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真可挠式基材弯曲测试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28655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拟真可挠式基材弯曲测试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弯曲测试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模拟真实环境下基板弯曲的拟真可挠式基材弯曲测试系统,应用领域可以为柔性显示器件,太阳能电池,印刷电路板及其原材料等。



背景技术:

传统中,为能够测试基材的使用寿命与使用次数,需要借助机台进行长时间的重复性操作,例如针对可挠性的基材进行弯曲测试。

传统的机台采用的方式是固定基材的两端,并藉由单端推挤基材以达成弯折基材的目的,且还需要透过金属棒控制弯折曲率。然而,在弯折过程中,由于需要透过金属棒,因此在基材上会产生相关的应力,其有可能在测试过程中造成基材的损坏。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拟真可挠式基材弯曲测试系统,以解决习知技术的缺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之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拟真可挠式基材弯曲测试系统,包含第一承载部与第二承载部,藉由旋转让第二承载部之上表面朝第一承载部之上表面移动,以达到弯曲设置在第一承载部之表面与第二承载部之表面的一基材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之第二目的是根据上述拟真可挠式基材弯曲测试系统,是让基材在第二承载部之表面自由滑动,以达到减少或避免拉扯应力现象产生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之第三目的是根据上述拟真可挠式基材弯曲测试系统,是可根据不同的曲率半径的需求,以达到任意调整曲率半径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拟真可挠式基材弯曲测试系统,供测试一基材。基材包含一第一部分、一第二部分与一第三部分。拟真可挠式基材弯曲测试系统包含一承载台、一第一承载部、一驱动单元与一第二承载部。第一承载部设置于承载台。第一承载部供设置基材之第一部分。驱动单元包含一电机与一旋转臂。电机连接旋转臂。驱动单元根据一驱动讯号驱动电机,使得旋转臂以一预定角度旋转。第二承载部连接旋转臂。第二承载部与第一承载部相距一间隙。第二承载部供设置基材之第二部分。其中,间隙相关于基材受力弯曲的一弧长。其中,旋转臂根据预定角度旋转让第二承载部之上表面朝第一承载部之上表面移动,进而使得基材之第三部分在间隙产生形变而弯曲。

相较习知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拟真可挠式基材弯曲测试系统能够选择任意角度让基板产生相应的弯曲,以模拟真实的弯曲行为。

本发明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将通过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之拟真可挠式基材弯曲测试系统的立体图。

图2为基材结构图。

图3是说明本发明之图1中基材受弯曲的示意图。

图4是说明图1中第一承载部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是说明图1中第二承载部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6是图5中第二承载部截面图。

图7是说明图1中第一承载部与第二承载部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8是基材2弯曲的示意图。

其中:

2 基材

22 第一部分

24 第二部分

26 第三部分

10 拟真可挠式基材弯曲测试系统

12 承载台

122、124 柱状体

14 第一承载部

142 第一固定件

144 定位孔

146 第一调整组

146a、146b 调整杆

16 驱动单元

162 电机

164 旋转臂

18 第二承载部

188a、188b 调整杆

182 第二固定件

1822 开孔

184 第三固定件

186 定位孔

188 第二调整组

DS 驱动讯号

θ 预定角度

d 间隙

CR 旋转中心

具体实施方式

为充分了解本实用新型之目的、特征及功效,兹藉由下述具体之实施例,并配合所附之图式,对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说明如后:

于本申请中,系使用“一”或“一个”来描述本文所述的单元、组件和组件。此举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且对本实用新型之范畴提供一般性的意义。因此,除非很明显地另指他意,否则此种描述应理解为包括一个、至少一个,且单数也同时包括复数。

于本申请中,用语“包含”、“包括”、“具有”、“含有”或其他任何类似用语意欲涵盖非排他性的包括物。举例而言,含有复数要件的一组件、结构、制品或装置不仅限于本文所列出的此等要件而已,而是可以包括未明确列出但却是该组件、结构、制品或装置通常固有的其他要件。除此之外,除非有相反的明确说明,用语“或”是指涵括性的“或”,而不是指排他性的“或”。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系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之拟真可挠式基材弯曲测试系统的立体图。于图1中,拟真可挠式基材弯曲测试系统10能够测试一基材2,例如基材2为可挠性显示面板(flexible display)。如图2所示,为便于说明,按基材2设置在拟真可挠式基材弯曲测试系统10的位置,进一步区分为三个部分,分别地为一第一部分22、一第二部分24与一第三部分26。

拟真可挠式基材弯曲测试系统10包含一承载台12、一第一承载部14、一驱动单元16与一第二承载部18。

承载台12系供承载与整合第一承载部14、驱动单元16与第二承载部18,以形成拟真可挠式基材弯曲测试系统10。承载台12并无特定的形式或样式。于本实施例中,承载台12系形成二柱状体122、124。

第一承载部14设置于承载台12,特别是设置在柱状体122。第一承载部14能够设置基材2之第一部分22。

驱动单元16包含一电机162与一旋转臂164。驱动单元16系设置于承载台12,特别是设置在柱状体124。其中,电机162接收外部的一驱动讯号DS,并且根据驱动讯号DS产生一顺向扭力或一逆向扭力,例如电机162可为步进马达、伺服马达等。旋转臂164连接电机162。当电机162产生顺向扭力或逆向扭力时,旋转臂164将朝一顺时针方向旋转或朝一逆时针方向旋转。再者,电机162将根据驱动讯号DS的驱动时间、工作周期等,使得旋转臂164能够在一预定角度θ反复地进行顺时针方向旋转或逆时针方向旋转。其中,预定角度θ的范围系介于0度至180度之间。

