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环境仓用有毒气体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70343发布日期:2018-06-01 21:48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力电池环境仓用有毒气体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气体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动力电池环境仓用有毒气体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电池测试,主要用于检测电流、电压、容量、内阻、温度、电池循环寿命,并给出曲线图,是动力电池投放市场的必要过程,动力电池环境仓是一种专用电池测试试验设备,主要用于动力电池进行可靠性试验、考核和确定动力电池产品及零部件等在进行高低温湿热试验后的参数及性能,是新能源汽车、科研、学校等领域必备的测试设备。在动力电池测试时,质量较差的电池会发生自燃,电池化学成分复杂,自燃会产生一氧化碳和甲烷等有毒气体,影响测试人员的健康和环境质量,故亟需一种气体检测系统,来排除有毒气体的危害,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动力电池环境仓用有毒气体检测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环境仓用有毒气体检测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实际测试过程中亟需一种气体检测系统,来排除有毒气体的危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动力电池环境仓用有毒气体检测系统,包括半框形风管,所述半框形风管的左侧拐角设有抽风机,且抽风机的风叶位于半框形风管的内腔左侧,所述半框形风管的左侧套接有恒温装置,所述半框形风管的内腔顶部中央间隔设有烟雾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和甲烷传感器,所述半框形风管的右侧套接有气体处理装置,所述恒温装置包括开孔箱体,所述开孔箱体的左侧开孔内壁设有温度计,所述开孔箱体的内壁顶部和底部水平交错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的左侧设有导热板,且导热板的端部贯穿于开孔箱体的外壁,所述导热板的表面设有制冷片,且制冷片的热端与导热板的表面搭接,所述隔板的右侧设有PTC加热器组,所述开孔箱体的右侧开孔内壁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电性连接A/D转换器和单片机,所述单片机和A/D转换器之间电性连接数据比较器,所述单片机电性连接温度计、温控器、制冷片和PTC加热器组,所述数据比较器与温控器电性连接;

所述气体处理装置包括带观察窗的耐压罐,所述耐压罐的左侧底部设有电磁阀,所述耐压罐的内腔顶部左右两侧均设有隔热板,两组所述隔热板之间设有网格板,所述网格板的底部设有加热电阻丝,所述耐压罐的内腔底部中央插接有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顶部设有空心圆锥,所述空心圆锥的表面贯穿卡接有防水透气膜,所述耐压罐的右侧中央设有鼓风机,所述耐压罐的内壁右侧中央与鼓风机的出风口同轴设有单向空气阀,所述烟雾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和甲烷传感器电性连接模数转换器,所述模数转换器电性连接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无线通讯模块和驱动电路,所述微处理器双向电性连接对比单元,所述驱动电路电性连接继电器电路,所述继电器电路与加热电阻丝和鼓风机构成串联回路。

优选的,所述半框形风管的左侧进气端内腔卡接有防尘滤网。

优选的,所述导热板的外端设有温差发电片。

优选的,所述支撑管的表面顶部设有液位报警器。

优选的,所述鼓风机和抽风机的电机壳体表面设有海绵套。

优选的,所述鼓风机和继电器电路之间电性连接有延时接通电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利用烟雾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和甲烷传感器将气体信息通过无线通讯模块传递给主控制中心,对比单元和微处理器对一氧化碳和甲烷浓度进行比较,驱动电路和继电器电路在微处理器的作用下对加热电阻丝和鼓风机进行控制,加热电阻丝发热使甲烷和一氧化碳进行燃烧,燃烧产生的水通过电磁阀排出,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防水透气膜和支撑管排出,鼓风机鼓入空气进行助燃,该系统智能化程度高,对产生的有毒气体进行燃烧处理,实用性强,有利于营造一种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本发明恒温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恒温装置原理框图;

