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管管端封堵试漏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41698发布日期:2019-01-16 07:38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软管管端封堵试漏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管件产品的试漏,尤其是对于软质管件(尼龙管、橡胶管等)实现快速封堵试漏,具体是一种软管管端封堵试漏的装置。



背景技术:

试漏是管件产品的常见工序之一,快速封堵管端可以提高试漏效率,简化试漏操作。

对于软质管件(尼龙管、橡胶管等)快速封堵试漏常规采用的一端堵塞一端通气的方法,但是压力稍大就会出现膨胀或者密封不紧的状况,达不到试压的目的,同时由于软管的物理特性会导致试漏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能够既快又方便地对软质管件(尼龙管、橡胶管等)快速封堵试漏,特提出一种软管管端封堵试漏的装置。

为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软管管端封堵试漏的装置,包括测试软管,测试软管的一端封堵,其特征在于:测试软管另一端设有管端封堵装置,管端封堵装置包括一个气缸,气缸内设有活塞,活塞轴延伸出气缸外,活塞轴内设有测试通气孔;

在气缸的另一端还设有前端盖,前端盖旋入在气缸内,活塞的端面上设有波纹状通气管,测试通气孔和波纹状通气管贯通;

前端盖内设置有硅胶密封圈,波纹状通气管在硅胶密封圈内形成测试软管的装配关系,测试软管套在竹节状通气管外,测试软管外壁和硅胶密封圈形成密封关系;

气缸的端面向缸体内贯通设有气缸通气孔;

活塞和气缸内壁之间还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气缸的夹紧力为被测试工件试漏气体压力2倍以上,硅胶密封圈硬度为40-50a。

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使用时向气缸的气缸通气孔中充入压缩空气,活塞向下移动,压缩硅胶密封圈,使缩硅胶密封圈将测试软管和波纹状通气管紧紧包裹住形成密封状态;测试通气孔再充气对软管进行试漏测试,反之退出即可。

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安全,对于软管的测试方便快捷,提高试漏效率,简化试漏操作。

气缸的夹紧力推荐为被测管件试漏气体压力2倍以上,这样可以保证对测试工件的夹紧,不会因为试漏气体压力过大而造成脱离的危险,硅胶密封圈硬度推荐40-50a是为了能够有足够的弹力密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剖视图。

图中1是气缸,2是前端盖,3是密封圈,4是波纹状通气管,5是活塞,6是硅胶密封圈,7是活塞轴,8是气缸通气孔,9是测试通气孔,10是测试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如图1所示。

一种软管管端封堵试漏的装置,包括测试软管10,测试软管10的一端封堵,测试软管10另一端设有管端封堵装置,管端封堵装置包括一个气缸1,气缸1内设有活塞5,活塞轴7延伸出气缸1外,活塞轴7内设有测试通气孔9;

在气缸1的另一端还设有前端盖2,前端盖旋2入在气缸1内,活塞3的端面上设有波纹状通气管4,测试通气孔9和波纹状通气管4贯通;

前端盖2内设置有硅胶密封圈6,波纹状通气管4在硅胶密封圈6内形成测试软管10的装配关系,测试软管10套在波纹状通气管4外,测试软管10外壁和硅胶密封圈6形成密封关系;

气缸1的端面向缸体内贯通设有气缸通气孔8;

活塞4和气缸1内壁之间还设有密封圈3。

气缸1的夹紧力推荐为被测试软管10试漏气体压力2倍以上,这样可以保证对测试软管10的夹紧,不会因为试漏气体压力过大而造成脱离的危险,硅胶密封圈6硬度推荐40-50a是为了能够有足够的弹力密封。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为一种软管管端封堵试漏的装置,测试软管的一端封堵,测试软管另一端设有管端封堵装置,管端封堵装置包括一个气缸,气缸内设有活塞,活塞轴延伸出气缸外,活塞轴内设有测试通气孔;在气缸的另一端还设有前端盖,前端盖旋入在气缸内,活塞的端面上设有波纹状通气管,测试通气孔和波纹状通气管贯通;前端盖内设置有硅胶密封圈,波纹状通气管在硅胶密封圈内形成测试软管的装配关系,测试软管套在竹节状通气管外,测试软管外壁和硅胶密封圈形成密封关系;气缸的端面向缸体内贯通设有气缸通气孔;活塞和气缸内壁之间还设有密封圈;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安全,对于软管的测试方便快捷,提高试漏效率,简化试漏操作。

技术研发人员:王钦明;土亚军;罗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风(十堰)汽车管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6.30
技术公布日:2019.0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