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轮流量计的表芯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48909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腰轮流量计的表芯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量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腰轮流量计的表芯组件。



背景技术:

腰轮流量计是用于对管道中流量进行连续或间歇测量的高精度计量仪表。它具有精度高、重量轻、寿命长、重复性好、量程比宽、安装使用方便等特点,是容积式流量计的典型特点。传统的腰轮流量计受结构影响,技术要求高、结构复杂、不便现场维护,且易造成卡死现象,工作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结构复杂、工作稳定性差等缺点,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工作稳定性好的腰轮流量计的表芯组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腰轮流量计的表芯组件,包括腰轮组件和两个设在腰轮组件内且平行设置的转轴,转轴包括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第一转轴的一端的端部设有与第一转轴固定连接的发讯盘,发讯盘包括环形的边缘部,发讯盘的边缘设有环形均布排列的沉孔,沉孔内设有磁钢。

作为优选,发讯盘的中部设有开设有中心孔,中心孔由边缘部环形包围而成。

作为优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一端设有相互啮合的同步齿轮,同步齿轮分别套设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一端上还套设有轴承座,轴承座设在同步齿轮的上部,轴承座和同步齿轮之间设有迷宫密封圈,迷宫密封圈分别套设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

作为优选,轴承座内设有分别套设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的轴承,轴承座上设有与轴承座固定连接的轴承压盖。

作为优选,还包括与腰轮组件连接的盖板,盖板设在同步齿轮的下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均贯穿于盖板。

作为优选,盖板上设有取压接管,取压接管贯穿于轴承座和盖板并与腰轮组件的内腔相通。

作为优选,还包括壳体和设在壳体上的圆柱销,盖板配合设在壳体内,圆柱销贯穿于轴承座和盖板,圆柱销的下端设在壳体内。

作为优选,圆柱销的上端设有内螺纹孔。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结构简单,工作稳定性强,通过将磁钢安装在发讯盘的沉孔内,增强了磁屏蔽的效果,轴承座和同步齿轮之间设有迷宫密封圈,保证转轴的灵活性和转动的安全性,减少转动部件的非正常损耗,同时提高防尘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图。

图3是图2中M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中A-A剖的剖视图。

图5是图4中B-B剖的剖视图。

图6是发讯盘的结构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腰轮组件、2—转轴、3—第一转轴、4—第二转轴、5—发讯盘、6—边缘部、7—沉孔、8—磁钢、9—中心孔、10—同步齿轮、11—轴承座、12—迷宫密封圈、13—轴承、14—轴承压盖、15—盖板、16—取压接管、17—甩油片、18—壳体、19—圆柱销、20—内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腰轮流量计的表芯组件,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腰轮组件1和两个设在腰轮组件1内且平行设置的转轴2,转轴2包括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4,第一转轴3的一端的端部设有与第一转轴3固定连接的发讯盘5,发讯盘5包括环形的边缘部6,发讯盘5的边缘设有环形均布排列的沉孔7,沉孔7内设有磁钢8,由于现有产品中的发讯盘采用通孔,没有磁屏蔽层,降低了轴承磁化,同时降低轴承阻力,本技术中的发讯盘5组件采用沉孔7,把磁钢8装在里面,使底部产生隔层,增加了磁屏蔽,磁钢8与沉孔7过盈配合,提高了磁钢8安装的稳定性,发讯盘5的中部设有开设有中心孔9,中心孔9由边缘部6环形包围而成,方便磁钢8均布设在发讯盘5上,相邻两磁钢磁极N、S交替布置。

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4的一端设有相互啮合的同步齿轮10,同步齿轮10分别套设在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4上,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4的一端上还套设有轴承座11,轴承座11设在同步齿轮10的上部,轴承座11和同步齿轮10之间设有迷宫密封圈12,迷宫密封圈12分别套设在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4上。:保证转轴2的灵活性和转动的安全性,减少转动部件的非正常损耗,同时提高密封性能。

轴承座11内设有分别套设在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4上的轴承13,轴承座11上设有与轴承座11固定连接的轴承压盖14,还包括与腰轮组件1连接的盖板15,盖板15设在同步齿轮10的下部,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4均贯穿于盖板15,盖板15上设有取压接管16,方便取压为计量提供参数,取压接管16贯穿于轴承座11和盖板15并与腰轮组件1的内腔相通,提高取压的精确性。

还包括壳体18和设在壳体18上的圆柱销19,盖板15配合设在壳体18内,圆柱销19贯穿于轴承座11和盖板15,圆柱销19的下端设在壳体18内,圆柱销19的上端设有内螺纹孔20,在圆柱销19时,通过将提取部件旋入到内螺纹孔20中,方便圆柱销19的拔出,目前采用的是通过盖板15与壳体18定位,再通过盖板15与轴承座11定位,两次定位,增加了加工难度,而且是设计精度无法保证,而本技术中通过圆柱销19完成盖板15、轴承座11、壳体18的一次定位,降低了加工的难度,提高了定位的准确性。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