图4为本发明气体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气体处理装置原理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半框形风管,2-抽风机,3-恒温装置,4-烟雾传感器,5-一氧化碳传感器,6-二氧化碳传感器,7-甲烷传感器,8-气体处理装置,9-模数转换器,10-对比单元,11-微处理器,12-无线通讯模块,13-驱动电路,14-继电器电路,30-开孔箱体,31-温度计,32-隔板,33-导热板,34-制冷片,35-PTC加热器组,36-温度传感器,37-A/D转换器,38-数据比较器,39-单片机,40-温控器,800-耐压罐,801-电磁阀,802-隔热板,803-网格板,804-加热电阻丝,805-支撑管,806-空心圆锥,807-防水透气膜,808-鼓风机,809-单向空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动力电池环境仓用有毒气体检测系统,包括半框形风管1,半框形风管1的左侧拐角设有抽风机2,且抽风机2的风叶位于半框形风管1的内腔左侧,半框形风管1的左侧套接有恒温装置3,半框形风管1的内腔顶部中央间隔设有烟雾传感器4、一氧化碳传感器5、二氧化碳传感器6和甲烷传感器7,半框形风管1的右侧套接有气体处理装置8,恒温装置3包括开孔箱体30,开孔箱体30的左侧开孔内壁设有温度计31,开孔箱体30的内壁顶部和底部水平交错设有隔板32,隔板32的左侧设有导热板33,且导热板33的端部贯穿于开孔箱体30的外壁,导热板33的表面设有制冷片34,且制冷片34的热端与导热板33的表面搭接,隔板32的右侧设有PTC加热器组35,开孔箱体30的右侧开孔内壁设有温度传感器36,温度传感器36分别电性连接A/D转换器37和单片机39,单片机39和A/D转换器37之间电性连接数据比较器38,单片机39电性连接温度计31、温控器40、制冷片34和PTC加热器组35,数据比较器38与温控器40电性连接;

气体处理装置8包括带观察窗的耐压罐800,耐压罐800的左侧底部设有电磁阀801,耐压罐800的内腔顶部左右两侧均设有隔热板802,两组隔热板802之间设有网格板803,网格板803的底部设有加热电阻丝804,耐压罐800的内腔底部中央插接有支撑管805,支撑管805的顶部设有空心圆锥806,空心圆锥806的表面贯穿卡接有防水透气膜807,耐压罐800的右侧中央设有鼓风机808,耐压罐800的内壁右侧中央与鼓风机808的出风口同轴设有单向空气阀809,烟雾传感器4、一氧化碳传感器5、二氧化碳传感器6和甲烷传感器7电性连接模数转换器9,模数转换器9电性连接微处理器11,微处理器11电性连接无线通讯模块12和驱动电路13,微处理器11双向电性连接对比单元10,驱动电路13电性连接继电器电路14,继电器电路14与加热电阻丝804和鼓风机808构成串联回路。

其中,半框形风管1的左侧进气端内腔卡接有防尘滤网,减少仓内灰尘进入半框形风管1,造成阻塞,导热板33的外端设有温差发电片,节能环保,为电力系统供电,支撑管805的表面顶部设有液位报警器,便于及时提醒打开电磁阀801进行排液,鼓风机808和抽风机2的电机壳体表面设有海绵套,利用网状结构,减少噪音传递,鼓风机808和继电器电路14之间电性连接有延时接通电路,在一氧化碳和甲烷浓度较大时,让加热电阻丝804发热后,再接通鼓风机808鼓入空气助燃,使燃烧彻底。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将半框形风管1安装在仓的顶部,抽风机2将仓内的空气抽入恒温装置3内腔,温度传感器36和温度计31对气体进入和流出的温度进行监控,在数据比较器38、单片机39和温控器40的作用下,利用制冷片34和PTC加热器组35进行恒温设定,导热板33将制冷片34的热端温度散出开孔箱体30,使流出的气体温度满足烟雾传感器4、一氧化碳传感器5、二氧化碳传感器6和甲烷传感器7检测的温度范围,烟雾传感器4、一氧化碳传感器5、二氧化碳传感器6和甲烷传感器7将气体信息通过无线通讯模块12传递给主控制中心,对比单元10和微处理器11对一氧化碳和甲烷浓度进行比较,驱动电路13和继电器电路14在微处理器11的作用下对加热电阻丝804和鼓风机808进行控制,加热电阻丝804发热使甲烷和一氧化碳进行燃烧,燃烧产生的水通过电磁阀801排出,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防水透气膜807和支撑管805排出,鼓风机808鼓入空气进行助燃。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