第二承载部18连接旋转臂164。第二承载部18与第一承载部14相距一间隙d。第二承载部18设置基材2之第二部分24。其中,间隙d相关于基材2受力弯曲的一弧长。其中,间隙d的范围系介于10厘米至100厘米之间。一并可参考图2,系说明本发明之图1中基材2受弯曲的示意图。弧长指的是在圆周上2点一段弧的长度叫做弧长。

旋转臂164根据预定角度θ旋转让第二承载部18之上表面朝第一承载部14之上表面移动(或覆盖),进而使得基材2之第三部分26在间隙d产生形变而弯曲。前述弯曲具有一曲率半径,其指的是用来描述基材2受弯曲时之曲线上某处曲线弯曲变化的程度。藉由旋转臂164以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的反复作动,可以反复地产生形变,进而可以达成弯曲寿命与次数的测试。

请参考图4,系说明图1中第一承载部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于图4中,第一承载部14包含第一固定件142。

第一固定件142设置于第一承载部14之表面,系能够将基材2之第一部分22固定在第一承载部142之表面。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142系以一压片体为例说明,于其他实施例中,压片体也可以改为其他的形体或结构替代。前述压片体将基材2之第一部份22夹设在第一承载部14之表面,让基材2之第一部份22不移动。此外,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142系邻近于第一承载部14的周缘及邻近于间隙d的位置。于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142可设置在边缘。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固定件142设置于第一承载部14的方式系可以透过锁固、磁吸、夹持等方式进行配置,于此不赘述。

于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承载部14更还可以形成复数定位孔144。该等定位孔144系以等距或非等距的方式形成在第一承载部14之表面,供第一固定件142与基材2之至少一者能够进行定位设置。

请参考图5,系说明图1中第二承载部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于图5中,第二承载部18包含第二固定件182与第三固定件184。

第二固定件182设置于第二承载部18之表面,能够将基材2之第二部分24限制在第二承载部18之表面。于本实施例中,第二固定件182以一C形片为例说明。基材2之第二部分24可以透过C形片的开孔1822自由地进行滑动,以避免产生拉扯应力,以及第二固定件182会将基材2之第二部分限制在开孔1822。如图6所示,其中,开孔1822的孔高大于或等于基材2的厚度,以及开孔1822的孔宽大于或等于基材2的宽度,前述宽度指基材2中较短之一边。若基材2的边长皆相同,则宽度可为任何一边。

第三固定件184设置于第二承载部18之表面,供止挡基材2之第二部分24滑动。第三固定件184可避免基材2之第二部分24于第二承载部18之表面滑动,进而影响曲率半径。

于另外一实施例中,第二固定件182可为垫片与压片(图未示),系设置于基材2之第二部分24的周缘,并且在第二部分24的上方设置压片,以将基材2固定在第二承载部18之表面,或者第二固定件182可为垫片,系设置于基材2之第二部分24的周缘,以将基材2固定在第二承载部18之表面。其中,垫片的厚度大于等于基材2的厚度。

于另一实施例中,第二承载部18更还可以形成复数定位孔186。该等定位孔186系以等距或非等距的方式形成在第二承载部18之表面,供第二固定件182与基材2之至少一者能够进行定位设置。

请参考图7,系说明图1中第一承载部与第二承载部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于图7中,第一承载部14包含第一调整组146,以及第二承载部18包含第二调整组188。

第一调整组146可透过例如调整杆146a调整第一承载部14在水平方向的位置与可透过例如调整杆146b调整第一承载部14在垂直方向的位置,以及第二调整组188可透过例如调整杆188a调整第二承载部18在水平方向的位置与可透过例如调整杆188b调整第二承载部18在垂直方向的位置。藉由调整调整件146a与调整件188a之至少一者的水平方向,可以调整第一承载部14与第二承载部18之间的间隙d的距离,以例如让基材2弯曲时恰为半弧长。在设定调整杆146a、146、188a、188b之后,旋转臂164可基于一旋转中心CR(或称轴心)进行旋转。其中,旋转中心CR指的是在第二承载部18转动过程中,第二承载部18之表面的水平面永远指向的一处,即旋转臂164之旋转中心CR,一并可参考图8中基材2弯曲的示意图。于本实施例中,藉由控制调整件146b与调整件188b的垂直方向,使得在第一承载部14与第二承载部18上方之基材2的表面在水平高度是相同的,并且根据水平高度与旋转中心CR的位置,可以决定一曲率半径。其中,曲率半径的范围系可介于1厘米至30厘米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间隙d的距离可以决定基材2弯曲时的半弧长,但应注意的是,基材2在弯曲时的弧长改变也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1)调整第一固定件142位于第一承载部14的位置、(2)第二固定件182与第三固定件184之至少一者位于第二承载部18位置、(3)第一固定件142、第二固定件182与第三固定件184之至少二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也会改变其基材2弯曲时的弧长。

虽然说明书中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提示,不应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和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