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远传装置的真空传感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41571发布日期:2019-03-05 19:16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远传装置的真空传感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真空传感器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基于远传装置的真空传感器系统。



背景技术:

真空技术发展已经超过百年历史,并且在工业和科研应用领域逐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真空是指在一个封闭的腔体中取出里面的气体分子从未产生一个非常干净的负压环境。由于大气中存在这大量的气体分子和各种颗粒物等物质,从而使得非常多的研究和工艺无法进行。真空环境因为去除了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和各种颗粒物,其负压特性也改变了物体表面吸附的各种污染物,从而产生非常干净的表面,从而各种高精产品的生产获得了必须的生产环境。同时由于气体分子稀薄,热能失去一个重要的传递导体,从而为生产领域带来良好的真空绝热的功效。然而真空技术并不是单纯地追求“低于一个大气压状态下的特定空间”,而是利用真空这个物理条件来完成在大气压下无法实现的各种崭新工艺。真空技术作为发展现代工业所必须的特殊手段,在国际上六十年代已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几个工业发达的国家拥有比较强大的真空制造工业。例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工业强国无一不是真空技术强国,真空对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管是工业,还是航空航天技术及军工生产对于材料要求的不断提高,更是离不开真空技术。近几年来,国内真空工业发展十分迅速,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其他工业技术领域对真空技术的需求增加。但目前国内的真空技术水平仍旧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对于真空获得,真空测量,真空检漏等技术在很多行业仍然是我们国家的一个短板技术。各种应用都需要真空,但是真空的测量也是真空工艺和应用的一个必须的核心技术手段。真空传感器是专门针对真空应用进行真空度测量的技术手段,其产品对工艺实施具有决定性的指示作用。

现有技术中,真空托表是必不可少的用于读取真空测量值的设备。该方案不但成本高,而且使用不便,并且无法实时获得真空信息,对使用环境和真空状态进行实时监控。需要时需要人工到现场,或者设备和车辆必须返回到厂家或者监测站进行检测。不但浪费时间同时也带来了运能损失和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其存在,成本高、使用不方便等技术问题。因此,提供一种基于远传装置的真空传感器系统就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成本高、使用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的基于远传装置的真空传感器系统,该系统具有成本低、使用方便、能进行实时监控等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远传装置的真空传感器系统,包括感温模块及控制模块,所述感温模块包括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有真空室,所述真空室内设有感温装置,所述真空室外部设有与感应装置通过引线连接的控制转换电路,所述控制转换电路包括信号放大电路及ad转换电路;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与控制转换电路的微处理单元,与微处理单元连接的显示模块,所述真空传感器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微处理单元连接的远传模块,所述远传模块包括与微处理单元连接的信号发射模块,与所述信号发射模块对应的信号接收模块,与信号接收模块连接的监控中心,所述信号发射模块为有线信号发射模块,信号接收模块为有线信号接收模块;所述监控中心包括大数据分析平台,所述大数据分析平台包括设备状态预判单元,告警单元;所述设备状态预判单元用于根据数据分析判断设备当前及未来的设备运行状态;所述告警单元用于告警输出设备异常运行状态,所述告警单元包括信号处理模块,与信号处理模块连接的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告警输出电路,所述输入输出接口电路与告警输出电路并联,与所述告警输出电路连接的蓝牙信号发射器及显示单元;所述蓝牙信号发射器用于向相匹配的蓝牙接收设备发送告警指令;所述显示单元有线或无线连接于所述告警单元及设备状态预判单元,用于显示设备状态及告警指令。

上述方案中,为优化,进一步地,所述信号发射模块为无线信号发射模块,对应的信号接收模块为无线信号接收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信号发射模块包括功率放大器及天线。

进一步地,所述告警单元还包括与告警输出电路连接的蜂鸣器,所述蜂鸣器用于输出声音告警指令。

进一步地,所述真空传感器系统还包括温度补偿单元,所述温度补偿单元包括固设于金属外壳内表面或外表面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转换电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感温装置包括真空度传感器,所述真空度传感器包括结构为螺旋灯丝结构的敏感元件,所述螺旋灯丝结构包括四层螺旋体,第一层螺旋体是副钨丝围绕第一主钨丝螺旋状环绕而成的螺旋体,第二层螺旋体是第一层螺旋体围绕第二主钨丝螺旋状环绕而成的螺旋体,第三层螺旋体是第二层螺旋体作螺旋状环绕而成的螺旋体,第四层螺旋体是第三层螺旋体作螺旋状环绕而成的螺旋体;所述钨丝为螺旋双绞的钨丝线组合。

