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道路试验多功能涉水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71133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车辆道路试验多功能涉水池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公开涉及车辆试验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道路试验多功能涉水池。



背景技术:

在车辆道路试验中需要反复将车辆开过具有一定深度的水池,尤其在电动车辆日渐普及以及道路积水频发的地区,该试验可以考核车辆涉水过程中的通过能力和防水安全性能,涉水试验已成为车辆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步骤。由于现有的涉水池多年来没有改进,其功能及布局不够完善,根据现在汽车涉水池的使用情况来看,都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试验强度不够,水池容易被泥沙污染不能对水质进行自洁,水池底部为平坦路面而没有对用户工况的多种路面进行合理复现,缺少盐度控制等诸多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高效的车辆道路试验多功能涉水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辆道路试验多功能涉水池,包括可供车辆驶过的涉水池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涉水池本体内底壁的车轮举升凸块。

可选的,所述车轮举升凸块与所述涉水池本体的内底壁可拆卸地连接。

可选的,所述车轮举升凸块包括选自扭曲凸块、单侧举升凸块、梯形减速凸块、弧形减速凸块、鱼鳞坑凸块、卵石凸块和波形凸块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所述扭曲凸块包括设置在所述涉水池本体宽度方向一侧的第一凸块和另一侧的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第二凸块沿所述涉水池本体的长度方向交错布置,以间隔地托举车辆的单侧车轮。

可选的,所述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沿长度方向至少各自为间隔设置的两个。

可选的,沿车辆行驶的方向,所述涉水池本体依次设置有起始水平路段、下坡路段、水平试验路段、上坡路段和水平驶离路段,所述车轮举升凸块设置于所述水平试验路段上。

可选的,所述多功能涉水池还包括设置有循环水泵的循环水路,所述循环水路的入水口与所述涉水池本体的底部流体连通,出水口与所述涉水池本体流体连通,并且所述循环水路上设置有除杂单元和/或加盐单元。

可选的,所述除杂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循环水路中的沉淀池和/或过滤池,所述加盐单元包括储盐罐和盐水池,所述储盐罐与所述盐水池连通,所述盐水池设置在所述循环水路中。

可选的,所述盐水池中设置有所述第一盐度计,所述盐水池和所述入水口之间的所述循环水路中设置有第二盐度计。

可选的,所述多功能涉水池还包括用于测定涉水池本体中液位的液位测量设备,所述涉水池本体的入水口处设置有入水控制阀,出水口处设置有出水控制阀,所述液位测量设备与所述入水控制阀和出水控制阀信号连接以根据液位控制所述入水控制阀和出水控制阀的开闭。

本公开在涉水池本体的内底壁设置车轮举升凸块,从而能够模拟车辆的各种真实使用工况,提高了车辆道路试验的强度。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提供的车辆道路试验多功能涉水池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纵向截面图)。

图2是本公开提供的车辆道路试验多功能涉水池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

图3是本公开提供的车辆道路试验多功能涉水池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管线2入水控制阀3管线

4涉水池本体5管线6第二盐度计

7管线8循环水泵9管线

10沉淀池11管线12过滤池

13管线14盐水池15储盐罐

16第一盐度计17管线18出水控制阀

19管线20连通器21液位仪

22滤膜23扭曲凸块24单侧举升凸块

25梯形减速凸块26弧形减速凸块41起始水平路段

42下坡路段43水平试验路段44上坡路段

45水平驶离路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涉水池具体设置和使用时的上下。

如图2-3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辆道路试验多功能涉水池,包括可供车辆驶过的涉水池本体4以及设置于所述涉水池本体4内底壁的车轮举升凸块。

本公开中,车轮举升凸块是指凸出涉水池本体4内底壁的用于托举行驶中的车辆的部件,可以模拟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真实路况,从而提高了车辆道路试验的强度,提高了试验的真实性和实用性,避免了在平坦的水平测试路段强度不够和工况不全面的问题。

