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毛细管口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35071阅读:9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流变学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毛细管口模。



背景技术:

传统的毛细管口模一般用于测试材料的流变特性,毛细管口模结构简单,其直径一般为1mm左右,如0.5mm、1.0mm及1.5mm。毛细管的长度与直径的比值(长径比)一般为10-50之间的范围。参看流变学教材(吴其晔,巫静安,高分子材料流变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传统的挤出成型口模的缺点是:入口压力损失较大,需要作入口压力校正,即物料从料筒进入毛细管以后,在入口处产生严重的入口压力损失。由于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料筒下端,毛细管中的压力低于料筒中的压力,必须采用措施测量入口压力损失大小(比如用bagley方法校正,或者采用双筒毛细管测试,即普通毛细管和零长毛细管并用),才能得到毛细管中的压力值,出口也存在压力损失,产生挤出胀大现象,这种压力损失相对于入口压力损失较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测试更直接、便捷的新型毛细管口模,提高测试效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毛细管口模,具有模体,所述的模体内具有台阶通孔,所述台阶通孔从上至下依次为入口段、平流段和出口段,所述入口段高度为h1、直径为ф1,平流段高度为h2、直径为ф2,出口段高度为h3、直径为ф3,其中h1为1/3h2,h3为1/5~1/4h2,ф1为3~5ф2,ф3为2.3ф2。

进一步地,为使物料从料筒内流入口模入口段有个缓慢过渡过程,减少因部分压力能转化为物料的弹性能而造成的压力损失,所述的入口段的物料入口处具有45度的倒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主要考虑入口压力损失,对毛细管的结构作了修正,将毛细管分为直径不同的入口段、平流段和出口段,从而极大地减小了物料在入口处的压力损失,同时也考虑了出口压力损失,使得测试结果更直接、便捷,提高了测试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模体2.入口段3.平流段4.出口段5.倒角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的一种新型毛细管口模,具有模体1,所述的模体1内具有台阶通孔,所述台阶通孔从上至下分成三段,依次为入口段2、平流段3和出口段4。其中入口段2高度为h1、直径为ф1,平流段3高度为h2、直径为ф2,出口段4高度为h3、直径为ф3。

其中h1为1/3h2,h3为1/5~1/4h2,ф1为3~5ф2,ф3为2.3ф2。本实施例中,h2=15mm,则h1=5mm,h3=3mm;ф2=1.0mm,则ф1=4mm,ф3=2.2mm。

所述的入口段2的物料入口处具有45度的倒角5,可使物料从料筒内流入口模入口段2时具有一个较为缓慢的过渡过程,以减少因部分压力能转化为物料的弹性能而造成的压力损失,

所述入口段2直径如此设计,是为了让从料筒流入毛细管入口段2的物料有一个流动过渡过程,因为料筒直径一般较大,如为10mm,物料从直径10mm的料筒突然进入直径为1mm的毛细管时,物料(一般为高分子材料)会发生强烈的拉伸而存储弹性能,使得入口压力损失较大,因此该口模将毛细管的入口段2直径ф1定为毛细管平流段3直径ф2的3~5倍,这样可极大地降低物料在入口段2的入口压力损失,使得设在料筒末端的压力传感器测试值更接近毛细管中的真实压力,以有利于测试效果;经过了入口段2的缓冲,物料在平流段3中流动,再经过出口段4流出口模。而设计出口段4直径ф1=2.3ф2,是考虑到高分子材料一般存在离模膨胀现象,又称挤出胀大,胀大比一般在2.2左右(当毛细管长径比超过10时),这样的设计考虑了出口压力损失,使得测试结果更可靠。

如上所述,三段式结构的毛细管口模极大地减小了物料的入口压力损失,也考虑了出口压力损失。在平流段3中,传统毛细管测试原理仍然适用,如剪切速率和剪切应力公式不变,而且可省去入口压力校正繁琐的步骤(至少入口压力损失大大减小)。对于三段式毛细管口模的加工也较为顺利,因为入口段2和出口段4直径大,平流段3直径小,加工工艺合理,这种设计不太复杂,却能够取得明显的测试效果,节省了制造成本。

本发明由于采取了上述技术方案,充分考虑了高分子材料在入口处压力损失,也考虑了出口处的压力损失,使得测试结果更接近真实值,甚至可避免采用入口压力校正,从而提高了测试效率,节省了成本(如不需双筒毛细管口模,只用单筒毛细管)。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毛细管口模,具有模体,所述的模体内具有台阶通孔,所述台阶通孔从上至下依次为入口段、平流段和出口段,所述入口段高度为h1、直径为Ф1,平流段高度为h2、直径为Ф2,出口段高度为h3、直径为Ф3,其中h1为1/3h2,h3为1/5~1/4h2,Ф1为3~5Ф2,Ф3为2.3Ф2。本发明主要考虑入口压力损失,对毛细管的结构作了修正,将毛细管分为直径不同的入口段、平流段和出口段,从而极大地减小了物料在入口处的压力损失,同时也考虑了出口压力损失,使得测试结果更直接、便捷,提高了测试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廖华勇;刘春林;陶国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7.10.23
技术公布日:2018.04.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