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样取样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2810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土样取样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地质探测所以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土样取样器。



背景技术:

土样取样器用来提起下层试验土壤原状土作为试样以了解其性质,为了解更多的基层性质,有时要在较深处取原样土,而现有技术中的土样取样器一般是采样地表浅土的,对于取样地表深度较深的土样取样器的结构相对复杂、体积大,且成本较高,因野外探测时以轻量化、携带方便为前提,因此,现有的多数土样取样器并不适合野外探测时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新颖、携带方便、使用简便的土样取样器。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设计一种土样取样器,它包括取样管;取样管的下端连接有一呈圆锥状的钻头,所述钻头的外壁上设有螺旋纹;所述取样管的上端设有呈正棱柱体的连接头;在所述取样管内的轴线上还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头、钻头固定连接;所述取样管的外壁上设有一沿该取样管轴线设置的取样口,左右方向上的所述取样口一侧的端部为刃口,该刃口凸出取样管的侧壁,且所述刃口的端部朝向取样口另一侧的端部方向倾斜设置。

优选的,所述取样管由两个对接的上取样管和下取样管构成。

优选的,所述连接头设置于所述上取样管的上端,所述钻头设置于所述下取样管的下端,且所述上取样管的下端和下取样管的上端分别设有上连接体、下连接体,所述上取样管和下取样管内均设置有所述支撑杆,且位于上取样管内的支撑杆的端部分别与连接头、上连接体固定连接,所述下取样管内的支撑杆的端部分别与所述下连接头、钻头固定连接;所述上连接体与所述下连接体活动连接。

优选的,在所述上连接体的下端轴线上设有向下延伸的插入体,所述插入体的截面呈D形,在所述下连接体上设有与所述插入体匹配的插孔,并在所述下连接体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插孔连通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有螺栓,所述插入体插在所述插孔内,且所述螺栓的端部顶在所述插入体的侧壁上。

优选的,在所述插入体上设有与所述螺栓匹配的内螺纹孔,当所述插入体插在所述插孔内时,所述螺栓穿过螺纹孔后与所述内螺纹螺纹连接。

优选的,在所述下连接体的端部上设有若干个凹孔,并在所述上连接体的下端部上设有与所述凹孔数目相同、位置一一对应的插杆,当所述上连接体与所述下连接体对接时,所述插杆一一对应插在所述凹孔内。

优选的,若干个所述凹孔以上连接体的中心为圆形呈圆形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取样管的外壁上亦设有螺旋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设计其结构设计新颖、简单、紧凑,实施中可以对深度较深的地表下层进行土壤取样,且在使用中,本设计的取样器的结构相对稳定,强度高,组合方式的结构设计可便于携带,适合野外轻量化探测的要求,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分体状态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组合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连接头;2.上取样管;3.下取样管;4、5.取样口;6.上连接体;7.下连接体;8.钻头与下取样管的连接处;9、10.支撑杆;11、12.刃口;13.钻头;14.螺旋纹;15.插入体;16.插杆;17.凹孔;18.插孔;19.螺纹孔;20.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一种土样取样器,参见图1至图4;它包括取样管;取样管的下端连接有一呈圆锥状的钻头13,所述钻头13的外壁上设有螺旋纹14;所述取样管的上端设有呈正棱柱体的连接头1;本设计还在所述取样管内的轴线上还设有支撑杆9、10,所述支撑杆9、1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头1、钻头13固定连接;所述取样管的外壁上设有一沿该取样管轴线设置的取样口4、5,左右方向上的所述取样口4、5一侧的端部为刃口11、12,该刃口11、12凸出取样管的侧壁,且所述刃口的端部朝向取样口另一侧的端部方向倾斜设置。

具体的,本设计中的所述取样管由两个对接的上取样管2和下取样管3构成;所述连接头1设置于所述上取样管2的上端,所述钻头13设置于所述下取样管3的下端,且所述上取样管2的下端和下取样管3的上端分别设有上连接体6、下连接体7,所述上取样管2和下取样管3内均设置有所述支撑杆9、10,且位于上取样管2内的支撑杆9的端部分别与连接头1、上连接体6固定连接,所述下取样管3内的支撑杆10的端部分别与所述下连接头7、钻头13固定连接;通过支撑杆的使用可以提高取样管在地表中旋转时的扭力,避免扭力全部作用在取样管上造成取样管发生扭变变形、损坏现象的发生。

本设计中的所述上连接体6与所述下连接体7活动连接,具体的,本设计是在所述上连接体6的下端轴线上设有向下延伸的插入体15,所述插入体15的截面呈D形,在所述下连接体7上设有与所述插入体匹配的插孔18,并在所述下连接体7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插孔18连通的螺纹孔19,所述螺纹孔19内设有螺栓20,还在所述插入体15上设有与所述螺栓匹配的内螺纹孔,当所述插入体插在所述插孔内时,所述螺栓穿过螺纹孔后与所述内螺纹螺纹连接,通过此设计可以将上连接体6与所述下连接体7进行固定连接。

而为了提高上连接体6与所述下连接体7之间扭力的传递,避免插入体因扭力过大造成断裂现象的发生,本设计还在所述下连接体7的端部上设有若干个凹孔17,并在所述上连接体6的下端部上设有与所述凹孔数目相同、位置一一对应的插杆16,当所述上连接体与所述下连接体对接时,所述插杆16一一对应插在所述凹孔17内,如图所示,若干个所述凹孔以上连接体的中心为圆形呈圆形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本设计中的所述取样管的外壁上亦设有螺旋纹;在使用中,连接头与外部的扭杆或电动扭动装置连接,通过钻头及取样管上的螺旋纹可以将本取样器旋转(此时为正向旋转)进入至地表内,此时,取样口侧部的刃口11、12并不对地表面的土壤进行削切,也即,此时的取样管内没有或存有少量的土壤;当本取样器达到预定的深度后,反向旋转本取样器,此时,并向下对取样器施加一定的压力(不施加压力亦可),反向旋转两至三圈后其刃口11、12可将地表中的图样引导至取样管内,而后对取样器的压力撤销,继续保持反向旋转或直接将本取样器从地表中取出即可。

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发明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