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兼容电能表和集中器的检定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74535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兼容电能表和集中器的检定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能表和集中器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层兼容电能表和集中器的检定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电能表、集中器在投入使用前需要进行多种检测,检定设备承担了其中的大部分任务,包括准确度要求试验、电气要求试验、通信功能试验、一致性试验、费控试验等。对电能表和集中器进行测试,需要自动接插线装置的探针与电能表或集中器的相应端子可靠接触,为电能表和集中器提供工作所需的电流电压环境。显然,检定设备中的自动接插线装置决定了该检定设备适用的电能表和集中器的种类。

在电能表行业中,目前与本专利最相近似的实现方案为单层检定设备。该种检定设备配备的自动接插线装置是单层的,而单层自动接插线装置只能完成某一类电能表或者集中器的接插。通过对称配置的自动接插线装置,单层检定设备最多可兼容两种类型的电能表或一种电能表和一种集中器,可检测的电能表种类少,而电能表的种类繁多,有单相、三相、终端之分,每一大类中又分许多小类,目前的检定设备无法满足检表线系统的需求。此外,空间利用率低,若要检测两种以上类别的电能表、集中器,则需要配置多个单层检定设备,导致检定设备成本提高。

鉴于此,克服以上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新的双层兼容电能表和集中器的检定检测设备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双层兼容电能表和集中器的检定检测设备。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以下的技术措施来实现:

一种双层兼容电能表和集中器的检定检测设备,该检测设备包括:

机架;

对称间隔设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一接插线装置和第二接插线装置,所述第一接插线装置包括在竖直方向上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电能表挂表座和第一集中器挂表座,所述第二接插线装置包括在竖直方向上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二电能表挂表座和第二集中器挂表座;

用于承载待测电能表或待测集中器的边缘设有夹爪的托盘;以及

设于所述机架上用于支撑所述托盘并带动托盘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以调节托盘高度的升降机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插线装置还包括第一安装座、第一滑动机构、第一侧板、第一对接气缸、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座固定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安装板通过第一滑动机构设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第一安装板两端通过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固定连接形成竖直方向上的分层结构,所述第一对接气缸与所述第一安装板驱动连接并沿着所述第一滑动机构的延伸方向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座,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接插线装置沿着所述第一滑动机构向待测电能表或待测集中器靠近的方向水平滑动。

优选地,所述第二接插线装置还包括第二安装座、第二滑动机构、第二侧板、第二对接气缸、第三安装板和第四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座固定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三安装板通过第二滑动机构设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第三安装板两端通过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四安装板固定连接形成竖直方向上的分层结构,所述第二对接气缸与所述第三安装板驱动连接并沿着所述第二滑动机构的延伸方向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座,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接插线装置沿着所述第二滑动机构向待测电能表或待测集中器靠近的方向水平滑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第三安装板和第四安装板前端分别设有第一挡块、第二挡块、第三挡块和第四挡块。

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设于机架的第一固定板、两个导向轴结构、位于第一固定板上方用于支撑所述托盘的第二固定板、第一气缸组件和第二气缸组件,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平行间隔设置,导向轴结构的一端与第二固定板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组件包括设于第一固定板下方的第一气缸本体和贯穿第一固定板向上延伸的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二气缸组件包括设于第二固定板下方的第二气缸本体和向下延伸的第二活塞杆,第一活塞杆的末端和第二活塞杆的末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导向轴结构包括导向轴、直线轴承、螺母和缓冲垫,所述直线轴承套设于所述导向轴,所述直线轴承穿设并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导向轴的顶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板连接,所述导向轴的底端设有与所述螺母相配合的螺纹,所述导向轴的底端与所述螺母之间设有缓冲垫。

优选地,所述托盘底部装有射频标签。

优选地,所述机架上还设有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上还设有射频标签识别器,用于获取所述射频标签上的待测集中器或待测电能表的类型信息并传递至所述升降机构、第一接插线装置和第二接插线装置。

优选地,所述检测设备还包括电控装置,所述升降机构、第一接插线装置和第二接插线装置均与所述电控装置控制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插线装置和第二接插线装置各设置十个。