本公开优选所述车轮举升凸块与所述涉水池本体4的内底壁可拆卸地连接,从而在车辆进行试验前,可以根据不同车辆的参数选择的合适的凸块距离、凸块种类和凸块高度,而在没有道路试验需求时,可以选择拆除各凸块使涉水池4底部平坦以便进行常规性涉水试验,提高了车辆道路试验的灵活性。

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3所示,所述车轮举升凸块可以包括选自扭曲凸块23、单侧举升凸块24、梯形减速凸块25、弧形减速凸块26、鱼鳞坑凸块、卵石凸块和波形凸块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车轮举升凸块的材料可以包括选自塑胶、木材、钢板、石板、条石和卵石中的至少一种。车辆行驶到上述车轮举升凸块上方相应的会产生扭曲变形、侧倾变形、冲击振动等状态,在改变车辆行驶速度的同时车辆变形与冲击强度也会相应变化,从而模拟真实路况。所述扭曲凸块23可以包括设置在所述涉水池本体宽度方向一侧的第一凸块和另一侧的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第二凸块可以沿所述涉水池本体的长度方向交错布置,以间隔地托举车辆的单侧车轮,例如所述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沿长度方向可以至少各自为间隔设置的两个,扭曲凸块用于间隔地托举车辆的单侧车轮,模拟车辆在崎岖路面的使用工况,考查车辆在该路面所带来变形和冲击时的涉水安全性能。单侧举升凸块与扭曲凸块的作用稍有不同,其用于模拟道路上有石块、土堆、路沿或凸起的车辆使用工况,用于举升一侧的车轮。梯形减速凸块和弧形减速凸块用于模拟车辆行驶过减速块的使用工况,鱼鳞坑凸块用于模拟车辆在坑洼道路上行驶的工况,而波形凸块用于模拟车辆在具有连续大角度俯仰路面上行驶的工况。上述凸块可以单个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例如,根据某个现实路段的具体路面情况,进行设置不同的凸块进行同时使用。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设置其它形状的凸块进行使用,本公开并无特殊限制。

为了方便多功能涉水池与其它测试道路的匹配使用以及方便多功能涉水池车辆的使用,如图2-3所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沿车辆行驶的方向,所述涉水池本体4依次设置有起始水平路段41、下坡路段42、水平试验路段43、上坡路段44和水平驶离路段45,所述车轮举升凸块设置于所述水平试验路段43上。具体测试时,车辆依次开过起始水平路段41和下坡路段42并进入水平试验路段43中进行车辆涉水试验,然后从上坡路段44和水平驶离路段45驶离涉水池本体4,从而完成了一次试验。完成一次试验的车辆可以进行后续试验、重复涉水池的试验或进行车辆状况的检查等步骤。

在实际试验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由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或进行其它车辆试验时,车轮或车身会带入泥土等杂质,从而在车辆驶过涉水池本体时,在涉水池本体中的水冲刷下,泥土等杂质会被洗入涉水池本体中,从而沉淀在涉水池本体的底部或悬浮在水里,并且随着试验的进行,涉水池本体中的泥土等杂质会越积越多,从而影响试验随时间变化的平行性,因此,涉水池本体中的泥土等杂质需要根据水质情况进行清理,以使每次试验测试条件基本相同,避免水质影响试验质量。另外,由于城市积水中一般含有盐分,水中的盐分对车辆的绝缘安全性性能具有重大影响,因此,涉水池本体中的水可以设定有盐度,例如盐度为0.5-40重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所述多功能涉水池还包括设置有循环水泵8的循环水路,所述循环水路的入水口与所述涉水池本体4的底部流体连通,出水口与所述涉水池本体4流体连通,并且所述循环水路上设置有除杂单元和/或加盐单元。通过除杂单元能够去除涉水池本体中水所含有的泥土等杂质,而加盐单元能够在水中加入盐分,提高水的盐度,从而更好地模拟真实的城市积水。加盐单元所加入的盐一般选择氯化钠。

