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X波段面雨量雷达数据提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8519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基于GIS的X波段面雨量雷达数据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数据的存储

以雷达所在位置为圆心,按极坐标方式存储,共360个径向,从0度至359度排列,每径向数据存储若干雨强值,每个雨强值占用两个字节;

步骤二,极坐标数据转换为栅格数据

步骤二-1,生成栅格数据

(1)生成空栅格

将雷达所在位置的经纬度通过投影转换为坐标,调用函数生成空栅格数据;

(2)极坐标数据写入到空栅格

①定义一个二维数组,数组中存储有极坐标方位角angel,库数n,利用二重循环将雷达极坐标数据写入到二维数组中;

②从用来存储极坐标数据的空栅格抽象获得像素块,用于临时存储雨量数据;

③通过下式计算栅格点到雷达中心的距离:

<mrow> <mi>d</mi> <mi>i</mi> <mi>s</mi> <mo>=</mo> <msqrt> <mrow> <msup> <mrow> <mo>(</mo> <mi>x</mi> <mo>-</mo> <mi>c</mi> <mi>e</mi> <mi>n</mi> <mi>t</mi> <mi>x</mi> <mo>)</mo> </mrow> <mn>2</mn> </msup> <mo>-</mo> <msup> <mrow> <mo>(</mo> <mi>y</mi> <mo>-</mo> <mi>c</mi> <mi>e</mi> <mi>n</mi> <mi>t</mi> <mi>y</mi> <mo>)</mo> </mrow> <mn>2</mn> </msup> </mrow> </msqrt> </mrow>

式中dis为栅格点到雷达中心距离,x,y为栅格点坐标;

④通过下式计算栅格点到雷达中心的方位角:

式中azim为方位角,θ=arctan(y/x);

⑤根据栅格点到雷达中心的距离dis、方位角azim在极坐标中找到相应的雨量值,从而获得该栅格点的雨量值,从像素块左上角开始,先X方向在Y方向,依次遍历,赋予栅格点雨量值,将像素块重新写回空栅格,完成雷达极坐标数据到栅格数据的转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GIS的X波段面雨量雷达数据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三,雷达雨量图像展示

步骤三-1,对栅格图进行分级渲染;

步骤三-2,利用色阶渲染形成雨量颜色分级;

步骤三-3,对雨量图进行透明度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GIS的X波段面雨量雷达数据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四,雷达雨量数据提取:用点、面批量化方式提取雷达雨量值,根据站点和/或行政边界和/或小流域提取。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