本发明的检测设备为对称的双层结构,该检测设备包括:机架、第一接插线装置、第二接插线装置、用于承载待测电能表或待测集中器的托盘和升降机构,可兼容多种类型的电能表或集中器的有效检测,扩大了检表线系统的适用范围,能够满足检表系统的需求,同时提高空间利用率,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能表和集中器的检测设备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能表和集中器的检测设备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能表和集中器的检测设备中第一接插线装置的分层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能表和集中器的检测设备中第一和第二滑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能表和集中器的检测设备中第二接插线装置的分层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能表和集中器的检测设备中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能表和集中器的检测设备检测集中器的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能表和集中器的检测设备检测电能表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许多方面。附图中的部件未必按照比例绘制。替代地,重点在于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部件。此外,在附图中的若干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对应零件。

如本文所用的词语“示例性”或“说明性”表示用作示例、例子或说明。在本文中描述为“示例性”或“说明性”的任何实施方式未必理解为相对于其它实施方式是优选的或有利的。下文所描述的所有实施方式是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做出和使用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预期并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范围由权利要求限定。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详细地描述了熟知的特征和方法以便不混淆本发明。出于本文描述的目的,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和其衍生词将与如图1定向的发明有关。而且,并无意图受到前文的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发明内容或下文的详细描述中给出的任何明示或暗示的理论限制。还应了解在附图中示出和在下文的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装置和过程是在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发明构思的简单示例性实施例。因此,与本文所公开的实施例相关的具体尺寸和其他物理特征不应被理解为限制性的,除非权利要求书另作明确地陈述。

图1和图2示出了一种双层兼容电能表和集中器的检定检测设备,该检测设备包括:机架3、第一接插线装置1、第二接插线装置2、用于承载待测电能表或待测集中器的托盘4和升降机构5。

第一接插线装置1和第二接插线装置2对称间隔设于所述机架3上。其中,所述第一接插线装置1包括在竖直方向上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电能表挂表座10和第一集中器挂表座11,所述第二接插线装置2包括在竖直方向上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二电能表挂表座20和第二集中器挂表座21。所述第一电能表挂表座10和第二电能表挂表座20上载有第一探针,所述待测电能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探针相对应的第一端子,所述第一集中器挂表座11和第二集中器挂表座21上载有第二探针,所述待测集中器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探针相对应的第二端子,当所述第一探针与第一端子或第二探针与第二端子可靠接触,即为接驳成功。

进一步地,一个所述第一接插线装置1或一个第二接插线装置2能同时与三个待测电能表或集中器接驳,故所述第一接插线装置1和第二接插线装置2同时可接驳六个待测电能表或六个待测集中器。所述第一接插线装置1和第二接插线装置2各设置十个。

进一步地,所述待测电能表为单相电能表。

针对不同的电能表类型或集中器类型,与电能表或集中器进行接驳的挂表座不同,本发明的检测设备为对称的双层结构,可同时实现最多两种集中器和两种电能表的有效检测,增加了可检测电能表和集中器的种类,扩大了检表线系统的适用范围,能够满足单层检测设备无法满足检表系统的需求。

进一步地,所述托盘4具有夹爪40,所述托盘4能同时承载六个待测电能表或六个待测集中器,优选为并列两排各三个设置,与所述第一接插线装置1和第二接插线装置2相对应接驳,当待测电能表或待测集中器位于托盘4上时,夹爪40将待测电能表或待测集中器固定,可实现待测电能表或待测集中器的准确定位。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述第一接插线装置1还包括第一安装座12、第一滑动机构13、第一侧板14、第一对接气缸15、第一安装板16和第二安装板17,所述第一安装座12固定设于所述机架3上,所述第一安装板16通过第一滑动机构13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座12上,所述第一安装板16两端通过所述第一侧板14与所述第二安装板17固定连接形成竖直方向上的分层结构,所述第一对接气缸15与所述第一安装板16驱动连接并沿着所述第一滑动机构13的延伸方向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座12,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接插线装置1沿着所述第一滑动机构13向待测电能表或待测集中器靠近的方向水平滑动。

进一步地,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6的所述第一侧板14在竖直方向上支撑所述第二安装板17,所述第一集中器挂表座11固定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6上,所述第一电能表挂表座10固定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板17上。双层结构设置充分利用竖直方向上空间,在实现更多种类和更大数量的电能表或集中器的检测时,减少检测设备的占地面积,增加了空间利用率,同时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座12被构造为u型结构,其包括第一底板121和垂直于第一底板121且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侧面板122,所述第一滑动机构13设于所述第一侧面板122上,所述第一对接气缸15设于所述第一底板121上。