进一步地,所述真空度传感器数量不少于1个,等距离间隔分布于所述真空室内腔。

进一步地,所述监控中心对应数量不少于2个的信号发射模块,所述信号接收模块与所述信号发射模块数量一致,所述信号发射模块的输出指令前3位为身份识别码。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远传装置的真空传感器系统用于液化天然气运输及存储中真空绝热系统。

本发明的真空远传传感器系统经过成本优化和控制,可以实现车辆和设备随设备配置。通过采用远传技术实现真空状态实时监控,为安全生产和运输带来技术上的颠覆性变革。真空传感器系统中远传模块提供4ma-20ma或者无线传输信号。真空测量信号可以被实时采集并集成到监控系统中,生产和运输过程中实时根据真空测量值对生产安全进行监控。产品使用过程中虽然不可避免的受到环境温度影响,但是该技术通过利用精确温度补偿技术进行补偿计算,可以实现真空传感和数据传输过程中无误差的进行准确运算。同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分析平台,车辆和设备无需返厂即可将数据可以将数据异地传输到数据平台,监控中心客户根据数据平台及时获得真空绝热等数据,对设备维护等进行预先的判断和物料、维护的预判,合理安排生产,也可以实现安全预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效果一,降低了运行成本;

效果二,提高了测量实时性;

效果三,提高了安全性;

效果四,提高了使用方便性,能够进行风险预判及生产预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实施例1中基于远传装置的真空传感器系统示意图。

图2,监控中心组成示意图。

图3,真空室内感温装置组成示意图。

图4,告警单元组成示意图。

图5,真空度传感器中感温元件结构示意图。

图6,实施例2中基于远传装置的真空传感器系统示意图。

附图中,1-金属外壳,2-温度传感器,3-感温装置,4-抗震弹簧,5-连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1,一种基于远传装置的真空传感器系统,包括感温模块及控制模块,所述感温模块包括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有真空室,所述真空室内设有感温装置,所述真空室外部设有与感应装置通过引线连接的控制转换电路,所述控制转换电路包括信号放大电路及ad转换电路;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与控制转换电路的微处理单元,与微处理单元连接的显示模块,所述真空传感器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微处理单元连接的远传模块,所述远传模块包括与微处理单元连接的信号发射模块,与所述信号发射模块对应的信号接收模块,与信号接收模块连接的监控中心。本实施例中信号发射模块及接收模块均为有线方式,有线信号发射模块输出信号电流大小为4ma-20ma。

如图2,监控中心包括大数据分析平台,所述大数据分析平台包括设备状态预判单元,告警单元;所述设备状态预判单元用于根据数据分析判断设备当前及未来的设备运行状态;所述告警单元用于告警输出设备异常运行状态。

如图3,告警单元包括信号处理模块,与信号处理模块连接的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告警输出电路,所述输入输出接口电路与告警输出电路并联,与所述告警输出电路连接的蓝牙信号发射器及显示单元;所述蓝牙信号发射器用于向相匹配的蓝牙接收设备发送告警指令;所述显示单元有线或无线连接于所述告警单元及设备状态预判单元,用于显示设备状态及告警指令。告警单元还包括与告警输出电路连接的蜂鸣器,所述蜂鸣器用于输出声音告警指令。

如图4,感温装置包括真空度传感器,真空度传感器数量不少于1个,等距离间隔分布于所述真空室内腔。如图5,真空度传感器包括结构为螺旋灯丝结构的敏感元件,所述螺旋灯丝结构包括四层螺旋体,第一层螺旋体是副钨丝围绕第一主钨丝螺旋状环绕而成的螺旋体,第二层螺旋体是第一层螺旋体围绕第二主钨丝螺旋状环绕而成的螺旋体,第三层螺旋体是第二层螺旋体作螺旋状环绕而成的螺旋体,第四层螺旋体是第三层螺旋体作螺旋状环绕而成的螺旋体;所述钨丝为螺旋双绞的钨丝线组合。所述监控中心对应数量不少于2个的信号发射模块,所述信号接收模块与所述信号发射模块数量一致。信号发射模块的输出指令前3位为身份识别码。

如图1,所述真空传感器系统还包括温度补偿单元,所述温度补偿单元包括固设于金属外壳内表面或外表面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转换电路连接。

本实施例所述基于远传装置的真空传感器系统用于液化天然气运输及存储中真空绝热系统。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远传模块与监控中心的连接方式,具体结构示意图如图6,进一步提高了使用方便性。信号发生模块为无线信号发射模块,信号接收模块为无线信号接收模块。所述无线信号发射模块包括功率放大器及天线。

尽管上面对本发明说明性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只要各种变化只要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发明精神和范围内,一切利用本发明构思的发明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