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流量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4545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流量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量仪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流量计。



背景技术:

计量是工业生产的眼睛,流量计量是计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流量计量对控制生产成本和产品质量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能源危机、工业生产高度自动化的当今社会,流量计在国民生产与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随着工业的发展,对流量计测量的准确度要求越来越高,市场上流量计的种类繁多,有差压式流量计、转子流量计、节流式流量计、细缝流量计、容积流量计、电磁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等,其中,电磁流量计测量范围大、无压力损失、测量时不受温度和压力等的影响,但是对于测量的介质有一定的局限性,涡街流量计测量范围广、不受测量介质的限制,但是受温度和密度等的影响,并且在测量人员使用流量计进行测量作业时,读取数据只能在流量计处,无法在远处或者移动时随时监测到流量值。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流量计单一使用时测量不精确、测量人员无法远程移动监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流量计,使流量计的测量更加精确,工作人员可以在远程移动状态下监测流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流量计,包括进液管、进液管内部的测量装置和进液管外部的显示装置,所述测量装置包括第一测量管、第一测量管内部进液口一侧的第一磁感应线圈、与第一磁感应线圈连接的第一电流转换器、第一测量管内出液口一侧的第一叶轮和与第一叶轮连接的第一流体传感器,所述第一电流转换器和第一流体传感器分别与显示装置连接。

所述测量装置还包括第二测量管、第二测量管进液口一侧第二测量管内的磁感应线圈、与磁感应线圈连接的电流转换器、第二测量管出液口一侧第二测量管内的叶轮、与叶轮连接的流体传感器,所述第二测量管与第一测量管平行设置于进液管内。

所述进液管的长度大于第一测量管和第二测量管的长度,所述进液管内固定有分流器,所述分流器的进液口与进液管的进液口连接,所述分流器的出液口分别与第一测量管和第二测量管的进液口连接。

所述第一测量管和第二测量管的横截面均为半圆形,所述第一测量管和第二测量管的竖切面固定连接,所述竖切面为与横截面垂直的平面,所述进液管固定在第一测量管和第二测量管的外部。

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器、处理器、存储器和天线,所述显示器、存储器和天线分别与处理器电连接;处理器,用于计算第一测量管两端测得流量值的平均值和第二测量管两端测得流量值的平均值,并将两个平均值再取平均值;存储器,用于存储第一测量管和第二测量管各端测出的流量值和最终计算出的平均流量值;显示器,用于显示第一测量管和第二测量管各端测出的流量值和最终计算出的平均流量值;天线,用于将第一测量管和第二测量管各端测出的流量值和最终计算出的平均流量值发送至远程终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磁感应线圈和叶轮的结合使用,提高了流量计的使用范围以及测量精度,并且通过显示装置将待测液体的流量信息发送至远程终端,使在远处即可实现对测量现场流量数据的读取和监控,使测量更加便捷,还可以一人同时监测多个测量点的数据,节省人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测量管和第二测量管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信息流示意图。

图中,1.进液管,2.显示装置,3.第一测量管,41.第一磁感应线圈,42.第二磁感应线圈,51.第一电流转换器,52.第二电流转换器,61.第一叶轮,62.第二叶轮,71.第一流体传感器,72.第二流体传感器,8.第二测量管,9.分流器,10.显示器,11.处理器,12.存储器,13.天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智能流量计,包括进液管1、进液管1内部的测量装置和进液管1外部的显示装置2,所述测量装置包括第一测量管3、第一测量管3内部进液口一侧的第一磁感应线圈41、与第一磁感应线圈41连接的第一电流转换器51、第一测量管3内出液口一侧的第一叶轮61和与第一叶轮61连接的第一流体传感器71,所述第一电流转换器51和第一流体传感器71分别与显示装置2连接。

使用智能流量计进行流量测量时,将进液管1安装在待测量的管道上,待测液体通过测量装置时,首先切割第一磁感应线圈41中的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通过第一电流转换器51将电流信息转换为流量信息发送至显示装置2,接着待测液体通过第一叶轮61,使第一叶轮61发生转动,进而使第一流体传感器71将待测液体的流量信息发送至显示装置2。

使用第一磁感应线圈41和第一叶轮61结合测量流量能使测量的结果更加精确,相互弥补各种单一测量方式产生的误差,使误差尽可能的减小,第一磁感应线圈41靠近进液口,使待测液体先通过第一磁感应线圈41,后通过第一叶轮61,避免了先通过第一叶轮61,由于液体需要带动第一叶轮61转动会有一部分能量损失,先通过第一磁感应线圈41,能避免这部分的流量损失,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实施例二:

如图1所示,所述测量装置还包括第二测量管8、第二测量管8内部进液口一侧的第二磁感应线圈42、与第二磁感应线圈42连接的第二电流转换器52、第二测量管8内出液口一侧的第二叶轮62和与第二叶轮62连接的第二流体传感器72,所述第二测量管8与第一测量管3平行设置于进液管1内。

在进液管1内设置两个壳体,并且两个壳体平行设置,能同时进行流量的测量,当其中一个壳体内的测量元件损坏时,并不影响另外一个壳体对流量的测量,能在流量计进行测量的过程中即使其中有个别的测量元件损坏也不会影响整体测量的进度。

实施例三:

如图1所示,所述进液管1的长度大于第一测量管3和第二测量管8的长度,所述进液管1内固定有分流器9,所述分流器9的进液口与进液管1的进液口连接,所述分流器9的出液口分别与第一测量管3和第二测量管8的进液口连接。

分流器9的使用使测量管道中的待测液体全部进入测量装置后被平均地送入两个壳体内,使测量液体不会发生漏出,保证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实施例四: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测量管3和第二测量管8的横截面均为半圆形,所述第一测量管3和第二测量管8的竖切面固定连接,所述竖切面为与横截面垂直的平面,所述进液管1固定在第一测量管3和第二测量管8的外部。

第一测量管3和第二测量管8的横截面均为半圆形,两个半圆形拼接在一起组成一个圆形,形状与进液管1相同,直径略小于进液管1的直径,使待测液体进入进液管1后不改变其原有的流向,使测得的流量值更接近待测液体的真实状态。

实施例五: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显示装置2包括显示器10、处理器11、存储器12和天线13,所述显示器10、存储器12和天线13分别与处理器11电连接;处理器11,用于计算第一测量管3两端测得流量值的平均值和第二测量管8两端测得流量值的平均值,并将两个平均值再取平均值;存储器12,用于存储第一测量管3和第二测量管8各端测出的流量值和最终计算出的平均流量值;显示器10,用于显示第一测量管3和第二测量管8各端测出的流量值和最终计算出的平均流量值;天线13,用于将第一测量管3和第二测量管8各端测出的流量值和最终计算出的平均流量值发送至远程终端。

测量装置对待测液体测量完成后,处理器11接收测量数据,并作出运算,将流量值和运算结果发送至显示器10上,提供现场测量人员观察记录,并且发送至存储器12保存,存储器12保存的流量值和运算结果提供以后需要查看的人员进行读取,还通过天线13发送至远程终端,可以不在测量现场即可对测量的结果进行监测,使一个工作人员可以同时监测不同地点的流量信息,节省了人力,测量装置和显示装置2可以使用内置的电池供电,也可以使用外接的电源供电,使用外接电源供电时,可以在显示装置内设有UPS。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