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压力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0237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精密压力表。



背景技术:

精密压力表由测压系统、传动机构、指示装置和外壳组成。精密压力表的测压弹性元件经特殊工艺处理,使精密压力表性能稳定可靠,与高精度的传动机构配套调试后,能确保精确的指示精度。精密压力表主要用来校验工业用普通压力表,精密压力表也可在工艺现场精确的测量对铜合金和合金结构钢等材质无腐蚀性、非结晶、非凝固介质的压力。现有的精密压力表的测量机构通过弹簧管的形变带动传动机构使指针转动。但是,每款精密压力表的测量机构的传动机构均为定制,无法通用,从而造成制造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制造成本较低,膜片使用寿命较长的精密压力表。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精密压力表,包括表头,表头中设有测量机构,测量机构与指针连接,所述测量机构包括弹簧管,固定座,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传动部,所述弹簧管一端与第一转轴连接,第一转轴设置在固定座上,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与第一转轴连接,第一、第二连接杆上设有多个定位孔,第一、第二连接杆通过调节螺钉连接,第二连接杆与传动部通过第二转轴连接。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的附属技术方案。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测量机构包括中部齿轮,所述传动部上设有齿轮部,齿轮部与中部齿轮啮合。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测量机构包括连接轴,连接轴与中部齿轮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固定座上设有第一长孔,所述传动部上设有第二长孔,第一转轴设置在第一长孔中,第二转轴设置在第二长孔中。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多个定位孔间隔设置,定位孔沿第一、第二连接杆轴线方向排布。

作为优选方案,精密压力表包括表座,表头和表座之间设有膜片,表头和表座之间设有密封部,密封部环绕膜片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膜片具有弧形部,表座上设有中空部,弧形部设置在中空部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弧形部向下弯曲。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性新型的精密压力表能够通过调节第一、第二连接杆对指针的转动角度进行调节;同时,使得第一、第二连接杆能够适配不同的压力表,降低压力表的生产成本;此外,能够防止压力表膜片反复形变后破损,延长了压力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密压力表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密压力表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量机构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量机构的另一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膜片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膜片形变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和优势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所列的实施例。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精密压力表包括表头1,表头1中设有测量机构2,测量机构2与指针3连接。所述测量机构2包括弹簧管21,固定座22,第一转轴23,第二转轴24,第一连接杆25,第二连接杆26和传动部27,所述弹簧管21一端与第一转轴23连接,第一转轴23设置在固定座22上。所述第一连接杆25一端与第一转轴23连接,第一、第二连接杆25、26上设有多个定位孔28,第一、第二连接杆通过调节螺钉29连接,第二连接杆26与传动部27通过第二转轴24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调节螺钉与不同定位孔连接,从而可调节第一、第二连接杆的连接长度,改变指针转动角度,同时,使得第一、第二连接杆可适用于不同的精密压力表中,从而降低精密压力表的成本。

如图1至图6所示,进一步的,所述测量机构2包括中部齿轮4,所述传动部27上设有齿轮部271,齿轮部271与中部齿轮4啮合。从而使得传动部27能够带动中部齿轮转动。所述测量机构2包括连接轴5,连接轴5与中部齿轮2连接,连接轴与指针3连接,从而使指针3转动。所述固定座22上设有第一长孔221,所述传动部27上设有第二长孔272,第一转轴23设置在第一长孔221中,第二转轴24设置在第二长孔272中。所述多个定位孔28间隔设置,定位孔28沿第一、第二连接杆轴线方向排布。精密压力表包括表座6,表头1和表座6之间设有膜片7,表头1和表座6之间设有密封部8,密封部8环绕膜片7设置。所述膜片7具有弧形部71,表座6上设有中空部61,弧形部71设置在中空部61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弧形部71向下弯曲。上述技术方案中,当膜片两侧出现压力差时,弧形部71产生形变,当压力差消失时,膜片能够恢复形状,从而通过弧形部可防止膜片形变时绷紧,避免反复形变造成膜片开裂受损。

本实施例的精密压力表能够通过调节第一、第二连接杆对指针的转动角度进行调节;同时,使得第一、第二连接杆能够适配不同的压力表,降低压力表的生产成本;此外,能够防止压力表膜片反复形变后破损,延长了压力表的使用寿命。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较佳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