。

其中,上述的工位处的被测件是通过产线运送到测量站的,产线的驱动端也与控制器相连,以供控制器控制产线的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检测系统其余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不同之处参见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机多工位汽车部件检测系统的工位的数量为四个。每两个分别设于两个产线上,用于通过产线将工位处的被测件传送至测量站所在处。其中,两个产线的相邻工位之间设有人员隔离栏8。本实施例中的四个工位分别为A11、A12、B11、B12,其中,A11、A12分别位于A产线上,工位A11、A12上的柔性支架通过A产线带动至第一测量站6,以供完成测量机器人完成该两个工位上被测件的自动测量。工位B11、B12上的柔性支架通过B产线带动至第二测量站7,以供完成测量机器人完成该两个工位上被测件的自动测量。

其中,上述的工位处的被测件是通过产线运送到测量站的,产线的驱动端也与控制器相连,以供控制器控制产线的运动。

这样,测量机器人可通过旋转工作台分别旋转至A产线的第一测量站6或B产线的第二测量站7,完成对两个产线上四个工位上的被测件的测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变形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