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拟岩体爆破开挖的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2658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拟岩体爆破开挖的试验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岩体爆破开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模拟岩体爆破开挖的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边坡在爆破振动作用下的稳定性研究一直是科研界和工程界关注的重点,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爆破振动不可避免地会对临近山体边坡尤其是在常见的顺层边坡工程中带来极大影响。为此,在实验室进行爆破开挖的试验装置越来越多。但是在进行模拟试验时,由于试验框架的大小限制,造成构件浇筑过于繁琐,侧向加载位置固定,导致试验结果偏差过大。另外,现有试验装置基本都处于单面施压,与现场条件差距较大,也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拟岩体爆破开挖的实验装置,其贴近于现场的实际开挖情况,能解决在不同位置加载的问题,而且提供多个方向的侧向约束,得出更为准确的试验结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具体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模拟岩体爆破开挖的试验装置,包括外框架以及施压装置;施压装置包括两个内支架,以及对应安装于两个内支架上的两个施力装置;两个内支架分别设于外框架的两端,并以能移动的方式安装于外框架上;施力装置以能沿内支架高度方向移动的方式安装于内支架上,并且施力装置的施力方向平行于外框架的长度方向。

作为本实用新型改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支撑板,支撑板安装于施力装置施力方向的一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改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安装板,施力装置安装于安装板上,安装板以能沿内支架高度方向移动的方式安装于内支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改进的技术方案,安装板是通过移动装置安装于内支架上的,移动装置包括安装于内支架上的支架环扣、设于支架环扣直径一端的连接部,以及设于支架环扣直径另一端的调节部;调节部包括两个呈开口状的环扣调节臂;开口状的两个环扣调节臂通过螺栓螺母连接;连接部固定连接于安装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改进的技术方案,支架环扣内壁设有滚珠。

作为本实用新型改进的技术方案,内支架是通过双环扣安装于外框架上,双环扣包括连接在一起的两个环扣,并且一个环扣以能拆卸的方式套装于外框架上,另一个环扣以能拆卸的方式套装于内支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改进的技术方案,环扣的内壁设有滚珠,环扣的外壁设有开口状的两个调节臂,两个调节臂通过螺栓螺母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改进的技术方案,施力装置有四个及以上的偶数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改进的技术方案,施力装置为千斤顶。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试验装置可适用于小尺寸的试验构件,也可根据试验要求调整构件尺寸;在试验过程中能解决在不同位置加载的问题,而且提供多个方向的侧向约束,更贴近于现场的实际开挖情况,得出更为准确的试验结果;本申请试验装置的原理简单,易于操作和加载,试验方便。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试验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试验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双头扣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试验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单头扣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框架;2、内支架;3、安装板;4、施压装置;5、移动装置;6、双环扣;7、连接部;8、螺栓;9、滚珠;10、调节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和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实施例中附图标记,外框架1;内支架2;安装板3;施压装置4;移动装置5;双环扣6;连接部7;螺栓8;滚珠9;调节臂10。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一种模拟岩体爆破开挖的试验装置,包括外框架以及施压装置;本实施例中外框架采用钢管焊接为长方体型的框架结构,为了保证施压装置安装于外框架上的稳定性,在长方体框架结构高度方向的中间段上还焊接有一周增固钢管;

施压装置包括内支架以及施力装置,内支架有两个,两个内支架以能移动的方式分别安装于外框架的两端,在本实施例中内支架为四方形的框架结构,四方形的框架结构在宽度方向的中间段还设有一根增固钢管,且框架型结构的内支架尺寸略小于外框架宽度方向横截面的尺寸;在本实施例中内支架是通过双环扣安装于外框架上,双环扣包括连接在一起的两个环扣;并且一个环扣以能拆卸的方式安装于外框架上,另一个环扣以能拆卸的方式安装于内支架上。具体为两个环扣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环扣的外壁设有开口状的两个调节臂,两个调节臂通过螺栓螺母连接,一个环扣套于外框架的钢管上并通过调节螺栓螺母的松紧度能调节环扣与外框架钢管的紧固程度;另一个环扣套于内支架上,通过调节螺栓螺母的松紧度能调节环扣与内支架间的紧固程度;为了保证环扣能再内支架与外框架上顺利滑动,每个环扣的内壁设有若干个滚珠。

两个施力装置对应安装于两个内支架上,施力装置以能沿内支架高度方向移动的方式安装于内支架上,并且施力装置的施力方向平行于外框架的长度方向。具体为还包括安装板,施力装置安装于安装板上,安装板通过以能沿内支架高度方向移动的方式安装于内支架上。更具体的为安装板通过移动装置安装于内支架上,移动装置包括安装于内支架上的支架环扣、设于支架环扣直径一端的连接部,以及设于支架环扣直径另一端的调节部;调节部包括两个呈开口状的环扣调节臂;连接部上固定连接安装板,开口状的两个环扣调节臂通过螺栓螺母连接调节两个环扣调节臂的紧固程度实现调节移动装置与内支架间的紧固度。

为了保证试验构件的受力面积,还包括支撑板,本实施例中支撑板为钢板,支撑板安装于施力装置施力方向的一端,在试验过程中支撑板刚好位于施力装置与试验构件之间,能有效分散施力装置所施加的力,提高试验构件的受力面积。

为了实现同时测量不同位置的加载状态,同一个内支架上安装有两个及以上的施力装置,并且多个施力装置可位于内支架的不同位置上。

在本实施例中,施力装置为千斤顶。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首先,将外框架放置在地面上,可通过增加下方垫层,改变外框架角度;将内支架与外框架连接,将试验构件放置于两个施力装置间,根据试验构件的大小确定内支架的个数和距离;根据试验要求,改变施压装置的位置,实现不同的应力环境,模拟在施压装置施压区间岩体的受力情况。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