进一步地,参见图4,所述第一滑动机构13包括固定设于所述第一侧面板122上的滑轨130、与所述滑轨130滑动配合的滑块131,所述滑块131与第一安装板16连接。

具体地,所述第一对接气缸15设于所述第一底板121的中间位置,当第一对接气缸15驱动所述第一接插线装置1向待测电能表或待测集中器靠近的方向水平滑动时,带动所述第一安装板16通过所述滑块131在所述滑轨130上滑动配合,使所述第一电能表挂表座10或第一集中器挂表座11能够实现向待测电能表或待测集中器靠近的方向水平滑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参见图5,所述第二接插线装置2还包括第二安装座22、第二滑动机构23、第二侧板24、第二对接气缸25、第三安装板26和第四安装板27,所述第二安装座22固定设于所述机架3上,所述第三安装板26通过第二滑动机构23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座22上,所述第三安装板26两端通过所述第二侧板24与所述第四安装板27固定连接形成竖直方向上的分层结构,所述第二对接气缸25与所述第三安装板26驱动连接并沿着所述第二滑动机构23的延伸方向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座22,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接插线装置2沿着所述第二滑动机构23向待测电能表或待测集中器靠近的方向水平滑动。

进一步地,设于所述第三安装板26的所述第二侧板24在竖直方向上支撑所述第四安装板27,所述第二集中器挂表座21固定设于所述第三安装板26上,所述第二电能表挂表座20固定设于所述第四安装板27上。双层结构设置充分利用竖直方向上空间,在实现更多种类和更大数量的电能表或集中器的检测时,减少检测设备的占地面积,增加了空间利用率,同时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安装座22被构造为u型结构,其包括第二底板221和垂直于第二底板221且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侧面板222,所述第二滑动机构23设于所述第二侧面板222上,所述第二对接气缸25设于所述第二底板221上。

进一步地,参见图4,所述第二滑动机构23包括固定设于第三侧面板222上的滑轨130、与所述滑轨130滑动配合的滑块131,所述滑块131与第三安装板26连接。

具体地,所述第二对接气缸25设于所述第二底板221的中间位置,当第二对接气缸25驱动所述第三安装板26向待测电能表或待测集中器靠近的方向水平滑动时,带动所述第三安装板26通过所述滑块131在所述滑轨130上滑动配合,使所述第二电能表挂表座20或第二集中器挂表座21能够实现向待测电能表或待测集中器靠近的方向水平滑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和图5,所述第一安装板16、第二安装板17、第三安装板26和第四安装板27前端分别设有第一挡块161、第二挡块171、第三挡块261和第四挡块271。所述第一挡块161、第二挡块171、第三挡块261和第四挡块271用于夹紧托盘4,防止待测电能表或待测集中器进行接驳时托盘4倾斜,进一步保证待测电能表或待测集中器的位置,提高接驳的准确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参见图6,所述升降机构5包括设于机架3的第一固定板50、两个导向轴结构51、位于第一固定板50上方用于支撑所述托盘4的第二固定板52、第一气缸组件53和第二气缸组件54,第一固定板50和第二固定板52平行间隔设置,导向轴结构51的一端与第二固定板52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组件53包括设于第一固定板50下方的第一气缸本体531和贯穿第一固定板50向上延伸的第一活塞杆532,所述第二气缸组件54包括设于第二固定板52下方的第二气缸本体541和向下延伸的第二活塞杆542,第一活塞杆532的末端和第二活塞杆542的末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轴结构51包括导向轴510、直线轴承511、螺母512和缓冲垫513,所述直线轴承511套设于所述导向轴510,所述直线轴承511穿设并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板50,所述导向轴510的顶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板52连接,所述导向轴510的底端设有与所述螺母512相配合的螺纹,所述导向轴510的底端与所述螺母512之间设有缓冲垫513。第二固定板52呈阶梯状,包括位于中间的高阶部521和分别位于高阶部521两端的两个低阶部522,两个导向轴结构51分别位于两个低阶部522下方,第二气缸组件54位于高阶部521下方。

所述导向轴510的底端与所述螺母512螺接,所述螺母512充当挡块的作用,所述导向轴510带动所述螺母512上下运动,可以防止导向轴510抽出同时限制了所述第一气缸组件53和第二气缸组件54的运动范围,所述螺母512与所述导向轴510之间设置了缓冲垫513,可以防止导向轴510磨损。

