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快速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7559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快速调节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分光光度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快速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分光光度计,又称光谱仪(spectrometer),是将成分复杂的光,分解为光谱线的科学仪器。测量范围一般包括波长范围为380~780 nm的可见光区和波长范围为200~380 nm的紫外光区。不同的光源都有其特有的发射光谱,因此可采用不同的发光体作为仪器的光源。钨灯的发射光谱:钨灯光源所发出的380~780nm波长的光谱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可得到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连续色谱;该色谱可作为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的光源。

分光光度法是在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收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常用的波长范围为:(1)200~380nm的紫外光区,(2)380~780nm的可见光区,(3)2.5 ~ 25μm(按波数计为 4000cm<-1> ~ 400cm<-1>)的红外光区。所用仪器为紫外分光光度计、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或比色计)、红外分光光度计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为保证测量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所有仪器应按照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或本附录规定,定期进行校正检定。

分光光度计采用一个可以产生多个波长的光源,通过系列分光装置,从而产生特定波长的光源,光线透过测试的样品后,部分光线被吸收,计算样品的吸光值,从而转化成样品的浓度。样品的吸光值与样品的浓度成正比。

现有的分光光度计装置在使用不便于调节角度,使用不方便,操作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分光光度计装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调节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调节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一种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快速调节装置,包含采光筒、吸收池、硅光电二极管、光源和凸透镜,硅光电二极管设置在采光筒后端中心,位于硅光电二极管前侧设置有吸收池,在采光筒外侧固定有支架,在支架上安装有光源;在采光筒内套装有一个凸透镜,在凸透镜外边缘固定有透镜支架,所述透镜支架与采光筒之间设置调节机构。

所述调节机构是在透镜支架的外边缘沿径向均布设有轴向滑块;在采光筒中部的圆周侧壁上均布设有与轴向平行的调节孔;各轴向滑块分别匹配安装于各调节孔中;同时,在采光筒外侧套装有调节环,该调节环的内壁与所述各轴向滑块的外边缘螺纹连接,从而当调节环被旋转后,调节环并不发生轴向移动。

在所述吸收池和硅光电二极管的外侧设置有外壳及隔光隔热层,所述外壳与采光筒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套可以使采光罩内的凸透镜做轴向平移,从而可以改变光源的不同位置,实现动态调节和动态检测的目的。该结构简单合理,操作方便,使用效果好,非常利于推广实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为支架,2为采光筒,3为凸透镜,4为调节环,5为轴向滑块,6为透镜支架,7为光源,8为吸收池;9为硅光电二极管,10为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快速调节装置,包含采光筒2、吸收池8、硅光电二极管9、光源7和凸透镜3等。其中,硅光电二极管9设置在采光筒2后端中心,位于硅光电二极管9前侧设置有吸收池8,在采光筒2外侧固定有支架1,在支架1上安装有光源7;在采光筒2内套装有一个凸透镜3,在凸透镜3外边缘固定有透镜支架6,所述透镜支架6与采光筒2之间设置调节机构。

在所述吸收池8和硅光电二极管9的外侧设置有外壳10及隔光隔热层,所述外壳10与采光筒2固定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调节机构是在透镜支架6的外边缘沿径向均布设有轴向滑块5;在采光筒2中部的圆周侧壁上均布设有与轴向平行的调节孔;各轴向滑块5分别匹配安装于各调节孔中;同时,在采光筒2外侧套装有调节环4,该调节环4的内壁与所述各轴向滑块5的外边缘螺纹连接,从而当调节环4被旋转后,调节环4并不发生轴向移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