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所述除杂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循环水路中的沉淀池10和/或过滤池12,所述加盐单元包括储盐罐15和盐水池14,所述储盐罐15与所述盐水池14连通,所述盐水池14设置在所述循环水路中。通过循环水泵8可以将涉水池本体4中的水泵入循环水路中,然后通过沉淀池10中进行沉淀和/或进入过滤池12中进行过滤,以及通过盐水池14进行加盐。沉淀池10中可以加入促沉淀剂或者絮凝剂以提高水中的沉淀;过滤池12中垂直于水流方向可以设置有滤膜22,该滤膜22可以是布材料、高分子材料或硅胶材料等;而与盐水池14连通的储盐罐15可以位于盐水池14的上方,其顶部可以设置有入盐口,底部设置有出盐口,而盐水池14位于出盐口正下方,出盐口处可以设置有阀门,从而控制盐的流速和流量。

进一步地,为了对水中的盐分进行测量和控制,如图1所示,所述盐水池14中可以设置有所述第一盐度计16,所述盐水池14和所述入水口之间的所述循环水路中可以设置有第二盐度计6。通过在盐水池14中设置第一盐度计16,可以控制储盐罐向盐水池的加盐量,而在循环水路中设置第二盐度计6,可以测量涉水池本体4的水中盐分的含量,从而根据第一盐度计和第二盐度计中盐度的差值计算储盐罐还需加盐的量,实现了盐分的定量控制。

根据发明人的经验,涉水池本体中的水深度一般在2mm-1000mm之间,而由于天气的不同以及随着试验的进行,涉水池本体中的水会蒸发减少或者随降雨而增加或随着车辆而带走。为了准确控制水的深度,除了在涉水池本体上设置入水口和出水口进行入水和出水以外,如图1所示,所述多功能涉水池还可以包括用于测定涉水池本体4中液位的液位测量设备,所述涉水池本体4的入水口处可以设置有入水控制阀2,出水口处可以设置有出水控制阀18,所述液位测量设备可以与所述入水控制阀2和出水控制阀18信号连接以根据液位控制所述入水控制阀2和出水控制阀18的开闭。如图1所示,所述液位测量设备可以包括与所述涉水池本体4流体连通的连通器20以及用于测量所述连通器20中液位的液位仪21,所述入水控制阀2和出水控制阀18与所述液位仪21信号连接,所述入水控制阀2可以为球阀,所述出水控制阀18可以为塞阀。通过上述设备可以进行定量地控制涉水池本体中水位的高低,并且还可以通过自动控制的方式调节水位。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公开,但是本公开并不因此而受到任何限制。

如图2-3所示,车辆进行试验时,从起始水平路段41和下坡路段42驶入涉水池本体4的水平试验路段43中并在车轮举升凸块的托举下浸泡在一定深度的水中进行涉水试验,依次经过扭曲凸块23、单侧举升凸块24、梯形减速凸块25后,从上坡路段44和水平驶离路段45驶离涉水池本体,而完成一次试验。

如图1所示,当涉水池本体4中的水位低于试验要求水位时,可以从管线1通过入水控制阀2和管线3对涉水池本体4中注入清洁水,而若注入清洁水过多,可以通过涉水池本体底部的出水口和出水控制阀18进行排水。另外,为了方便观测水位并根据水位对入水和出水进行控制,还可以设置液位仪21,液位仪21设置在连通器20中,连通器20通过管线19与涉水池本体4底部流体连通,从而通过液位仪21监测水位并根据监测的数据控制入水控制阀2和出水控制阀18进行入水和出水。

如图1-3所示,为了控制水中的盐分和杂质含量,可以将水从涉水池本体4的底部通过管线5、第二盐度计6、管线7、循环水泵8送入沉淀池10中进行沉淀处理,以沉淀大颗粒杂质,沉淀处理后的水继续通过管线11送入过滤池12中并经过其中的滤膜22的过滤后通过管线13送入盐水池14中通过储盐罐15进行加入盐,从而提高水中盐分。盐水池15中可以设置第一盐度计16以与第二盐度计6相配合控制加盐量。加盐结束后的水重新注入到涉水池本体4中。管线5可以与管线1设置在涉水池本体4水平方向的对角位置,使水循环更充分彻底,使水得到充分除杂。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