具体地,当第一集中器挂表座11和第二集中器挂表座21与待测集中器进行接驳时,只需第一气缸组件53进行工作就可将待测集中器升至所需高度;当第一电能表挂表座10和第二电能表挂表座20需要与待测电能表进行接驳时,需要第一气缸组件53和第二气缸组件54同时工作,才能将电能表升至所需高度。

当升降机构5将待测集中器升至所需高度时,第一对接气缸15对第一接插线装置1、第二对接气缸25对第二接插线装置2均施加驱动力,滑块131沿着滑轨130滑动,将第一集中器挂表座11和第二集中器挂表座21的第二探针向待测集中器的第二端子靠近,实现接驳;当升降机构5将待测电能表升至所需高度时,第一对接气缸15对第一接插线装置1、第二对接气缸25对第二接插线装置2均施加驱动力,滑块131沿着滑轨130滑动,将第一电能表挂表座10和第二电能表挂表座20的第一探针向待测电能表的第一端子靠近,实现接驳。

升降机构5用于支撑托盘4并带动托盘4在竖直方向移动以调节托盘4的高度,以适配不同类型的电能表或集中器所需的高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设备还包括电控装置(图中未示出),所述升降机构5、第一接插线装置1和第二接插线装置2均与所述电控装置控制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述托盘4的底部两端还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401,优选为两个。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板52两端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定位销501,优选为两个,与所述安装孔401相配合。将定位销501安装至安装孔401内,可实现托盘4的准确定位,防止托盘4滑动,导致接驳失败。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托盘4底部装有射频标签(图中未示出)。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3上还设有输送装置(图中未示出),所述输送装置上还设有射频标签识别器(图中未示出),用于获取所述射频标签上的待测集中器或待测电能表的类型信息并传递至所述升降机构5、第一接插线装置1和第二接插线装置2,从而控制升降机构5、第一接插线装置1和第二接插线装置2的动作。

具体地,当射频标签识别器获取的信息为集中器时,第一气缸组件53、第一接插线装置1和第二接插线装置2工作,使第一集中器挂表座11和第二集中器挂表座21均与待测集中器完成接驳,当射频标签识别器获取的信息为电能表时,第一气缸组件53、第二气缸组件54、第一接插线装置1和第二接插线装置2均工作,使第一电能表挂表座10和第二电能表挂表座20均与待测电能表完成接驳。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输送装置上还设有感应开关(图中未示出),当托盘4处于感应开关的感应区域时,挡停动作,保证待测电能表或待测集中器输送到检测设备内的相应位置,检测完成后,挡停下降放行托盘4。

本发明的检测设备根据待检测对象的不同,升降机构5的工作方式不同,具有不同的工作流程。

当待检测对象为集中器时,参见图7,第一气缸组件53进行工作,将待测集中器升至所需高度。

具体地,输送装置来料,当托盘4处于感应开关的感应区域,挡停升起,升降机构5中的第一气缸组件53进行工作,第一接插线装置1和第二接插线装置2同时向待测集中器的第二端子的方向推进,使第一集中器挂表座11和第二集中器挂表座21上的第二探针与待测集中器的第二端子可靠接触,接驳完成后进行相关测试,测试结束后,第一接插线装置1和第二接插线装置2退出,升降机构5下降,挡停下降,托盘4流走,完成。

当待检测对象为电能表时,参见图8,第一气缸组件53和第二气缸组件54同时工作,将待测电能表升至所需高度。

具体地,输送装置来料,当托盘4处于感应开关的感应区域,挡停升起,升降机构5中的第一气缸组件53和第二气缸组件54同时进行工作,第一接插线装置1和第二接插线装置2同时向待测电能表第一端子的方向推进,使第一电能表挂表座10和第二电能表挂表座20上的第一探针与待测电能表的第一端子可靠接触,接驳完成后进行相关测试,测试结束后,第一接插线装置1和第二接插线装置2退出,升降机构5下降,挡停下降,托盘4流走,完成。

本发明的检测设备不仅对竖直方向上空间的进一步利用,达到增加空间利用率和通用性的效果,同时,双层结构在实现检测更多数量或类型的电能表或集中器的情况下,所需要的设备数量并不需要增加,进一步降低检测设备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